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赜

2023-09-23 03:43宿秀平亓慧坤张波
成才之路 2023年25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宿秀平 亓慧坤 张波

摘要:在网络时代,网络亚文化迅速发展并受到部分青年大学生的关注,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劣质的网络亚文化既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负面影响,从而影響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带来困扰,也给思想政治教育介体造成干扰。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积极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还要从合理接纳吸收网络亚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壮大主流网络文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等方面入手,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网络亚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5-0057-04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ZJYY-2009 5);山东省高等教育研究项目“中国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项目编号:22HER153)

网络亚文化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其中包括二次元文化、微视频文化、粉丝文化以及网络语言文化等,它们在网络空间中不断发展壮大,为网民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亚文化已经显示出其独特的边缘性、流行性,成为社会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它改变了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其积极影响,更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劣质的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

一、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劣质的网络亚文化受到部分青年大学生的追捧,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性被弱化,并给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带来困扰,也给思想政治教育介体造成干扰。

1.网络亚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被弱化

教育者与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基于教育工作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其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是一种非对等的关系,也就是说,教育者要向教育对象提供服务和帮助,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网络亚文化的兴起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并且正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使教育者的主导作用逐渐减弱。

首先,网络亚文化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间的主客体关系受到冲击。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了三种文化传播模式,即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1]前喻文化指的是一种传承性的文化,即长辈将自身的智慧和经历传承给后代,而后代则从长辈那里获取智慧和教育,传统教学方式中师生之间就体现了这种传承关系。并喻文化指的是同龄人之间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后喻文化则是一种反向传递文化的方式,即年轻一代将自己的文化传递给长辈,以便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随着网络亚文化内容的增多和传播速度的加快,一些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亚文化的生产者。从三喻文化的视角来看,随着网络亚文化的不断发展,原本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已经变成了知识的传播者,这使传统教育中的“主体—客体”关系发生了反转,也对教育者的权威构成了极大挑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并在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在某些方面的信息量和知识储备量甚至超越了教师,教师曾经拥有的信息优势逐渐丧失,这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使得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极大挑战。

2.网络亚文化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带来困扰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化以迅猛的势头为人们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虚拟世界。网络信息的实时传播和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使参与者可以在这个虚拟世界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新型媒介形式的不断更新,也为网络亚文化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沃土”,这些都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首先,劣质的网络亚文化引发个别大学生价值选择紊乱和道德情操下滑。网络亚文化的形式多样,内容繁杂,质量参差不齐。个别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阅历不足以及心理未成熟,对一些价值观念缺乏理性判断力,容易出现价值选择的混乱。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特点使一些大学生误以为可以随便发言,而无须承担任何道德责任,从而导致个别大学生放纵自己,出现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其次,劣质的网络亚文化导致个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这种责任感不仅代表着一种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更是一种对实际行动的认真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是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的基点,是现代公民带有底线意义的精神实质。”[2]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乐于接受新的思想和观点,以自身的文化符号为基础,构建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形成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社会。因为网络打破了国家和地域的限制,所有人都可以相互交流,这可能会加剧少数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倾向,而个别意志薄弱的学生可能会放纵自己的行为,忽视自身在社会中的重要性,甚至对社会责任漠不关心。再次,劣质网络亚文化引发有的大学生对主流话语产生抗拒。思想的传播是通过话语的传递实现的,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传达着丰富的情感和意义,“是抽象的文化和价值形态的外在的具体的表达形式”[3]。话语是否能够被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网络时代,人们通过使用多种不同的符号来表达自己,这些符号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社会中的语言,改变了少数大学生对传统主流话语的认知,对传统主流话语结构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3.网络亚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介体造成干扰

教育介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以及教育活动的各种方式与手段”。[4]包括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科学的学习环境等,这些都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并确保其有效实施。劣质的网络亚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其对教学内容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针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计划地传导给教育对象的带有价值引导性的思想政治信息。”[5]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各地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在网络上相互碰撞,因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某些不足和伴随网络发展而兴起的网络亚文化,更是干扰了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劣质的网络亚文化对具有知识化倾向的教育内容产生了显著的冲击。思政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其他专业课程等同起来,只注重求真、求知的过程,忽略了知识之外的情感、意志、信仰和想象力。网络亚文化具有明显的边缘性、自我表达性和互动性特征,其中一些网络亚文化形式更是能够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表达欲望。其次,劣质的网络亚文化对预设的理想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冲击。网络亚文化是一种在社会转型期青年群体面临挑战、贫富差距和心理失衡时产生的文化,容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脱离现实而削弱其说服力。再次,劣质的网络亚文化对教育内容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构成了新的挑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总是一纲一本,有时过于统一和规范,对于不同价值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有所忽视”。[6]这忽略了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导致了教育的不均衡性。网络亚文化以互联网为载体和阵地,网络的匿名性和管理的困难性,使网络亚文化群体远离不符合自身认知和需求的内容,而追求满足自身需求的个性化内容。

二、网络亚文化影响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如何克服劣质的网络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是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面对和认真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当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还要合理接纳和吸收网络亚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壮大主流网络文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实施教育理念更新,提升教育者的综合素养水平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者和推动者,教师应该处于主导地位,成为整個过程的核心。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和受动者,在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教育者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发挥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进而达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首先,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应对主客体关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并在思想政治课堂上与学生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古语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7]在网络亚文化背景下,学生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教师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当以宽容的态度接受这种主客体关系易位的现实,并虚心学习,以实现教学相长,同时也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其次,教师要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学生,和学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建立和谐的关系。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一座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相通的桥梁,用真挚的情感影响学生,使其“亲其师,信其道”。针对多年来教育中“一直存在着偏重知识技能的教学而忽视能力和个性培养的问题”[8],教师还需要持续努力提高,在各个领域树立榜样,展现个性和魅力,对学生产生深远的正向影响。

2.尊重差异的多元化特性,积极引导受教育者的思维和行为

网络亚文化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流行,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网络亚文化具有多样性,教师应该根据当前的形势,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网络亚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引导网络亚文化的发展方向,从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价值引领作用,并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首先,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促进网络亚文化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更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通过推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网络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可以有效地抑制和减少网络亚文化的负面影响,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为他们的价值选择提供指导和支持。为了更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网络上受到青年大学生欢迎的圈子和小众平台,并将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教育等融入其中,以网络亚文化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此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大学生在先进文化的感染下,端正思想,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引导他们遵守基本道德准则。其次,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网络虚拟世界的隐蔽性,使大学生可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并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与他人进行互动。然而,个别意志力较弱的大学生可能会出现放纵自己行为的情况。为了有效地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网络监管,运用法律法规、社会监督和高科技等手段,形成外部威慑和约束,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应当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网络亚文化的道德指导作用。可利用网络论坛的交互式即时响应效果,鼓励大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及时发现并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并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再次,要积极主动掌握网络亚文化的话语表达方式和话语流变趋势。大学生通常会以某种特定的网络亚文化表达自身的情感和生活状态,教育者应当深入挖掘这种网络亚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了解大学生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所反映出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状态,进而采用网络亚文化的语言内容和表达方式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贴近大学生的认知心理。教育者可组织大学生积极讨论与网络亚文化相关的热点问题,从而让大学生更好地洞察网络亚文化的本质,并充分认识其消极影响,进而使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亚文化的负面影响。

3.合理接纳并吸收网络亚文化中的优秀元素,扩大主流网络文化影响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矛盾和融合也日益明显,一些亚文化网络亚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融入主流文化,为主流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主流文化应该积极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以汲取其中的优秀元素,提升影响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要积极吸纳网络亚文化中的有益成分。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网络亚文化之所以受到一些青年人的欢迎,就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这部分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吸收网络亚文化中能够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有益内容,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做到知行合一。其次,要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部分青年人往往对某一种网络亚文化情有独钟,这是因为他们在某一网络亚文化群体内,能够在理想信念、道德原则与现实生活的差异中找到一种平衡,即他们所偏好的网络亚文化能够对这种反差做出符合他们心理预期的反应。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实际情况和个人需求为基础,以此为导向深入探讨和实践,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不断吸收新的内容。再次,教育内容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大学生不是完全相同的个体,而因其生长环境、经历、知识背景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层次。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些层次可以更加细致地体现出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校除了统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外,还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学生特质等方面的具体实际,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引入网络亚文化中的合理元素,使教育更具针对性。

三、结语

网络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又面临着诸多机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抓住机遇,深入探究网络亚文化的产生、发展历史及其本质,准确把握“网络社会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规律”[9],并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情感体验以及社会环境,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以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更好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7.

[2][4][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7,137,173.

[3]王夫营,谭培文.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阻隔及其超越之道[J].理论导刊,2017(08):32-36.

[6]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構与重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133.

[7]黎娜.唐宋八大家全集[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8.

[8]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8.

[9]唐亚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0.

Exploration of the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twork Subcultur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u Xiuping, Qi Huikun, Zhang Bo

( Public Course Teaching Depart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an 271000,China)

Abstract: In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subculture and its popularity among young college students have brought enormous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t not only weakens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in the education process, but also negatively affec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by affecting their learning and growth, and causing troubles to their ide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hoices, it also causes interference to the intermedia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teaching methods and abilities, respect differences, tolerate diversity, actively guide the thoughts and behaviors of learners, and also start by accepting and absorbing network subcultures, strengthening mainstream network cultures, and enriching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twork sub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