“教—学—评”一致性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3-09-30 09:48刘健美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学—评烧杯实验教学

摘要:聚焦 “教—学—评”一致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以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活动中的“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为例,从活动设计思路和设计意图来积极建构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效地理课堂实验。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地理实验教学;水土流失

地理实验是通过观测、观察、演示、制作、绘制、调查等活动方式来探究地理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地理实验可以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将培养地理实践力融入地理课堂中。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展示自己,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实践、对比,培养自身综合分析问题及创新思维能力,树立科学探究意识。

笔者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理实验为案例,制订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评价方案,并归纳提炼,使其形成地理实验教学策略。

一、地理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一)确定实践活动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强调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及课程目标,笔者确定本次实践活动目标为通过探究实验,综合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推理其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小组探究和动手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使其形成科学探索的精神。

(二)制作学具教具

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地理实验的模型设计和制作。在制作学具教具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在制作实验器材时,需选择成本低、容易获取的材料。以该实验为例,在制作中可采用低成本的可回收利用的纸盒和塑料水瓶。二是设计的实验可操作性强,确保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并且实验的最终效果要明显,能够体现科学性。在本实验中,学生尝试选择不同器具来观察水土流失情况,有的实验结果并不明显,甚至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况。

经过多次的实践和改进后,笔者对学生进行分组,梳理出八个小组的实验器材,提前自制几个简单教具:为进行对比实验,需要大小合适的硬纸盒做出坡度架,空矿泉水瓶剪出开口装上土壤,每组需要制作一个洒水瓶,将七个白色塑料瓶盖扎一样大小的孔,表示降水强度相同。蓝色瓶盖扎孔比白色瓶盖大一些,表示降水强度大,白色瓶盖扎孔小表示降水强度小。每个小组准备观察实验结果的烧杯,以便观察水土流失情况,准确填写实验结果。

(三)设计实验步骤

设计实验步骤可以选择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教师为学生预设好实验步骤,课堂中由学生直接操作。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课堂中节省了很多时间,缺点是学生知道了实验步骤就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第二种是教师指导学生在明确实验目标的前提下,自行观察利用实验器材。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亲自参与探究设计本小组的具体实验步骤。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深入持续的探究活动,从而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缺点是课堂中小组探究所需时间较长,有些小组使用的实验语言不够精准,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修改。以下是其中一组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见表1)。

(四)动手操作实践

笔者先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两个操作员和一个实验结果记录员。组内共同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最后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此实验较易操作,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以合作的形式高效完成实验。

(五)交流展示实验结果

此环节通过直观展示各组烧杯中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对比实验结果,完成以下四个探究任务。

探究一:在相同土质、时间和坡度的前提下,分别鋪设不同数量的植被,用同等强度洒水。对比两个小组烧杯中的水量和泥沙量,进而分析植被多少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

探究二:在相同时间和坡度的前提下,分别加装不同的土壤,用同等强度洒水。对比两个小组烧杯中的水量和泥沙量,进而分析土质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

探究三:在相同土质、时间和坡度的前提下,用不同强度洒水。对比两个小组烧杯中的水量和泥沙量,进而分析降水强度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

探究四:在相同土质和时间前提下,分别设置不同的坡度,用同等强度洒水。对比两个小组烧杯中的水量和泥沙量,进而分析坡度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

(六)迁移应用实践结论

由实验结果可知,地表植被越少,降水越强,地表坡度越大,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在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后,笔者引导学生将实验结论迁移应用到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上。黄土高原因其植被匮乏、土质疏松、地形多为山区,坡度大、夏季多暴雨的自然条件而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

二、地理实验教学设计评价标准与细则

在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结论,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情上看,学生对有关黄土高原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对水土流失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运用知识解决分析问题及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欠缺。笔者在课堂中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来反映课上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效果。

通过学生的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读图方法的指导,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到结合各种地图资料有效保证读图和析图。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讲解的科学性、流畅性,回答的有效性和答题的准确性,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离学习目标有多远,需要努力的重点在哪些地方上。学习效果的评价要及时跟进,具有针对性、生成性(见表2)。

三、地理实验教学启示

地理实验让学生亲历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亲自动手体会并总结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实验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真实的地理现象的能力,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教师通过展示环节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有问题的实验结果,全体同学共同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之后教师重新操作演示实验来求证实验结论,有效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军.备课专业化:“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陈才,李帅,刘利利.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实验教学改革[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1).

[3]林培英.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意义与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2(11).

(责任编辑:赵昆伦)

作者简介:刘健美,大连市第八十中学教育集团教师。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地理‘教—学—评’一致性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G20CB095。

猜你喜欢
教—学—评烧杯实验教学
特别的“冰袋”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
快速溶解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