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双创育人平台设计

2023-09-28 12:01董文良田惠怡王心磊刘永睿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

董文良 田惠怡 王心磊 刘永睿

摘 要: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新需求,通过打造政策、产业、科技、人才、环境等互动系统,优化专创融合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开发智慧化双创教育平台等,设计实施 “开放创新、专创融合、数字赋能”双创育人平台,有效解决高校双创教育对外开放度不足、专创融合度不够、智慧化效能不够高等问题,提升大学生“敢闯会创”能力与素养。研究结果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开放创新;专创融合;数字赋能;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211077

Design and Build A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latform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Taking Dalian Neusoft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as an Example

Dong Wenliang1,Tian Huiyi1,Wang Xinlei1,Liu Yongrui2

(1.Schoo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Dalian Neusoft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Dalian 116023,China;2.Liao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henyang 110167,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needs of the reform and upgrad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w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latform of “open innovation,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integration, and digital empowerment”by creating an interactive system of policies, industr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and environment, optimiz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integration, and developing an intellig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latform, which effectively solved the lack of openness of tradit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ntegration of expertise and creativity is not enough, and the efficiency of intelligence is not high, which has improved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o “dare and creat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Open Innovation;Professional Innovation Integration;Digital Empower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latform

0 引言

當前,我国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创业已成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和重要途径[1],社会对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结合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对人才能力需求结构的变化,具备数字经济领域新技术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创融合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应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类型。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阵地,设计打造更高质量的双创育人平台,对助力高素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伴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高校已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广泛设置双创课程,将双创教育纳入学分管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等,但在双创教育的开放广度、专创融合深度以及数字赋能的效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困境。丁月华等[2]指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但面临着组织区隔化、资源分散化、制度碎片化、信息孤岛化的瓶颈制约,以创新创业改革引导高校聚焦社会需求开放办学、系统推进综合改革有较大提升空间。贺腾飞等[3]指出高校要从聚合创新主体、整合创新资源的角度实现人、财、物等多领域协同合作,建立以高校为核心的区域性创新网络平台;赵长林等[4]指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如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决定双创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卢卓等[5]指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要从“两张皮”向互通互融转变,专业教育不能仅注重知识传授,更要从已知向未知探索中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其相关能力;田惠怡等[6]提出构建智慧赋能的双创培养体系,在切实提升双创项目成果产出、提供数字化双创学习资源、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数字生态、助力双创2.0纵深推进方面大有可为。结合数字技术发展趋势,通过数字赋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便捷和智慧的双创育人平台有待实践。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社会需求变化,审视双创教育现状与发展方向,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以TOPCARES理念和方法学为指导,着力打造政策、产业、科技、人才、环境等多领域互动系统,着力探索面向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时代特征的专创深度融合新策略,着力开发数字赋能的智慧化双创教育和管理平台,创新性地设计构建了“开放创新、专创融合、数字赋能”的创新创业育人平台,解决高校双创教育相对封闭,开放性不充分问题;解决高校专创融合深度不足,大学生科创项目数量占比低、科创孵化成果缺少质的提升问题;解决高校双创管理手段传统,面向规模化双创教育升级,缺少数字化和智慧化支撑问题,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广泛认可。

1 双创育人平台创新设计策略

1.1 构建双创育人生态系统

通过构建“政-校-企-协”联盟,打造政策、产业、科技、人才、环境等多领域的互动系统,解决高校双创教育相对封闭、开放合作不充分问题。

充分依托学校所处大连高新区核心区域优势和学校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优势,整合区域性、行业性资源,深化“集群式”聯盟建设和优质创新创业培育,通过推进创新创业组织与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资源对接,加强创新创业组织自身资源获取能力、专业服务能力等建设[7],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多方共赢”,建立了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科技园和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构建“专业化+协同化+产学化”三化融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开发建设政校企协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科普教育基地、创新方法示范基地等。通过与企业开展长期、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形成以科技创新为重点、文化创意为特色的产业生态,搭建面向行业企业等创新需求、依托学科专业领域应用优势、发挥行业协会等资源优势、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对接平台,进一步构建政校企协等融合的双创育人生态系统(图1)。

1.2 优化专创融合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

通过优化专创融合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解决专创融合不足、科创项目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具体机制见图2。

(1)通过绩效牵引、指导服务、跟踪陪伴等措施,打造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专创融合绩效管理机制,以知识产权成果评价为导向,基于不同专业特点,为不同项目提供定制化资源配置,以导师团队为基础保障、以过程控制为实践保障、以“成果导向”为实践推手,促进师生科创素养与能力提升。

(2) 充分调动创新创业导师资源,为学生需求提供对接平台,推动企业项目导师与专业教师协作衔接;通过“讲座+实践+咨询+督导”四位一体方式,全面实现导师与学生创新项目深度融合;构建“1+N”精益化创业指导与服务模式,根据创业公司阶段性运营发展需求,按需推荐导师与创业者开展“1+1”结对帮扶,为学生科创成果转化提供指引与保障。

(3) 创新高阶性、跨专业协同融合机制,开发专业科创维度的大创项目高阶性遴选标准。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环节,创新创业教育赋予实践教育更丰富的内涵和动能[8],通过打造开放式办公空间,为学生跨专业充分融合提供空间环境保障,打破原有大创项目团队专业同类化界限,实现项目跨专业、跨年级协同作业,提升了学生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的综合支撑度、团队高质量合作的协作深度和创新创业视野的延展度。

(4)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供资源支持和导师服务,建立一体化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和项目库,为学生专创融合提供更高水平的资源支持和复合型导师队伍资源;为具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质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资源对接和服务指导。通过创新俱乐部组建、创新团队搭建、团队管理咨询、项目专业辅导、项目路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推动项目孵化,促进创业孵化加速。

(5)积极营造专创融合氛围,打造数字经济前沿技术讲堂、数字经济创业沙龙、数字经济专家讲座等活动,为专创融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技术、文化和环境支持。

1.3 开发智慧化双创教育平台

通过开发智慧化双创教育平台(图3),解决双创管理手段传统、面向规模化双创教育升级缺少数字化和智慧化支撑的问题。

(1)开发创新创业系列专门课程,打造专创融合特色课程,优化教学流、学习流、管理流,通过自主设计开发翻转课堂教学平台、混合式智慧教学平台、作业平台等,有效提供创新创业优质教学资源,有效监控学生学习成效,有效指导反馈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科技创新创业教学智慧化水平。课程体系亦是专创融合的核心问题[9],智慧化双创教育平台及相关课程建设有利于专创融合的深度实施。

(2)启用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平台,实现项目立项、实施、验收、成果产出全流程管理,构建“立项管理-评估评价-跟踪反馈-培育转化”等管理闭环,提升管理效率,促进项目成果转化;启用SOVO工位预约功能,提升双创空间利用效率;建立智慧化、多维度、分层级项目价值评价机制,实现项目技术价值、应用价值和教育价值指标细分、权重配比,价值评估和引导。

(3)开发数字化平台资源,基于双创课程教学资源,萃取开发基本知识MOOC、数字化案例、实践项目资源、数字化教材、拓展资源等;依托创新创业优质实践项目库,梳理萃取项目实施流程及关键技术路径,形成数字化创新创业实践案例指导视频800余项,使创新创业实践者同时成为创新创业协同传播者,有效反哺科创教学、实践与管理。

2双创育人平台创新设计的特色与创新

2.1提升项目开放度、创新性与挑战性

构建 “政-校-企-协”联盟,形成政策、产业、科技、人才、环境等多领域的互动系统,建设体量可观、质量优异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场景式双创平台,形成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智慧赋能的青年科创新场域。为青年提供创新环境和创业实践岗位;结合创新创业课程领域实践、专题实践、综合实践、工作坊实践等实践项目体系,配套开展科技创新知识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商业计划竞赛等系列竞赛活动;开发引入科技前沿报告、专家讲座等专题拓展计划以及双创成果学分认定管理等,激励双创实践及成果转化等。

2.2提升价值引领下的专创要素合力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科创升级与专创深度融合,通过搭建开放式双创育人环境和场域,实施与专业深度融合的双创育人举措,促进了学科专业前沿技术、知识的更新引入,探究式、行动式、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升级。在思创融合、专创融合中,助力大学生“敢闯会创”[10]。以双创绩效为牵引,基于不同专业特点,为不同项目提供不同资源配置,以“开放平台”为依托,以“导师团队”为基础保障、以“项目库”为基础资源保障,以“过程控制”为实践保障、以“成果导向”为实践推手,发挥平台资源科创要素合力,促进学生双创素养和能力提升。

2.3 数字赋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特征和双创管理实际需求,加大数字赋能双创管理探索和实践力度。通过将OBE教育理念引入创新创业实践环节,以创新结果驱动科创实践产出,规划数字智能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优化项目遴选机制,打造 “项目建设一体化+项目管理标准化+项目评价专业化”项目管理体系,通过智慧化、多维度、分层级的项目跟踪,夯实科创培育种子项目库。

通过将学生实践过程和能力评估、导师指导过程和效果评估进行可视化,形成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的自动画像与持续改进的知识产权成果评价体系,实现创新创业项目考核标准数字化,从项目新颖性、功能完整性、项目设计创新性、产业导向性、新技术使用、团队合作性、未来产品市场运作条件、产品粘性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有效提升双创管理效率与水平。

3双创育人平台创新设计与实施取得的成效

3.1实现了双创育人平台更高水平的开放

以需求导向聚焦社会、产业、行业、企业等实际需求,引导师生开展基于实际需求的科创实践,拓展科创育人视域与平台,建立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的衔接,实现了科创育人的开放性和实效性。近年来,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移动商务教学资源最佳整合奖1项;与国际TRIZ协会、北京法思诺创新学院等合作,共建TRIZ校企案例中心;与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辽宁省科学技术馆、辽宁省创新方法研究会,以及高校和创新企业等合作共建,获批辽宁省创新方法示范基地;与大连市科技局合作,建立大连市科普基地;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交流合作,共建国际联合创新中心;教师科创研究项目助力学院在“汉萨大学联盟”2021真实影响力世界大学排名中入围全球创新大学百强;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99所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50强高校,教育部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

3.2实现了双创育人平台更深层次的专创融合

以目标管理、绩效牵引、指导服务、跟踪陪伴等措施,引导和服务各专业深度开展科创育人,实现科创成果产出。聚焦专业科类特点,在SOVO搭建移动应用、智能硬件、数字媒体、电子商务等创新创业业务空间;鼓励跨专业协同育人,建立双创导师库,组织开展跨学科创新工作坊、科技前沿系列讲座、科创大讲堂、双创项目指导等,提升专创融合深度。近年来,各专业科创产出率逐步提升、转化质量不断提高。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科创成果产出率显著持续提升;培育在孵实体公司69家,已有5家获评高新技术企业,4家获评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在新四板挂牌,科创企业孵化率取得突破式增长;学生作品在“互联网+”大赛等竞赛中获得省级金奖,国家级、国际级奖励等数量与级别不断提升;学院获批辽宁省大学科技园。

3.3 实现了双创育人平台更大程度的智慧赋能

自主开发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应用学校混合式智慧教学平台,提升科创教学智慧化水平;启用创新創业项目管理平台,实现项目立项、实施、验收、成果产出全流程管理;启用SOVO工位预约功能,提升双创空间利用率;建立智慧化、多维度、分层级项目价值评价机制,实现项目技术价值、应用价值和教育价值指标细分、权重配比;基于项目实施流程及关键技术路径,萃取优质双创成果,形成数字化创新创业实践案例视频800余项,有效反哺科创教学、实践与管理。

4结语

综上,通过“开放创新、专创融合、数字赋能”双创育人平台设计与实施,有效解决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开放性不足、专创融合度不足以及数字赋能不够的问题。可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董文良,邓珊,王心磊.科技创新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J].中国商论,2020(24):172-173.

[2]丁月华,张明丽.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的整体性治理[J].思想理论教育,2022(2):101-106.

[3]贺腾飞,刘文英.创新创业教育高地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8):43-49.

[4]赵长林,周愉.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与课程设置[J].科技创业月刊,2020(9):95-99.

[5]卢卓,吴春尚.专创融合改革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及突围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9):74-78.

[6]田惠怡,孙洪刚.智慧赋能型双创培养体系设计研究[J].设计,2022,35(11):109-111.

[7]刘文杰,张彦通.推进高校“专创融合”关键在抓牢“创新”[N].中国教育报,2022-03-07(06).

[8]刘中亮,周统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场域构建探析[J].江苏高教,2022(10):80-84.

[9]赵国靖,龙泽海,黄兆信.专创融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12596 份教师样本的实证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22(7):142-152.

[10] 董文良,王心磊.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J].大众文艺,2021(19):158-159.

(责任编辑:要 毅)

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专创融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辽教通[2022]166号);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课题“民办高校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策略及路径研究”(中民协[2021]14号)

作者简介:董文良(1980-),男,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田惠怡(1978-),女,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王心磊(1992-),男,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刘永睿(1982-),男,辽宁省科学技术馆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创新方法、科技普及。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
构建综合性高等院校创新创业“鱼骨式”教育体系微探
文科高校本科教育的“专创融合”:框架建构与教学实践
学分制管理下高职专创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跨学科的多元分层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民办高校财经类专业专创融合实践课程研究
专创融合下的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基于专创融合理念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