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培明
摘 要:“双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创造了更好的空间,让教师可以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上。因此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等问题,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策略,将“双减”政策的要求落到实处。鉴于此,文章中以“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的挑战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双减”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师落实“双减”政策提供思路,促进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双减”政策;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3-0102-06
一、 引言
在“双减”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对最终结论的获取,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可以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让教育回归到原本的初衷,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培养。而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双减”政策的要求无法完全地得到落实,因此教师应当深入解读“双减”政策的核心,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实际需求,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逐渐地改善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二、 “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个性化教学的要求
“雙减”政策强调要让教育回归到原本的位置上,因此需要教师关注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充足的自我展示空间。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培养,而在教学中,由于性格、智能特点、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也会出现差异,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进而实现对人的培养,落实“双减”的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统一要求的问题,认真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升教学的精准性。
(二)学生减负的需求
在过去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部分学生只能够依靠大量做题来巩固知识、掌握做题的方法,导致学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是学习的效率也很不理想。而“双减”则以“减负”为核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能够在正常的环境下学习,改变学生过去机械重复学习的状态,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获得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在实现减负的同时也要注重实现“提质”的要求。这里的提质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成绩上的提升,而是教师要贯彻落实育人的初衷,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在过去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教育观念不恰当的问题,教师会将所有的重心放在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对学生学习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则不够重视,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面对“双减”政策提出的要求,教师则要积极探索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对策,让学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三、 “双减”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双减”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改变过去低效落后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可以真正地释放出来,因此教师无法再使用过去让学生大量进行重复训练的教学方式,需要探索更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而通过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有效培养,则能够有效地落实“双减”提出的要求。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知识应用等能力,可以让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学会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应用中来获得知识,从而让内在的学习潜能逐渐地释放出来。如此,学生学习的效率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并且改变过去必须大量重复做题才可以获得解题方法的状态,让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上,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因此在“双减”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让学生从学会知识转向为学会学习,真正落实“双减”政策提出的要求。
四、 “双减”下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对策
(一)加强自主预习
初中学生大多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也导致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跟不上教师或者同学思路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导致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畏难的情绪。而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阵地的育人价值,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帮助学生摆脱低效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并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预习,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在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兴趣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预习,从而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节内容时,这一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并且理解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哪些因素有关系,等等。而对这些内容,如果教师直接将结论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预习,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也会导致学生无法带着兴趣去参与课堂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实践性的教学手段,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完成如下的体验活动:找出两根橡皮筋,用手撑直,拨弄橡皮筋,是否可以听到声音?在听到声音的同时,你发现了怎样的现象?再做一个实验,面对面和一个人说话,之后再隔着一堵墙说话,关注自己听到的声音会产生怎样的不同?你了解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吗?这样,通过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来进行预习,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预习活动的兴趣,并且能够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产生更多的想法,从而带着疑惑参与课堂集体学习,提高听课的效率。
此外,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之后,教师也要注重教授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自主预习方法,从而让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逐渐得到提升。在学生开展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去分析教材上的内容,通过阅读、分析、思索等方式,找到预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找到核心知识,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从而为课堂学习作好准备。比如在教学《光的色散》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在上一节课中得到的经验,自主开展预习活动。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讲述“光的色散”这一概念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借助微课中的内容去了解这一节课的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之上,学生需要自己去整理教材上的内容,总结出自己的收获以及还存在的疑问。在学生完成了预习之后,教师可以使用线上的方式来收集学生的预习成果,了解学生的预习水平以及学生认知上的难点,从而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课堂教学计划。
总之,教师要重视起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带着良好的状态去进行学习,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师也要使用多元化的预习方法,带给学生愉悦的预习体验,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盈。
(二)重视兴趣培养
兴趣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重要渠道,只有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探索知识,才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并且乐于分享和探究,进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改变对物理枯燥乏味的印象,从而给学生的能力发展創造良好的空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科普物理知识的用途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长期以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教师过于强调教材知识、忽视课外拓展的问题,导致学生的视野也被局限在了教材上,体会不到物理的精彩。而初中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旺盛、对科技充满探究动机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科普所学知识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摩擦力这一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减少摩擦力,并且让学生想一想减小摩擦力的操作可以用在什么场景里,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索动机。之后,教师再使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气垫船、气垫登陆艇、磁悬浮列车等科技产品,让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分析这些成果中用到的科学原理,从而吸引学生去探索摩擦力增大以及减小等操作的作用。又比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经常需要学生用到“参照物选择”来解决问题,而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选择参照物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GPS系统,让学生知道这个成果可以用来确定自己在地球上的经纬度位置,之后再让学生来进行假设,当自己在全国各地进行旅行时,在身上放置一个GPS定位系统,想一想,GPS在给自己定位时是使用了怎样的参照物,从而让学生带着更加强烈的兴趣去思考参照物的选择。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加强对实验教学手段的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对动手实践类型的学习手段更感兴趣,并且实践的方式也更有助于学生对信息的转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带电的小气球”的实验,让学生思考什么时候两个气球会相互吸引、什么时候又会相互排斥,引导学生做出猜想,之后再让学生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总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持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知识的探索,主动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观点,进而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
(三)创设开放环境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形成更加科学的育人观念,进一步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以充分地释放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能够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得知识。教师要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质疑,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渐得到转变,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学讲式的课堂。学讲课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首先进行自主学习,之后以各种讲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体会,从而实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电流的磁场》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认识到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并且可以使用安培定则来判定电流的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自主学习,结合教师提供的阅读资料来分析如何判定电流的方向。在学生完成了合作学习之后,教师再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上台来介绍安培力判定电流方向的使用方法,看看哪个小组可以更加清楚地讲明白。如此,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并且使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认真对待学生发出的每一个疑惑,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质疑,从而进一步营造开放的课堂学习环境。例如,在教学《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在学生完成了教材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并且让学生说出自己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激励学生发出自己的质疑,从而使学生在质疑中对自己的认知方式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促进学生提问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总之,面对“双减”下育人方式的改变,教师要注重改变过去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做法,给学生创造充足开放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的能力获得更加充分的锻炼。
(四)引导学具制作
通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自主制作学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学具制作中对物理知识的原理、使用价值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育资源,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资源来自主制作学具。
在引导学生自制学具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学生制作的学具遵循了科学性的基本原则。学具的制作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有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的原理和规律,因此学生在学具制作中不能制作出违背物理知识的器具。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科学的原理出发来制作学具,让学生形成用自制的学具来探索物理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比如在学习了小孔成像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小孔成像”的学具。在学生制作学具的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想一想“小孔”的大小怎样才合适、为什么要这么小、使用什么來制作这个孔更加适合、大纸筒和小纸筒套在一起的原理是什么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展开学具的制作,从而保证学生对其中科学原理的认识。
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学具制作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需求,因此教师要注重选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索兴趣的原材料以及物理原理,让学生对其中的科学现象产生更加强烈的好奇心。比如在学习了光的折射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魔箱”的制作,让学生使用废弃的纸盒子、方格纸、平面镜来进行操作,思考怎样才可以在将纸币投入箱子之后,让纸币“不翼而飞”,从而让学生认真思考折射现象的用法,带着充足的兴趣去实践。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物理学习需要,自己自制学具来向学生展示一些物理原理。物理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抽象性,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受,而通过使用生动有趣的学具来向学生展示物理现象,则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知识探究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声音的产生时,教师可以使用简易的材料来自制简单乐器,在课堂上弹奏给学生听,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用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课堂学习。
总之,面对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教师要重视自主学习活动的展开,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探究空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获得充足的发展。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项目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去搜集材料,结合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来制作各种有趣的学具,之后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学具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乐于使用实践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五)实施任务驱动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自主性缺失的问题,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策略等进行整合,给学生布置一组有着相互联系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探究中来获取知识。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任务探究手段的使用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物理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同时任务驱动也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注重学生对信息的归纳整合,从而使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交流讨论能力等获得提升。
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设计出难度适合的任务。初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强,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究任务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体现自身的引导作用,使用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提问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任务的深度探究,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力》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去探究如下的任务:
任务1:总结分析生活中所说的力气和物理中“力”这一概念之间的区别。
任务2: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是如何表现的。
任务3:归纳已知的力,并且思考这些力之间的共同属性。
这三项任务的难度适中,并且相互之间也有递进的关系,同时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去探索出结论。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驱动性的问题,比方“生活中都有哪些你还不了解的力”等,进而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更多的疑惑,在课堂上和同学、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遵循目标清晰的原则,指向学生的学习难点来设计任务。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情的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哪些困难,并且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真正设计出合理的任务,让学生可以在任务探究中突破自己的认知障碍,更好地落实预设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也要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尊重每一个学生提出的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钻研任务,进而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最终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以合理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有着不同观点的学生可以组合在一起,促使学生之间发生思维碰撞,从而让学生在任务探究中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六)开展综合实践
在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跨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需要真正实现对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真正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而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教师学科本位观念严重的问题,导致学生在面对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无法灵活地综合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只能够从单一的视角去分析。而通过采取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使用跨学科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则能够使学生的目光变得更加开阔,对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提升。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整合在一起。
比如,在教学《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组织学生展开“自制简易小冰箱”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之后让学生使用网络、电视等方式,了解冰箱保持物体温度的原理是什么,让学生尝试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解释当中的现象。接下来,教师再向学生提出驱动性的问题:“我们怎样可以使用简易的材料来制作出简易的冰箱?”从而让学生正式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让学生上网查询更多的资料,制作完成的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制订出的方案来搜集相应的材料,完成自制简易冰箱的制作。在学生完成了小冰箱的制作之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其中运用到的科学原理是什么,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替代现在小冰箱中用到的材料等,从而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看待问题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并且让学生学会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物理知识融合在一起来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发展需要,精心设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生活化的学习经历,从而提升综合能力。
(七)落实分层评价
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会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也无法保持正确的态度,产生了消极的学习心理,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而在“双减”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教师则应当积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在道德、能力、智力等多个方面的成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改进教学评价的方式,面向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行评价,从而逐渐地优化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乐于去探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路径。
首先,教师要注重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是由教师来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评价,学生很少会进行自我反思,导致教师的评价也很难真正被学生所理解和内化,影响了教学评价价值的落实。而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以及相互评价的活动,则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对教学评价的态度,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思考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从而提升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评价量表等评价工具的研制,从而让学生能够用合理的标准来评价自己,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学习素质。
其次,教师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态度、合作学习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的进步情况、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带给学生更加正确的引导。
最后,教師在教学评价中也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评价的作用。每个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价中,教师要看重学生的发展潜能,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从而让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增强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在“双减”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对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分的改进,创建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思想,让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物理知识的探索中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用教学评价的优化来促进物理教育的良性发展,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五、 结论
在“双减”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可以逐渐摆脱低效的学习状态,在良好能力的应用中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进而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实现提质增效。教师要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发展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各项能力可以获得更好的提高,从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益,让物理教育可以起到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语雅.“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8):91-93.
[2]唐粱坡,许惠美,周仁龙.探究“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2):53-55.
[3]付锐.探究“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分层教学[J].新课程,2022(41):30-31.
[4]陈海涛.“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物理学生实践作业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2(5):125-129.
[5]杨旭.践行生本教育理念 提高物理教学效率[J].黑河教育,2022(10):24-25.
[6]黄荣金.“双减”政策下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J].成才之路,2022(16):55-57.
[7]戴毅新,何爽.“双减”背景下对初中物理课堂中“好问题”的探究[J].辽宁教育,2022(1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