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

2023-09-19 16:56刘威马文博王高峰
科技风 2023年23期
关键词:新文科产教融合

刘威 马文博 王高峰

摘 要:在产教融合视角下,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围绕“立德树人、高效有序、协同创新、深度融合、开放共享”等维度,提炼了面向新商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经验,总结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进而为推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新文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高等教育满足社会对实用型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12]。但是,校外实践基地主要存在实习经费投入不足、科学管理机制缺乏、课程体系不规范、评价体系不完善与“双师型”教师不足等问题[35]。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基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智慧供应链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项目”,依托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两个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河南省供应链管理新专业建设,面向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行业应用创新型人才需求,联合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河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供应链建模工程实践基地”“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产学研合作基地”“教育部产教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师资培训基地”等合作平台,建设成为“模式创新、设施先进、资源共建、成果共享”的新文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河南省高校实践教育公共平台。

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探索

(一)坚持立德树人,建成思政教育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

基地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根本宗旨,以“三全育人”为基本要求,构建思政教育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从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实践思政等层面对学生课程学习、毕业论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环节强化学生思政教育。以“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第一课讲授“供应链强国战略”,通过解读国家政策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并将合作、信任、共享、共赢、社会责任、工程伦理、道路自信等元素融入后续课程教学过程。基地建设期内,该课程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及“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

思政教育效果显著。以2021年社会实践为例,基地共有219名学生组成36个团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从党史学习、理论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沿黄实践、社会治理7个方面展开,共发布了44个稿件,其中被中青网报道4篇、被省级以上媒体报道20余篇。“物通天下,物畅其流”社会实践项目获省级社会实践项目立项。

(二)坚持高效有序,健全基地内外协同式组织管理体系

为保障校外实践基地正常运转,共同成立基地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办公室,并制定了基地建设、组织管理制度、基地导师聘任、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日常管理、建设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对外服务、比赛及培训、检查与评估、知识产权及保密等方面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学生校外实习的有序开展。建设期内接待省内外高校、职业院校及企业学习交流及实训实习33次,累计接待人数3062人次,高效利用基地实践教学资源,取得优异的实践效果,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三)坚持协同创新,完善校企合作深度化协同育人机制

第一,合作组建行业学院。基地联合河南省物流学会、河南省国际贸易网商协会、郑州良运粮食口岸发展有限公司、郑州悉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行业学院,共同构建“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多方共建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第二,合作建设微专业。开设“供应链建模”和“物流运营管理”两个微专业,其中“供应链建模”微专业致力于培养从事供应链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供应链建模工程师,目前已有28人获得全球500强企业广泛认可的“供应链建模工程师”认证;“物流运营管理”微专业旨在瞄准企业紧缺的物流运营管理高端人才,与顺丰快运联合成立了“物流运营管理未来之星训练营”,为学生定制开设了“快件生命周期管理”“中转流程与岗位操作标准”等16门课程。

第三,合作举办学术会议。在基地建设期间,共同发起了第十八次和第十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跨境物流与供应链创新》专题论壇等学术会议,共同展示了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建设方式及成效。

第四,合作指导学科竞赛。近三年,基地学生在各类专业竞赛中获国家奖41项、省级奖16项。通过比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推动教改成果转化,营造了基地双创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五个共同,创新校外实践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

第一,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基地制订了“供应链建模”微专业、“物流运营管理未来之星训练营”和“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遵循“产业需求—专业基础—专业特色—个性化发展”的层级递进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逻辑,突出“产教融合、学研联动、专创协同”的实践教育培养特色,物流管理专业成功入选第一批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河南省唯一)。

第二,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同建设实践课“物流方案设计与实践”,2020年被评为河南省社会实践类一流课程;共同开发“粮食现代物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成品粮应急供应网络规划与设计”2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共同编写《粮食物流与供应链》专业特色教材,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设了36个学时资源的在线开放课程。

第三,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共同申报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辅修专业和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该研究成果获评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依托上述项目,在《高教学刊》等期刊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篇。

第四,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共同指导学生参与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共计80项,其中共同申报立项了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学生共32人;共同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建设期内获河南工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8项、省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1项;共同指导学生在《物流科技》《物流工程与管理》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

第五,共同进行学生评价。共同管理学生实践过程,共同制定各项实践项目的考核标准并对学生进行评价,目前已有28人获得全球500强企业广泛认可的“供应链建模工程师”认证,已有25人通过“物流运营管理未来之星训练营”获得顺丰速运就业“绿卡”,106人通过了物流服务师职业技能等级认证。

(五)坚持深度融合,搭建专兼结合互补型教学师资队伍

根据人才培养分类的导向,进一步加强基地导师队伍建设,配备就业导师、创业导师和学术导师共计51人,其中河南省教育厅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2人、秘书长1人、委员1人,获省教学名师1人、省教学标兵1人、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和黄大年式教学团队3个、校长教学质量奖3人。

王伟老师自2005年开始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至今,已经累计指导各类项目近2000个,转化/落地近50个,吸引各类投资近200万元,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指导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奖项,多次获得“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在2021年被评为“中国青年创业导师”。

此外,面向社会需求岗位、以项目课程为载体,邀请12名企业专家来校授课、讲座、联合指导论文选题,构建了以校外企业课程和教师为主的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方向)微专业教学团队。

(六)坚持开放共享,设计教学资源开放式共享利用机制

依托络捷斯特“荥阳基地”和线上服务平台“长风网”,为我省其他高校提供课程开发、培训认证服务,推动实践教育资源共享。建设期内,接待省外高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省内企业中州智慧物流服务有限公司参观交流,承接郑州科技学院和北京络捷斯特公司培训业务,组织省内高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学校实训,共计33次,累计接待人数3062人次。

共同开发的线上实践资源《粮食现代物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华东交通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10余所高校共享应用,实验参与人数达到1000人次以上。

(七)坚持学生为本,落实学生实践全方位权益保护制度

为加强学生基地实践期间权益保护,先后制定了《学生管理办法》《学生实践工作规范》《课程设置及成绩评定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学生参加基地实践前举办岗位培训,切实保障学生身体安全、财产安全、成绩评定等权益。建设期内,参与基地实践学生权益保护满意度为100%。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协同育人体系不够完善

基地在原有成员基础上,进一步联合了河南省物流协会、顺丰速运等成员,以及河南工程学院等更多高校,构建了“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但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要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跨专业、跨学科、跨界甚至跨域整合,突破界限壁垒,构建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协同育人体系。对此,基地将招引数字技术企业、物流金融企业、物流大数据企业等共同参与,创新设计新时代文科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科教融合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推动跨学科深入交叉互渗、跨领域深度融会贯通。

(二)基于互联网的虚拟教学组织仍需探索

随着基地联合参与主体数量增加,内部运行管理难度加大。同时,基地计划聘请一批其他省份的教学名师、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一流课程负责人、企业高管等担任校外导师,沟通协调成本可能会增加。对此,将探索互联网时代新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标准、建设路径、运行模式,组建虚拟教学组织,推动多校、多企业优势融合。

(三)优质教学资源建设需要持续建设

基地已联合郑州良运等企业联合编写《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等粮食流通领域的特色教材,但在教学案例、线上资源等开发上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下一步,基地将围绕“新形态教材”建设,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和创新案例,及时引入基地创新创业课程。

(四)基地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升级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活动开展,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学生的业余时间,但未能转换为校内学分,可能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顶岗实训等传统基地培养方式,缺乏校企之间的深度互动。对此,将探索开设供应链建模师、大数据分析师等选修课,并纳入培养方案,学生通过基地的证书认证就可以在校内进行学分认定。此外,基地以正在建设的“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行业学院为契机,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多方共建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验总结

基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基地建设目标和任务扎实开展工作。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线,确立了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就业型、创业型和学术型),分别强化了实践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及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三層递进、双轴并行”校内外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实战三个层级;创新了校外实践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在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指导学生项目、实践教学管理和学业评价等方面实现了校企“五个共同”;组建了“1+1+N”的虚拟实践教学组织,探索构建了“政行校企”多方参与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机制;以学科专业竞赛为抓手,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业”的“四促联动”,有力地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建设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面向省内的河南工程学院等其他高校开放,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推进了省内管理学科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宏洋.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22(07):5859.

[2]王进,林敏.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4):2829.

[3]盛洁,易婧姣.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现状与优化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5):7072.

[4]管军军,杨国浩,王金水,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现状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08):110111.

[5]张清东,王中琪.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机制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5961.

基金项目:河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产教融合·学研联动·专创协同:面向新经济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2021JGLX055)

作者简介:刘威(1984— ),男,河南商丘人,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物流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新文科产教融合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