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运用研究

2023-09-17 02:32戴强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新教材

戴强

摘  要:议题式的高中思政课教育模式是开展活动性课程的有效手段,将在未来的中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议题式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在具体操作中缺少理论和实践的经验。由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因此,议题式的教学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议题式教学的相关概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议题式教学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具体的实施对策,旨在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线教师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教材;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各校必须持续深化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以培育担负国家振兴重任的新生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会议上,将议题式教学作为贯彻“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方式上的改革。议题式教育是以“议题”为载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以培养高中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和核心素养为目的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议题式教育可以引导高中生直面经济政治社会问题、主动探讨文化与生态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冲突与价值观的矛盾。教师把当前时代最具现实意义的热门话题纳入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出基于时代、国家、社会发展的创新性意见。

一、议题式教学概述

新课标要求,思政课议题应包括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特定内容,并体现其价值性,选择具备判断性的课题内容,保证内容的先进性、开放性,还要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中学思政课的议题式教学中,题目的选取是其核心问题。课程探究活动应以“议题”为主线,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同时突出议题的价值。议题式教学有利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该教学方式围绕议题要求展开情景讨论,以探究教学内容及活动为基础,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核心素养。

二、议题式教学特征

(一)目标引领性

教学目标可以为规定教学内容、活动和行为提供指导,并清楚地体现教学活动对学生主体产生的影响,以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将理论转变为有效的学习成果。议题式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质,其导向性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围绕具体主题,有效融合教学内容、活动和行为,即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为指导;二是从课题的设置到课题的分析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为中心。由于既定的教育目标是议题式教育活动的主要研究方向与重点内容,因此议题式的教育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二)内容开放性

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涉及多种知识领域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综合类课程。议题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其固定于课堂教学环境,但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课堂教学内容。虽然需要借助课本,但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课本。其本质是教师能够从海量的教学资料中,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教学,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使用,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议题式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引导高中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可以说,议题式教学的内容是全面开放的。

(三)师生互动性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单方面进行的,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收,这既不利于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质。议题式的提出,使这个传统的模式得以突破。首先,议题式教学注重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需要时担任指导的角色,并注重师生的有效交往。其次,在该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相关教学资料,并在主题探索的前提下,进行观点的全面表述,深入分析问题,在实践中进行问题的解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方相互影响的过程,它可以有效推动学生产生和转移知识,从而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的培育。可见,议题式课堂还可以增进师生的理解,建立起良性的师生关系。

三、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议题运用能力不够

议题式是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后真正活跃并被学界推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使用该方法,需要高中思政教师在教学主题的设置安排上花费更多的精力。議题式的教学模式是以主题为中心进行开放式、互动式的实践性活动,要求教师知识基础深厚、提前预设能力强、问题设计周密、临场应变能力强。在现实课堂教学中,高中思政教师承受的压力较大,需要重新梳理并熟悉部编版新教材,并从中寻找具备价值、具有实践意义的议题作为议题式教学的关键。要确保课堂的完整性,一方面,教师必须对议题式的教学过程进行整体性设计。因为高中生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另一方面,有些学校不够重视在师资团队方面的培训,在缺乏足够培训的情况下,采用议题式的授课方式,对一线政治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二)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大

其一,由于受到高考应试教育的制约,以往的政治课程大都将灌输式、讲授式的方法与个案式的教学相融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很难与同班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性的学习。现下,议题式教学更注重学生合作探究和大胆表达的能力,有效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对高中思政课程教学而言,这种转变既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也是对教师展现自己教学水平的巨大考验。

其二,学生的学习表现与教师的教学评价、绩效考核相结合。教师在努力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在努力使课堂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这给高中思政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都很清楚高考的重要程度,学生的考试分数就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起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关注的是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花费时间与心思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以一种正面的态度对待教学压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具有新的教育观念。

(三)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善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高考成绩仍然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衡量指标,教学评估制度还是以成绩为主,而非以能力为主,这与议题式教学的目标不符。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估体系进行了改进,但这并不能在现下立刻解决应试教育带来的问题。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家长和教师都期望学生能快速、有效地熟悉并运用课堂内容,取得优异成绩,这是影响议题式教学模式能否行之有效的重要因素。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时间成本较高,短时间内的教学效果不及其他教学方法。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评估和考核的机制,是提高议题式教学方法有效性的关键。

四、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甄选精彩的议题

课堂教学主题的正确选取,对这门课程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挑选优秀议题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能力,以保证议题的选取不会超出班级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其次,在议题的合理性上重点研究,应保证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再次,在确定议题时,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逐步推进这两项基本要求。具体而言,教师在确定选题时,应先对课本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选取题目;要保证议题的内容前后一致,以总议题为基础,次要议题需要具有逻辑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相互关联。

例如,在进行新教材必修《经济生活》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的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向设置总议题,如暂定议题:“劳动是创造幸福生活的主要方式”,然后,教师设计分议题:1. 劳动是创造美满幸福的方式;2. 就业是创造高质量幸福的方式;3. 维权是保障幸福稳定的方式。教师应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工作,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先进行2—3分钟的议题引入,然后让学生对三个分议题分别进行讨论,得出有效的研究结果,并综合整理,最后得出总议题的结论。这种类型的议题设置凸显了理论结合实践的原理,一方面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中积极地进行探究;一方面还能有效指导学生将总议题分解成若干个关联的分议题,使二者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最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思政学科基本素养。

(二)合理規划时间

一节课程的时间安排考验的是教师的灵活性。与以往的课堂讲授方式不同,展开议题式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并通过沟通交流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但如果课堂内容永远维持讨论,就很可能会引起教室秩序混乱。所以,教师必须对议题式教学时间进行适当安排。如果暂定议题的引入时间是2—3分钟,那么教师就要在这个时间节点提出课堂主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需要被安排在学生讨论议题的环节,因此教师必须事先给出时间期限,让学生在指定的时间里进行自由讨论。只有在教师的合理安排下,才能准时地结束教学环节。同时,遇到复杂问题,教师也需要安排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讨论,这就要求预设时间需具备弹性调节范围,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三)注重教学实践

马克思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题目的设置不能过于复杂或简单,要为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理论探索和反思创造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因此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教科书中的科学内涵,能使高中生更好地把握知识要点。

如在进行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三课“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内容讲授时,教师可选择既具备实践性又不超出学生理论水平的议题展开讨论。假设议题为:为什么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在进行课堂讲解前,教师需要安排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并自主组队展开实践,根据实践结果整理结论,在课堂中汇报组内的讨论结果。另外,在安排活动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保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是科学合理的。

五、结语

议题式教学是在传统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上进行的优化与革新,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性教育方式。无论是具备多年教学经验的高中思政课教师,还是已习惯应试教育模式的学生,在实践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制约了教学议题式的顺利开展和推广。因此,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质的前提下,教师应加强议题式教学的意识,推进教学实践,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提高议题式思政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实践性的议题,能够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姬中宇,罗雅洁. 新教材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法学法研究[J]. 数据,2022(06):183-185.

[2]米卫娜,李彩芳.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6):61-66.

[3]张俊才.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课堂活动的开展[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7):43-44.

[4]沈毓春,王国芳. 高中思政课新课标新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以浙江省为例[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01):81-85.

[5]刘顺然. 对标新课标,用好高中思政新教材[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2(03):3-6.

[6]王鑫.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实施路径[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1):51-52.

[7]高兴,方学军.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面临的困境及解决策略[J]. 新课程导学,2023(14):9-12.

[8]林虹,胡君晶. 基于课堂实例的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23(17):117-120.

[9]王昭霞. 高中思政课堂议题式教学评价模式探究[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3(04):60-64.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高中思政课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专辑出版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思政学科教学评价”
立足2016版新教材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