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岚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元素融入动画中,为当代媒体保存和弘扬戏曲艺术找寻方向。首先,概述了中国戏曲的历史,概括了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包括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程式化的动作和手势、象征性的脸谱和服饰、独特的演唱风格等。其次,深入探讨了传统戏曲艺术在动画中的融合,着重介绍了这一创作实践在中国动画中的发展和现状;讨论了将戏曲元素融入动画电影的早期尝试,选取将传统戏曲艺术与动画技术相结合的作品进行分析,如《骄傲的将军》《哪吒闹海》和《天书奇谭》等,具体讲解了其对戏曲造型、色彩、动作和音乐等的继承和创新的融合。
关键词:中国传统戏曲;中国动画;文化融合;脸谱艺术
中图分类号:J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4-00-03
一、中国戏曲的概述
中国戏曲是一种古老而包罗万象的舞台艺术形式,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1]。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的歌舞,最初是作为观众的娱乐方式表演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汉、唐、宋、金时期,中国传统戏曲经历了重大发展,最终演变成一种明确的艺术形式[1]。它涵盖了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2]。中国戏曲有360多种变体,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视觉艺术、武术、杂技和表演[1]。经过广泛的发展和演变,中国戏曲流派不断涌现,主要有“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流派[2]。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将多种艺术形式统一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整体,让每一种艺术形式都能展示其独有的特征,同时保持完整统一[3]。
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主要艺术特征
中国传统戏曲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展现出区别于其他戏剧表演形式的几个主要艺术特征。
1.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中国戏曲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包括音乐、歌唱、表演、舞蹈、杂技和武术[4]。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将这些元素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完整的现场体验。
2.程式化的动作和手势。中国戏曲使用高度程式化的动作和手势来传达意义和情感[6]。演员使用复杂的手部动作、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来表现不同的角色、动作和情绪。每个动作都具有象征意义,使表演在视觉上引人入胜且富有表现力[5]。
3.象征性的服饰和纹样。中国传统戏曲以其华丽繁复的服饰而闻名。服装的设计反映了人物的社会地位、性格特征和历史背景。它们装饰有鲜艳的色彩、复杂的刺绣和装饰元素,为表演带来视觉上的辉煌。
4.独特的妆容和脸谱艺术。戏曲人物经常画着精致的脸谱,尤其是在京剧等地方戏曲中。妆容和面具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人物的特征,如忠诚、背叛、勇敢或邪恶。不同的颜色、图案和设计用于表示特定的角色原型。
5.独特的声乐风格。中国戏曲具有独特的声乐风格,其特点是结合了演唱、朗诵和程式化的演讲模式。表演者运用假声、鼻腔共鸣、旋律装饰等多种声乐技巧,刻画不同的情感,传达故事内容。声乐风格可能因地方歌剧形式而异。
6.叙事结构和象征主义。中国戏曲经常从历史事件、传说或文学经典中汲取灵感。它在讲故事中融入了象征元素和道德教义。叙事往往围绕忠、孝、爱和正义的主题,旨在教育和娱乐观众,同时反映中国传统价值观。
这些艺术特点造就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保留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并以其视觉奇观和情感深度吸引着观众。
三、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动画中的融合
(一)中国动画中的戏曲艺术创作实践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动画中的戏曲艺术研究,是在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化改革和民族化创作探索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55年动画作品《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成为首部在国际影展获奖的中国动画,但评委却将其误认为是苏联动画,这对中国动画敲响了警钟。上海美术制片厂厂长特伟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的指导方针[6],兴起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动画创作热,后面出现了一系列经典的动画作品。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电影工业化改革对中国动画电影制作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它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曾尝试外包制作、复制国外已取得市场成功的动画作品,但效果并不理想。动画人认识到,只有借鉴“中国派”的创作经验,融入新时代的积极元素,开辟“新中国派”的境界,国产动画电影才能蓬勃发展。在这样的视角指引下,中国动画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探索之旅。2015 年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它以当代的方式讲述了孙悟空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充满侠气的东方武侠英雄,引起了观众的深刻共鸣。影片重新点燃了动画师打造民族化、本土化内容的信心。随后,《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姜子牙》等一系列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佳作应运而生。这些年来,动漫产业见证了国粹的复兴。然而目前的动画大片中未能尝试融入戏曲元素,在动画短片中已有不少尝试,但都未能较好地突破,达不到中国动画巅峰期的水平。下面通过对历史中戏曲艺术运用最经典的三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哪吒闹海》《天书奇谭》进行分析和研究,提炼和总结动画与戏曲艺术融合的方法。
(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动画中的融合实践研究
1.动画角色造型与戏曲脸谱艺术的融合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根据角色创造出来的代表人物性格特征的美术图案,因其在脸部勾画具有一定规范的谱式图案,所以被称为脸谱[7]。《中国图像文化史》中说:“中国戏曲脸谱起源于原始的陶面图案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孳乳为汉唐的戴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明清的脸谱。[8]”戏曲脸谱的意义显而易见,因为它不仅能捕捉创作者和演员的真实情感,还能反映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文化动态,最终演变成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
京剧脸谱按照不同的角色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分为花脸、青衣、老生、丑角等多個类别。每个类别又有不同的细分,如花脸又分为正花、小生、武生等。京剧脸谱的形式和色彩都蕴涵有表现角色身份的特殊意义[9]。内行的观众不用看剧情仅从角色的脸谱上就可以辨别出角色是忠是奸,是敏是愚,是受人喜爱还是使人讨厌。
《骄傲的将军》的角色造型设计采用写实和抽象两种风格相结合的方式,从中国传统京剧脸谱中充分汲取营养,充分地利用各种优美的谱式和色彩对比强烈的色块塑造出富有特色的角色形象。在京剧中,“脸谱”特指男性角色面部的彩妆,这种彩妆主要针对花脸和丑角,其谱式用变形、夸张的图形来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食客师爷的造型与将军形成鲜明对比,他的脸部被设计成俗称小花脸的“丑角”,他身材猥琐而且总是勾背哈腰,尤其是在将军面前点头哈腰的动作,更凸显出食客阿谀奉承的丑态。这样夸张的设计使整个动画角色的性格特色表现得更加鲜明。
动漫《哪吒闹海》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汲取了精髓,主要体现在脸谱设计和背景颜色的运用上。比如,李靖这个人物,脸是红色的,配上粗斜的黑剑眉,圆圆的怒眼,以及极具特色的八字胡须,很像京剧武侠的武生形象,这些元素共同投射出陈塘官将军威严的形象,反映出他严肃内敛的性格。《哪吒闹海》中人物面部充满想象力,其具有夸张的色彩和千变万化的轮廓,生动地勾勒出他们鲜明的性格特征,为人物刻画增添了活力。
在动画片《天书奇谭》中,创作者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脸谱艺术,进行了高度的提炼概括,巧妙地运用在动画片人物的创作中。在保持动画片创作夸张性的基础上,又在面部表达上,赋予了片中人物更深层次的性格特征。比如,主角“蛋生”便是戏曲中娃娃生的扮相:高挽发簪,五官紧凑,腮部两处红晕,更彰显了童趣意味。与“蛋生”同理,狐子阿拐,也采用了“生角”的创作技巧,与传统戏曲中生角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是,在动画片《天书奇谭》中狐狸书生的角色表达中,作者将红晕漫及整个面部,给观者一种角色醉酒、混沌之感,更好地揭示出此角色,在动画片中丑态百出背后的人物性格。动画片《天书奇谭》中年轻的女狐狸精,则运用了中国传统戏曲中“闺门旦”的造型元素,狭长上挑的眼角,揭示出了其奸诈的性格特征。老狐狸精眼睛涂有黑色眼窝,额头涂有橙黄色,暗示了戏曲中老旦的角色特征。作者将老狐狸精眼窝的描绘放大,眼窝夸张高挑,配合额头上黄色的妆容与尖利的脸形,狐狸的本相,呼之欲出。与此同理,店小二、玉帝等诸多角色的造型,均吸纳了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创作元素。
2.动画动作与戏曲动作程式化的融合
中国传统戏曲的动作程序与动画艺术的表演都依靠夸张来传达意义和捕捉动作的本质,两者有很大的共通点。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动作程序高度浓缩和程式化,用特定的动作和手势来表现各种活动,如饮酒、骑马或打架。这些动作是标准化和形式化的,旨在唤起一种固定的认识。他们超越了生活的平凡和细腻,为表演增添了舞台风格。这种方法为观众提供了想象和解释的空间。
在动画电影《天书奇谭》中,创作者巧妙地融合了动画电影夸张的创作手法和戏曲的程式化动作,造就了一部别具魅力的作品。例如,在影片的开场,在三只狐狸精寄宿寺庙之前,主创就用简短的片段表现了一名和尚与方丈之间的冲突。当学徒从井中取回鸡蛋时,引发了关于鸡蛋归属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创作者迅速使用了受中国传统戏曲启发的武术动作,与香火钱的争论相呼应。
中国传统戏曲的动作往往具有写意的特点,如“绕场”的动作[10]。在这个动作中,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快速绕圈,传达出跨越千山万水之感。在《天书奇谭》中,狐狸变身进城偷鸡时,创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技巧。从寺庙到县城的距离被压缩到只有两三步,从传统戏曲舞台的“假定”和“程式”中汲取灵感。
3.戏曲音乐在动画中的融合
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形式和表演风格,与舞台表演密切相关。对推进情节、传递情感、塑造人物性格、营造生动的舞台氛围具有重要作用。在京剧中,京胡、二胡、琵琶、唢呐等伴奏乐器对于提高戏剧效果和表达演员的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用途,和谐地工作,营造出一种包容的氛围,与舞台上的歌唱、表演和杂技相得益彰。
在动画《骄傲的将军》中,其音乐设计浓缩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精髓[3]。影片融入了典型的京剧旋律,并强调锣鼓等传统打击乐器以增强节奏感[11]。与传统戏曲表演中锣鼓助兴的方式类似,影片中的这些乐器与角色的动作甚至镜头的转换都错综复杂,相得益彰,尤其是民间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恰如其分地被安排在将军无奈的挣扎和即将被俘的过程中作为背景音乐。音乐与视觉的无缝结合营造出震撼人心的视听效果,烘托出将军战败与四面楚歌。动听的京剧锣鼓和民族传统戏曲音乐弥漫在空气中,散发着民族传统音乐的魅力。
在动画《哪吒闹海》中,戏曲音乐的运用对营造戏剧性的对比和节奏的张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戏曲音乐的融入有效地刻画了鲜明的人物特征、激烈的冲突和不断变化的情感氛围。特定的音乐元素增强了各种场景。例如,在哪吒与敖丙和龙王的战斗中,传统的京剧音乐与战斗动作相得益彰,音乐中的鼓声与动作节奏同步,随着战斗的升级而加剧。视觉效果、对话和音乐的组合给观众留下了持久的影响。《哪吒闹海》的戏曲音乐有力地支撑了剧情,营造了氛围,塑造了人物性格。
四、结束语
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融入中国动画,有助于中国戏曲文化遗产的弘扬、保护和创新。通过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技术的和谐融合,观众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达到了文化的传播效果,同时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了应对当前的挑战并充分利用这种整合的潜力,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至关重要。本文研究提供的经验证据和案例研究有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來还需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戴滨.学位音乐会毕业设计[D].中国音乐学院,2015.
[2]徐秋思.中国民族声乐唱法的融合与多元化发展——以“雷佳、龚琳娜”为例[D].中国音乐学院,2016.
[3]廖建民.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在国产动画中的艺术表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8.
[4]耿君.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1.
[5]谢青君.戏剧元素在平面设计的应用[J].艺术评鉴,2020(14):186-188.
[6]刘丹.论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上的运用[J].美术文献,2017(02):19-20.
[7]张晋毓.传统戏曲脸谱的图形意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8]余静.中国京剧脸谱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05):160.
[9]丁艺.装饰性表现手法在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艺术教育,2018(12):99-100.
[10]高婷.美、日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塑造比较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4.
[11]梁婉露.2004年以来国产神话题材电视动画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