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贝艺
【摘要】语言服务具有主体多样性、形式多模态性、内容丰富性等特点,也是涵盖语言学、翻译学、跨文化传播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专业性服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依托语言服务来推进各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与传播,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出发点,以尊重文化差异、培育共同文化因子为方法,积极拓展中华文明对外传播途径,革新传播方式,增进人文交流与互融合作,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所接受、所认同。
【关键词】“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5-0065-04
“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除了关注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外,更要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契机,提升中华文化输出竞争力,促进中华文明与沿线国家文化的深度融合。从“翻译服务”到“语言服务”的转变,折射出语言服务在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支撑作用。
根据“十四五”规划意见,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要加大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力度。“一带一路”,更是文化传播之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绽放独特光彩[1]。
本文基于语言服务视角,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展开探讨,让世界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塑造良好的中国文化形象。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语言服务研究现状
(一)语言服务的内涵
译学界对语言服务的界定侧重于通过“语言信息转换”服务帮助人们解决语际信息、交流中出现的语言障碍的服务活动[2]。汉语学界认为,语言服务涵盖语言翻译、语言教育、语言支持,以及特定行业语言服务等内容。显然,汉语学界对语言服务的界定范围相对宽广。两者对语言服务本身,都涉及语际间的信息转换,但未兼顾同一语言内部,以语言为手段的服务行为。为此,本研究认为,语言服务的本质,可以解析为基于营利或公益需要,以语言为载体、内容、手段的服务或产品,提供口头或书面语言服务等行为。如翻译、语言技能培训、语言制度、语际信息转换软件、翻译软件等多样化产品或服务。
(二)“一带一路”与语言服务
“一带一路”,依托经贸往来推进国际文化间的交流活动。语言是沟通的基础,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之一。中国文化的崛起,与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促使中国文化必须要走出去,让世界看到中国。语言服务,从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中,客观、理性的推介中国文化,促进知识、经验在人际、组织间的有效转移[3]。语言融通是文化交流的前提,从全球孔子学院的建立,到国内多所高校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靳风认为,“一带一路”为汉语在沿线国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张亮认为,“一带一路”“互联网+”为语言服务对外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撑,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董子铭认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网络文学成为传播中华文化、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事实上,语言服务的目标在于服务“人”,而“人”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导者”。要加强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更好地推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二、语言服务在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既是一条经贸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路。在增进沿线国家经贸往来过程中,也让各国文化焕发新的活力。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依托“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为打造中国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营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语言服务消解汉语与沿线国家文化隔阂,提高了中华文明吸引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过程中,中国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美好愿景,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得以与不同国家文化发生碰撞、交流。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途径六十多个国家,横跨欧亚非大陆,不同国家的文化、制度、习俗实现多向交流。应该看到,一些国家的民众对中国文化还存在偏见。通过语言服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沿线国家,通过直观、清晰、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消解文化隔阂。经济交流,伴随着文化传播,让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外语言服务中,展现了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促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二)语言服务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塑造中国国际形象
在国际社会交往中,国家形象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与之而来的文化交流,有助于提升国际影响力。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却遭西方国家的政客们恶意抹黑,让世界多多少少产生了一些对中国的误解。要消除这一误解,需要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出与传播,让世界看到中国、了解中国,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积淀着中华文明的非凡智慧,了解“美美与共”的处事之道和“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借力“一带一路”这一文化传播契机,将文化分歧转化为文化汇聚、互学互鉴,让沿线国家与中国增进彼此了解,从而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
(三)语言服务增进国与国务实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语言服务涵盖文化交流的诸多方面,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的多元碰撞,有助于增进彼此认同,消除顾虑和分歧。通过客观、全面、真实地传播中国文化,让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增进友谊与情感。民心相通,成为凝结国际关系的重要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愿同其他国家共担风险、共同进步,推动国际产业合作,实现国与国之间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域文化多样、复杂,通过语言服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增进国与国之间的理解、包容与互信。
三、语言服务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应用原则
(一)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向世界推介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要抓好语言服务这一契机,推动中国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的交流与互信。“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关系。“一带一路”倡议,要将共商、共建、共享作为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实现国与国之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4]。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让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指明方向。
(二)尊重文化差异,以和而不同、包容互鉴来传播中华文明
囿于历史、地域、文化、社会等原因,每个国家,其文明价值体系具有差异性。“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六十多个国家,其文化形态具有独特性。对每一国家的文化而言,并无优劣之分,都是人类的文明财富。因此,在推进中华文明向世界传播过程中,要正确、理性、客观地看待各国文化,要坚持尊重文化差异,着眼于共同文化因子,兼顾各国各方利益与诉求。每个国家都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思维习惯及历史传统,共同营造良好的国际文化交流氛围。
(三)强调务实合作,互利互惠,增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更加频繁,展现旺盛的发展势头。依托“一带一路”,中国积极与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往来,共享发展成果,特别是通过文化互动与交流,利用文化搭台,来推动经济繁荣。学者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即权力”。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还较弱,西方媒体恶意扭曲中国形象,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围绕“一带一路”,利用语言服务,向世界传达中国“追求和平、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文化理念,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的软实力。
四、语言服务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发展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需要通过语言服务,更多、更全面地向世界介绍中国,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拓宽“一带一路”倡议,共同打造多元文化互鉴共荣的发展之路。
(一)加强顶层设计,营造中国文化传播生态
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与其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形象关系紧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对外经贸往来中,要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统筹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构建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和谐文化传播环境。
第一,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建立多边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整合文化资源,建立高层磋商机制,以文化为驱动力,实现多边经贸战略的有效对接。
第二,立足文化产业,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对外文化交流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政府要对文化贸易相关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扶持,简化文化产品或服务的出口手续,鼓励更多文化创意产品向外国输出。
第三,注重文化创新,着力培育中国文化品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要树立品牌意识,抓住文化精髓,利用市场文化调节机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展现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着力建设高技术化、高关联化、高附加值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优化传统文化产业结构,实现中国文化跨越式发展[5]。坚持内容为王,开发和推介中国特色文化项目。
第四,加强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人才队伍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抓手,各院校要优化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更多精通地域歷史文化、风土人情、政策、制度、法律、经济等知识的综合性语言服务人才,促进文化多层次交流。
(二)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革新文化传播机制
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稳步落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中,政府要发挥其导向作用,利用官方身份倡导“和平、包容、开放”的文化交流理念,组织更多企业、机构、民间组织、普通民众参与到对外文化传播中。同时,各机构及企业,要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专业化水准,着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让沿线国家人民了解中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利用出版、网络、广电、移动媒体等手段,展现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璀璨。书籍、报纸等传统媒介要利用深度报道方式提升文化传播的亲民性;电视广播节目,要注重形式创新,提高主流媒介话语权。如《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华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优秀电视节目,让中国传统文化寓教于乐,大放异彩;互联网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搭建了良好平台,要通过网络论坛、社交网络等渠道,向世界发布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资讯和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文化”优势,增进中国文化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在语言服务推介中,让中国文化以不同语言的方式,根植于沿线国家民众心中。当下,APP、移动互联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直播”作为文化传播的新颖方式更有助于打造真实、实时的文化感知场景。如利用“抖音”平台,向沿线国家推介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让受众身临其境地体验中国文化。
(三)搭建灵活多样的人文交流平台,推动中华文明对外精准传播
在中华文明对外传播中,一是利用官方交流平台,推介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华文化产品展销会,在沿线国家建设丝绸之路国际剧院、美术馆联盟、博物馆等场馆,展现独特的中国文化,便于沿线国家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组织人文文化交流峰会、论坛、博览会,如中非经贸博览会,博览会以“合作共赢,务实推进中非经贸关系”为主题,聚焦贸易、农业、投融资、合作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打造对非经贸合作新机制、中非合作论坛经贸举措落实新平台和地方对非经贸合作新窗口。
二是推动民间文化交流与对话。要重视睦邻、安邻,增进各国民众间的文化交流。如开展文艺演出活动、影视输出等方式,以中国武术、中国戏曲、中国书画等为代表,鼓励民间文化团体展开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国风土人情、民族文化风貌。如介绍中国新年文化、中秋节传统节日文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医中药文化等。
三是深化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借力学术科研、文化教育活动,推进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如依托孔子学院推进汉语传播。依托中国与沿线国家高校合作办学,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培育高层次语言服务专业化人才。依托鲁班工坊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合作搭建中外职教合作的新舞台,使中国职业教育的理念、标准形成一套可供借鉴的模式和路径,与世界分享。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语言服务具有主体多样性、形式多模态性、内容丰富性等特点,也是涵盖语言学、翻译学、跨文化传播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专业性服务。所以要把语言服务作为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媒介,更担负着把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给世界人民的时代重任。依托“一带一路”贸易平台,“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深化沿线国家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在文化多样性、多元文明兼容并蓄中,促进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互促共赢。
参考文献:
[1]王淑娟.“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成就、挑战与前景[J].当代世界,2023,496(03):66-72.
[2]袁军.语言服务的概念界定[J].中国翻译,2014,35(10):18-22.
[3]张国.“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研究综述[J].未来与发展,2023,47(02):17-24.
[4]孙宜学.科学建构中华文化泛在传播共生机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5(01):13-15+19.
[5]黄乐平,刘洋,朱英夫.语言服务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机制构建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22,42(05):59-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