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焕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程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基本培养目标。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目标将语文课程教学指向了思辨性和批判性,倡导教师展开思辨性教学。为落实与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笔者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真实情况为依据,围绕“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目标,从相机追问、对比分析等角度,创建思辨性写作教学模式,以培养高中生的思辨意识和辩证思维。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思辨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引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和内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展的能力……”等要求,旨在培养学生辩证性思考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教师可将思辨性写作作为作文教学的主要模式,为学生创造思辨性的写作环境,让其于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中创造性地审题、立意、行文,创作出逻辑清晰、内容丰富且结构完整的作文,提升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一、相机追问,建构作文框架
写作是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的过程。当学生敢想、会想后,他们创作出来的作文才会具有新意。所以说,启发学生敢想、会想,是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那么要如何想、想什么呢?由这两个问题入手,在思辨性写作教学和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相机追问的方式,把握最佳提问时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广泛联想,于深度思辨的进程中产生写作灵感,初步建构起作文的思维和逻辑框架。[1]
以鼓励学生多维思考和深度思辨為目的,教师要善于提取作文材料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围绕关键信息巧妙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证性思考,准确理解题目要求和作文材料的含义,随之开启思辨性写作活动。如《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选编了《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古今中外的小说。该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版块延续了整个单元的主题,围绕着“小说”这一体裁引出了听说读写等多种类型的学习任务,其中第三个学习任务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指向了“写小说”。结合这一学习任务,教师可展开思辨性的写作教学和指导工作,启发学生的思辨意识。
第三个学习任务提到“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看似平淡无奇,但在特定的情境中,人物也可以展现自己的光彩,事情也可能具有独特的情味”,阐释了小说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间接引出了“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的观点。结合以上的任务导语,在《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小说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已经理顺了人物的主要事件、命运轨迹,且对人物的性格、生存环境等有了全面了解后,教师可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刻画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囿于现状的人物——别里科夫,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别里科夫’呢?”以此问题为载体搭建阅读和写作、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当学生沉浸在生活情境后,教师相机追问:“生活中的人物与‘别里科夫’有哪些相同点?为什么他们是‘装在套子里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利用以上问题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思辨讨论的空间。学生可从人物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主要事迹等层面入手,寻找他/她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的证据。比如“固守老一套的思想”“不知变通”“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愿意接受新知识”等。人物的这些表现都可以作为作文素材,借助这些素材,学生可以展开小说创作。总而言之,在行文的过程中,学生不能脱离“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主题。
在思辨性写作教学和指导中,教师采用相机追问的策略,巧妙设计思辨性话题,关联高中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于生活情境中搜集和整合写作素材,确定作文的核心立意,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串联全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精准地提取核心观点,还能让他们全程参与其中,加强他们的真实体验。[2]
二、对比分析,界定核心概念
纵观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趋势,高考作文注重考查学生创新立意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作文命题中会给出一个或者多个核心概念,要求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分析和界定核心概念。如2022年新高考一卷以“本手、妙手、俗手”为核心概念,要求学生围绕核心概念,结合材料,创作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而要想保证作文的立意新颖、深奥,学生务必要深入理解核心概念,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和素材,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3]
鉴于此,教师可以依据作文材料和给出的提示语,引导学生对“本手”“妙手”和“俗手”这三个意思相近但又存在本质性差异的概念进行思辨式的解读,理解其本质属性和内涵,精准地界定核心概念,为后续的文本创作打下基础。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学生结合作文材料以及围棋专业知识,全方位地对比“本手”“妙手”和“俗手”的概念。
首先,“本手”指的是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与“妙手”对比,“本手”处于基础、起步阶段。只有打好基础,经历“本手”阶段的磨砺后,才能达到“妙手”的状态。如果说“妙手”是可遇不可求,那么“本手”便是常态。在解读“本手”的概念时,学生关联实际生活可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只有打好基础,把握好“本手”的技能和功夫,才可以在关键时刻取得“妙手”的成就。
其次,“妙手”指的是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与“本手”相比,它侧重于“神来之笔”,如诸葛亮的“空城计”、韩信的“十面埋伏”、谢安的“淝水之战”等,都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神来之笔”,堪称“妙手”。而“妙手”皆是这些指挥员和谋士饱读兵书且有过无数次“本手”的训练后才成就的。而他们的人生和指挥经历中也有着不可避免的“俗手”。
最后,“俗手”指的是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在人生经历中,人都不可规避地会出现“俗手”的情况。而只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好“本手”的工作,才能达成“妙手”,避免“俗手”。经过这一解读,学生理解了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确定立意、展开文本创作。
以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为基准,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从相机追问、对比分析等角度,探索思辨性写作教学模式,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课程目标以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等融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之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性、辩证性、批判性等思维,指导他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作文题目和材料,从中提取核心概念,展开思辨性写作活动,不断完善作文的逻辑结构和整体框架。
参考文献
[1]纪秀卫.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探究[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2(10):34-36.
[2]印 璇.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上),2021(1):121-122.
[3]李艺馨,赵新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单元学习任务中的写作训练探析[J],学语文,2022(4):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