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课“专题+体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3-09-22 14:23:04盛美玲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体验

盛美玲

摘要:文章以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传统文化课为例,从建构基础、设计与实施、初步效果与努力方向等方面,探讨传统文化课“专题+体验”教学模式,以期对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方式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课;专题;体验

随着“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我国在文化建设上越来越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因为所处地域、所涉及的行业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高职院校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时,应结合自身的特色,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做出选择和创新。

一、建构基础

(一)适应职业教育理念的要求

2022年4月20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可见,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直接对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技术人才。因此,在传统文化课教学内容的梳理和选择上,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通过“专题+体验”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选取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让育人目标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相适配,助力技术人才的培养。

(二)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思想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与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息息相关。不仅如此,大学生个性鲜明,富有理想追求,有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需要的满足,在学习方式上更倾向于运用实践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和娱乐学习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高职学生既姓“高”又姓“职”,在落实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要求的同时,教师也要看到客观看待两种教育的特点和需求。与传统的“灌注式”“填鸭式”等教学模式相比,“专题+体验”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它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有贴合实际的体验环节,有配套的网络学习平台;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思想束缚,更注重教学信息化和有效性,把学生从单一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它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实践资源等,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

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能够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的氛围,而判断一堂课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中,教师应用“专题+体验”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根据专题内容,积极主动地补充在生活中、在网络上习得的知识内容,也可以在体验环节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积累实践经验。这样,学生不再只是一个倾听者,还可以是参与者、体验者和分享者,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机会。“专题+体验”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文化课教学方式的创新,旨在提高教学质量,落实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设计与实施

“专题+体验”教学模式中的“专题”是指打破原有教材章节体系限制,有选择地调整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精心设置成各个专题;“体验”是指通过营造沉浸式的教学环境,给予学生真实而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地开展实践。

(一)设计理念

“专题+体验”教学模式下的传统文化课,就是围绕传统文化中的某一个知识进行深入的讲授。教师可以将专题划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必讲内容的基本专题和根据讲授难度、传统文化与不同专业的契合度的流动专题,并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行为体验来构建知识。

以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教师通过重构教学内容,将传统水利文化、建筑文化和服饰文化等纳入流动专题,各专题附有活动任务书,让学生记录实践的过程和心得体会,如图1所示。

(二)实施路径

传统文化课“专题+体验”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过程的核心三环节——教师讲、学生学和教师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下面,笔者以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为例,总结实施“专题+体验”教学模式的应用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一门新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教师在集体备课和实际教学中,需要自觉结合专业的设置,将传统文化课教学大纲与专业课的人才培养方向相结合,重点挖掘水利、建筑、科学技术等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與专业课程的职业素养、技能方法相融合,推动公共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增强育人实效。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能力的必经途径,适宜的情境能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如在讲授中华传统服饰专题时,教师可以提前发布微课视频,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感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音乐,调动学生的情绪,也可以鼓励学生穿汉服、旗袍等传统服饰进入课堂,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服饰,加深学生对各个朝代服饰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让身穿传统服饰的学生当模特,展示传统服饰的演变,通过角色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亲自体验,培养实践探究能力

在选择教学专题时,教师要以能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提升认知水平为导向。教师必须将岗位意识、工作意识融入每门课程的教学,针对每个岗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把实践教学结构与工作过程相对应,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有机结合。同时,教师除了在选取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时要花费心思之外,还要增加一些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体验活动。实际上,实践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环节,不同的实践就是将学生置身于不同的环境,使学生根据新的情境,构建出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在完成各个专题配套的体验活动时,学生也初步体验了从学习传统文化到践行传统文化的过程。

如在讲授传统建筑专题时,由于在钢筋水泥建筑中长大的学生很难欣赏到我国传统建筑的精美,所示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古建筑模型等方式,让学生点评传统建筑的颜色、使用材料等,进一步思考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智慧和文化。学生围绕一个专题慢慢深入,从搜集材料到合作交流,在逐步探究中深化认识并形成个性化的见解。

3.多样化考核,侧重学以致用

传统文化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之所以采取“专题+体验”教学模式,是为了推动学与用的结合,让学生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经过体验转化为自觉行动。因此,传统文化课的考核不能依照期末考试定成绩的传统方式,而是采取课堂考核与平时考核、实践考核、期末考试组合的多维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

三、初步效果与努力方向

(一)初步效果

传统文化课“专题+体验”初步实现了培养目标与培养结果的统一,学生通过体验各式传统文化活动,深度理解传统文化。以笔者的授课班级2021级建造四班为例,根据教学平台开展的学习效果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在实施“专题+体验”教学模式的传统文化课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升,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也得到增强,有95%以上的学生“愿意主动继承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有所帮助”。图2为2021级建造四班参与课堂讨论的统计。

(二)努力方向

教师应明确传统文化课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在面对高职院校公共课被逐渐压缩的现实环境时,积极寻求改革和创新的可能性,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吃透专题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

此外,高校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书法协会、茶艺社等学生社团,引导学生亲近传统文化,并通过常态化的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鼓励学生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宋敬敬.高校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实验[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

[2]黄健,孙中廷,皇甫大双.职业适应力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突破[J].就业与保障,2022(12).

基金项目: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传统文化课‘专题+体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QN202102。

猜你喜欢
体验
侧重欣赏实效,着眼音乐创造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50:47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技校英语课堂开展职场体验式教学初探
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 20:26:05
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景观的语言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39:28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33:48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