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星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推动其与高校“三全育人”体系高度融合,文章通过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三个问题,全面分析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精神内涵,进一步解释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三全育人”体系之间“为什么能融”和“为什么要融”的问题,并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层面探讨“如何去融”,真正做到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从而实现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多“点”发力,充分凝聚全员育人合力;牵“线”搭桥,有效衔接全过程育人环节;全“面”跟进,深度整合全方位育人资源的“大思政”格局。
[关键词]地方红色文化;高校;“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高校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青年大学生要想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必须汲取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目前,全国各地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因此,各地高校如何发挥好本地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将其与“三全育人”体系深度融合,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学者围绕红色文化和“三全育人”体系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和论述。学者普遍认为红色文化天然具有育人价值,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2],并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渠道等多个方面探究了红色文化的融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有学者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与思政课程进行结合,探究思政课程的创新发展方式[4-5];
也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有利于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而成为各个学科的优质教学资源[6]。同时,学者也从各个层面对“三全育人”体系进行了研究。有学者从全局的角度探讨“三全育人”的内涵、目标和现实路径[7-8];也有学者从自身具体工作出发,探究“体育育人”“管理育人”“资助育人”的可行性[9-10];还有学者将“三全育人”体系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相结合,重点探究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方式[11]。
综上所述,无论是红色文化还是“三全育人”体系,学术界都进行了大量且系统的研究,但在红色文化与“三全育人”体系的有机融合方面,仅有部分学者的研究涉及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体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实践路径[12-13]。因此,文章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分析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精神内涵,厘清两者分别“是什么”;通过探究两者之间相融合的契合性和迫切性,从而解释两者“为什么能融”和“为什么要融”的问题;结合红色基因、红色资源、红色传统,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角度探究应分别“怎么做”,才能使两者更好地融合。
一、是什么: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三全育人”体系
(一)地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凝聚形成的特色文化。其表现形态主要有两种:一是物质形态,如红色历史遗存、红色纪念场馆等;二是非物质形态,如红色制度文化、红色精神文化。整体来说,红色文化是红色基因、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的集中表现。在長期发展过程中,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物质外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拓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兼具时代性和创新性。地方红色文化指各地区所独有的红色文化,其植根于当地,与当地的社会、人文环境密切相连,成为当地历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如今,各地政府都极为重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其打造成集党性教育、廉洁教育和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文化基地,如江西井冈山、河北西柏坡、贵州遵义等红色文化基地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营造了当地的红色文化氛围,而且成为当地经济增长重要的一极。虽然各地红色文化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但是各地高校在育人方面对红色文化的利用度还不高,未形成制度化、规模化的红色文化育人方案。
(二)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精神内涵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践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这为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三全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简称,分别体现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要求、时间要求和空间要求。其中,全员育人指高校全体教职工都应当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足本职工作,自觉寻找育人点,从而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价值影响。全过程育人指将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学习全过程、生活全过程、成长全过程,并融入高校教材选择、课程设置等环节,从而形成制度化、体系化、持续性的育人机制。全方位育人指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囊括各种具有育人功能的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一切具有育人功能的教育载体,从而实现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实体与虚拟等多维度的育人格局,做到处处育人。总的来说,“三全育人”体现了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现了育人过程中“点”“线”“面”的协调联动,是对育人队伍、育人过程、育人资源与载体的充分整合。
二、为什么: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内在逻辑
(一)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契合性
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契合性分析回答的是两者“为什么能融”的问题。地方红色文化与当地高校根植于当地、成长于当地,具有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两者在理论内涵、价值维度以及实践向度上都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互推互促。
第一,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在理论内涵上高度契合。无论是红色文化,还是高校“三全育人”,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作为其根本性的指导思想。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过程中诞生的伟大成就,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而高校“三全育人”理念中的统筹教育教学资源、合理有机配置、整体育人效果最优等恰恰贴合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是充分吸收转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结果。
第二,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在价值维度上高度契合。红色文化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导向价值、深厚民族精神的传承价值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育价值。这恰恰映射了高校“三全育人”体系中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内涵、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方向以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三,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在实践向度上高度契合。红色文化重在传承和弘扬,其核心是教化引领,作用在于帮助党员领导干部提高党性修养和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树立家国情怀。高校“三全育人”体系从三个维度出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做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从而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迫切性
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迫切性分析回答的是两者“为什么要融”的问题。当前,全国各高校都十分重视“三全育人”工作,但在具体实践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这直接影响了高校“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地方红色文化的融入是解决当前高校“三全育人”体系中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
第一,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是充分凝聚育人合力的迫切需要。全员育人强调多主体参与,通过无数育人“点”的汇聚形成育人合力。然而这一特征对育人主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育人主体的素质能力和育人观念将直接影响育人成效。目前,在全员育人过程中,部分育人主体的育人意识相对薄弱、综合素质还需要提升,各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育人衔接。这便造成各个育人主体的育人能力有限且各自为政,难以达到全员育人的真正目的。地方红色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价值和本土化的先天优势,极易获得当地高校各育人主体的认可。因此,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有助于提升育人主体的综合素质,培养育人主體的主动育人意识,促进其育人能力和育人意愿的提升。
第二,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是有效衔接育人过程的迫切需要。全过程育人强调时间的连续性,是在全员育人的基础上有效衔接各个育人过程,实现从“点”到“线”的延伸,确保横向、纵向上的每条“线”有效衔接。从纵向来看,高校育人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教育阶段,因此高校育人如何与学生之前的教育和之后的教育实现无缝衔接是各个高校都应关注和探索的重要内容。从横向来看,高校还要与家庭、社会等其他育人主体形成对接,因此如何做好充分的沟通和有效的协调将直接关系到高校育人的整体效果。地方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其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高校育人借助地方红色文化的特性,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时期、不同主体间育人的断层问题,从而形成持续性的全过程育人模式。
第三,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是深度整合育人资源的迫切需要。全方位育人是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实现由“点”到“线”最后到“面”的跟进,从而织就一面面育人“大网”,这些“大网”强调全“面”发力,既要横向铺开,也要纵向挖掘。但对高校来说,实现育人资源的深度开发和育人载体的有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网络中多种意识形态的冲击对育人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便造成高校在全方位育人过程中出现优质育人资源开发、运用不足,育人载体相对单一,创新性有待增强等问题。
当前,各地红色文化的发掘和开发已形成一套完整且成熟的方法和经验,这为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育人内容、育人载体和育人方法。因此,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可以为全方位育人“大网”中的每个“点”、每条“线”提供借鉴。
三、怎么做: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实践路径
(一)传承红色基因:多“点”发力,充分凝聚全员育人合力
红色基因是建党百年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革命火种,是无数共产党人所信仰的革命精神、政治灵魂。从高校“三全育人”的角度来讲,传承好红色基因就是要践行全员参与的育人理念,逐步培养一大批保持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具有较高党性修养的育人主体,从而建设一支全员育人的专业化队伍。
第一,充分发挥党建社团宣传地方红色文化教育的作用。高校各级党组织领导下的学生党建社团,主要由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组成,始终处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作为朋辈教育的有力实施者,党建社团是宣传地方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最佳选择。地方红色文化中独特的育人功能可以为高校党建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而高校党建社团活动对地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有利于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高校各级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主题教育等方式宣传地方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鼓励任课教师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开展教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4]。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是育人的主阵地,在课堂教育中任课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高校要鼓励和支持思政课教师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通过播放红色经典、讲述红色故事等传播地方红色文化,通过翻转课堂、师生角色互换等方式激发大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的探索兴趣。另一方面,其他专业课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主动挖掘地方红色文化与各学科的契合点,创新地方红色文化的融入方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课教学始终,对大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引导。
第三,强化高校辅导员地方红色文化教育与自我教育。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全员育人中重要的主体,在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日常管理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必备科目。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要具备主动传承红色基因、学习宣传地方红色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育者必先自我教育。高校辅导员要注重自身积累,关注地方红色文化经典案例,不断提高自身红色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地方红色文化的自我教育,通过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激发其学习地方红色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从本地红色文化乃至全国各地红色文化中悟思想、树信仰、定目标。
第四,增强服务管理人员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育人的意识。高校后勤服务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也是全员育人的重要主体,良好的服务氛围和轻松的管理活动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也间接影响高校“三全育人”的成效。将地方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三全育人”的应有之义,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措施。高校服务管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摒弃服务管理与教学育人分离的传统思维,积极主动地加入全员育人队伍。同时,高校服务管理人员也要主动学习地方红色文化,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宣传地方红色文化、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红色元素融入学生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从而与其他各方主体一起形成育人合力,使地方红色文化基因得以传承,使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实现。
(二)用好红色资源:牵“线”搭桥,有效衔接全过程育人环节
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不仅能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多种育人资源,同时红色文化系统性、整体性的特征也杜绝了育人过程的断层现象。高校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起到中介作用,可以将各育人主体进行有效衔接,形成全过程育人模式。
第一,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校内各阶段。高校育人要符合个体的发展规律。育人主体要厘清大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根据其成长成才的不同阶段,适时适当地将地方红色文化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地方红色文化的全过程育人。总的来说,在学生大一时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第一课、社团活动等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其中,做好入学教育,引导大学生向革命先烈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大二、大三时高校要注重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遗迹、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等,引导学生自己当自己的导游,從而提高其主动探索能力,达到教人和育人的双重提升;在学生大四时高校要加强其职业教育,通过学习先辈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不怕艰苦的奋斗精神,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第二,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校内各课程。校内课程不仅是教授知识的场所,还应成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思想政治课程,都有地方红色文化的融入之地,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育人任务。这要求高校要深入发掘大学生在校期间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充分结合地方红色文化的特点,使所有课程都发挥育人价值以及协同发力、同向而行的作用,真正做到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校内各课程,实现无缝衔接的全过程育人模式。
第三,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校外各假期。校外假期是大学生自主性较高的时段,实现全过程育人必须将校外假期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时间较长的校外假期为大学生开展实地探访、实践参与等活动提供了可能性。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外假期,鼓励大学生参加相应的实践活动,通过旅游、到访等方式实地感受地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在假期后通过集中探讨、主题征文、撰写心得感悟等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使地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内化于心,同时保证育人过程的不间断。
(三)发扬红色传统:全“面”跟进,深度整合全方位育人资源
发扬红色传统,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全方位,可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方法,深度整合育人资源,既横向拓展也纵向深入。在这一过程中,将党的优良传统渗入高校育人的每一个点和每一个环节,从而实现高校育人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层层递进。
第一,创建地方红色文化校园育人环境。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5]校园环境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是课堂之外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重要场域。良好的校园文化、正向的校园环境能够让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味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坚持,激励大学生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勇担时代重任。首先,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环境。高校可通过建造红色文化长廊、建设红色文化校园景观、搭建红色文化校园展馆等,积极宣传地方红色文化中所体现的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和勇攀高峰的时代精神,充分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其次,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活动文化环境。高校在开展各类校园活动时,要紧扣地方红色文化的精神主题,坚持导向性和目的性相统一的原则,引导大学生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和责任。最后,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制度文化环境。高校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制度文化环境,要在管理规定、教学制度以及章程规范中体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制度为导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校园制度文化环境育人的目的,从而形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红色文化氛围。
第二,创新地方红色文化网络传播载体。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新时代大学生呈现对网络的需求和易于接受网络信息的特点,这也对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6]发扬红色传统,推动高校借助地方红色文化实现全方位育人,就要加强重视和合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一方面,高校应通过建立地方红色文化专题网站和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专题网站,加大地方红色文化的整合和宣传力度,为地方红色文化全方位育人提供便捷渠道。另一方面,高校应借助大学生常用的互联网软件,注册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官方账号,定时定期推送地方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促进大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地方红色文化。
第三,打造地方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高校发挥地方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必须立足本地打造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只有将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大学生才能真正领悟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才能切身体会到当时的峥嵘岁月。因此,立足本地,建立稳定的地方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是确保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保障。高校要积极与政府、社会力量进行协作,统筹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当地革命遗址、红色场馆等为依托,建立地方红色文化实践教育资源库,为师生提供稳定、便捷的育人场所,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的实践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
[2]杨帆,张泰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综述[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8(02):205-216.
[3]丁路遥.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11):24-27.
[4]占毅.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01):108-111.
[5]陈坤,殷莎莎.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战略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4):104-107.
[6]刘建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20(10):81-85.
[7]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8]刘承功.高校“三全育人”的核心要求、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92-95,111.
[9]赵扬,周晓宇,盛誉.新时代高校体育育人融入“三全育人”体系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08):33-36.
[10]张远航,郭驰.“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的逻辑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2020(07):107-111.
[11]王景胜,辛智广.辅导员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角色及格局提升[J].教育评论,2021(11):131-134.
[12]张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398-405.
[13]梁罡.紅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价值维度与实践向度[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104-108.
[1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1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