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PETCT检查护理质量改进的影响

2023-09-19 07:08王晓云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8期
关键词:肺癌护理人员图像

李 祁,王晓云,严 慧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常州213000)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全球统计数据显示,男性肺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占恶性肿瘤首位,在女性人群中肺癌发病率位列恶性肿瘤第3位,病死率仅次于乳腺癌[1]。目前,临床通过病灶对显像剂的摄取反应其代谢变化,达到检测肿瘤细胞目的。但由于该项目操作较复杂,涉及不同病情患者较多,导致患者配合度较差,致使所获取图像质量仍有待提高。因此,需采取全方位、科学化的管理方案,以实现改良检查效果的目的。分级管理模式原指企业内实行自上而下的、按管理等级进行授权审核工作的制度,日常临床常应用于PETCT检查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合的护理管理方案,保证管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治疗效率,节约医疗资源。王开秀等[2]研究显示,对颅脑手术管理实施分级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器械包装缺陷率。为了对上述管理措施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本文将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3月1日~2022年3月31日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2017 ASCO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指南解读》[3]中肺癌诊断标准;②患者已知诊断,且首次实施PETCT检查;③患者认知功能正常,具有正常的阅读能力;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入院检查1周内实施肺内病灶穿刺或已行化疗者;②严重碘对比剂过敏史者;③合并严重心肺疾病,如心肌梗死者;④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年龄30~75(48.66±3.78)岁;病程2~8(4.21±0.38)个月;受教育程度:高中25例,大专20例,本科及以上10例;病因:吸烟20例,空气污染14例,遗传22例,饮食4例。观察组年龄30~74(49.96±4.12)岁;病程1~8(4.66±0.45)个月;受教育程度:高中23例,大专17例,本科及以上15例;病因:吸烟22例,空气污染15例,遗传14例,饮食4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本研究护理人员将患者分于医院不同区域,研究开始前已如实告知患者,两组患者互不影响,且不交流沟通。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管理模式。检测前,护理人员需明确患者是否有食道造影等检查史,评估其病程进展后,合理安排检查时间。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普及PETCT检查的检测流程、注意事项、目的及意义,提升患者检查配合度。取出体表金属物品或其他密度较高的物品(如腰带、项链等),并讲解PETCT检查的优点(剂量小、结果准确及排泄快等),缓解患者对检查辐射产生的恐惧感。上机检查前5 min嘱患者排空膀胱,对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双臂上扬抱头,对无法独立维持姿势者可适当辅助固定。注射造影剂前,告知患者增强保暖措施,以降低局部棕色脂肪显影。选择注射部位时,以无瘢痕和硬结的血管为准,注射完毕后需嘱患者拔针按压3 min,避免注射液滴漏影响检查结果,完毕后卧床休息30 min。检查过程中,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 ℃,湿度控制在50%左右,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原则,使用空调时应注意避免直吹患者,给药后需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避免病灶显影不准确。

1.2.2 观察组 实施分级管理模式。病情分级:护理人员参考《2017 ASCO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指南解读》,结合肺癌PETCT检查中疾病种类一般调查结果(Ⅰ、Ⅱ、Ⅲ、Ⅳ期)和癌症患者PETCT检查的时间、需求量等,询问本院教授级专家,将其分为3个等级(1、2、3级),拟订肺癌PETCT检查的测评方案,包括疾病级别、临床特点及响应时间。护理人员根据不同风险级别患者的病情进展、临床特点等,制订针对性的干预管理方案,详见表1。

表1 肺癌分级评估及干预方案

1.3 观察指标 ①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包括造影剂渗漏、检查中断及呕吐。②图像质量:护理人员根据PETCT检查所得图像进行评判。若图像清晰,未出现伪影,则为优;若图像存在30%左右伪影,且有生理性浓聚,但未影响检查结果,则为良;若图像存在50%左右伪影,有严重生理性浓聚,但未影响检查结果,则为可;若图像存在≥65%伪影,无法针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则为差。③护理质量:采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量表进行测评,包括护理态度、护理工作能力、护士形象及病区管理4项条目,每项条目有10个题目,以1~5分计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④自我效能感:于检查前1 h、检查后5 h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该量表分为4个单独条目(保持活力、自我管理、自我社交及自我认知),总分为4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好,量表Cronbach′s α为0.863,信度为0.811,信效度较好[4]。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2.2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例(%)]

2.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不同时间GSES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不同时间GSES量表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临床主要通过PETCT检查明确恶性肿瘤细胞患者是否存在淋巴或远处转移现象,通过将微量正电子核素示踪剂注射至机体内,利用体外探测仪检测正电子核素在人体各脏器的分布,是诊断恶性肿瘤疾病及分期类型的主要工具之一。但大部分患者未能准确了解检查方法,致使检查过程中配合度不佳,严重影响诊断结果,增加机体辐射剂摄入,危及生命安全。临床调查显示,科学的诊疗管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治疗依从性。分级管理模式即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程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从而达到改善诊疗效果、促进恢复的目的[5-6]。鉴于此,本研究实施分级管理模式,观察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水平。

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PETCT检查中造影剂渗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与药物浓度、给药及药物本身有关,同时也与患者自身、操作管理效果、患者配合度及健康教育方式相关。造影剂对皮肤组织的副作用较高,可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红、肿及溃烂等症状。王莹等[7]认为,加强PETCT检查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质量,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图像质量。护理人员于检测前对患者病程和生命体征进行综合性评估,并以书籍及短视频的方式详细讲解PETCT检查的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明确治疗重点和配合事项,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8]。护理人员强调器械管理和药物准备工作,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分级,选择渗透压较低的药物作为造影剂。同时,在检测过程中,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积极心理护理,主动向患者展示检测前后的干预工作,减轻患者恐惧感,可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图像质量[9]。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临床诊疗中不仅要关注患者的检查效果,同时还要将干预重心放在患者的自我效能中。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GSES评分及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董敏[10]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分级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效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同时可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检测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在研究过程中,护理人员以改善检查质量的干预方案为基础,及时与患者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结合其治疗需求,给予针对性心理指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将患者的病程进展和恢复情况进行系统化分析,从而制订针对性管理方案。同时,护理人员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定期进行PETCT检查的操作与技能培训,及时考核,确保护理人员能全方位、系统化地理解分级管理模式的定义和本研究的目的,主观上提高PETCT检查管理意识,明确自身目标和责任感,客观上促使工作符合标准,改善护理工作质量,为后续的治疗打下基础[11]。

综上所述,分级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PETCT检查患者不良反应,提升护理质量,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肺癌护理人员图像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有趣的图像诗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