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姝羽
摘要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精神基石,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教育资源。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显著的思想政治价值,文章简要分析了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现实路径,旨在为后续高职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建党精神;高职院校;思政课;现实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8.030
1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1.1促使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百年前山河破碎,各界有识之士都在探索救亡图存的方式方法,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样一种艰苦的历史环境中崛起,勇于斗争并不断壮大,最终带领着全国各族同胞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并在带领全国人民积极投身建设与改革,不断践行共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的过程中,探索出了最适合中国国情与发展方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在我党发展的过程中所凝聚形成的精神及理论成果,成为中共党员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1]。将党的百年奋斗史与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不僅是对教学素材内容的一次丰富,也有效展现了我党在面对困难险阻时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与非凡的领导能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地救国、兴国,使其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1.2坚定高职院校学生的“四个自信”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各种各样的思潮也充斥于青年一代的学习生活中,其中不乏落后、低级,甚至错误的思想,如个人主义以及“普世价值论”等对在校学生造成了不利影响。而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我党百年奋斗征程中所形成的重要精神及理论,通过历史时间的纵向对比与中外空间上的横向对比,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使高职院校学生不断坚定其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3强化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
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赋予了中国青年新的历史责任,而青年一代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而坚持奋斗。新一代青年恰逢盛世,同时也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拥有充足的发展机会与空间,也承担着艰巨而伟大的时代责任[2]。伟大建党精神是先辈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生命投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不断探索与实践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其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能使学生以先辈为榜样,强化自身责任意识,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2.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伟大建党精神脱胎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与丰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后形成的重要产物,产生于历史实践中。因此,可以将伟大建党精神理解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更可以理解为一个重大的实践命题。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高职院校首先需将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本质、重要内涵、发展历程、时代价值及实践要义等内容清楚地讲解给学生,使学生明白其所蕴含的思想、理论与价值。其次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力量,加深对其的理解与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将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学习、生活,使其发展更符合时代的需求。
2.2线上与线下相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成了网络的“原住民”,互联网因其便捷、高速以及广泛等性能,成为诸多文化及信息交流传递的重要渠道,“互联网+教育”模式也屡见不鲜。但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及逻辑思维能力还未成熟,在甄别信息时存在不足,单一的线上教育或线下教育都无法继续满足其发展需求。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需坚持线上与线下相配合的原则,既要巩固现有的线下基础,发挥高职思政课课堂以及主题实践活动等教学形式的优势,也要建立线上“阵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与教育,以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线上线下相配合,互为补充又相互促进,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2.3坚持时间与空间相联通
做好高校的思政工作,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从时间和空间辩证统一关系上,探索并掌握思政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演变规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同样如此,将伟大建党精神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乃至国际的“时、事、势”大背景中,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党的伟大历史功绩以及自身所肩负的时代使命,使其将自身发展与民族、国家的发展相联系,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3]。
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现实路径
3.1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思政教学质量
首先,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完善思政课的课程设计,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科特点及育人目标,立足于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及科技前沿,深挖教育课程中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资源,并将之与专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最终将融会的成果应用于对学生核心能力素养的培训与提升方面,在强化专业学科建设的同时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全覆盖,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其次,思政课授课教师需对自身教学形式进行必要的创新,不断丰富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将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和谐地融入日常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情景式、互动式或案例式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采用更易于被学生们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使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可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革命先烈、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七一勋章”获得者等中共党员榜样的光辉事迹,使学生充分感受伟大建党精神以及榜样的力量,感受先辈们的事迹所传达出的家国情怀。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借助VR、AR及AI技术,将学生带入如《建党伟业》《筑梦路上》等红色影视资料中,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历史使命的责任意识[4]。
最后,教师向学生推荐党史经典文献、革命诗词以及红色家书等红色文化读物,并在后期的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或进行情景表演,深化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
3.2深化红色教育,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需重视红色文化氛围的营造,重视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校园环境作为营造文化氛围的绝佳场地,更应合理、有效地利用。高职院校可通过持续性鼓励、引导师生根据伟大建党精神以及校园环境创作红色题材的艺术作品如雕塑、绘画等,并在校内予以展示,打造校内红色文化展示园地、红色文化墙或微型党史纪念馆等,将伟大建党精神与校园内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结合,营造红色文化氛围;积极创办、开展党史情景剧表演竞赛、党史演讲比赛以及知识竞赛等,使伟大建党精神充盈于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中。
3.3开展实践活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首先可在红色遗址、红色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纪念馆及烈士陵园等实践基地,围绕伟大建党精神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实践教学,例如引导学生参观五四运动纪念馆或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使学生充分感受历史上新青年的力量;引导学生参观南湖红船以及上海石库门,使学生切实体会建党道路的艰辛与曲折,同時领悟建党的历史必然性;引导学生重上井冈山或重走长征路,身临其境体会革命先辈们无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其次可建立健全学院、团委、党委、学生处及教务处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或创新创业等活动的准备立项阶段,增设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项目主题,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探索并宣传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以及创新方式,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为其提供必要的思政教师指导协助,从而保障实践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最后学校还可鼓励、引导学生将伟大建党精神与实际生活结合,对祖辈父辈进行采访,以及收集家乡流传的红色故事,并形成红色故事集,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及志愿服务活动,在生活中有效践行伟大建党精神。
3.4完善考核机制,强化课程教学质量
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还需要注重对教师教学成果以及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考核,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学习动能。首先学校可组织教学研讨会,加强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外延、核心要义、历史地位以及时代价值等重要内容的研究探讨,以科研成果支撑教学体系建设,同时可组织学生参与到备课过程中,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及建议,优化教学素材内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及时收集学生的教学反馈意见,掌握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知识的学习情况,在后续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估中便可将这部内容作为考核标准之一。而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可为其布置伟大建党精神主题课宣讲以及主题微电影制作等任务,由学生合作完成,并将学生的制作、宣讲以及所表达的内容作为期末成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后的思政课教学质量纳入教师及学生的考核标准中,既督促授课教师不断完善自身教学质量,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5重视网络引领,增添思政教学活力
高职院校应开发网络社交媒体作为新的教育阵地,科学合理地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网络空间中构建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政教育空间。教育中需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精心筛选能够突出表现伟大建党精神的人物素材及党史故事,并将其编辑、整合、制作成相应的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等形式进行发表,通过社交媒体的宣传不断扩大伟大建党精神的影响面,在此过程中还需重视对内容及表现形式的策划,注重创新创意,从而不断提升宣传内容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也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形式及内容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4结语
伟大建党精神是我国优秀精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精神内涵丰富,对人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发展极具正向引导作用,因此应积极融入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其肩负着时代交付的使命与担当,学习并传承好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助于广大青年在面对错误思潮或不良诱惑时,能够坚定自身的理想与信念,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及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其在实际的工作学习中不懈奋斗,不负时代嘱托、不负青春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参考文献
[1]孙国胜,王秀成,蔡路.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2):10-12.
[2]张传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3,42(2):73-79.
[3]郭振东.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3):37-41.
[4]窦葳,徐光寿.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应用路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2(4):138-147.
基金项目:2021 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2021JGSZ076);山西工程职业学院2022 年度院级课题“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SZ-2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