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融合视角下干旱区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探讨

2023-09-25 20:05李炎龙
经济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干旱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李炎龙

摘 要:当前,我国政府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林草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干旱区面积较大,林草业的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干旱区生态建设水平的提高,并可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文章通过林草融合视角,分析研究干旱区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探究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林草融合 干旱区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9-294-02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日益提高,林草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持续推进,全国森林覆盖率、天然草原植被盖度均有明显提升。同时,我国干旱区面积较大,区域内林草资源破坏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并产生诸多社会问题。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林草融合政策,如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并大力建设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以促进干旱区的全面发展。

一、干旱区概述

干旱区主要指气候干旱的地区,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比例约为30%。如年降水量为200~500mm则属于半干旱区,如年将适量低于200mm则属于干旱区,二者均属于干旱区范畴。干旱区的主要特点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天空云量较少,日照强度大,风沙天气较多,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等。我国干旱区主要分布于宁夏、青海、甘肃、西藏、新疆等西北地区,此类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自然资源保护的重点地区[1]。

二、我国干旱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综合分析

1.我国干旱区生态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干旱区多集中于西北地区,总体面积较大,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能源及矿产资源的主要供应地区,也是我国畜牧业的核心生产基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干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约为50%,区域内气候条件复杂,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包括沙漠、高原、盆底等不同地形,蕴含丰富的生态资源[2]。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干旱区人类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因此,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地下水水位下降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野生乡土植物退化逐步加剧。为改善干旱区生态发展现状,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并大力建设自然保护区及各类国家公园,上述举措使干旱区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修复率、湿地保护率显著提高,森林蓄积量及沙化土地治理面积显著增加。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需认识到干旱区生态系统相对脆弱,为此需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并加大监管力度[3]。

2.我国干旱区经济发展现状。我国干旱区地处西北偏远地区,产业布局不合理,交通不便,导致其存在产业类型单一、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等问题。为促进干旱区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制定针对性帮扶政策,并大力推进干旱区脱贫攻坚,干旱区产业结构日趋多元化,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第一产业发展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第二产业发展中纵向与横向结合日益加深,第三产业发展中旅游业带动文化产业、特色农业及餐饮业的发展,有效缓解相关地区的就业压力。现阶段,国家对于林草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大,干旱区积极发展特色林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中大力发展经济林种植及采集、竹材与木材采运,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纸制品、林产品加工制作,第三产业中大力发展林业生态服务、林业旅游。相关资料数据统计显示,干旱区林业第一产业总产值占比高于其他产业,第三产业处于高速发展状态[4]。

3.我国干旱区社会发展现状。现阶段,国家关于林草的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干旱区草原及草场逐步修复,沙漠化程度减轻,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同时,干旱区积极推进林草生态扶贫项目,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干旱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日益完善,林草资源产业的发展带动人口流入总量增加,社会活跃程度显著提升[5]。

三、林草融合视角下干旱区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

1.林草融合视角下干旱区生态发展的重点问题。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林草业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林草的修复及保护可促进生态环境改善。近年来,我国干旱区取得诸多生态建设成就,以青海省为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全面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中华水塔”和地球第三极保护行动,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另外,可可西里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上述成就的取得均与林草融合发展密切相关。未来,林草融合视角下干旱区生态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如何促进草原及森林面积持续增加、如何保护林草生态修复成果、如何提高林草生态价值等[6]。

2.林草融合视角下干旱区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林草业是干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果种植、坚果生产及加工、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均需林草业的资源支持,而森林、草原绿色等特色林草服务业则是干旱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现阶段,我国林草业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林草融合视角下干旱区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如何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增加知识产权成果数量等。

3.林草融合视角下干旱区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干旱区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发展成就显著,林草融合视角下干旱区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为如何增加新生产力输入、退耕还林还草如何采取有效的补偿措施、如何调动社会力量促进林草业稳定健康发展。

四、林草融合视角下干旱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策略

1.依托林草资源促进生态发展。目前,干旱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林草资源分配及利用不合理。林草融合视角下,干旱区需依托林草资源促进生态发展。第一,针对性解决林草资源不足及林草资源破坏等问题,政府部门需与科研机构及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利用高新技术促进干旱区生态系统修复。第二,不同干旱区地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为此需结合地区特点,以林草业发展为基础,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生态建设措施,以促进生态发展。以青海省为例:落实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总体部署,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全面加强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生态系统保护,构建“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格局,争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保护修复。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巩固提升行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持旗舰物种数量恢复性增长。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健全落实国家生态综合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第三,干旱区生态保护问题涉及自然环境问题、野生动物资源问题,为此需保护干旱区野生动物的原始生存环境,逐步恢复森林草原的生态平衡,以促进生态建设水平持续提高[7]。第四,干旱区生态发展需遵循自然规律,针对降水量减少,水资源匮乏等状况,需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并依据生态用水量选择适宜的树种,并确定合理的种植面积及种植密度。相关部门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林草业发展路径,以促进干旱区生态环境改善。

2.利用林草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干旱区林草资源丰富,为此需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寻找经济增长点。林草融合视角下,干旱区经济发展可采取以下策略。第一,结合干旱区生态环境特点,大力保护林业资源与草业资源,利用林草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第二,干旱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此可结合自身地貌特征及气候条件积极发展第一产业。比如青海省、内蒙古、西藏等地区林区历史悠久,草场面积较大,土壤肥沃,为促进经济发展,需重新规划草场及草原,在保护草原的同时对人工草场实施扩建,以促进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8]。第三,为促进第二产业发展,干旱区需结合自身资源及地理环境特点,大力发展林草加工产业,并积极引入高新技术,力争获取地理标识及绿色食品认证,以促进林草加工产业的高效、绿色发展。第四,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干旱区需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资源推动康养产业及旅游业发展。同时,在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需科学规划,确定适宜的发展规模及发展方向。另外,我国干旱区地域面积较大,发展状况及资源条件存在显著差异,为此各个干旱区需选择适宜的产业,不同省份间应加强沟通,合理配置资源,以促进干旱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利用林草业促进干旱区社会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干旱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林草融合视角下,干旱区需积极推动林草业发展,不断改善社会保障水平,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在推动干旱区社会发展过程中,各地区政府需不断完善自身职能,强化干旱区社会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比如干旱区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期间,需结合群众需求,构建以社区为最小单位的政策补偿机制,并监督各项补偿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政府部门需大力宣传林草业发展对于社会发展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群众参与到林草资源保护事业中,进而加快林草业发展步伐,促进干旱区社会全面发展。另外,干旱区政府部门深入调研群众诉求,结合地区产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制定适宜的林草业经营发展策略,通过林草业的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进而实现社会保障水平的全面提高。

4.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林草融合视角下,干旱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人才支持,也需引入先进的技术。干旱区位置偏远,交通不变,为有效吸引人才,政府需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适当提高人才待遇,以吸引高素质优秀人才参与干旱区建设。同时,干旱区需不断优化调整区域内人口结构,不断提升自身软实力,增加智力资源储备量,以拓宽干旱区林草业发展渠道。另外,干旱区需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及林草业生态修复需求设置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基底及人工种植基底,政府部门需与社会团体、科研结构、高校及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大力培训林草科技企业,利用其技术及人才优势促进干旱区林草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生态、经济及社会的发展进步[9]。

五、结语

我国干旱区面积较大,在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林草融合视角下,干旱区需加大对林草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结合地区特点确定适宜的发展方向及发展规模,利用林草业促进生态、经济及社会发展,以提高干旱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干旱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涛,许佳,邓铭江,等.注重干旱区河谷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漓漫灌溉研究[J].水利学报,2021,52(08):989-1000.

[2] 李金燕.宁夏中南部干旱区林草植被生态需水变化研究[J].人民黄河,2016,38(12):116-121,125.

[3] 薛佳鑫,刘鸿雁,许重阳,等.树木管胞大小对于西伯利亚南部林草交错带森林生长及环境适应性的指示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6(03):531-538.

[4] 陈海庆.高寒干旱区生态袋在祁连圆柏造林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21(03):97-101.

[5] 李淑珍.干旱区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效果监测探讨——以别迭里水电站为例[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7(06):67-69,72.

[6] 刘海涛.半干旱区不同草地治理措施效果研究[J].人民黄河,2016,38(05):88-91.

[7] 覃金兰,薛联青.西北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植被時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空间关系[J].生态环境学报,2020,29(11):2179-2188.

[8] 朱增云,阿里木江·卡斯木.干旱区绿洲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与模拟[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35(12):1531-1540.

[9] 王昱丁,郑航,赵建世.人类活动干扰下西北干旱区绿洲迁移演化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9,38(03):40-52

猜你喜欢
干旱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半干旱区饲用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干旱区生态修复的实践——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例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旱涝的变化规律
干旱区影响水面蒸发的气象因素多元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