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敏,颜叶超,顾 瑜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上海市20007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发病原因多为糖尿病,可引发微血管病变,该病发病率较高,若患者未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将引起晶状体混浊,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及日常生活[1]。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疾病进展的关键手段。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术式,但多数患者在术中及术后易出现眼部症状等,因此应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基于风险因素构建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前瞻性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避免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指患者在治疗期间无法把握、不能确定是否发生的问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进行风险识别,有助于开展针对性护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预后[2]。预见性护理小组通过分析患者潜在症状,对尚未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制订预防性护理计划,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3]。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风险识别理念的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者[4];②中途未退出研究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青光眼、视网膜脱落者;②依从性差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7(60.23±5.36)岁;病程3~19(5.83±1.14)年。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3~79(60.14±5.32)岁;病程3~17(5.76±1.1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为患者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理疏导和用药指导等。
1.2.2 研究组 实施基于风险识别理念的预见性护理。①成立风险识别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护理人员、临床医生为组员,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并总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危险因素。②制订风险识别方案:根据风险因素制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预防性护理方案。③风险识别下的预见性护理:a.血糖水平控制预见性护理。糖尿病专科护士向患者讲解术后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性,提高患者配合度,责任护士于患者每日三餐后检测血糖水平,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遵医嘱用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b.饮食营养预见性护理。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和饮食习惯为患者制订针对性饮食方案,以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告知患者戒烟戒酒,禁辛辣刺激食物,控制含糖量高的食物摄入量。c.心理预见性护理。责任护士在术前为患者介绍疾病治疗情况,向患者列举以往成功治疗的案例,以提高其术后配合治疗积极性;每天可为患者播放抒情音乐,以缓解其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d.药物预见性护理。术前,遵医嘱将患者以往使用的降糖药物更换为短效降糖药,避免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出现低血糖症状。术前使用短效降糖药治疗的患者,应在手术当日停药1次,术后继续遵医嘱使用短效降糖药物。e.眼部预见性护理。责任护士采用按摩眼周和热敷眼部的方式促进患者眼周血液循环,热敷的水温应控制在45 ℃左右,每次热敷和按摩的时间控制在15 min。热敷时应尽量将毛巾水分拧干,避免毛巾残留的水分进入患者眼内,影响眼部恢复。嘱患者术后避免长时间用眼,尽量眺望远处或多看绿色植物,避免眼部疲劳。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视力情况。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情况: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使用血糖测量仪进行测量,每次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结果。③比较两组眼底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角膜水肿、眼底出血、渗出、微血管瘤。④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情况,≥50分为存在焦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情绪,≥53分为存在抑郁。
2.1 两组干预前后视力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视力情况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2.3 两组眼底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2.4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及血液系统损伤后视网膜出血,患者患病后会严重影响视力,因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需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多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导致术后发生并发症,因此应对其实施预防性护理。葡萄糖水平升高会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影响,降低体内毛细血管血流量[5]。因此,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有效控制血糖稳定有助于预防患者视力下降、减少眼底症状。以往临床采取的常规护理仅对患者实施基本护理,方案缺乏针对性,护理效果欠佳。风险识别理念通过对患者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实施针对性预防,以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率[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视力水平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FBG、2 hPBG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眼底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与魏霞等[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基于风险识别理念的预见性护理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视力和负性心理情绪,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术后眼底症状的发生率。分析原因:基于风险识别理念的预见性护理根据患者术后潜在风险制订预防性护理方案,降低了术后眼底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实施血糖水平控制的预见性护理,有效控制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实施饮食预防性护理能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订针对性营养方案,提高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利于促进视力恢复。实施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后续治疗工作。实施用药护理可避免患者在术中出现血糖水平异常。实施眼局部预防性护理能促进患者术后眼部血液循环,加速眼部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视力[8]。
综上所述,基于风险识别理念的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视力,控制患者机体血糖水平稳定,减轻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术后眼底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