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宇香
摘 要 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教学,可以统整浅表化、松散性的学习目标,实现学习内容的结构化,确保过程设计的一致性,促进对概念的深度理解。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借助多条路径,提取单元大概念;通过“三步转化”,活化单元大概念;设计语文活动,建构单元大概念;编制工具量表,评价单元大概念。
关键词 大概念 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到:“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它可以统整浅表化、松散性的学习目标,实现学习内容的结构化,确保过程设计的一致性,促进对概念的深度理解。现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进行阐述。
一、借助多条路径,提取单元大概念
大概念的提取有多条路径,具体到本单元的《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四篇课文,笔者尝试从以下角度提炼大概念。
从课程标准中提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提到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获取主要信息”;提到实用文要“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传递有效信息。”因此,教师要自我提问:课文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是如何有效传递信息的?学习这些文本,对学生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要通过深入思考,提炼具有迁移价值的大概念。
从单元导语中提取。单元导语提到:“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还要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结合人文要素,得出三个关键词:“主要信息”“说明顺序”“科学精神”。
从文本分析中提取。本单元四篇文章均为事理说明文,也可称为科普文章,语言生动周密,条理非常清晰,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获得审美愉悦,非常适合一般读者阅读。文章关键词句和段落提示着文本主要信息,通过抓取这些关键词句、段落,可以清晰地梳理出文章脉络,读出文章事理。大部分文章都以逻辑顺序为主,兼顾其他说明顺序。如此安排说明顺序,是符合事理本身的特点和人们的认识规律的,便于阅读理解。
通过多路径分析,我们提炼出本单元大概念:科普文章往往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吸引读者,用醒目的句段提示主要信息,用逻辑顺序组织内容,用严谨求实的精神阐述事理。
二、通過“三步转化”,活化单元大概念
大概念具有统摄知识、技能的作用,但因为其抽象性,不利于直接转化为具体学习目标,可采用“三步转化”,活化大概念。
第一步,将大概念进行分解,分解成若干个子概念。本单元大概念的核心词是“主要信息”“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科学精神”,前两者与作者的分析推理紧密相连,可以进行合并。由此,依据核心词分解成三个子概念。
1.以逻辑顺序为主的说明顺序,有助于充分阐述事理,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2.科普文章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激发阅读兴趣,帮助人们读懂事理。
3.作者所阐述的科学道理及阐述过程,体现出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第二步,把大概念转化成本质问题,把子概念转化成问题群。方法是把陈述句变成疑问句,即将大概念及其子概念转化为驱动性问题。
第三步:把子问题群转化具体单元目标。具体单元目标表现为“学生将知道”或“学生将理解”这类高阶思维,如下表:
能否形成高质量的学习,关键在于目标的定位。围绕大概念设计的本质问题和子问题群,制定单元目标,有利于确定以“大概念”为核心,以“素养目标—具体单元目标”为层级,以知识、技能为支撑的学习目标,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的结构化。
三、设计语文活动,建构单元大概念
要落实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素养目标和具体的单元目标,需要整合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从表层到深层,逐渐建构起大概念。以下是依据本单元目标设计的四个语文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设置情境,导入任务。教师设置情境:“为了增强人们的低碳环保意识,《低碳世界》杂志面向中学生,开展“低碳生活处处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学习活动二:析文明理,理清顺序。这一活动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将分成四个任务完成。
任务1:梳理写作思路。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时间的脚印》,以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提取文章信息,理出写作思路。
任务2:理解说明顺序。(1)思考《大自然的语言》中,作者在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时,说明顺序能否颠倒。文章倒数第二段写的研究物候学的五个意义,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2)自选《时间的脚印》相关段落,从说明顺序的角度,说说所列举的现象是如何说明相关事理的。
任务3:学习分析推理。阅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用“已知……”“求证……”“求证过程……”的形式,完成对推理过程的理解。
任务4:学以致用。选择下列四种写作思路中的一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为你的征文列出框架。要求:导图整体呈现逻辑思路,局部的说明顺序符合逻辑。
写作思路1:描述现象——明确概念——揭示本质——阐述意义
写作思路2:描述现象——揭示过程——阐述功能
写作思路3:发现现象——形成设想——大胆推理——得出结论
写作思路4:摆出观点——大胆推理——列举事实——得出结论
这四个学习任务,围绕说明顺序而进行,既有对全文写作思路的梳理,也有对文章局部说明顺序的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建构起“以逻辑顺序为主的说明顺序,有助于充分阐述事理,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这一子概念,并在迁移运用中加深对子概念的理解。
学习活动三:聚焦语言,写作成文。这部分可设置如下任务。
任务1:品析生动语言。四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各异,《大自然的语言》朴素、优美,《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风趣幽默,《大雁归来》文学味十足,请选择相关课文的具体语段赏析。
任务2:理解具体语言。(1)《大自然的语言》在介绍物候现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时,用了很多例子,请找出例子并说明其作用。(2)有人说《时间的脚印》中的“铜壶滴漏”的例子是多余的,与“岩石记录时间”这一说明对象关系不大。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任务3:分析准确语言。说明文语言的周密准确性,常常体现在限制性词语、列数字等方面,请举例说明。
任务4:学以致用。为你的征文添加合适的说明方法,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进行写作。
科普文章是为传播科学道理为写作目的,阅读对象为一般读者,所以语言要通俗易通、生动形象,准确周密。学生在赏读、品析、比较、运用中,建构起“科普文章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激发阅读兴趣,帮助人们读懂事理”这一子概念。
学习活动四:求实严谨,检验征文。这一学习活动分为两个任务。
任务1:对比联结,体会科学精神。(1)查找资料,思考《大自然的语言》中所列举的一些数据、例子及结论,作者是怎么得来的?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大自然的语言》第11段,研究物候学的五个意义,作者举了前四个意义的例子,唯独最后一个意义没有举例子,你能结合课文,猜测原因吗?(3)《时间的脚印》中,作者并没有亲眼看见岩石的变化过程,他是如何写出来的?
任务2:学以致用。阅读自己所写的征文,通过资料查阅等方式,检查所写的内容是否有事实依据或科学依据。
科学精神蕴含在字里行间,学生运用推测、查阅资料等方法可以较深入地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征文中。这一学习活动是对“作者在阐述的科学道理及阐述过程,体现出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这个子概念的建构。
四个学习活动,紧紧围绕以大概念为核心的单元目标,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通过学习任务的驱动,逐步理解各个子概念,最终建构起本单元的大概念。其中,任务情境贯穿于语文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起到加深大概念理解的作用。
四、编制工具量表,评价单元大概念
大概念的核心价值是生活性和迁移性,即通过概念性理解,形成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评价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程度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使用观察、访谈、测评等。本单元围绕“科普文章”建构大概念,通过“《低碳世界》雜志面向中学生,开展‘低碳生活处处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这一情境任务,迁移运用大概念,以评价量表检测大概念的运用情况。
教师根据评价表,梳理班级学生典型问题,并思考典型问题之间是否有内在关联,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学生根据自评、互评、师评,反思征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我改进意见,修改完善征文。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真实世界能得心应手地生活。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教学,以建构大概念为学习任务,以运用大概念为学习目的,融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体验、文化渗透于一体,将学生所学与真实生活所需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作者通联:浙江青田县教育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