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2023-09-18 11:42:37陈燕华
考试周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数学课堂初中

陈燕华

摘 要:初中数学仍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加上传统的数学教育教学方式,总会让学生感觉数学学科枯燥无味、单一古板,难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是一种问题式的教学引导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文章简要阐述了问题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总结了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现有效应用的具体策略和路径,旨在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丰富数学课堂教學内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数学课堂;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3-0051-06

一、 引言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通过初中数学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和创新意识。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发和能力提升。结合针对性问题,展开推导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能锻炼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二、 问题教学法

(一)问题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问题教学法就是将教材中所涉及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整个过程中逐渐掌握知识、发展智力、锻炼技能,进而提升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当中,教师可能会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组织学生开展问题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问题、解决问题;还会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向学生说明这种问题情境下的思维逻辑关系。问题教学法实质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沟通和互动、探索的问题平台,让学生以“问题”为线索,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发现问题,掌握技能,学会学习和创造,实现思维提升。

(二)问题教学法的特点

1. 创设问题情境

实践证明,一定程度上“问题”、疑惑、矛盾是启发思维的“催化剂”。它能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下思维更加活跃,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思维开发。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擅长使用问题,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探究、思考。教师有时会以提问的形式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有时会通过烘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有时会通过演示引发学生感叹,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发学生主动寻求原因;有时会通过故意犯错,引起学生共鸣,拉近与学生距离,引发学生反思,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等。

2. 主张“布白”艺术

所谓“布白”艺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故意留有余地,利用这块“留白区域”引发学生想象和探索,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和效果。这里的“布白”利用的就是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与此相对应的教学过程中的“实”是指实实在在的条条框框,为了强加记忆的生搬硬套,只有化实为虚,让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探索和思考,推动学生有所进步。

3. 强调学生主体

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目的就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在这里,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问题教学法就是一个将学生的学习地位从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强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

三、 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激起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有必要了解当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长期“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自主行动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不符合现阶段教育发展需求。新时期,社会发展更需要头脑灵活、思维活跃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关键动力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甚至由于课时的紧张,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很难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上,也常常会忽略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互动时间,学生缺乏思考和互动,就难建立系统的数学思维,就难以形成自主自觉总结经验、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越来越低下,学习效果会越来越差。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当学生在数学课堂遇到问题和难题,没有先自己考虑如何解决,而是直接寻求教师帮助,学生对教师的过于依赖,不利于学生后续的身心发展。

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遵循时代发展的规律,保持与时俱进,才能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主学习,才能在循序渐进中引导学生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同时,数学教师也要顾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为学生订制不同的教学方案,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四、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价值和作用

(一)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就是通过设计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自主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方式更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二)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数学学科相比小学数学难度有所增加,有着大量的枯燥计算和理论推导。问题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象的生活实际结合,将抽象问题转化成现实问题,刺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在实践探索中增强知识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三)锻炼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应用问题教学法时常常会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在相互讨论、共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会产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这种精神也是现代社会非常宝贵的一种精神品质,更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问题教学法是一定意义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数学教师通过使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逐渐掌握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是数学学习方法的创新,也能更大程度上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五、 初中数学课堂应用问题教学法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适时性原则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关键点在于教师要把握好使用问题的时机,找到最佳点拨口,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思维开发。比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正好被数学问题难住,多次尝试都找不到解决问题办法时,最需要教师的及时点拨和开导,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要化为“及时雨”,适时而教,可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数学教师用于启发和引导的问题深度要符合初中生心理和接受程度,也就是难易程度要适中,问题展开要循序渐进,实现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和发展。利用“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逻辑,将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升到“最近发展区”。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也是一门辩证学问,要讲求适时、适度原则。

(二)因人循序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时,数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启迪性问题的难易程度设置、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办法都要因人而异。考虑学生个性追求的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正好是数学教学与因材施教的结合,更提升了数学教学的针对性。除了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发挥问题引导作用,让学生的思维从一个具象阶段发展到抽象阶段,从个性化阶段发展到一般阶段,从简单到复杂,有序引导,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思维活动有层次感、有逻辑感。有时还可以故意打破逻辑顺序,也是为了引导学生跨越知识空白区实现思维跳跃式前进,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敢探索,小心求证,锻炼学生直觉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反馈强化

反馈强化指的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尝试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启发学生思维的时候,要注意“听其言,观其行”。接收从学生身上所反馈的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手段。这也是要求数学教师能够在数学课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能从学生身上获取更多有效信息。并且,对从学生身上所获取的信息,教师也要及时针对学生反馈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刺激学生课堂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恰到好处地表扬和肯定,会激发学生课堂思维更活跃,行为更积极。相反,如果来自教师更多的是批评和否定,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会被削弱。

六、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应用的具体路径

(一)鼓励质疑,创设问题情境

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小的时候似乎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初中数学课堂上问问题的要比小学、幼儿园阶段少很多。究其根本原因,并不是学生知道得越来越多,都会了。而是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了一定变化。长期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上教师和书本的权威性更突出,很多时候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角色。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实现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发展,数学教师一定要勇于打破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活力。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去质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情境教学是数学教师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但是部分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设置问题,导致课堂情境的作用和优势无法最大化发挥。事实上,要提升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欲望。如果数学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创设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探索,逐渐地也能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学生的行为会受到教师引导的影响。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习惯,督促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按照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自主完成知识框架梳理和整理,再进行细致化讲解。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和优势,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数学知识,找到更多的学习渠道。

以华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中“平行线的判定”为例,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督促学生预习,结合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利用已知知识自行去寻找判定平行线的方法。然后再基于对学生预期情况的充分掌握下开展具体课堂教学。正式课程开始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内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关于平行线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对平行线有一个大致了解,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平行线构成和性质。也可以结合演示法,故意画几条错误的平行线,询问学生:“这些是不是平行线?”在得到学生否定回答之后,鼓励学生大胆说说为什么这些不是平行线。给学生留有足够思考和相互探讨的时间,让学生实现自我归纳和总结,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结合教材知识,探索问题本质。整个问题情境设置时,教师的鼓励非常重要,它不仅能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还能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数学课堂上来,推动学生思考。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还能逐渐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自主思考的习惯,更加尊重和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结合学生课堂表现,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并依据此制订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氛围中实现高效学习。

(二)传输提问方法,引导数学探究

数学教师既要鼓励学生提问,又要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提问。数学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可能會有多种多样的问题,也不乏会有一些抠字眼、钻牛角尖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数学课程进度,这意味着学生的思考还没有思考到“点”上。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有意识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合理化选择思考点,按照思维规律来进行提问,使用搭桥式、比较式、因果式、递进式等方式进行科学质疑。结合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也能逐渐提出高质量问题,也从另一面代表着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步入正轨。

比如,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会涉及和圆相关的知识点,圆的概念、组成元素、性质等。教师为了刺激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会以问题引入,相比直接输出圆的概念,抛出疑问式问题更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是圆的?圆的车轮、圆的汤勺,还有什么?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发现的那些圆的东西。”学生的活跃度瞬间上升,回答:“橘子是圆的、钟表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棒棒糖是圆的……”“那你们是怎么判定它们是圆的呢?”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学生不知道怎么更好地表达,开始相互议论,“它们没有边边角角”“它是匀称的”,伴随着学生的激烈讨论,教师用教具在黑板上画下一个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脱口而出:“它距离是一样的。”“哪儿到哪儿的距离?”“中心到两边的距离。”随即,教师将教材上圆的概念解释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整个过程,教师就是先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和讨论,然后结合学生对知识的自我认知,在教师的引导下,推理出抽象的圆的概念。不仅将课堂氛围瞬间带动起来,也潜移默化中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传输给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逐渐学会以熟悉的问题引入,学会问题转换,实现自主问题探究。

(三)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使用问题式教学法无非是想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深度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学以致用。自始至终,数学教师都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和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自身数学探究力和创造力。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内容相结合,一方面,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帮助學生创设具体的生活化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华师大版初中教材会在七年级下册涉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学习。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抽象性和理解上的难度。数学教师这时就可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抽象知识具象化体现,以具体的生活化情境问题引出课程理论。比如“旅行社要组织一批游客出游,如果租几辆45座的客车,会有15个人没有座位,如果租同等数量60座的客车,又会多出一辆车,其他车辆刚好坐满,45座的客车一辆租金200元,60座的客车一辆租金250元,到底怎么租车才是最划算的呢?”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方法,先分析出有多少人,然后再找到自己觉得最划算的租车方式。“用二元一次方程的数学知识能否实现更合理推理呢?我们试一下。”然后切入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内容,展开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更快找到最合适的租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引入新的数学知识点,想让学生明白的是,学习数学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数学学习也不是没有用,学生通过数学系统化学习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数学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不仅涉及了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也涉及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能引导学生很自然地实现新旧知识的连接,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可以深度掌握新知识,更有助于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以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入课堂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学生将不再局限于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是尝试性地从生活实际中总结数学知识,建立起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方式更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也是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尊重。

(四)结合小组合作,开展问题教学

除了鼓励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自主探索、自主思考之外,还可以将问题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教学实现结合,让学生以小组交流和探讨的方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班级内部的同学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的划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尽可能每一组都涉及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和较一般的学生:一方面,让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学习一般的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激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多维思考,在反思和辩证对比中有更大进步。同时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合理分工合作,实现共同进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引导和辅助作用,观察小组成员行为,注重小组成员心理变化,聆听小组成员反馈意见和建议,引导小组成员之间合理分工,积极参与讨论,并派代表将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呈现给全班同学。小组合作与问题教学的结合,不仅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更加活跃,有生机,还能进一步调动学生之间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增进同学关系。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本身就带有了一定难度和抽象性,小组合作式的问题探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学学习难度,更有助于学生问题消化和吸收,逐渐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比如,八年级涉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时,数学教师就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和问题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小组共同探索经纬度表示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对直角坐标系有一个逻辑上的把握。然后借助坐标法详细讲解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练习。结合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逐渐能掌握关于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并且这些所获取的知识不仅仅来自教材,还来自学生在相互合作和探讨中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数学教师设置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要结合初中生的接受程度和认知水平,不能设置过深的问题给学习小组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也要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性,能真正通过小组合作和问题探究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合作形式有层次地展开问题探究,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层次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利用认知冲突,构建全新认知结构

如果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应用问题式教学法知识只是为了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所提出的问题很容易脱离教学结构和教学目标,也难以借助问题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提升。所以,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学知识架构,创设带有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兴趣,推动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利用认知上的碰撞,学生又能逐渐构建起新的知识框架,既能帮助学生实现系统化学习,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比如,华师大版八年级的数学教材会涉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数学教师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可以设置如下的冲突性问题。“教材上说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那如果有两个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三角形,什么时候是全等三角形,什么时候不是全等三角形呢?”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带有认知冲突的问题,也更能自然引发学生的探索欲。很自然,学生会在教师的冲突性问题的引导下,自觉拿起笔,进行操作验证,逐渐通过自我探究给出相应的答案。数学教师提出这种认知冲突性问题的实质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欲望,让学生在亲自尝试和摸索中逐渐发现、理解和领悟,获取新的知识,循序渐进实现学生认知能力和数学思维发展和提升。

(六)及时总结、反思,提升问题实效性

在问题式教学法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互动,有的问题会顺利解决,数学教师很自然就可以帮助学生重新整理思路,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推进学生持续发展。有时,也会在一个初级问题的基礎上又衍生出新的问题或者更广泛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引导至创造的道路上,让学生成为创造者和创新者。传统教育方式与新型的问题式教学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与答,后者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和学问。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要保持对学生行为的实时观察,顺势而为,及时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最大限度发挥问题的实效性。一方面,作用于后续教师问题式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创新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 结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实现教学方法和形式创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已经成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最根本选择。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主张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自主分析中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更加尊重学生主体,倡导发挥学生自身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是对学生数学思维、创造力的锻炼,更有助于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提升。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应用问题教学法,要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融入课堂,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耀峰.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J].智力,2022(16):45-48.

[2]谢晓辉.“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整合运用实践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2教学发展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2022:128-130.

[3]许瑞芳.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8):32-34.

[4]朱来娟.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智力,2022(8):118-120.

[5]王道生.例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1(25):8-9.

[6]杜丽霞.关于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4):45-46.

[7]江俊俊.引用问题教学法激活初中数学教学的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1(58):68-69.

[8]恵有盛.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2021(21):132.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法数学课堂初中
激发思维灵感在高中语文问题教学法应用分析
问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30:59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7:19:53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3:48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08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8:24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0:57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1:44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