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绿色债券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目前,全球绿色债券市场中,我国处于领先地位,未来绿色债券也将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绿色债券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尚短,其在发行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鉴于此,文章基于“双碳”背景,以现阶段绿色债券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究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为绿色金融市场完善和绿色债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碳”;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4.048
[中图分类号]F832.5;X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4-0146-03
0 引 言
“双碳”目标的提出源自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温室气体问题猛增。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现阶段,依托相关政策支持,我国绿色债券发展速度稳步提升,在债券存量规模方面,已经取得全球领先的地位,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资金保障基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目前绿色融资领域的重要方式,直接融资是指绿色项目直接发行债券进行融资,间接融资是指绿色金融机构发放债券进行融资后,再将资金投入绿色项目中,可以为不具备发债资质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1]。确立“双碳”目标后,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绿色发展资金需求大,绿色债券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 绿色债券概述
1.1 绿色债券概念
绿色债券是指所有将资金专项用于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目前,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包括非金融企业、金融企业、政府支持机构和地方政府等,且绿色债券发行可以从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和绿色服务等方面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2015年12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正式出台,引导金融机构以发行债券的方式促进金融市场绿色发展,为绿色债券的资金融通和绿色金融机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2]。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正式发布,相关金融机构应公布绿色债券存续期间的资金用途、信息披露等信息[3]。《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正式发布,强调要聚焦于市场动向,明确绿色债券的资金来源、资金用途和信息共享等内容,深入整合绿色债券的标准及资金用途,使绿色债券标准趋于统一。在“双碳”目标导向下,绿色债券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发行种类不断增加,为国内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202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明确指出要健全绿色金融体系,进一步规范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调结构、转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丰富绿色债券种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1.2 绿色债券发展的重要性
基于“双碳”目标实现的要求,绿色债券具备普通债券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方面,绿色债券有着更低的发行成本,如工商银行发行的期限为3年的绿色债券利率为2.85%,通过降低发行成本,能够将债券久期与绿色项目准备周期相适应,减少期限错配可能造成的风险,有利于维护绿色金融市场稳定。另一方面,绿色债券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债券以扩大绿色信贷、稳定绿色项目融资为主要目标,目前在众多类别的绿色债券中,都严格按照国家金融标准融资,旨在以金融债券促进绿色节能基础设施完善,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2 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内生动力容易受影响
从绿色债券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促进社会进步,但数量过少,不能满足企业的绿色经营需求,不能给企业带来充足的资金保障,这会侵害绿色债券发行主体的利益。由于绿色债券投放行业和普通行业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有很多隐性成本存在于绿色债券的本金和利息偿付机制中,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对发行主体的利益造成影响,因此会打击发行主体发行债券的动力,降低其发行债券的发行数量和发行频率[4]。
2.2 绿色债券发行受地区限制
对绿色债券发行地区进行调研和分析发现,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发行地区主要集中于一线、二线等大中型城市,三四线城市发行数量较少,甚至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从未发行过绿色债券。实现经济绿色发展是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发行绿色债券的数量和范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绿色城市、绿色经济的发展水平。但是,由于绿色债券发行始终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其发行结果有着很强的区域性特征,因此政府应该从宏观政策入手,通过有效的方式促进绿色债券发行的区域协调,最大限度上减小不同区域之间的发行数量差异。
2.3 第三方认证机构存在不足
由于绿色债券发展模式出现时间较短,该债券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發展体系不够完善,缺少相关政策加以规范。由于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相关标准,第三方认证机构也存在体系不健全、认证工作不规范等问题,各个认证机构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各行其是,影响了对绿色债券的认证效果和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寻求与相关专家、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为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培养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的绿色债券专业人才,提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专业化水平。此外,政府可以选择专业性较强的中介机构,通过外包方式,让中介机构能够根据市场情况合理确定绿色债券的发行价格,降低债券发行成本,提升竞争力。
2.4 绿色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
从目前绿色项目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绿色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各种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以及没有成功的经验和发展案例可以借鉴,很多绿色项目没有牢固的发展基础,导致绿色项目的风险不断增多。绿色项目存在风险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绿色债券的发行和收益。从目前金融机构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来看,其在补偿机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为了减少绿色项目的风险,我国制定了绿色保险制度,但绿色保险的主要赔付领域集中在环境污染领域,而其他绿色领域还存在空白。可以说,我国绿色项目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为了实现绿色城市的全面发展,完善绿色债券的发行机制,需要通过有效方式降低绿色项目的风险。
3 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规范绿色金融市场制度,创建稳定发行环境
发行绿色债券的目的是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虽然发行机构大多是金融机构,但发行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同样会投入环保、清洁能源等一系列绿色产业当中。发行绿色债券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以及环境问题改善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绿色债券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债券门类,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有完善的金融市场制度作保障。我国要加强规范绿色金融市场制度,完善的绿色金融市场制度能够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为了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政府部门应以推动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方向,在政策方面为绿色债券发展提供支持,以政策和制度的形式推动绿色金融市场规范化发展,增强绿色经济发展动力,为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托。例如,制定绿色金融市场绿色评级制度,调整绿色第三方认证和评级等行为,确保绿色债券价格稳定。除此之外,政府要加快成立绿色债券监督管理机构,确保绿色债券在发行和流通过程中的规范化,并对绿色债券发行進行适当奖补,调动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发行绿色债券的积极性。
3.2 完善绿色债券种类,健全绿色金融市场管理体系
现阶段,绿色债券的发行会受到地区发展条件和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且不同地区在金融市场规模和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地区在负担绿色债券的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为确保风险监管指标控制在可调节范围内,金融机构只得发行小规模绿色债券,导致资金利用率降低。针对这一问题,绿色债券主管部门应不断完善绿色债券的种类,丰富绿色债券的发行途径。同时,还应对境外绿色金融市场进行开放,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参与绿色项目融资,并借鉴国外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相关制度和理念,增强绿色债券的市场流动性,为国内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另外,政府要健全绿色金融市场管理体系,完善绿色债券管理制度,为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更好地推动绿色债券发展,使其切实服务于“双碳”目标的实现。最后,中国人民银行要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实施,使金融机构可以获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降低发行成本,丰富债券种类,为绿色债券发行提供稳定的绿色金融市场环境。
3.3 加强金融机构绿色项目储备,降低绿色债券发行成本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债券,绿色债券产生时间短,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就现有问题而言,必须提升绿色金融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加强金融机构的绿色项目储备,准确评估绿色金融市场风险,控制绿色债券发行成本,增强绿色债券的综合竞争力。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4点着手。第一,政府应加强与金融中介机构的合作,根据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情况有效评估绿色债券,将其发行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绿色债券发行成本,增强绿色债券在绿色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5]。第二,政府还应寻求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绿色债券人才。第三,金融机构应及时关注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动,了解绿色项目资金需求,建立分级绿色项目库,提前预判可能发生的资金风险[6],避免发生资金闲置风险。第四,金融机构的绿色债券发行应与绿色信贷业务相结合,确保在更长的市场周期内稳固绿色项目资金基础,简化绿色债券发行流程,并增强绿色项目的评估能力,通过缩短资金限制周期和风险预估等,降低绿色债券的发行成本。
3.4 健全绿色债券监督管理机制,强化绿色债券信息披露
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强调绿色债券发行主体要提升绿色债券信息披露质量和程度,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将绿色项目在其周期范围内的节能减排信息等向市场公布。为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3个方面推进。第一,建立绿色金融市场自律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需要由交易商协会等实时监督绿色债券信息披露情况,对未及时披露绿色债券信息的发行机构作出警示,督促发行机构优化信息披露机制。第二,打造绿色债券信息鉴证机制。利用这一举措提高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披露信息的可信度,并可以从多个维度考量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金融机构虚假披露信息扰乱绿色金融市场秩序等问题。第三,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创新绿色债券信息披露形式,以信息化方式提高信息披露效率和质量,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使投资者可以更为便捷地对信息进行对比
分析[7]。
4 结束语
绿色债券作为一种伴随绿色经济发展产生的有价证券,符合绿色发展理念要求,能够适应现阶段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有利于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就绿色债券的发展情况而言,绿色债券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影响了其对绿色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而,本文基于“双碳”目标实现要求,系统分析限制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从规范绿色金融市场制度,创建稳定发行环境;增加绿色债券种类,健全绿色金融市场管理体系;加强金融机构绿色项目储备,降低绿色债券发行成本;健全绿色债券监督管理机制,强化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等4个方面探究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此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绿色企业等主体提供参考,更好地发挥绿色债券在推动绿色项目融资和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实际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樊景科.“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企业绿色债券发行的效应评价:以新天绿能为例[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22:26-28.
[2]刘楠,乔诗楠.绿色债券市场对“双碳”转型的作用和价值[J].团结,2022(2):26-29.
[3]杨琰.绿色债券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探索[J].对外经贸实务,2022(1):78-81.
[4]刘薇.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金融特征与挑战:基于政策制定者、企业和投资者视角[J].新金融,2021(7):
30-34.
[5]郭栋.新冠肺炎疫情前后绿色债券风险对冲能力分析:以中美市场为例[J].债券,2022(12):91-97.
[6]李玉辉,陈永刚,闫碧芸,等.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风险特征与风险溢出效应研究[J].西部金融,2022(11):31-40.
[7]赵大伟,周有容.借力数字科技手段 助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J].债券,2022(11):55-58.
[收稿日期]2023-01-08
[作者简介]杨志勇(1985— ),男,江苏南通人,硕士,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生态经济、金融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