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青 唐文洁
摘 要:作业设计在教学中发挥着回应目标要求、诊断教学成果的作用。本文结合案例,从作业在单元学习活动链中的功能、课时作业与单元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关系、大单元情境化作业设计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探索在单元学习活动链中,作业如何实现前后关联、环环相扣,从而紧密结合语言、文化、思维三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关键词:作业;单元设计;学习活动;表现性评价;英语学习活动观
在单元教学环节中,作业设计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不断回应教学目标要求、诊断教学成果。作业设计也是一项学习活动设计,教师在实践中要尝试以单元为单位,以意义为中心,借助核心问题(essential questions)进行设计。核心问题指向单元核心内容,反映学科核心思想,能引发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作为单元学习活动链上的重要节点,作业设计要以语境为依托,以评价促进学习为宗旨,以学生语言运用的行为表现为抓手。
作业在单元学习活动链中的功能
单元学习活动是个性化诠释主题意义(theme)的学习过程。教师要通过单元分析,围绕主题意义,确定单元目标;借助贯穿于每个课时的核心问题,明确单元主题解读的角度,促使学生的体验、感悟螺旋上升;通过课时目标分析,设计引导性问题(guiding questions)与学习活动。引导性问题为回答核心问题提供重点和方向,鼓励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所学主题。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探索引导性问题答案的同时,深入理解单元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细节。单元的表现性评价任务(performance assessment task)是单元设计的重要考量,也可以将其看作单元长作业,所有课时的语言和思维重量最终在此汇聚。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单元学习活动因为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了单元学习活动链。单元学习活动链中,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活动环环相扣,语言、文化、思维三者紧密结合。
1. 作业在单元学习活动链中的功能
作业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究的契机,能引导学生整合语言知识和技能,丰富文化体验和经历。英语作业在单元学习活动链中的主要功能如下:
(1)强化情境,深化主题
从主题、话题、问题的角度来看,单元作业设计围绕主题意义的探究,教师可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要求学生基于真实情境完成不同的任务。真实学习的发生需要解决问题,更需要提出问题。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业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去主动参与深化主题理解的活动,并和其他课堂活动共同指向单元的核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作业对课堂活动起到总结和升华的作用。开放型作业给学生的思想“松绑”,让他们在课堂学习成果上站稳,并继续向上攀登,对主题意义进行更全面深入的探究,并且可以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
(2)整合技能,建构知识
从语言、文化、思维的角度来看,英语作业可采取以读促写、以听促说、以看促写等形式,帮助学生整合语言技能,通过活动归纳和整理所学的语言知识及文化常识,用思维去“看见”知识之间的秩序和结构。
(3)延伸铺垫,综合学用
从理解、运用、创新的角度来看,课堂活动和作业活动形成互补。课堂活动和作业活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课时,学习过程由从理解到运用、从分析到评价等各层次的问题引领,促使学生的思维实现由低阶到高阶的稳步发展。同时,作业也是不同课时间的“緩冲地带”,可以作为上个课时的延伸,也可以作为下个课时的铺垫。教师可以在作业中用应用实践类活动去检测学习理解类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还可以用应用实践类活动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为后续的迁移创新类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2. 实践案例分析
下面以上外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 Scientists第一、第二课时的作业为例具体阐述联结学习活动的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通过五个语篇介绍了不同时代、不同性别和不同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展示其经历、成就及精神品质。
本单元的主题意义探究围绕“Appreciating qualities of scientists”展开,包含三个核心问题:(1)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scientists? (2)Why are these qualities appreciated? (3)How are these qualities cultivated? 教师立足语篇分析,设计指向表现性评价任务(即制作科学家简介手册)的引导性问题与学习活动(见图2),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核心问题,形成对科学家品质的深度理解。
教师根据单元学习任务设计了每个课时的课时作业,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机会,帮助学生有序衔接课内外学习,兼顾基础知识习得和综合能力发展。第一、第二课时作业如表1所示。
第一课时阅读课的作业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自行判断课文内信息的重要性,结合课堂笔记,用图表梳理信息,并以Zhong Yang好友的身份复述他的事迹。这里就是用应用实践活动去检验课堂学习理解活动的学习成效。
第二课时词汇课的第二项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解释单词seed,并且给课文加一条注释,阐述课文标题。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seed这个单词深度理解标题,能领会seed既是植物的种子,也寓意着祖国科学事业的希望萌芽。该作业既能帮助学生深化主题理解,也能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化和思维融合发展。
在两个课时的作业中,学生参与阅读、诠释和评价等多种学习活动,并且能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方式,通过个人或者小组结对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此外,学生在完成课时作业时巩固了课堂所学内容,也预习了后续的学习内容,使作业发挥了衔接课时的桥梁作用。
课时作业与单元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关系
1. 课时作业与单元表现性评价任务对接
单元表现性评价任务是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旨在评价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程度和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师可采用逆向设计思路,把表现性评价任务作为单元学习的终点,每个课时作为学习旅途的“途经站点”。具体来说,教师可先思考单元学习的成果,即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具体内容与要求,然后分解任务,通过设计每个课时作业的学习活动,实现课时作业与单元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对接。
单元内各课时的学习活动与作业均涵盖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活动类型,为学生完成单元表现性评价任务做好有序铺垫。因此,单元表现性任务不仅是评价任务,也是综合性、实践性的语言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能力,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由表2展示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关键词示例可见,pick—analyze—comment—create (questions) 等一系列跨越课时的学习活动和作业反映出语言和思维活动的衔接和进阶。
2. 实践案例分析
如图3所示,教师将表现性评价任务分解到不同课时的学习活动和作业中,进行持续性的评价设计。
Scientists单元的表现性评价任务是制作科学家简介手册,任务必须包括的信息有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cientist (name, birthplace etc.)、a picture of the scientist、an introduction to his or her life story in the form of a timeline or a table、the significance of his or her contributions、two important facts reflecting his or her qualities、a quote from the scientist、your own opinion of the scientist。
单元每个课时的作业都对接了表现性评价任务的部分内容。课时作业以多样的形式呈现,作业活动目标的制订涉及不同的学习表现行为,涵盖不同思维层级,包括学习理解类(retell)、应用实践类(describe、share、interpret)和迁移创新类(recommend)活动。作业活动涉及不同语言技能,前后具有逻辑联系,难度螺旋上升。例如,第二课时要求学生描述能反映科学家品质的细节,第三课时要求学生用细节支撑个人对科学家的观点,第六课时要求学生用生动的细节描述自己的科学探索。学生在作业的学习任务中,明白细节的重要性,学会利用细节支撑语篇内容、评估证据,与个人经历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课时作业的答案开放多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意义,用探究和论证为科学家简介手册的制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生在完成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大单元情境化作业设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英语学习活动应该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教育部,2020)。为保障学生在单元学习中不断积累、运用、感悟、内化,逐步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教师也需要在作业设计中落实活动观,加强课时作业间的逻辑关系,体现单元作业在主题意义、语言知识、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迁移性,强化作业的联结。
1. 单元作业设计的四个联结
指向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单元作业设计要做到四个联结,即增强课时之间的横向联结,关注单元之间的纵向联结,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向联结,推动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外向联结。因此,教师要设计能体现四个联结的大单元情境化单元,使作业构成立体的网络结构,体现学科育人。
课时之间的横向联结是指利用作业活动关联单元主题下的不同语篇,旨在鼓励学生通过梳理、分析、判断、内化、运用、推理、论证、创造等思维活动探究语言知识、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
单元之间的纵向联结是指学科知识的结构化搭建。结构化的知识能帮助学生高效建构知识体系,有效迁移运用。单元作业设计可要求学生整合不同单元的思维导图或信息结构图,完成对跨单元信息的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内化与运用。
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向联结是指用不同的学科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协同作战”,而分科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其实,英语教材语篇本身就涉及大量的跨学科知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思考,通过跨学科作业设计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整合英语学科与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外向联结是知识和经验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英语作业通常都基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教师要通过单元作业设计,鼓励学生走入电影院、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场所,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联结生活的作业设计应指向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引导学生带着通过单元学习生成的思考去观察社会、反思生活。
2. 实践案例分析
大单元情境化作业设计要紧紧围绕主题意义的探究。为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意义建构、发展多元思维,单元作业设计要从封闭的单一语篇走向开放的信息空间,包含能体现上述四个联结的作业内容,从而促使学生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建构单元主题意义。
表3展示了Scientists单元主题意义联结点,包括教材不同单元的相关语篇(单元之间的纵向联结)、科学家所从事的相关学科(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向联结)以及有关的日常生活信息(学科和生活之间的外向联结)等。
教师基于表3梳理的联结点,设计了单元学习活动和作业,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大意,从客观的角度了解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并能站在作者的立场细读文本,体会描写科学家相关细节的意图,最终能够联系科学家的品质,自主反思并改善自己的行为。
例如,教师针对本单元语篇“Rosalind Franklin”设计了相关作业:Teach back the story of Rosalind Franklin. You are encouraged to incorporate the knowledge you have obtained from history, physics, chemistry or biology class. You can also compare her story with the story of Vincent van Gogh. You can choose to do it individually or in groups. 这项作业涉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结,鼓励学生用跨学科知识来深度学习科学家的故事。学生还可以进行同一主题下不同语篇的比较和逻辑推理,找到科学家的相同品质。最后,学生选择以个人或小组形式扮演“课堂小老师”的角色,还原真实语言交际。
结语
作业是教师诊断教学和评价学习的契机,也是学生交流想法和提升思维的平台;是观察世界和理解文化的体验,也是建构知识和拓宽视野的方式;是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重要一环,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因此,优化单元作业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业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浑然天成;不能急功近利,必须循序渐进。教师要秉持目标一致、形式多样、分层递进、反馈有效的原则(汤青,2018),在英语学習活动观的指导下,有效设计高中英语单元作业。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汤青. 2018. 高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