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作品《孔乙己》中动词的维吾尔文翻译及其特点

2023-09-16 13:23萨木斯汗·艾尔肯
新楚文化 2023年2期
关键词:翻译方法孔乙己

【摘要】鲁迅先生(1881.9.25-1936.10.19)原名叫周樟寿,后来改名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被誉为我国现代文学流派中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短篇小说《孔乙己》是由鲁迅先生约在1918年冬天创作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新青年》杂志1919年4月的第六卷第四号上,之后收录于短篇小说集《呐喊》中①。作品采取了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讲述了作为打工人的“我”所看到的事情。全文虽然只有短短2686个文字,却能如此细腻又极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中国19世纪晚期乡村里的一个普通的、落魄文人的一段悲剧人生①。本论文中,笔者将对著名的翻译家托呼提·巴克先生翻译的《孔乙己》维吾尔语译本的动词翻译特点进行探讨研究,对比分析,为后期翻译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动词;翻译方法;翻译特点

【中图分类号】H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2-0065-05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31920190062)。

一、作品《孔乙己》中动词的翻译

(一)翻译方法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桥梁,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在这谈到翻译方法,在翻译的过程中直译法、意译法是最为常见的” ②,托呼提·巴克先生在进行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动词翻译时,整篇文章基本上运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

所谓直译法是指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按照原文的语言形式、语法、句子结构、各种修辞手段等来进行翻译,这种翻译方法要求译文的语言流畅易懂(如例1、例2)。

例1中我们可以看到,托呼提·巴克先生巧妙地运用了直译法,把原文动词翻译得流畅易懂。例2中托呼提·巴克先生在维吾尔语译文中用了近义词的动词,巧妙地避免了词语重复的发生。

在该作品的维吾尔语译文中,托合提·巴克先生在翻译动词的过程中基本上十分巧妙并且熟练地采取了直译法,使得维吾尔语译文和原文没有太大的改变。

(二)翻译技巧

“所谓的翻译技巧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具体的翻译手法。翻译技巧一般包括加词法,减词法,词序调整,省略”[5]等。

在短篇小说《孔乙己》的维吾尔语译文中最明显的、用得最多的翻译技巧有两种。

首先是加词法。

加词法就是在翻译工作者进行翻译时,按照原文的内容、修辞方法或者语法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单词或詞组、分句或完整句等,从而让译文在语法和语言形式上符合译文用词习惯,词语联想等方面与原文相同,使得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都对等起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如例3、例4)。

例3中没有孔乙己在“爬”的动作状态,但托合提·巴克先生在维吾尔语译文中加了动作动词“123456891 (爬)”;例4中作者只描述了旁人大声说话,没有提到别人嘲笑孔乙己,但是托合提·巴克先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加了动作动词“1234567891234 ”,这里的“123456789012345678”是嘲笑的意思,例3和例4中加词法的运用,使维吾尔语译文更加通顺地表达了原文的思想内容。

虽然维吾尔语译文中关于动词的翻译采取加词法的地方很少,但是托合提·巴克先生翻译得十分到位。

其次是词序调整法。

词序调整法也叫语序调整法,汉语和维吾尔语中一个句子里的词或者分句的顺序是完全不一样的。

词序调整法是指翻译工作者进行翻译的时候对词语的顺序做出一定调整,但是进行调整时会出现译文和原文的词序发生变化的情况,所以叫词序调整法(如例5、例6、例7)⑩。

汉语中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用得很少,只有三个地方出现了心理活动动词。例5、6中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想”是在原句子的前部分出现,而维吾尔语译文中出现在句子的后尾;例7中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怕”是出现在原句的中间,而在维吾尔语译文中的“怕”,像例5、6的“想”一样出现在句子的后尾。托合提·巴克先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改变了动词“想”和“怕”的位置,可以看出他在翻译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时,运用局部调整法,使维吾尔语译文通顺、流畅、易懂。

不管作品《孔乙己》采取什么样的翻译方法和什么样的翻译技巧,翻译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传达出两种语言各自的风采。

二、译文特点

在某种作品中,一个动词用得好,就能通过这个动词来观察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完整。小说《孔乙己》的维吾尔语译文动词的翻译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一)通过动作动词显露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8这里,孔乙己付钱时的动作鲁迅先生采用了“排”字,著名的翻译工作者托呼提·巴克先生用了动词“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段话中动词所表现出的人物内心世界。

首先我们看原文,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乙己面对旁人的打听时,他不回答。我们结合上文就可以知晓,孔乙己是“穿长衫”却“站着喝酒的”人,所以孔乙己属于是“短衣帮”的穷人,是贫民,但是他一直没有脱下那又脏又破的长衫,都没钱了,还摆一个“读书人”的架子,以此来显示自己的高尚。这段里孔乙己面对别人的询问时“他不回答”,是因为他在表达自己对别人的轻视,他压根就看不起其他人。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这个动作暴露了他不太愿意被别人看作贫民的心理。其次我们看看译文,托呼提·巴克先生用

“         ”来表示孔乙己“有钱了”。一个“排”字的妙用,淋漓尽致地勾勒出了一个深受封建教育毒害、迂腐、贫困潦倒、死都要面子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10]。

我们看看例9,通过这段话里作者用的动词“摸”,我们可以了解孔乙己最近的生活处境。原文中作者之所以采取动词“摸”,那是因为他的钱已经不多了,这里和上一次付钱时的场景有差距。现在我们看看维吾尔语译文本,这段话里托呼提·巴克先生用了“123456789 ”来表示孔乙己没钱了的困境和内心世界,充分地再现并传达原文的真实内涵和神韵。

(二)通过动作动词表示小说人物的性格

我们看看例10,“偷”和“窃”的意义是一样的,这里托呼提·巴克先生把“偷”翻译成“一一一   ”,把“窃”翻译成“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两者都有着“私底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为自己拥有”的意思。在汉语中“偷”是人人都知道的常用词语,“穿短衣”的大伙儿说孔乙己“偷书”,十分符合他们贫民的身份;而孔乙己是他们之间唯一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人。他故意不说“偷”字,而说一个“窃”字,这里表现出了孔乙己明明生活很困难,却又喜欢摆出一个“读书人”的架子,而且他在这里也表现了死都爱面子的性格特点。

在维吾尔语中也是如此,“一一一一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语,语体色彩比较重一些,而“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的语体色彩则比较轻,托呼提·巴克先生这里用的动词十分到位,没有失去原文所表达的思想,巧妙地表现出了孔乙己爱面子的性格特点。

鲁迅先生写的小说,主题深刻,意境深远,刻画人物栩栩如生,环境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文章发人深省,不愧是文学艺术大师。在他高超的创作艺术中,实词的运用,特别是动词的运用精炼、贴切、寓意、传神,是他创作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认真学习、探讨、借鉴。

三、结语

(一)研究总结

不管是哪个版本的翻译文本,都是翻译大师的作品①,都是按照重视原文内容,能够结合“信达雅”而进行翻译的。总而言之,短篇小说《孔乙己》的维吾尔文译本具有比较高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虽然有些瑕疵,但是不得不说托合提·巴克先生能够将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目的、想要表现出的情感等翻译得比较完美,这让笔者佩服不已。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后会出现更多的文学翻译家,将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二)存在的不足

本文也存在著不足,比如文献比较少,研究仍需要更多的文献提供支持。

注释:

①杜周军:《鲁迅小说<孔乙己>英译本翻译风格研究》,《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第27期。

②史震天:《汉维互译使用教程》,新疆教育出版社,1999。

③鲁迅:《鲁迅经典》,湘一编,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第13页。

④鲁迅:《鲁迅文集》,托呼提·巴克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第38页。

⑤鲁迅:《鲁迅经典》,湘一编,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第11页。

⑥鲁迅:《鲁迅文集》,托呼提·巴克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第32页。

⑦鲁迅:《鲁迅经典》,湘一编,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第12页。

⑧鲁迅:《鲁迅文集》,托呼提·巴克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第34页。

⑨鲁迅:《鲁迅文集》,托呼提·巴克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第35页。

⑩鲁迅:《鲁迅文集》,托呼提·巴克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第30页。

?鲁迅:《鲁迅经典》,湘一编,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第11-12页。

?鲁迅:《鲁迅文集》,托呼提·巴克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第32-33页。

参考文献:

[1]徐艳梅.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下的动词翻译——以鲁迅小说《孔乙己》及其两个英译本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2]朱继华.动词与人物形象——谈鲁迅小说中动词的修辞功能[J].当代修辞学,1984(04).

[3]吴德美.谈鲁迅小说中动词的妙用[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1).

[4]崔秀杰,张晓菊.一行一动见性格——浅议鲁迅作品中动词的妙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06).

[5]范仲英.使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6]鲁迅.鲁迅经典[M].湘一,编.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

[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增订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8]鲁迅.鲁迅文集[M].托呼提·巴克,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9]付平.鲁迅小说《孔乙己》的用词特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6(1).

[10]吕莹恺.浅析鲁迅作品中动词的妙用[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03).

作者简介:

萨木斯汗·艾尔肯(1999-),女,维吾尔族,新疆阿克苏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翻译方法孔乙己
浅谈孔乙己人生的精神悲剧根源
《孔乙己》中冷漠的“小伙计”与温情的“我”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民俗旅游资料日译方法探讨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