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强调对学生地理实用技能的考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的技能,避免学生对知识形成刻板记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初中地理教材本身就含有丰富的图表资源,包括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不同的类型。因此,教师应当在整合图表资源的基础上,丰富图表的呈现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可运用不同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充分发展。
一、专题教学,掌握分析方法
图表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资源,通过类型多样的图表,教师可以更为直观全面地展现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运用灵活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地理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框架。教师还可以利用丰富的图表资源,开展内容明确的专题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地理知识的魅力。在专题的选择上,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书本中的知识内容,还要分析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兴趣爱好,保证专题选择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的教学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涉及的知识内容有比例尺、图例、指向标等。学生在初步接触地图时,对其中的不同符号有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但是随着地图应用性的增强,加上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在阅读、分析地图时容易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基于此,在明确地理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开展“我的家”专题教学活动。在课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绘制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示意图。在绘制过程中,学生需在地图上标明家与学校的位置以及从家到学校的主要路口,并标注学校和家附近的商店、具有代表性的地标建筑等。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方位的概念,能够找到基本的方向。在后续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几个容易出错的地方,并引入比例尺等相关概念,在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实现知识运用的迁移,为后续的图表图示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专题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操作的基础上,充分感受地理知识、地图的重要性,学会将分析地图的方法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二、动态呈现,发展探究思维
传统的地理地图在呈现方式上较为单一,既不利于引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也不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种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学科教学中,为知识的呈现提供了更多便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电子地图,使图表图示的呈现具有动态性、延伸性的特点,以此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的教学为例,世界人口是极具变化性的数据,这一数据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世界各地的人口在分布上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地图的图表编码功能预设数据,让学生在观察世界地图的基础上,了解不同地域内人口的整体分布情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电子地图的区域选择功能,找到对应区域,具体观察、分析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除了上述学习活动,学生还可以运用图形软件中的画线工具,将电子地图分为多个不同的区域,从而掌握不同区域内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等。为了提高学生对地图的运用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电子地图等不同的技术手段,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纵横联系,分析人地影响
地理是一门具有生活性和社会化特点的学科,而地图正是诸多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为了增强学生的读图意识与能力,使学生读懂地图中隐含的信息,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以地图为切入点,将地图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从多个维度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的时候,教师可先播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段,结合我国各地著名菜系引导学生联想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再引入该节课的主题。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形容的是什么农作物?属于什么农业类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属于什么农业类型?”等问题,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等。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册,找到我国四大牧区的地理位置,了解我国主要种植区分布在哪些地区等。最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地图分析东部地区农业的南北差异,自主归纳我国农业分布的影响因素,绘制我国农业东西差异表格及东部种植业南北差异表格,以此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这节课的知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地理教学离不开人类环境,离不开人与地的关系。因此,教师要通过引入图表图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记图、用图,促使学生通过归纳总结掌握课堂的知识内容,推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
四、比较异同,评价区域关系
无论是人文地理还是自然地理,地图都是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各种类型的图表,引导学生学会进行区域评价与分析,比较区域异同,从而能够融会贯通地理解与应用地理知识。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列表分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列表进行区域比较,掌握不同区域的总体特征。以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为例,学生可从一月均温、温度带、年降水量、气候类型、河流流量、耕地类型等方面进行归纳,并制作成图表。通过阅读和分析图表,学生能够完成对这一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巩固与强化区域认知能力。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联想拓展,自主完成图表的设计与绘制,使学生充分运用所学内容,形成运用图表分析、比较异同的地理思维方式。另外,在学习区域地理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方法渗透、情境创设,让学生能够借助地图分析区域现象分布規律、归纳区域地理特征、构建区域联系,以此促进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发展。
五、综合分析,判断发展变化
在进行地理图表图示分析的时候,学生要挖掘图表、图形中隐含的数据信息,通过整理、分析、处理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这考查了学生辨别或挖掘隐含信息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例如,教师可以出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图,并为学生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如“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图中表明我国最缺水的地区是____地区和西北地区。为了解决这两个地区的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建设____工程”,让学生进行读图、析图训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展开分析,归纳造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及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加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综合分析文字材料和图表中所蕴含的地理数据,形成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综合认知。
除此之外,在引导学生进行图表图示分析训练时,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呈现形式,找到相应的解题切入点和信息要点。比如,对于以图像为呈现形式的题目,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横坐标、纵坐标、图像的变化趋势等,再结合相关地理知识进行辨别与推断;对于以表格为呈现形式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关注表格数据,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以便找到解题切入点,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六、迁移信息,支撑实践行动
地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载体和教学工具,也是考查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如何从图表图示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总结变化规律,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着重培养的一项地理技能。教师应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图表类型采用相应的读图方法,以此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例如,在中学地理中,等高线地形图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在教学中,教师可在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尝试将抽象的平面图转化为具体的模型,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学生可以先创作等高线平面地图,地图中包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基本的地形部位,然后再用橡皮泥、黏土等材料制作立体的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巩固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点,又能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结语
无论是迁移信息,还是综合分析、比较异同、纵横联系等教学策略,其核心都是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与探究的思维活动中形成读图意识,掌握读图技能,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设计与组织地理教学活动时要善于发挥地图的作用,突出图表图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构建高品质的初中地理学习课堂。
(作者单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