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蛙图腾文化在舞蹈风格中的体现

2023-09-19 11:23万丽涵
艺术大观 2023年24期

万丽涵

摘 要:广西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其中,蛙图腾文化是壮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壮族的蛙图腾文化与舞蹈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融合了许多民间传统舞蹈元素。本文以舞蹈作品《蛙勒》为例,探讨广西壮族蛙图腾文化在舞蹈风格中的体现。通过分析作品的背景、结构、动作表达和风格韵律等方面,剖析了蛙勒舞蹈的风格形态特征,阐述了情感表达、肢体动作和生命感知力等方面。在舞台实践中,通过对舞蹈服饰、音乐和灯光等特征的把握,延续了广西壮族蛙图腾文化在舞蹈风格中的传承。

关键词:蛙勒舞蹈;壮族蛙图腾文化;舞蹈风格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4-00-03

壮族蛙图腾文化是广西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与壮族民间信仰、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舞蹈作品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很好地表达壮族文化中蛙图腾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蛙勒》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蛙图腾主题舞蹈作品,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阐释,可以更好地探讨广西壮族蛙图腾文化在舞蹈风格中的体现,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舞蹈作品《蛙勒》对壮族蛙图腾文化的诠释

(一)作品的背景概述

舞蹈作品《蛙勒》是基于广西壮族蛙图腾文化的一个舞蹈创作,作品通过对壮族蛙图腾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挖掘,将其融入舞蹈创作中,从而对该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诠释和表现。择取壮族蛙图腾文化的关键元素,包括文化背景、历史传承、神话传说、艺术表现等方面的素材,以便更好地挖掘和展现这一文化的特点和内涵。编导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对壮族文化的深入挖掘,将蛙图腾文化的内涵和外在形象融入作品中,通过独特的舞蹈语言,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完美结合。观众对这样一种融合方式的接受度也很高,他们不仅欣赏到了优美的舞蹈形态和美妙的音乐,更重要的是领略到了壮族民间文化的魅力和特色,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尊重文化的本质,保持对文化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并在融入作品中的过程中遵循艺术性、观赏性和表现力的原则,以确保最终的舞蹈作品能够精准地传达出壮族蛙图腾文化的内在含义[1]。

(二)作品的结构分析

作品的结构分析主要包括节奏、动作和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在节奏方面,《蛙勒》的舞蹈节奏明快、轻松,符合壮族蛙图腾文化中所蕴含的乐观、向上的精神气质,强调生命力与活力。在动作方面,《蛙勒》采用了较多的符号性动作,如手掌扇动、身体颤抖等,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来表现蛙这一图腾形象所蕴含的神秘、灵动之感。此外,《蛙勒》的空间结构也非常精妙,其中有不少的集体动作和个人独舞,交替运用,表现出个性和群体之间的对话和协作,展现了壮族文化的集体主义和个性特征。《蛙勒》的结构设计体现出了蛙图腾文化中所蕴含的生命力和感知力,同时又通过动作、节奏和空间结构的安排,将这种文化特点完美地融入舞蹈中,使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舞蹈作品《蛙勒》的风格形态捕捉

(一)《蛙勒》的动作表达

在壮族文化中,蛙图腾是一种代表著力量和神秘力量的象征。舞蹈作品《蛙勒》基于这一文化符号,将情感表达与蛙图腾崇拜相结合,通过舞蹈动作和舞蹈形式的呈现,将壮族蛙图腾文化深入人心地展现出来。在《蛙勒》中,舞蹈动作通过肢体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使得蛙图腾崇拜具有更深刻的情感内涵。例如,在一些舞蹈动作中,演员将身体弯曲,仿佛在表示蛙的形态,这种动作形式既表达了舞蹈作品中的“蛙”,又能表达出一种神秘的气氛,给人以神秘、力量和美感的感觉。另外,演员的肢体动作也体现出对蛙的崇拜,一些动作仿佛在模拟蛙跳跃的姿态,这不仅能突出舞蹈的主题,还能增强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在音乐和灯光的配合下,《蛙勒》的情感表达得到了更加丰富的展现。音乐中充满了原始而神秘的力量感,为舞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与蛙图腾的崇拜主题相得益彰。而灯光则为舞蹈作品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如在表现蛙跳跃的动作时,灯光效果仿佛是蛙跃入水中,将观众带入一个更加神秘的世界中。情感表达在舞蹈作品《蛙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蛙图腾崇拜文化的内涵更加深入地传达给了观众。通过肢体动作的表达、音乐的配合以及灯光的营造,使得观众能够在舞台上感受到这种文化符号所蕴含的神秘力量和情感内涵,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知广西壮族蛙图腾文化。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蛙的跳跃、蹬腿、扑腾等特征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跳跃动作中,舞者们用脚尖发力,身体重心向上推起,用手臂向后画出一条完美的弧线,像蛙一样跃上空中,展现出壮族蛙图腾文化中“蛙跳天地间,生命勃勃”的精神内涵。在蹬腿动作中,舞者们灵活运用双腿,将蛙的蹬腿动作表现得十分逼真,传递出壮族蛙图腾文化中“蛙鸣山谷间,声震天地间”的生命力和韧性。在扑腾动作中,舞者们用身体的扭动和手臂的挥舞,将蛙的特征和动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生动的画面,展现出壮族蛙图腾文化中“蛙跃荷塘间,神秘莫测”的文化内涵。《蛙勒》的动作表达紧密结合了蛙图腾文化的内涵,使得舞蹈作品更具文化特色和艺术性。同时,在动作表达的过程中,舞者们充分地发挥了自身的艺术功底和技巧,使得舞蹈作品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二)《蛙勒》的风格韵律剖析

舞蹈作品的风格韵律是对作品风格的一种刻画和呈现。《蛙勒》在舞蹈风格上融合了壮族蛙图腾文化的特色,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动感。首先,《蛙勒》的舞蹈风格在音乐和肢体动作上呈现出明显的跳跃性和旋律性,与壮族蛙图腾文化中蛙的形态和特性相契合。舞者的动作以跳跃为主,跳跃动作形态多变,既有像蛙一样弹跳的动作,也有迅速的起落动作,展示了蛙的生命力和活力。此外,跳跃动作与旋律的结合,使得整个舞蹈节奏明快而有力,体现了壮族蛙图腾文化中蛙的重要性和对于生命力的崇拜。其次,《蛙勒》的舞蹈风格在肢体动作上表现出较强的多样性。除了跳跃动作外,舞者的肢体动作也充满了变化和想象力。在动作的设计上,《蛙勒》运用了大量的蛙类动物的形态和动作元素,如蛙蹬腿、蛙跃等,同时融入了现代舞蹈的手臂和肩部动作,使得舞蹈动作更加流畅、柔和,并且突出了蛙的形象和特征。例如,舞者会用手指模仿蛙的眼睛,表现出蛙的神秘和灵性。舞者还会用手臂模拟蛙的腿,展现出蛙的力量和敏捷。整个舞蹈通过对肢体动作的巧妙运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让观众在欣赏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蛙图腾文化的内涵。《蛙勒》的舞蹈风格在动作表达和风格韵律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较好地诠释了壮族蛙图腾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同时,也体现出了编导对于蛙图腾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于舞蹈形式的独特创意。在《蛙勒》中,舞蹈编导在肢体动作上既保留了壮族蛙图腾文化的特点,又在舞蹈语言的表达上加以丰富和提升。其次,在动作的表现上,《蛙勒》强调情感表达,将蛙图腾文化中对蛙的崇拜与情感表现相结合。此外,《蛙勒》在肢体动作上的创作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跳跃、旋转、抛掷等动作,强调了舞蹈的力量感和节奏感,同时也让观众在欣赏舞蹈时感受到壮族蛙图腾文化的热情和活力[2]。

(三)壮族蛙图腾文化对生命力与感知力的阐释

在《蛙勒》的二度创作中,壮族蛙图腾文化对生命力和感知力的阐释非常重要。蛙图腾在壮族文化中被视为一种象征着生命力和繁荣的图腾,因此在舞蹈中的表现也应该充满生命力和感知力。在舞蹈动作中,舞者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蛙的形态和特点,如弹跳、伸展、收缩等动作,传递出壮族人民对蛙这种生命形态的崇拜和认同。此外,在舞蹈中还融入了壮族传统舞蹈的元素,如旋转、起落等动作,增加了舞蹈的生命力和感知力。此外,音乐和灯光也对舞蹈的生命力和感知力起着重要作用。音乐中融入了传统乐器和歌唱,营造出富有动感和生命力的氛围。灯光则通过色彩和亮度的变化,强调舞蹈的情感表达和感知力,让观众更加沉浸于舞蹈中。在二度创作中,壮族蛙图腾文化不仅在舞蹈动作中得到了体现,也在音乐和灯光中得到了体现。通过对生命力和感知力的阐释,舞蹈作品《蛙勒》更加深入地展示了壮族蛙图腾文化的内涵和魅力,达到了文化传承的目的。

三、舞台实践中风格特征的把握

(一)舞蹈服饰特征

舞蹈服饰是舞蹈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舞蹈形象的外在表现,更是融入了文化传承的内涵。《蛙勒》舞蹈作品中的服饰特征紧密贴合了广西壮族蛙图腾文化的特点,呈现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风情。首先,舞蹈服饰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蛙图腾的形象特点。壮族人把蛙视为吉祥之物,认为它能带来好运和幸福。《蛙勒》的服饰设计师通过对蛙图腾形象的把握,将蛙图腾形象的神韵和力量赋予服装设计中。在服饰颜色上,主要采用了以绿色为主的调色板,绿色既是蛙的颜色,也代表着自然、和谐、生机和发展。在服饰的图案设计上,使用了蛙图腾的元素,如蛙头、蛙腿等,突出了蛙图腾在壮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其次,舞蹈服饰在材质和剪裁上也具有特色。在材质方面,服饰以棉绸、蕾丝、纱和缎等柔软的面料为主,体现出壮族服饰的轻盈和柔美。在剪裁上,服饰设计师巧妙地将现代时尚元素融入传统壮族服饰中,既保持了传统服饰的特色,又具有时尚的感觉。此外,服饰的设计也注重实用性和灵活性,为舞蹈演员的表演提供了方便。最后,舞蹈服饰与音乐、灯光等元素相结合,共同营造出具有壮族文化特色的艺术氛围。服饰的绿色与音乐的节奏相契合,让舞蹈形象更加鲜活生动;服饰的亮度与灯光的变幻相呼应,让观众感受到视觉上的冲击力和美感[3]。

(二)舞蹈音乐特征

舞蹈音乐是舞蹈表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蛙勒》这一作品而言,其音乐特征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舞蹈作品的音乐元素充分体现了广西壮族地区的民间音乐特点,同时也展现了蛙图腾文化对壮族民间音乐的深刻影响。在音乐的编排上,《蛙勒》采用了多种传统民乐乐器的组合,如三弦、笙、马头琴等,充分体现了广西壮族地区的音乐风格。此外,音乐中还融入了大量的蛙鸣声,从而呈现出浓郁的自然环境氛围。在音乐的节奏和节拍方面,《蛙勒》采用了壮族传统音乐的节奏形式,运用了多种复杂的节拍和强烈的节奏感,使整个舞蹈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此外,音乐还在情感上对舞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表现蛙图腾文化的情感内涵时,音乐通过情绪的转折和高潮迭起的编排方式,将舞蹈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更加深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特别是在舞蹈的高潮部分,音乐的紧张感和力度感将情感的表达推向了极致,同时也使整个舞蹈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三)舞蹈灯光特征

舞蹈灯光是舞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提高舞蹈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表现力,起到凸显舞蹈特点、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等作用。在舞蹈作品《蛙勒》中,灯光设计有着独有的特征。首先,灯光设计为整个舞蹈作品营造了独特的舞台氛围。在舞蹈的不同情境中,灯光设计能够调整光线的颜色、明暗度和投射的位置,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如水草丛生的池塘、夜幕下的山谷等,这种舞台氛围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情感表达。其次,灯光设计也对舞蹈动作的呈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蛙勒》中,灯光设计通过将光线聚焦在舞者的身上或舞台的某一局部,使得观众的视线更加集中,更加注重舞者的动作和姿态,从而凸显出舞蹈作品的动感和美感。最后,灯光设计也是表现情感和营造氛围的有力工具。在《蛙勒》的情感高潮部分,灯光设计通过调整光线的颜色和强度,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氛围,增强了舞蹈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灯光设计还能够通过烟雾、光影等手法,增强舞蹈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魅力,使观众更加沉浸于舞蹈作品的表演中。

四、广西壮族蛙图腾文化在舞蹈风格中的传承延续

广西壮族蛙图腾文化在舞蹈风格中的传承延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将蛙图腾文化与当代舞蹈的融合,可以使得这种传统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与弘扬。在现代舞蹈创作中,可以将广西壮族蛙图腾文化的元素有机地融入作品中,创作出更加具有本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舞蹈作品。同时,需要在舞蹈教学中加强对广西壮族蛙图腾文化的传承,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熟知这一文化遗产。此外,还需要在舞蹈创作和表演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表演时,需要尊重蛙图腾文化的意义和象征,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需要通过舞蹈演出和相关的文化交流活动,向观众传递广西壮族蛙图腾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4]。

四、结束语

通过对《蛙勒》舞蹈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广西壮族蛙图腾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也体驗到了其在舞蹈艺术中的独特魅力。该作品在保留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通过现代舞蹈的形式进行再创作和表达,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同时,通过对作品的细致分析和探讨,《蛙勒》舞蹈作品中常常出现壮族传统服饰和蛙图腾相关的元素,如蛙形首饰、蛙形腰带、蛙形头饰等,这些都是体现广西壮族蛙图腾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舞蹈创作中对体现文化元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希望未来的舞蹈创作者能够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舞蹈作品中,为我们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符燕.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广西壮族民间舞蹈传承人口述史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24):54-56.

[2]冯子钰.族群文化视角下广西壮族舞蹈发展研究[J].歌海,2022(03):10-13.

[3]韦娜.传统文化元素对民族舞蹈构建的价值与作用——以广西壮族传统文化元素作用于壮族舞蹈创作为例[J].艺术大观,2020(29):86-87.

[4]李贝贝.舞蹈作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探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明日风尚,2020(08):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