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
【摘要】 目的 研究体位护理管理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徐州市中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41)围术期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n=41)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体位护理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评分、疼痛评分、咳痰能力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护理管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肺部感染评分(CPIS)、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更低,呼气峰流速(PEF)、咳嗽峰流速(PCF)水平更高(P<0.05);研究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P<0.05)。结论 于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内开展体位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其咳痰能力,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减轻疼痛,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髋部骨折; 体位护理; 护理管理; 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21-0055-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1.018
髋部骨折是临床骨科当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在全身骨折总发生率中约占到3.6%,患者以老年人居多。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髋部骨折发生率也在逐步上升,骨折后不仅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巨大创伤,长期的康复与休养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当前,临床对于髋部骨折患者的治疗多选择手术,虽然疗效理想,但是手术的创伤性也比较大,术后多伴随活动受限,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从而增加各类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术后肺部感染是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高发的一类并发症,发生率在4.1%~15.0%,不仅会对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严重影响,还可延长术后住院治疗的时间,甚至可能危害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以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十分必要[1-2]。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围术期科学护理管理能够降低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尤其是体位方面,不同的体位护理管理所发挥的降低术后肺部感染作用也有一定差异,应强化体位护理管理[3-4]。本研究纳入82例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研究体位护理管理对其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82例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徐州市中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機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41):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2.49±2.05)岁;体质量指数(BMI)18~26 kg/m2,平均(24.11±0.38)kg/m2;骨折至就诊时间:2~46 h,平均(23.12±3.52)h;手术方式:2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2例内固定术。研究组(n=41):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2.55±2.06)岁;BMI 19~26 kg/m2,平均(24.15±0.39)kg/m2;骨折至就诊时间3~48 h,平均(23.16±3.48)h;手术方式:2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5例内固定术。本项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髋部骨折,符合手术指征,且耐受度良好;(2)单侧骨折;(3)本人及(或)其家属均已了解研究内容,且同意加入。
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或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术前肺部已感染;(3)有手术禁忌证; (4)心、肝、肾等器官有严重功能不全者;(5)凝血功能异常;(6)精神疾病或认知异常。
1.2 方法 对照组于围术期内开展常规护理管理,内容涉及术前的健康知识宣教、访视、准备,手术中的配合,手术后的巡视、抗感染、抗凝以及定时翻身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体位护理管理,内容如下:(1)术前的牵引体位。术前遵医嘱对患者进行体征牵引,依据骨折的部位、疼痛程度对体位进行更换,若骨折移位非常明显,且伴随剧烈疼痛,则取头高脚低的平卧体位,床头抬起30°~40°为宜;如果骨折的移位小,且疼痛略轻,白天可以取直立坐位,持续2 h,再更换为平卧体位,持续30 min,不断循环,到了夜晚,则取头高而脚低的平卧体位,床头抬起20°~30°为宜。(2)手术后的活动体位。手术后6 h 之内,让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位,指导患者家属按摩患者的双下肢,待麻醉作用消退之后更换为头高脚低的平卧体位,床头抬起30°~45°为宜,降低膈肌,更有利于支气管中的分泌物排出。取软枕分别垫于双下肢的中间与腘窝下方5 cm位置,患肢微微外展后,于25°位保持中立,对患者进行指导,开展双下肢的踝泵、股四头肌活动、收缩等训练,2 h之后将腘窝下方的软枕取出。术后1~2 d以坐立体位为主,床头抬高60°~90°为宜,同时引导患者于床上开展主动活动。术后3~4 d开始床边活动,强化双下肢的踢腿能力训练。术后5~6 d可引导患者下床活动,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开展患肢的不负重站立训练,如果病情恢复情况允许,可借助助行器开展下床行走训练,此外还需要利用助行器辅助开展髋关节后伸、外展等训练,训练时指导患者保持抬头挺胸位,分别将患侧下肢后伸、外展,对髋关节屈髋、外展肌群等功能进行训练,要注意屈髋<90°,每天训练3组,每组10~20次,训练过程中必须确保有专人陪同,同时做好患者的防跌倒工作。患者出院后应嘱其持续开展功能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恢复。(3)术后饮食体位。术后进食以坐位或是半坐体位为主,颈部可轻微屈曲,进食之后30 min内均保持原体位,以利食物消化排空。睡眠时床头抬高20°~30°为宜,头可微偏往一侧,预防食物反流,若不能抬高床头则帮助患者取健侧卧体位,以防反流误吸。(4)叩背排痰体位。护理人员每隔2 h为患者进行1次叩背排痰,时间选择在雾化后10 min、餐后2 h以及餐前30 min,确保痰液得到充分稀释、黏稠度下降,以防叩背时发生呕吐。叩背排痰操作前先抬高床头35°,取去枕侧卧体位, 手呈背隆掌空的形状,由外往内、由上往下有节奏且均匀地进行敲打,100~200次/min,时间以10~15 min为宜。叩背后,鼓励和引导患者积极、正确地咳嗽,如先进行5次深呼吸,再尽全力咳出痰液。
1.3 观察指标 (1)肺部感染评分与疼痛评分。术后依据肺部感染评分(CPIS)[5]对患者的肺部感染状况进行评价,以12分为最高分,得分≥5分即确认为肺部感染。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6]法评价患者术后48 h疼痛情况,以10分为最高分,得分越高疼痛越剧烈。(2)咳痰能力。护理管理前后分别以便携式肺功能仪对患者的呼气峰流速(PEF)、咳嗽峰流速(PCF)水平进行检测。(3)统计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以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术后CPIS与VAS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CPIS、VAS均更低(P<0.05),见表1。
2.2 2组护理管理前后的咳痰能力比较 2组护理管理前的PEF、PC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管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EF、PCF水平均更高(P<0.05),见表2。
2.3 2组术后肺部感染率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19.51%)相比,研究组的术后肺部感染率发生率(4.88%)更低(P<0.05),见表3。
3 讨论
髋部骨折在临床中是一种非常多见的骨折类型,多发于老年人群,近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老年人在发生髋部骨折后,不仅容易致残,病死率也非常高,而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術后并发症。老年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机体各项功能均有了明显退化,肺活量大幅度降低,肺功能也相对较差,呼吸道黏膜萎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纤毛的运动功能,所以分泌物易滞留在气管当中,尤其是在发生髋部骨折后,受到长时卧床、手术操作创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较高[7]。髋部骨折患者如果在术后发生肺部感染,不仅身心承受巨大的痛苦,还会导致住院时间与费用增加,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于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最大程度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对患者预后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当前,临床对于髋部骨折患者的治疗仍然是以手术为首选,可以让骨折快速复位,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但手术本身属于创伤性操作加上骨折本身的影响,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呼吸道内部的纤毛运动能力会变弱,使得大量的分泌物滞留于肺、支气管当中,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引发肺部感染。所以,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一直以来都是骨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8]。常规术后护理管理一般会采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感染预防,但是髋部骨折手术后肺部感染有着极其复杂的发生机制,仅通过常规的抗感染预防很难取得理想效果,而且药物使用后还容易引发不良反应[9]。
近年来研究发现,髋部骨折患者在围术期采用不同的体位护理管理,在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10]。本次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护理管理后研究组患者CPIS、VAS均显著更低(P<0.05);护理管理后研究组的PEF、PCF均更高(P<0.05);护理管理后研究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进一步提示科学的体位护理管理在髋部骨折围术期中对患者咳痰能力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而且可以减轻术后疼痛,让患者更早下床活动,从而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分析原因可能是:髋部骨折后,患者骨折的部位与臀部非常靠近,受到剧烈疼痛或牵引的作用,肢体活动明显受限,而在手术前便对患者实施体位牵引管理,可以防止骨折进一步移位,进而有效降低疼痛程度,让患者可以更快地开展术后康复训练,从而促进其各项机体功能的恢复;手术后开展全方位的活动体位护理管理,如手术后6 h内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双下肢肌肉比较丰富的部位进行按摩,可以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协助患者取平卧体位,且保持头高脚低的体位,可以使膈肌下降,从而使患者更加顺利地排除呼吸道内分泌物,让患者维持患肢外展,且在 25°保持中立位,可以防止患者发生假体脱位[11];术后指导患者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功能训练,则可以让髋关节更快恢复运动功能;术后开展进食体位的护理管理,更有利于食物进入机体后的排空消化,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到患者的咽部;术后开展叩背排痰的体位护理管理,可以借助于胸壁震动使气道肺、支气管内附着的分泌物快速脱落,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大量痰液堵塞于肺部,从而降低了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12]。
综上所述,于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开展体位护理管理可促进患者咳痰能力的提升,减轻术后疼痛,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对患者的预后康复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宏玲.髋部骨折患者不同体位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探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6):199-200.
[2] 邬晓娟,魏鑫.体位护理联合盐水冰袋冷敷在髌骨骨折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0):1752-1753.
[3] 周秀花,朱丽梅,傅丽桑.健康意识理论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8):140-143.
[4] 张丽琴,杨雅瑾,刘庆军,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7(4):395-397.
[5] 饶绮雯,莫丽君,李凤仪,等.自我认同心理护理配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6):57-60.
[6] 彭辉.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48 h手术绿色通道病房及相关护理[J].新疆医学,2022,52(2):222-225.
[7] 董晓燕,陶贵彦,赵娟.预防老年髋部脆性骨折病人肺部感染的加速康复循证护理实践[J].安徽医药,2022,26(1):99-102.
[8] 薛娅,侯哲,王华伟.短期肺功能训练对ICU髋部骨折术后老年患者咳痰能力和肺部感染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20):3658-3660.
[9] 刘娟利.体位护理干预对脊柱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5):257-258.
[10] 李晓凤,朱晓萍,于晓丽,等.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5):3382-3389.
[11] 杨春,张勇,周毅,等.术前营养状况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相关性的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21,23(5):372-374.
[12] 陈旭娟,朱晓萍,田梅梅,等.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肺部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5):659-666.
(收稿日期: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