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

2023-09-19 16:56吴启明黄志贞
科技风 2023年23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应用型高校

吴启明 黄志贞

摘 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地方应用型紧缺人才,担负地方乡村振兴的光荣使命。地方高校资源相对有限,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遵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专业综合评估要求,以河池学院计算机类各专业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为例,以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建设为基本保障;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监控,重构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质量保障体系,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12],对本科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基本的要求。通过深入学习《国标》、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综合评估的要求,对于指标体系有了逐步认识。认识到过去质量标准体系关注的重点在于教学规范,如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案、讲稿等标准要素,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正常运行的规范,如听评课制度、教学巡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期中教学反馈制度、学生考勤制度、实验登记制度、考试考核审核和分析等,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与素养的达成情况,忽视产出导向[3]。

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产出导向效果不明显,质量标准不够健全,系统性不够,需要结合“国标”、专业综合评估、新工科建设要求,在企业行业深度参与下进行修订。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措施不够完善,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方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措施需要完善。参与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基本都是校内人员,校外专家和社会用人单位参与得较少。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教学等不同层面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地总结和精进。

1 修订计算机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1.1 设计原则

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综合评估要求、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新工科建设要求、广西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依据OBE成果导向理论,通过充分调研,定期动态修订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指标体系规定的范围内,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充分培育河池学院的特色。

1.2 课程设置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个性化”的原则设计培养方案,强调数学、物理等基础理论学科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4];增加学科前沿知识的选读;采用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加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基于OBE理论指导下,设计能支撑专业能力要求,科学、规范的课程教学大纲;构建符合计算机类专业综合评估要求、符合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新工科建设要求、符合工程认证标准、符合广西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構建基于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多样化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从人才培养途径的工程化、多样化、现场化三方面入手实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推动课程资源建设,推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5]。

企业与学校共同以打造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为目标,进行适合专业群共享的课程资源的建设,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培养跨学科、复合型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联合打造校级、省级、国家级“金课”。

2 探索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进一步探索“3+1”校企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

2.1.1 总体目标

采用“学习—实训—再学习—再实训”的螺旋式能力培养方式,把学生培养成兼具语言、技术、软技能的高素质工程型、复合型的软、硬件工程师等[6]。

2.1.2 职业方向

调研社会发展所需的职业方向,如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物联网开发工程师、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等。

2.1.3 能力培养

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精益求精的工程设计能力、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外语沟通和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等。能力培养除了教学之外,需要借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共同打造强有力的实践教学环节。

2.2 完善职业资格证书配套管理制度

“1+X”证书制度,“1”是学历证书,是指本专业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2];“X”为若干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技能等级证书。在实施“1+X”证书制度时,处理好学历证书“1”与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X”的关系。“1”是底线,“X”是扩展,通过企业参与培训和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是通往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桥梁。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可以激励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形成一套包括融合教学思想、教学管理、教学资源、教学监控、教学递进的校企融合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3 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建设

3.1 校内实践基地建设

校内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室、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基地、校政企三方共建实践基地。专业实验室保障开满实践课程课时数的同时,保证课程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开出率符合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第二课堂是按学生兴趣组织的课外全天开放的实践场所,基本上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科专业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服务。创新创业基地以个人申请,按项目审批的形式入驻,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和挑战杯等赛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校政企三方共建校内实践基地一般由校内专业老师指导成立,企业出资、出项目、出技术指导,学生参与一些真实项目开发,实现三方共赢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

3.2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基地一般是学生集中实习、见习的基地。一般负责学生的专业见习,或者实践课程学习和毕业实习。学校聘请校外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教学。老师作为管理者参与企业实习实训全过程,兼管理和学习,完成专业教师到双师型教师的转变。

3.3 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建设

工科专业培养的是工程师,是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师,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师的重中之重。如何把实践教学做扎实是培养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监控体系建设有利于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实践教学接近于实际生产,需要更多的一对一指导,有些项目需要团队协作完成,所以需要建立针对实践教学的监控体系。

3.3.1 校内实践教学管理

建立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师资格、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审查把关。对教学大纲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案、备课和授课过程进行原则性的规定。

实验应该具备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指导书,并严格按照实验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实验前准备包括老师试做实验,学生分组,学生安全教育,实验仪器设备准备,实验程序加载,软件试运行,机器设备安全运行检查等,并有安全措施。

实验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演示与学生手动操作相结合,注重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训练。对学生严格要求,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实验结束后,每次实验教学后,均布置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报告的格式、内容均提出明确的要求。实验报告批改及时、认真、无错漏,符合规范要求,批改率100%。实验成绩作为期评成绩记入,且记载清晰规范。

3.3.2 校外实践教学管理

学生管理采用“四位一体”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学生进入企业以后,会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助教,助教全面主持班级管理工作,鼓励并指导学员参与班级管理和服务工作;在班级内部设置学生职位,包括项目经理(COO)、项目组长(PM)、技术总监(CTO)角色[4]。锻炼学员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员的服务意识;通过企业化管理模式,使学员提前感受企业文化,适应企业岗位的基本工作要求,帮助学员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企业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客观地考核评价学员的学习质量、动态评估学员绩效,充分发挥以就业推荐为导向的调控作用,为就业推荐提供依据,考核方式包括:(1)工作汇报;(2)模块化作品测试;(3)作品答辩;(4)模拟面试;(5)笔试辅导;(6)制度执行力考核。

建立企业培养质量的过程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实习实践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组由企业和学校老师共同组成,力求公平公正。

4 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培养高素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要培养出计算机类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是关键。企业具有雄厚的高水平师资团队,采用双向流动的方式加快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定期派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帮助学校老师了解前沿技术、提高工程能力;二是派企业老师到学校兼任课程教师,分享行业发展趋势、前沿技术、产业最新需求和先进教学理念,提升老师与产业的紧密度和感知度。

5 重构二级学院质量监控体系

5.1 重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常态化监控、指导和评价,在规范教学的同时,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在学校教学督导组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本学院教学督导组的作用,有效开展教学督导工作。

5.2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建设

立标准。建立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包括:每个专业制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新教师的教学资格审查制度;新课程的开课审查制度;教材审查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规范;学生实习见习管理规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重质量。建立一系列教学质量监控文件,包括:院校教研室三级教学巡查制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教师教案评价实施细则;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实践性课程考核办法;教师课堂教学考核办法;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制度;教师教案评价实施细则。

有奖惩。建立相关奖惩文件和制度,包括:教学差错和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考试违规事实认定及处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管理办法;教学创新大赛奖励办法。

5.3 完善质量信息采集及分析体系

分析专业综合评估状态数据,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改进,并对教学资源需求做出分析,向学校及有关部门提供改进工作的建议。

过去重视过程,轻视结果。如每学期都有评价过程,评价包含了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对于评价过程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比如学生不评价不能通过教务系统查看自己的成绩,这样使学生重视评价过程,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但是对于结果,一般限于統计分析,不仅做出一些定性反馈,也做到了一定的闭环管理,但是还不够精准,对于后期的改进缺乏有效监督。

5.4 完善质量反馈及改进体系

针对日常教学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预防、纠正和持续改进的措施,做到及时纠正,实现持续改进。

5.5 完善校企合作的质量评估体系

发现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预防、纠正和持续改进的措施,使得校企合作过程的质量监控形成闭环结构。

6 结论

推进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教学与合作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优势特色等方面的准确定位,建立符合《国标》、新工科建设、工程专业认证、专业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质量标准,有利于计算机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完善质量保障全过程,特别是在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立企业方的实践教学科学合理的监控体系,可以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得以完善和加强,真正形成质量监控闭环结构。

促使质量保障立体化建设和多方协作。基于OBE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企业等共同承担责任,将学校、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相关资源作为每个学习者成功的重要资源,以高校为主体组织多方机构联合进行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反馈、改进。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搭建起了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盼盼.成果导向下我国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1.

[2]王旭霞.1+X证书制度导向下会计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省高职院校为例[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2(6):7879.

[3]郭霄鹏.整体优化 创新人才培养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 2006(11):2224.

[4]程晓红,徐娟,张利,等.基于协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8):108111.

[5]郭霄鹏.贴近行业需要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8(7).

[6]赵金坤,李惠男,罗逸文,等.“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04):125126.

[7]陈宇斌.健康医疗大数据课程诊断与改进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03).

[8]潘敏辉,陈益丰,陈雷清.以大学生竞赛为载体的高校“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资讯,2022(04):176178.

[9]吴昊.加强教学督导工作 促进高职学风建设[J].成才之路,2021(11):1516.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2JGA307);2021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2101103027)

作者简介:吴启明(1973— ),男,汉族,湖南浏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黄志贞(1974— ),女,壮族,广西都安人,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科教学与教学质量监控。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应用型高校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CDIO模式下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七项技能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创新能力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高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