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英 齐雅琴 刘瑞霞
摘 要:课题组通过调研,了解了高职院校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和实施现状。调研发现,金融科技应用专业人才供求矛盾突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现代学徒制认知、政策保障落实、产教融合能力、企业参与积极性、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根据调研结论,提出通过一体化育人机制的顶层设计,“岗课证赛”有机融合的内涵提升,“双导师”团队的稳定培养,现代学徒制效果的诊断改进,加之政行企校政策的联动执行,从而达到高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金融科技应用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F240;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9-252-02
现代学徒制是以学徒“双身份”,校企“双主体”,工学“双导师”,学训“双环境”,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双证对接”等典型特征实现多元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
为了解金融科技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情况、高职院校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进而为现代学徒制下金融科技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参考,实现学校培养过程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协同,课题组于2021年2月至4月对金融科技应用专业开展了人才需求及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调研。
课题组深入山西省金融科技应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走访等形式开展调研。此次调查问卷分高校卷和企业卷两个维度,高校卷共设计18个问题,主要侧重于对高职院校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认知及实施情况;企业卷共设计25个问题,主要侧重于对金融科技应用人才需求及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困难及建议等方面。此次调研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高校卷103份、企业卷83份。
一、高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学生的总体定位
高职院校金融科技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定位是培养集经济金融理论、互联网思维、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就业主要面向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担任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金融服务人员,还可从事互联网营销师、区块链应用操作员等新兴职业。毕业后从事的初始岗位群和技术领域包括产品助理、市场推广、数据处理分析、客户服务等岗位,发展就业岗位主要包括产品经理、商务拓展、征信风控、运营管理、技术开发与维护等岗位。
二、高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一)金融科技应用行业对员工职场能力的评价
1.通过调查发现,16.2%的企业认为现有金融科技应用岗位员工的职场能力与企业要求很符合,52.3%的企业认为比较符合,26.5%的企业认为不太符合要求,还有5%的企业认为完全不符合企业要求。说明企业对现有金融科技应用岗位员工的职场能力较为认可,同时也反映了高职院校金融科技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2.通过调查发现,95%以上的企业非常重视新招聘岗位员工的岗前培训,其中有62.3%的企业会进行更为系统详细的培训,这也就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和时间成本,而学徒制培养在校期间就可以完成企业培训,从而降低了企业成本。
(二)金融科技应用行业技术技能岗位能力素质要求
1.专业能力要求。企业在招聘金融科技应用毕业生时,最注重的4种专业能力包括:金融大数据采集与清洗分析能力、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方案撰写能力和软件工具使用技能,当然不同岗位专业能力要求也各有差异。在证书方面,希望招聘的人才具备证券期货基金从业资格证、银行专业人员职业资格的占比较高,其次希望拥有互联网特点的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师、互联网营销师等证书。
2.通用能力需求。企業在招聘金融科技应用毕业生时,最注重的4种通用能力是沟通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执行能力,同时也非常看重员工的逻辑分析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抗压能力、创新能力。
3.工作经验的需求。技术类、市场运营类岗位的工作经验要求基本一致,主要倾向于2个招聘方向:具有1~3年左右的高端人才和无工作经验低端人才;客服类、客户经理类岗位的工作经验要求基本一致,主要倾向于招聘具有1年左右工作经验或者无工作经验的人才;金融风控类岗位对工作经验要求较高,更倾向于招聘具有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
(三)高职金融科技应用人才培养存在的差距
1.金融科技应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互联网+金融+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综合性人才。而目前高职院校金融科技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规格与职业岗位的要求不相匹配,教学模式大部分还沿用传统金融管理类专业,不能很好的体现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解决金融问题的优势。
2.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对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更多倾向于金融科技应用基础课、金融科技应用偏金融的课程、金融科技应用技术类课程、金融科技应用营销类课程等。从企业对当前职业院校金融科技应用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满意度来看,具有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学校的课程体系设计中对于岗位工作过程的实践和训练不足,与企业的实践环节有一定脱节。
3.专业内涵建设、教学资源、实训实践体系不能紧密追踪产业发展新动态。金融科技应用行业要求专业能够将新兴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紧密融合,实际教学中面临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更迭,但是教学内容的完善需要沉淀积累的过程,因而学校教学相比于行业要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三、高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的问题与困难
根据调研,企业认为主要制约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原因是:67.2%的企业认为缺乏有关政策性鼓励与引导;53.5%的企业认为学生对现代学徒制了解不够,参与度较低;47.6%的企业认为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能力较低,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一是缺乏有关政策性鼓励与引导。现代学徒制是国家大力倡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出台了多项政策,并进行了多轮试点,目前的相关政策大多是纲领性文件,在企业关注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面政策落实不够。
二是学生和家长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足。由于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和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学生和家长对学徒制了解不够全面,避免不了存在疑虑和误区。实行校企共同培养,学徒比一般同学课程安排多、学习压力大,部分企业与学徒沟通不畅、信息不完全,导致部分学徒出现抵触、消极情绪,给学徒制培养造成负面影响。
三是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能力较低,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一些学校仍沿用传统培养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在企业遴选、双导师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等方面,缺乏相应细化的制度保障。
根据调研,学校认为主要制约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原因是:72.1%的教师认为学校难以真正实行弹性学制和工学交替;56.2%的教师认为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意愿不强,毕业后真正能够进入企业工作的学徒不多;53.3%的教师认为企业师傅队伍稳定性不够,教学指导水平不平衡。
一是学校难以真正实行弹性学制和工学交替。由于弹性学制和工学交替周期或分段培养设计上不够科学合理,导致部分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出现混乱。
二是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改革的积极性不高。现代学徒制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专业建设,包括实训室建设、师资培训、学徒工资及管理费用等,但是在完成学徒培养后面临学徒流失的问题,导致学徒制在短期内很难看到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积极性薄弱。
三是企业师傅队伍稳定性不够,教学指导水平不平衡。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师傅一对一、手把手教徒弟,受到企业师傅责任感和专业能力不平衡的影响,学徒所接受的实操技能也因人而异。此外,金融科技应用行业专业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企业师傅队伍不够稳定,技能传承容易中断。
四、高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途径
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关键之处在于:通过一体化育人机制的顶层设计,“岗课证赛”有机融合的内涵提升,“双导师”团队的稳定培养,现代学徒制效果的诊断改进,加之政行企校政策的联动执行,从而达到高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效果的提升。
一是促进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构建一体化育人机制。校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合作制度,签订“紧密型”合作协议,强化企业全过程参与,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构建校企一体化育人新机制。校企合作主管部门成立学徒制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学徒制培养过程中的研讨与指导,加快学科交叉培养,注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二是加强“岗课证赛”有机融合,提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教学是面向特定职业岗位的,其针对性更强,要对接金融科技应用岗位职业能力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积极组织学生考取相关专业证书,实现毕业证与职业技能等级证双证融通,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不断强化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基础和思路。
三是优化“双导师”实施制度,打造稳定高水平的导师团队。校企共同制定“双导师”选拔、考核和激励管理办法,明确企业导师的责任、范围和待遇,稳定校企指导教师队伍。合作企业在进行企业导师选拔时,要更加注重个人素养、职业责任、实践能力等方面。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紧跟行业、企业发展要求,运用线上教学平台,将师傅传授的内容数字化,打造企业导师精品课程,形成校企一體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机制。
四是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现代学徒制效果的诊断改进。通过多元评价主体(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第三方评价机构、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学生家长、学生本人),构建现代学徒制体制机制(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制度、实施方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招生办法、双导师考评制度等)、建设条件(资金投入、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质量(课程建设质量、课证融合、教学管理)、双导师团队(专业能力、职称结构、教学水平、双师素质等)、学生培养效果(专业技能、通用能力、学习态度、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就业质量等)等方面评价内容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检验现代学徒制实施效果,总结实践经验,诊断问题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实现学徒制培养“边推进、边诊断、边改进、边提升”。
五是落实政行企校政策联动,加强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政策保障。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明确校企主体责任,出台更加细化的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通过教育基金、学徒制专项资金,切实落实企业的奖补政策,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使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更加有保障。
参考文献:
[1] 毛少华.职业院校全面推广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成人教育,2021(01):65-70.
[2] 全国金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7):24-35.
[3] 谢盈盈,龚添妙.现代学徒制再审视:要素构成、基本特征与对比优势[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1(01):8-13.
[4] 朱志伟.基于PDCA理论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探析[J].教育观察,2021(44):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