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小说的悲剧美学及其语言特色

2023-09-28 05:02王春华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262700
名作欣赏 2023年17期
关键词:驹子岛村舞女

⊙王春华[潍坊科技学院,山东 寿光 262700]

川端康成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在日本当代文学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他的作品继承了《源氏物语》的精髓,深刻展现了日本人“敏锐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并持续推动着日本文学的全球化。作为一个以情感打动读者的重要作家,川端康成小说的独特魅力在于东方文化和西方思维的有机融合,在于日本文学与西方技巧的肆意碰撞。敏感柔和的艺术氛围和命途多舛的个人经历赋予了川端康成的小说直击人心的力量。川端康成的小说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特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其小说的悲剧美学和语言特色。“天涯孤儿”的特殊经历塑造了川端康成阴郁敏感的性格,对无数人间悲剧的目睹使他对于现实悲剧性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正是作家终身的研究对象,川端康成小说的语言具备了丰富的感觉性和抒情性,构建着他鲜活生动的文学世界。正是立足于这样的生命体验和艺术技巧,川端康成小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才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

一、川端康成小说的悲剧美学

纵观川端康成的小说,无一不是竭尽全力探索生命中的虚无和变换,并借助清新淡雅的意境来表达他对于现实悲剧的深刻思考。在他的小说中,《伊豆的舞女》是其悲剧意识初步展现的代表,《雪国》则是其悲剧美学发展至巅峰的经典之作。《伊豆的舞女》中的薰子是东瀛舞女的代表人物,也是“纯洁”和“羞涩”的重要代表。薰子不小心打翻茶杯后展现出了一种娇媚和柔弱,离开浴场后挥手告白的洁白形体如同一朵纯净的水莲花,生动而又鲜艳。女性本身的生命越是美丽,背后所隐喻的悲剧也就更加深刻。在小说中,川端康成虽然没有直接点明薰子的命运,但却选择了同样作为舞女的阿君的死亡进行象征,暗示了薰子可能的悲剧走向。与之相对应的是薰子嫂嫂尚未出世的孩子也在半路离开了人间,这也代表了薰子的悲剧走向。即使是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爱情,也在刚刚开始时就被宣告了死刑,“我”离开以后美好的爱情终于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舞女薰子对“我”怀揣的情感略显腼腆,年少不知事的二人在面对情感的波澜时也只能将其埋藏在心底。直到“我”离开的船只开动之时,一向沉默寡言的薰子才终于鼓足勇气,穿着拘束的和服步履蹒跚地跑到河堤上挥动着白色手绢与“我”道别。薰子心中的爱情由于天真和纯洁而美好,但也由于这份天真而不得已走向了消亡。对于薰子的未来,川端康成没有做过多描述,但是她美丽的面庞和高超的舞艺注定了她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舞女,被一群烂醉如泥的男性所环绕,薰子身上所独有的纯洁也将会如同泡沫一般幻灭,就像搭载着“我”离开的小船一样,越来越远。《伊豆的舞女》中“我”和薰子的离别充满了面对无法抗拒的命运的无奈,又展现了不得不认命的伤感,这种如梦境一般虚无缥缈的生命体验正是川端康成悲剧美学的艺术体现。

《伊豆的舞女》里薰子独有的传统风情使得这部小说充满着幽静的伤感,《雪国》中驹子和叶子具有更加灵动的生命之美,她们最终走向幻灭和死亡的结局也因此显得更加悲壮。艺伎驹子的肌肤如同白雪一般纯净,她身上将传统日本女性的“娇羞”和“清雅”体现得淋漓尽致。天真善良的驹子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待全身心地寄托在岛村的身上,并声称“唯有女人才能够真心实意地去爱一个人”。深爱着岛村的驹子对其投入了全部的身心,但她所渴望的爱情最终却只是一场徒劳,驹子最终也在意识到自己爱情的悲剧命运后选择了分手。纵观《雪国》中的情感线索,似乎处处都体现着“命运弄人”的悲剧意蕴:驹子深爱着岛村,可岛村却迷恋着叶子,叶子苦苦追求未婚夫行男,行男却钟情于青梅竹马的驹子,而导致驹子沦为艺伎的原因正是为了给行男筹钱治病。在这一扭曲的情感中,单纯的驹子为了救治行男误入歧途,叶子始终耐心照顾行男却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行男最终也走向了死亡。可当驹子深陷与岛村的情感纠缠中时,叶子却悄然超脱于世。行男离开人世以后,空灵的叶子也渐渐看破了世界的谎言而坠楼身亡,并亲手将所有人推向深渊。叶子身上所体现的难以言表的虚无之美使得她生命的流逝更加令人喟叹。对于岛村而言,叶子的死亡如同“美”的幻灭;对于驹子而言,那一场大火烧毁的不但是叶子的生命,更是两人共同的回忆,这也是将过去的一切悉数抛弃,获得现实超脱的悲剧之美的外在表现。

《雪国》中驹子和叶子纯真理想的一再破灭让她们对于生命的热爱和渴望也逐渐消失,就如同为这片雪国戴上了凋零的花圈,踏足于此就好像践踏在这走向枯萎的生命之上,最终只剩下死亡笼罩在这冰冷的土地上。在川端康成的小说中,纯洁与幻灭就如同他悲剧美学的代名词,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也正体现着他文学创作中深刻的情感历程。

二、川端康成小说的语言特色

作为日本杰出的新感觉派文学家,川端康成的小说也非常重视语言艺术。对于文学语言,他认为必须力求简短和含蓄,通过诗意的美感来对读者进行有所余韵的暗示,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来增加文本的可读性,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川端康成小说的语言特色之一是具有强烈的感觉性和抒情效果。例如在小说《雪国》中,对叶子说话的声音没有从正面进行直接描写,而是在其中融入了岛村的真实感受。当叶子对站长说话时,她的声音“美到令人悲哀”;当她面对孩子时,声音“就像天真可爱的母亲”;她唱歌的时候,声音则“显得热情澎湃,犹如梦幻一般”。这些对于声音的描绘不但是岛村的感觉映射,同时也是作者本人以及读者情感的具体映射。同时,川端康成小说中还大量运用了与俳句和和歌类似的诗意化语言,通过节奏感极强的韵律来传达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使得小说不但充盈着浓厚的诗情画意,还充分集结了日本古典文学的文化传统,真正做到了文学性和审美性的有机统一。

川端康成小说的语言特色之二是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对比。他对于美的热爱也体现在语言中,力求语言色彩多种多样,并力求语言中多种色彩的合理搭配。例如在某些文学场景中适合简单的色彩;但其他场合可能更加适合多种颜色的巧妙融合,这不但能够营造出丰富的氛围感和环境感,还能够使得被描写对象更加真实和生动。最为经典的简单色彩莫过于黑与白的搭配了,这样的配色大多用于表现悲伤的情感和压抑的气氛,塑造死亡、离别等场景。小说《意大利之歌》在描写鸟居临死之前的场景时就大量运用了黑白色彩:“死神一般的黑影肃然并立,博士胸前的白色绷带却剧烈起伏。”黑色的影子与雪白的绷带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进一步突出了环境的恐怖和人物面临死亡的痛苦之感。多彩语言的主要作品如《古都》,《古都》用丰富的色彩对比来塑造人物之美,刻画环境之美,营造出情景交融、意蕴丰富、具有东方特色的优美画卷。小说还充分借助日式文学传统中“四季感”的语言风格,通过春夏秋冬的时间变换来烘托人物的内心变化,再度丰富了文本的审美意境。比如在描写春景时就有白色的蝴蝶、绿色的草坪、红色的嫩芽和紫色的花朵交相辉映,令人眼花缭乱。也怪不得妙龄时期的千重子会在庭院中驻足,目不转睛地欣赏着这一片美景,直到蝴蝶渐渐飞远,才喃喃自语:“真美啊!”

川端康成小说的语言特色之三是大量使用比喻、反复等修辞,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例如《温泉旅馆》中描绘了几位在温泉旅馆做着服务工作的女服务员的悲惨经历。在女服务员打扫浴池时,川端康成却将她们比喻为“赤身裸体的、白色的、爬来爬去的动物”,将她们的悲惨处境展现了出来,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作者对于她们的可怜和同情,并将其渗透在富有感染力的文字之中。反复的修辞手法即反复使用相同的语句,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情感色彩,进一步深化主题,也能保证文本在追求先锋性的同时避免落入俗套。小说《海》描写了一群修路工人搬迁的故事,在大家离开山村的时候,一位年轻姑娘由于身体不适再也走不动了,只能放下行李蹲在草地上。路过的工人看见她都会一个个询问:“怎么了?后面还有人来吗?”姑娘则得一遍又一遍地回答:“我肚子疼,待会儿再走。”多次的反复描写的都是雷同的简短对话,更加凸显了姑娘的痛苦和遭遇的难堪。

三、川端康成小说的审美特征

川端康成的小说非常擅长展现单纯细腻的思想情感,特别是表现悲剧的情感,其中处处透出徘徊、忧愁的破碎之美,因为在他看来,“美丽”与“悲剧”是不可分割的,而这正是对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物哀”美学的继承和发展。“物”指的是客体,“哀”则是主体对其做出的反应,“物哀”大致是指同情、悲伤等情绪,是人对于事物、对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感受。受到“物哀”美学的影响,川端康成小说中这种借物传意,表现人物内心感受的创作随处可见。以《古都》中描写紫花地丁春天开花的场景为例,千重子见到紫花地丁绽放的花朵被深深感动,勾起了伤感的回忆,这就是所谓“物哀”精神的外在表现。具体来说,能够切实体会到身边事物的细微之处并有所感触。在日本传统文化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在面对世间万物的时候能够有所感知,特别是能够理解并共情悲伤、踌躇等情绪。因此,川端康成笔下的人物形象大都会在大自然面前触景生情,有所感知,这种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无论是喜悦、悲伤、恐惧还是愤怒,都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物哀”格调。

而在《雪国》之中,川端康成运用“物哀”的能力已经炉火纯青,读者甚至难以分辨出哪些内容是小说中人物借景抒情的主观感受,哪些内容又是作者的内心暗示,小说中所有的外在事物、人物的个人情感以及文本中所传递的思绪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雪国》也因此被誉为展现日本“物哀”美学的经典之作。“这是一幅严寒的夜景,仿佛可以听到整个冰封雪冻的地壳深处响起冰裂声。”文中借助人物的视角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迁,在描绘美丽风光的同时也夹杂了人物复杂的感受。无论是闪耀的晨星、摇曳的华隧还是陡峭的山腰,景物之间自然而然的衔接传递给读者以破碎而虚无的美感,这种虽然精致但转瞬即逝的“物哀”追求与小说的主题息息相关。

作为新感觉派重要的代表作家,川端康成的创作也深刻地接受着西方文学艺术的影响,他也在自己的文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着日本传统和西方技法互相融合的艺术之路。川端康成的很多小说借鉴了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但他对于这种手法的运用更加自然,并在不同的文本中展现出不同的效果,主要表现为大量规避流动性强的心理描写,并通过将其简化来体现逻辑感并深化叙事布局。以《古都》为例,书中详细地展现了被称为“古都”的京都市的风土人情,以细腻柔和的手法讲述了一对姐妹的离别和爱情。小说保持了传统日式文学精妙、简洁的语言风格,以九个小标题“春花”“尼姑庵与格子门”等分割全文,并在文本中大量填充了意识流、象征的细节,同时还保证了小说整体上的前后呼应。千重子的回忆从绽放的紫花地丁起始,逐渐转移至整个庭院,通过两朵相似的紫花地丁联想到从前,由庭院中的灯笼想起曾经和父亲的对话,由金钟儿小虫思考到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千重子心中的思绪由这些意象引导着而变化,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展现着她的情感流动。而这些抽象的生命感慨终于在故事的结尾具体显露:苗子来到千重子的家中,姐妹二人一边聊天一边整理东西,这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场景背后却隐藏着第二天的离别,空气中处处弥漫着难以言表的离别之愁。川端康成将人物的意识流动与四季变迁结合起来,有所指向却未留下痕迹,虽然看似散乱,但整体上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总的来说,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一方面深深根植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和美学特征之中,另一方面也不断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学观念和叙事技巧,以探索的精神和求真的态度持续丰富着自己的小说文本,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有着丰富的审美价值。

猜你喜欢
驹子岛村舞女
民国时期上海舞女收入及影响因素考察
——兼谈民国时期上海舞女的职业身份
也谈﹃舞女大班﹄
《雪国》:一首美的颂诗与爱的哀歌
不赚钱的玄机
“镜中花影”
燃烧的冰棍
赏析《伊豆的舞女》中的悲与美
《雪国》:不畏徒劳只为美
透过《伊豆的舞女》体味川端式的爱情
吃亏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