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读写结合”教学探析

2023-09-28 08:16马玉科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结合点表达方法课后练习

马玉科

读写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在统编教材中更是得到了编者的重视,如从精读课文及习作例文中提取、学习重点表达方法,运用在多层次的习作表达实践中;根据文本特点设计众多小练笔,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读写结合作为重要的教学规律,认识读写结合在统编教材中的地位与价值,积极探讨有效开展读写结合的路径与策略,通过读写结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一、梳理“读写结合”编排意图

在统编教材中,编者安排的读写结合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立足创造性表达。在统编教材中,编者把一些常见的形式加以整合,推出了仿写、改写、续写、补白和写读后感等适合小学生训练的读写结合形式。这些读写结合形式对于处在习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都有培养学生创造性表达的作用,因为学生经历了想象、创造的过程。

二是体现进阶式训练特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是随着学习的推进逐渐增强的,统编教材对读写结合内容的安排,就体现了根据学生在不同学段发展上有所侧重的特点。在低年级主要安排词句积累与仿说(写),许多课文的课后练习中有“读一读”“记一记”之类的训练要求,如《小毛虫》的课后练习3,指向的就是积累课文中词句方面的语言材料,为写句子、写话打基础;还有一些课后练习与《语文园地》中安排了补充填空类训练和仿说(写)句子训练,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中“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说句子”等,就是适合低年级学生完成的读写结合训练形式。在中年级主要是训练句段的读写结合,许多课文的课后练习中有表达训练、小练笔等要求,训练的目标是学生从能够仿写到能够写清楚,如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的课后练习要求是:“你听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与同学交流”;四年级上册《走月亮》的课后练笔要求是:“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仿照着写一写”,要求学生从课文中读出表达上的特点,再用一段话写清楚“月下的某个情境”,要求明显有提升。到了高年级主要是段与篇的读写结合训练,如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初试身手”第二项的表达训练就是要求学生将《白鹭》第二至六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文,还要說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二、挖掘“读写结合”训练落点

读写结合顾名思义先从读开始,教师要从文本中挖掘适合开展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作为由读通向写作的跳板与平台,然后再选择适宜的路径,组织学生开展表达训练。

一是挖掘文本中的读写结合点。这种读写结合点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即语言训练点、引导观察点、感情的触发点、文本留白点等。在一篇课文中,尽管可能出现多处结合点,教师通常只选择一个具有典范意义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开展训练,追求一课一得的效果。如《落花生》一课,文本中的“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就是留白点,“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是感情触发点,中间一段谈花生的对话是语言训练点。这些读写结合点不可能在一课中都用来训练,教师需要作出取舍。根据课后小练笔的安排,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类似花生的对象,谈谈它的好处或优点,以多人对话的形式进行表达。

二是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或社会热点挖掘读写结合点。这种读写结合点的挖掘,需要教师把握学情动态,关注学生日常学习与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还有国家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将这些内容与所学习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接,从中挖掘出读写结合点,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设计练笔训练。如教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师挖掘文本中宝葫芦所拥有的其他功能——想得到什么,就能够得到什么,结合学生喜欢魔法故事的特点,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己想拥有的魔法“宝贝”,然后携带这样的魔法宝贝去完成任务。有了这样的表达思路,在开展读写结合训练时,有的学生写自己拥有“自动作文口诀”,写作时只要念出口诀作文就自动写出来了;有的学生写自己发明了造地球的神器,可以随手扔到太空中去,在适合的位置造出新的地球来,人类随时可以移到上面去居住。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学生兴趣十足,既可以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又可以有效地完成作业。

三、创新“读写结合”实施策略

读写结合虽然属于教学规律,读写结合教学却不能墨守成规,需要求新求变,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读写结合训练获得新的表达方法与技能,另一方面也为读写结合训练拓展新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创新读写结合的实施策略,达成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目标。

一是激发学生的表达动机。学生有了表达动机,就会出现“我要写”“我想写”的局面。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激发学生的表达动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其一,在用心感悟中发现课文之美。课文中的美可以从多方面去发现,但不是学生随便读读就能发现的,而需要在教师引导下用心感悟,具体体现为语言之美、结构之妙、表达之趣等。学生需要沉入课文语言文字中,抓住文本中有特色的典范表达,努力从中提炼表达方法,生成语感图式。其二,用适当的形式书写发现的生活之美。适当的形式是指学生能够运用自如的表达方式,生活之美是指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事物,尤其是能够在平凡中看出新奇的情景;当二者一同出现时,学生表达的动机自然就出现了。其三,在赏读中发现有迫不及待要推荐的美感。这通常是学生深入文本读出自我才有的那种分不清是写“我”还是“我”写的感觉,进入这样的文字中,谁都会想急切地与别人一道分享文本中隐藏的秘妙,由此形成的表达动机就按捺不住了。

二是教给学生读写结合的方法。除了经常运用的仿写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读写的素材。值得注意的是,小学三个学段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点是进阶的,低年级初步培养观察意识,懂得观察时用眼睛看是重要的手段,并且要学会把看到的东西说出来,为书面表达观察内容打基础;中年级进一步培养观察意识,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学习抓住新鲜的有特点的事物进行观察;高年级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和有所感悟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想象及表达想象的方法,通过表达活动提升读写质量。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进行有创新意味的读写结合训练,有效实现编者意图,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掌握多种形式的表达方法,切实提升表达水平。

猜你喜欢
结合点表达方法课后练习
如果艺术有一万种表达方法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黑龙江省史志系统抗“疫”风采(下)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点”分析
寻找科学与新闻的“最佳结合点”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找好老促会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小学音乐教材课后练习使用方法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