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养要求当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以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素养为教学重点,倡导单元整体教学。在此背景下,原本的单一课时教学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创新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势在必行。联系现阶段小学音乐实际教学情况,界定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并从奠定素养培养基调、细化素养培养目标、整合素养培养资源、提升素养培养质量等多个层面提出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柳荫(1987—),女,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城关街道城南小学。
核心素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而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受单一音乐作品的限制,难以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于学生音乐审美、音乐感知、艺术表现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存在不足,因此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势在必行。随着教材的更新,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多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据此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师应把握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合理制订单元整体教学方案,确保学生在单元学习、单元感知、单元评价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一、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1]。核心素养与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相契合,为目前的音乐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审美感知素养指的是学生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的特征及其意义与作用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注重对学生听的能力培养;艺术表现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唱、奏的能力培养;文化理解素养指的是学生对特定文化情境中艺术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阐释能力,注重对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一)关注教学设计,奠定素养培养基调
与单一课时教学不同,单元整体教学涉及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较多。若教师未衔接好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则很容易影响单元整体教学效果。核心素养背景下,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素养合理融入课程教学是现阶段的音乐教学重点。教师应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关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根据衔接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要素合理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框架,并适时渗透音乐核心素养培养内容,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调[2]。
以花城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感知音的高低(一)”为例,本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包括3(mi)、5(sol)模唱教学、《布谷叫,春天到》歌曲模唱教学、《3(mi)、5(sol)短曲》欣赏教学,涉及对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素养的培养。针对教学安排,教师搭建教学框架:首先,播放范唱录音,让学生感知3(mi)、5(sol)两个音的高低区别,在这一过程中挖掘学生听的潜能,使其形成基本感知;其次,播放《布谷叫,春天到》,并组织学生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知;最后,组织学生跟着伴奏演唱《布谷叫,春天到》,让学生在歌唱时传达欢快、愉悦的情绪,从而训练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前分析课程内容,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音乐核心素养,同时搭建听、思、唱的教学框架,能够让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确保音乐核心素养真正落实。
(二)分析教学情况,细化素养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前基于教情分析预设的教学效果,对于实际教学有着导向作用。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加速其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需要教师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引导开展音乐教学。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音乐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实际教学目标的制订应有所区别。在教学前,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单元整体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来细化素养培养目标,确保核心素养的进一步落实。
以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上册“五个朋友在一起”为例,本单元整体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五声歌》《箫》两首歌曲的教学,帮助学生不断巩固do、re、mi、sol、la五个音的音高概念。在教学前,教师分析二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不同学生在音乐欣赏、音乐歌唱等方面存在差异,对音乐情绪、节奏、旋律、演唱技巧的理解并不相同。结合学生的音乐学习差异与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细化素养培养目标:1.感知目标—聆听《五声歌》,感受由五个音组成的旋律;聆听《箫》,感受《箫》传递的生活气息,联想歌曲中的母亲充满柔情与爱意地看着孩子吹箫的画面。2.表现目标—在演唱《五声歌》的过程中学习do、re、mi、sol、la五個音。3.理解目标—理解《箫》中蕴藏的民族文化,感受民间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根据这些细化的目标,学生有了音乐学习的方向,能够主动地听、唱,理解音乐,这对于学生的素养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结合教学需求,将单元整体教学的重难点转化为音乐感知、表现、理解的目标,利用这三个层层递进的目标,能够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探究。
(三)把握教学主题,整合素养培养资源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教学缺乏素材,往往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的匮乏,影响教学的广度与深度;而如果应用不符合教学主题的教学素材,同样会影响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落实[3]。教师应认识到明确单元整体教学主题的重要性,结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内容提炼教学主题,围绕主题收集、整理线上线下的教学素材,用教学素材突出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
以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上册“大海啊,故乡”为例,本单元曲目包括《大海啊,故乡》《牧童之歌》《小螺号》《我们美丽的祖国》。教师分析这些曲目,提炼单元整体教学主题—用音乐表达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一主题与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重点十分契合,因此,教师深入挖掘单元中能够引发学生对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民族发展的关系思考的教学内容,并根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整合相应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师使用互联网下载《渔家姑娘在海边》《水草舞》等歌曲,使用多媒体呈现《大海啊,故乡》的创作背景。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整合音频、文字等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能够拓宽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使学生在发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素养的同时提升文化理解素养。
(四)巧用教学方法,提升素养培养质量
要想使核心素养有效融入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积极态度的过程中提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素养的培养质量。
1.应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审美感知素养
审美感知素养强调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独特美感。然而,部分学生联想能力、审美能力欠缺,无法感知音乐表达的内容,无法形成深刻感悟[4]。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求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在呈现情境的过程中让学生直观观察、抽象联想,在看、听、想等体验中感受音乐之美。
以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秋天的联想”的单元整体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以图片作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具体来说,教师依次展示香山上红枫的图片、果园里瓜果成熟的图片、稻田里水稻成熟的图片,并提出“这些图片呈现了哪个季节的景色?你对这个季节有着怎样的情感?”等问题,以此在情境中引发学生对秋季的联想,激活学生的思维。之后,教师引入《五彩缤纷的大地》《在那遥远的地方》《玛依拉》《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嘎俄丽泰》几首乐曲,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音色,联想与乐曲相关的自然
美景。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结合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视听结合的优势引导学生联想、认知、审美,使其在看、听、想的过程中提升审美感知素养。
2.应用手势教学法,提升艺术表现素养
让学生理解音级之间的关系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之一,而柯尔文手势能够以直观的动作表现出这些关系。因此,教师可应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制订合适的手势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恰当手势的引导下调整音高、音准,从而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实现对学生艺术表现素养的有效培养。
以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感知音乐中的旋律(四)”的单元整体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学会演唱乐曲《青年友谊圆舞曲》,教师分析乐谱,总结演唱规律,明确自然大调音阶的规律、音符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乐曲悠扬、节奏感强等特征画出跌宕起伏的旋律线。在学生视唱时,教师使用柯尔文手势示意学生调整音高、音准,让学生在看乐谱、看手势的过程中找准曲调,以正确的旋律并用“啦”字完成《青年友谊圆舞曲》的模唱。经过练习,学生能够掌握拍3/4的乐曲特征,并表现出欢快的情绪。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将柯尔文手势巧妙运用到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中,能够在设计手势、用手势指挥学生模唱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音准,使学生正确演唱乐曲的旋律,表现乐曲的情绪。
3.应用混合教学法,提升文化理解素养
音乐学科的文化理解素养要求学生理解音乐的艺术文化,明白音乐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状况联系紧密[5]。然而,部分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不够了解,难以理解单元中的音乐文化内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使用混合教学法,应用微课、MOOC等线上课程普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常识,并在线下组织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以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下册“走进戏曲(三)—画脸谱”的单元整体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在进行上场诗表演、应用花脸西皮流水唱腔时理解我国的京剧艺术等传统文化,教师应用混合式的教学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在线上,教师制作MOOC视频,在视频中介绍京剧的历史、京剧的角色、京剧的声腔、京剧的艺术表现手法等等,加深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的理解。在线下,教师先呈现黑脸包公、红脸关公、白脸曹操、金脸孙悟空的图片,并介绍脸谱色彩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京剧脸谱的理解;然后讲解西皮、二黄的区别,加深学生对京剧声腔的理解;最后应用PPT呈现近年来的京剧表演,让学生感受京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分别在线上、线下对音乐艺术展开详细讲解,能够使学生在听、看、对比的过程中了解音乐艺术的文化内涵,理解音乐艺术的变迁、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五)优化教学评价,呼应素养培养需求
教学评价具有帮助教师检测教学目标达成度、反思教学中的问题的作用,是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部分。传统的教学注重终结性评价,以学生的笔试情况及演唱、演奏情况作为评价的标准,评价结果往往并不全面。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评价应增加教学评价标准,同时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融合,更加全面地点评学生的发展状况,呼应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
以花城版六年級音乐上册“环球音乐探宝(六)—拉丁美洲之旅”的单元整体教学为例,教师将“能够欣赏拉丁美洲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能用活泼的歌声演唱《当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哈哩噜》,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特点”作为评价标准,以此考查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素养发展的状况,帮助学生认清自身不足,促进学生的反思与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提出在为小学音乐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同时从实际教学需求出发,合理搭建教学框架,设计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应将情境教学法、手势教学法、混合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当中,并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从多个层面加速核心素养的渗透,从根本上提升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雨.运用体验教学培育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策略[J].教师博览,2021(36):87-88.
[2]王冰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36):127-128.
[3]林爱武.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单元主题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51):47.
[4]邹小慧.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小学生(下旬刊),2021(12):86.
[5]刘凤菊.培育与发展小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1(3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