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阳
(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1-2“三个务必”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也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向全党的最新要求和政治动员。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理清“三个务必”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是十分有意义的。
从历史逻辑来看,“三个务必”是对中国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第一,“三个务必”是对中国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朝历代都难以逃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命运,古人也反复讲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哲理名句。对于中国历史的经验教训应该如何吸取总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秦王朝在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方云集响应,最终秦朝灭亡。汉朝经历“文景之治”之后,小人当道、朝纲紊乱,最终由盛转衰,烽火四起。唐朝经由唐太宗、唐高宗等皇帝的励精图治之后,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盛景,但在唐玄宗时期,因皇帝长期怠于政事、不理朝政,致使奸臣当道、贿赂成风,国家内乱迭起,百姓流离失所。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席卷神州、攻占北京。但是,起义军进城后贪图享乐、军纪松弛。清军入关后,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无心应战、人心涣散,与清军交战后一触即溃,短短几个月就土崩瓦解。清朝乾隆时期,更是无官不贪、无吏不恶,统治阶级过着声色犬马、骄奢淫逸的生活。
对于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熟悉,他系统地学习过中国历史并对其有独到的见解,对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王朝兴衰和农民起义都进行过辩证的分析。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谈到“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他认为封建王朝盛极而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集团贪图享乐、穷奢极欲,昏庸无道、荒淫无耻,吏治腐败、权以贿成,导致民不聊生、祸乱并生,最终改朝换代。总结起来讲,就是统治阶级不能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不容易”,即“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2]。
为了解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3]701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三个务必”,既是对全党在新时代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的号召,也是对中国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第二,“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至今已经走过了百年时间。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经过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积累了十分丰富宝贵的历史经验。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斗争,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过去十年取得的成就概括为十三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1]15“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4]。
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史,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党在艰苦奋斗中依靠人民,通过顽强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因此,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为人民服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就是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通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为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第三,“三个务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应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5]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重视传统文化,而且自身也时刻在学习运用,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如何科学地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5]
因此,对于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习近平总书记时常学习、深入思考,不断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并在学习传统文化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也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的主要理论来源。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最新实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先进经验,与时俱进、发展创新,进而形成了“三个务必”的重要思想。
“三个务必”思想中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也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立场。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论述,也是从一定意义上强调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形成了伟大奋斗精神。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一个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民族也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也证明了这些理论的正确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最终提出了“三个务必”的思想。
从理论逻辑来看,“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与创新、是对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和创新。解放战争时期,随着革命局势胜利发展,党面临着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主要任务。面对这个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认识到,必须使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必须要在进京后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考验,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的危险。1949 年3 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重大关头召开的极其重要的会议。毛泽东在此次会议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6]1438-1439,这一思想被概括为“两个务必”。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讲到,在新的环境下,要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他强调:“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7]240他还指出:“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7]285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也多次强调:“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8]257“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一定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9]3061991 年,江泽民前往西柏坡考察,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务必”。2001 年,他再次前往河北考察,要求全党同志要坚持“两个务必”。2002 年12 月,胡锦涛前往西柏坡考察,他指出:“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从自身做起,并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1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要继承和弘扬“两个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2016 年7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1]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的继承。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在思考:“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能不能深刻领会‘两个务必’,使之更好指导当前党的建设?今天如何结合新的形势弘扬?”[12]能不能深刻领会?如何结合新的形势弘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对党的建设的深入思考,也是“两个务必”得以与时俱进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自我警醒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不断学习和思考领会“两个务必”重要思想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发展,进一步提出了“三个务必”的重要思想。“三个务必”既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和创新,也赋予了“两个务必”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
第二,“三个务必”是对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之后,为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就要同步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但与国内外发展形势相比,与中国共产党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相比,党的建设推进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党内还存在着管党治党宽松软等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目标,他强调:“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13]349-350经过新时代十年的深刻变革,全面从严治党已经成为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
2014 年10 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命题,由此开始了管党治党的新的实践。对于党的建设这一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并督促落实党的建设的一系列任务,探索出了一系列的关于党的建设的实践模式和理论总结。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党建经验,提出了“六个相统一”的重要思想,这也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实践路径。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刻总结管党治党的主要经验,将其概括为“五个必须”,即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行动统一;必须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确保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艰苦奋斗作风,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确保党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这些重要经验也成为过去和现在抓好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的重要法宝。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肩负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第一次提出“三个务必”的重要思想。从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深刻把握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提出“五个必须”,再到今天的“三个务必”,梳理这个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三个务必”既是对习近平管党治党相关论述的丰富,也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发展与创新,同时还是当前及今后的一个时期内抓好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重要思想武器。
第三,“三个务必”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的建设有一系列的经典论述,这是探讨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理论渊薮,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重要思想的源流。
马克思十分注重党的建设,他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14]41列宁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党建理论进一步发展,在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中加以创新,形成了党的建设的新的重要理论。列宁十分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他经常讲要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指出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讲:“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15]249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毛泽东建党思想。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毛泽东不仅系统地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原则和政策,而且还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把管党治党放在首要地位。同时更是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16]44因此,从党中央开始,从严要求自己,坚持以上率下,在全党形成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继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大力弘扬党的优秀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党的二十大上提出了“三个务必”,号召全党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继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贯彻群众路线的体现;“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建设的重要内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的重要形式。“三个务必”将群众路线、实践要求和方式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了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从现实逻辑来看,“三个务必”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
第一,“三个务必”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危险与挑战:“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1]24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进一步指出:“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17]48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形势在发展变化,党面临的问题与考验也在发生变化。党中央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多次强调摆在全党面前的危险和考验是很多的。因此,该如何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之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是党中央和全党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不断地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治理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
在推进党的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抓好党的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抓好作风建设?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对干部的要求。因此,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之下,十八大以来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决整治“四风”问题,努力转变党的作风。
为了适应形势的不断发展,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务必”的重要思想,从党的性质宗旨、优良作风、精神品质等角度进一步阐明了这一思想,这对于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三个务必”思想的指引下,党的作风不断改善,党内政治生态持续不断向好,确保把党建设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二,“三个务必”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2021 年,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8]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进一步擘画了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发展目标,即“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中国共产党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新的目标能不能顺利实现,新的赶考之路能不能考个好成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提起的问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60 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11]2021 年,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4]这场考试不仅在继续,而且还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发出的号召。
如何才能继续考出好成绩?这是新时代发出的新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的重要思想,这是在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需要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需要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发扬革命年代的优良作风,并且一以贯之地进行下去;需要继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许多具有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为实现伟大梦想保驾护航。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因此,为了实现我们已经制定的目标,为了这场“赶考”能够取得好成绩,就要大力弘扬“三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开展“三个务必”主题教育,使“三个务必”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铭记在心的殷殷嘱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70 多年前,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这一重要思想指引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胜利,并且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重要思想,一定能够指引着我们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第三,“三个务必”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2018 年6 月,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1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国际形势时坚持历史观和大局观,深刻总结世界历史发展规律,深入把握本质和全局,进而作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论断。
当今世界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之下,生产力飞速发展,引起了国际秩序和国际力量发生根本性变化。一些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强,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世界主导地位持续走弱,国际格局呈现出一个相对均衡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变局之中,出现了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等现象,海洋、外空、能源、信息等领域也出现了新的斗争。同时,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也是此起彼伏,网络安全和气候变化挑战加剧,新冠疫情更使得全球经济深度衰退,世界的不确定性因素急剧加大。
当此大变革之际,面对形势环境变化之快、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等问题,中国该如何应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警醒,常怀忧患意识,以时刻在“赶考”的清醒面临并处理各种复杂交错的矛盾和问题,进而在党的二十大上提出“三个务必”重要思想。
“三个务必”重要思想的提出,使中国共产党在波诡云谲的世界形势面前,能立足于做好自己的事情,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把党内存在的作风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等问题持续不断地解决好,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坚持“三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把党建设成为一个作风优良、坚强有力的政党,才能更好地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好地解决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务必”思想,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品质,充分体现了百年大党的战略清醒和战略视野,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上,为了继续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全党必须时刻牢记“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