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生命教育

2023-09-28 07:03周素芳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9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命教育

周素芳

摘  要: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具有实际意义。文章对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命教育;观念建构

叶澜说过,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所以,学生学习是为了获取生活中的知识、生存的技能,以及获得生命意义的启发。活动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身体的成长变化会激发他们对生命活动的探究意识,这时的学生需要正确的教育引导。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是生命观念。生物学课程本身具有的生命研究意义,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自然而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渗透,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纠正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影响,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有效的生物学课程学习,学生应当建立自我生理和心理认知,正确思考关于生命的价值。为此,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要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成为理解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有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与生存状态提供精神原动力,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一、立足课堂挖掘生命教育素材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时,教师应当让学生对生命过程有深刻的理解,重视生命的质量、个人的发展、生命的潜能。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对教材进行生命教育方面的深入分析与探索,把握生物学教学与生命教育之间的关联点。教师应当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生命教育素材的挖掘。教师只有明确生命教育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生命观念贯穿于生物学课程的始终,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世界。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统称“教材”)七年级上册“形形色色的生物”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物特征观察。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区别生物与微生物?试列举一些生物,并说明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各小组以抽签的方式挑选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回答。各小组内选出记录员、发言员和组长等。小组问题讨论结束后,可以对其他小组的问题继续讨论研究。各小组得出答案后,由发言员进行答题阐述,其他组员补充。每个小组发言后,其他小组可以提问与质疑。通过“提问—解答—质疑”的课堂讨论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对“微小的生命”和“漫长的生命过程”进行思考和对比,形成生物学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生命的珍惜与爱护。

二、应用情境化教学强化学生的生命情感体验

生物学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情境化教学模式能够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印象。生活化的情境向学生展示熟悉的生物现象和情境设定,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同时更愿意参与到教学中。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当以生命教育观进行教学引导,通过多感官刺激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习思维,内化生物学知识,领悟生命的真谛。情境化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

例如,教材八年级上册“人的生殖和发育”这节课是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基础课。我国性教育的缺失为这节课的教学增加了难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人类的生殖系统进行概述与功能介绍,并对人类繁衍中受精卵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描述,旨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感受生命的伟大与神奇,并对生命有所敬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容易,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可以从“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的哲学命题切入,创设情境,讲述人类生命发展的过程,将人从母亲妊娠到精心养育的整个过程用直观性的图片或视频进行展示,营造情境化氛围。在讲解的同时,教师可以将母亲在孕育胎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艰难事项进行展现,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孕妇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感受孕育生命的艰辛。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如下内容:个体出生后都要经历一系列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你和你的同龄人正在步入一生中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在青春期,身高、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你们感受到了吗?试总结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将科学性的事情逻辑性讲解,将情感的事情感性介绍,从而让学生形成理性与感性的共鸣。

三、重塑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关系的思想意识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对于生命而言,地球的生态系统为生命的维持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因此,教师应该以生态与人类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保障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强调生态系统的良性动态发展,激发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思考。建立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人类活动必须以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生态与人类发展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枯燥的生物课与生活紧密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教材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节课介绍了绿色植物在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欲望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遭受了大肆开采,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自然灾害频发。教师应该基于课程在环保方面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人类长远发展的基石的思维,构筑保护自然、关爱地球的意识。针对课程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校园绿色环保志愿者小分队,让学生践行“绿色家园”的教学理念,将生态文明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真切感受“綠色”的力量,重塑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关系的思想意识。

四、结束语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面向生命的事业。教育的意义在于传递生命的意义。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渗透,能够让学生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对生命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帮助学生提高生命认知水平和能力,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参考文献:

[1]张伟. 初中生物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6(15).

[2]徐丽芳. 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初中生物课程渗透策略[J]. 考试周刊,2022(22).

[3]吕秀兵.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2(27).

[4]张秀梅.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和策略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6).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学生命教育
自主学习 识“微”见远
浅谈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保障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