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勤
【摘 要】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帮助教师将课程的要求落实到教学中的桥梁。教师在认真分析教材,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要点以及教学过程的初步设计思路后,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确定个别化教学目标,设计适合本班学生学情的教学主题和活动。
【关键词】 培智信息技术;教材;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64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培智学校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目标的选择性课程。课程着重帮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1]贺卡制作是学生学完文字处理这个单元后的一种综合运用,目的是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生活中的美。
根据课标的精神,《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第五册)》(以下简称教材)第二单元“我让文档变美观”属于拓展内容,建立在演示文稿制作的基础上,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对于拓展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一种介绍和扩展兴趣的形式开展教学。这个单元共7课,《我会制作贺卡》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该课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制作贺卡,二是打印、复印和扫描贺卡。打印机和复印机是常用的计算机外接设备,考虑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教材设立了“制作、打印、复印和扫描贺卡”的课程内容,教学生制作贺卡并初步学会打印、复印和扫描的知识和技能。
第五册的内容以技能操作为主,以知识内容为辅,注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关技能和方法。智障学生在认知、思维、动手能力等方面个体差异明显。教师在准备《我会制作贺卡》这一课时要先“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即学生有哪些前备知识、动手能力如何,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再“备”教材,包括准确解读教材,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对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找到教材处理的最佳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制订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课时学习目标、分层目标和个别化教学目标,从而设计科学合理、贴近学生实情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解析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教材内容以课标为依据,体现了课标的要求。科学合理解析教材是备好课的前提。
《我会制作贺卡》一课的教材内容包括情境引入、做一做、巩固与拓展、技术支持、评价与反馈5大模块。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文字处理知识来制作贺卡,并对贺卡进行打印、复印和扫描,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审美情操。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的方法,初步学会打印、复印和扫描,训练学生表达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审美能力。
教材首先创设了小主人公兰兰送贺卡给妈妈的生活情境,由此展开《我会制作贺卡》这一课的主要教学步骤:插图、插入艺术字、输入祝福语、预览贺卡、打印贺卡、复印贺卡和扫描贺卡。这为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提供了参考。“情境引入”模块强调学生学习这些操作技能,最终是要运用在他们的生活中。课前的“想一想”环节中“如果要给你的好朋友做一张新年贺卡,你想写上什么祝福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新年祝福,这不仅为贺卡制作积累了文字素材,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做一做”模块是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本课有5个“做一做”小活动,对应着5个知识点。教材通过12张图片,配合文字和小提示,呈现了贺卡制作、打印贺卡等知识点的主要步骤和教学要点,同时也为教学过程提供了参考。在“巩固与拓展”模块,教材通过要求学生制作一张新年贺卡,打印出来送给好朋友,进一步巩固学生选图、插图、制作艺术字、文字表达、输入文字和打印等操作技能。“技术支持”模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向学生展示贺卡样本,并提供所需的图片;二是教师提前连接并设置好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课堂上教师要把“技术支持”真正落到实处,为学生扫除操作过程中的障碍。“评价与反馈”模块放在每个单元的最后,包括对每一课关键操作技能的评价,有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两种方式。建议教师制作一张详细的评价表,考查结果包括独立完成、语言提示完成、手势提示完成、辅助完成和未完成5项。通过这样的评价,教师就能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制订后面的学习目标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二、教学设计
教师在认真分析教材,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要点以及教学过程的初步设计思路后,再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确定个别化教学目标,设计适合本班学生学情的教学主题和活动。
(一)开展动态评估与测试
教师通过前面文档的教学,可动态评估学生在制作贺卡方面的能力。例如,有的学生在插入图片时需语言提示,有的学生在文字录入时需语音输入和手写输入两者相结合等。通过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教师就能确定适合每个学生的个别化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此外,打印机和复印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外接设备,为了更好地制订分层教学目标,教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课前测试。例如,在打印贺卡部分,教师应该从学生是否认识打印机开始测试——如果学生认识打印机,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打印机的名称,以及开始、退出、加号、减号等文字信息。通过课前测试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每个学生“量体裁衣”,制订具体、可操作、可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二)细化、取舍教学内容
教材中的“做一做”环节,展示了主要教学步骤和教学要点,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适当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进一步细化教学内容,包括根据学生的能力适当渗透一些教材中没有而生活中又比较实用的内容(表1)。细化教学内容时先要确保教材知识点不遗漏,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经验,对各部分知识点一一细化,增添相应的内容,并区分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拓展部分。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和补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会更加贴合学生实际,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对细化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虽然本课中贺卡只有一頁,无需确定打印的范围,但考虑到现实生活中有打印多页的情况,有必要教学生选择“页码范围”,是否勾选“双面打印”,包括打印份数。有的学生不识字,更不认识字母,那么“认识打印机名称,查看是否正确连接打印机”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取消。生活中A3纸张也很少用,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有关A3纸张的打印、复印内容也可以忽略。
(三)设计有效教学活动
在认识打印机和复印机环节,教师可在投影仪上展示已完成的贺卡预览效果,同时手上举着打印好的贺卡,请学生说说它们是不是同一张贺卡,是怎么变到纸上来的。接着引导学生认识打印复印一体机,要求能力较好的学生认读一体机上的字,并找一找电源按钮。教师将一体机拍照投屏,着重介绍“电源、复印、扫描、开始、停止”几个汉字,引导学生观察汉字下方的图标。要求能力较强的学生认识汉字,能力一般的学生结合汉字记住图标,能力较弱的学生只记住图标。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打印机和打印复印一体机,找出这两台机器的不同点,鼓励能力较强的学生观察后进行表达。播放课件图片,引导能力较弱的学生区分两台机器。在活动中,应以技能操作为主,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关技能和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出机房,去学校文印室和就近的办公室,查看不同型号的打印机和复印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掌握打印机和复印机的相关知识点。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于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需求的选择性课程,6册教材并非像“三生”课程那样按年级来划分,然而,信息技术课程无论是在整体规划还是在每一册的设计上,仍然有逻辑和内容梯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课标,对教材进行充分阅读和理解,根据课前测评和课后评价反馈表认真分析学情,再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能力和生活实际,进一步细化和调整教学内容,制订单元目标、课时总目标、分层目标、个别化目标,构建有逻辑和梯度、科学的教学内容,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主题和教学活动[2],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运用好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6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7,1.
[2]郭芳,傅朝晖,仇森.培智学校信息技术教材的研究与编写思路[J].现代特殊教育,2023(6).
(作者系湖南省浏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人教版培智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