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让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也都步入了快车道,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让乡镇上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崛起。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些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持续变动的动态过程,在乡村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些老旧的传统建筑慢慢已经失去了用途,被新的建筑所代替。这些乡村传统老旧建筑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弃,有一部分甚至成为荒废的废墟,“拆旧换新”已然成为乡村进步的象征之一,但这势必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村居傳统样式的湮灭,因此,对乡村传统老旧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的改造与活化成为更合理科学的选择。近年来,随着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丢失的情况愈发严重,人们开始意识到,乡村传统老旧建筑改造与活化的必要性。本文主要分析了乡村传统老旧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老旧建筑的再利用价值入手分析其空间改造及活化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乡村老旧建筑及环境改造活化再利用的策略,以期能通过改造活化赋予乡村老旧建筑新时代下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村传统老旧建筑;改造;空间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2-0070-04
【基金项目】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项目:《可持续人文性乡村建筑的环境营建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20ZDZX1017);2018年广东省质量工程与教研教改项目:《环境设计特色专业》(项目编号:CXQX-ZI201802);2022年广东省民办资金项目:《艺术设计类专业集群建设》(项目编号:CXQXXM.02.0035);2020年广东省重点培育建设学科项目:《设计艺术学》(项目编号:粤教研函2020.13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发展迅猛,一些农村青壮年均纷纷加入城市建设的行列之中,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进步。与此同时,乡村由于年轻人进城工作、定居等行为造成青壮年建设力量流失。在我国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广大的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造成生产力水平低下,只顾眼前利益,不能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等行为让乡村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乡村未来的后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我国乡村传统老旧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也是乡村风土民俗的承载者,是现代化发展中少数没有被时代浪潮侵蚀的净土。传统的民居建筑集结了前辈们的智慧和审美,展现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乡村风俗,加强对乡村传统及建筑的保护和改造,需要与时俱进的规划与设计策略,实现有效的保护与合理的改造[1]。目前,如何才能让传统的乡村民居得到改造活化,让美好的乡村环境焕发新风光,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老旧建筑改造活化再利用简要介绍
我国对于乡村传统老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的研究并不系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这一点在传统建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从理论和现实意义上都做得非常出色。虽然全国城镇化发展水平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提升,但是我国对乡村民居为主的传统老旧建筑的保护、改造以及再利用方面研究并不深入,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及对应的发展再利用机制并不完善,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而建筑再利用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筑师是否能抓住一幢现存建筑的潜力,并开发其新生命的能力[2]。因此,我国对于乡村传统老旧建筑改造再利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完善相关理论性研究。
三、我国乡村传统老旧建筑及
环境改造活化的价值和必要性
(一)乡村传统老旧建筑潜在应用价值分析
1.乡村传统老旧建筑的使用价值
乡村传统老旧建筑的使用价值主要包含其功能性使用、资源以及经济价值三个内容。一是功能性使用价值,乡村传统老旧建筑再利用可以让旧建筑焕发新生机,满足人们对于其居住、使用等建筑功能性的需求。二是盲目使用拆除老旧建筑的方式对乡村进行发展建设,从资源方面来讲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不符合积极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路线。从资源节约的角度来看,改造再利用老旧价值付出的成本比全新建设新建筑要节省得多,同时老旧建筑再利用能有效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趋势,提高对于资源的利用率。三是乡村传统老旧建筑再利用可以节约成本支出,同时让老旧建筑及环境为乡村贡献新的活力,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推动乡村建设发展。
2.乡村传统老旧建筑的历史文化与情感文化价值
随着时间的变换推移,乡村地区的居民住房逐渐以地区形成区域性的文化特征,居民建筑也因当地生活方式和风俗的影响而具有当地特色。乡村传统老旧建筑主要是以住宅建筑为主,在空间布局、装饰布置、色彩质感以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呈现独特的文化风味,是某地域乡村传统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同时,老旧的乡村传统民居承载人们美好的记忆,对于乡村或本地区的人们有很大情绪价值,有助于人们建立文化认同感和场所归属感,从这个角度上,可以促进人们寻找老旧建筑中寄存的情感文化价值。
(二)乡村传统老旧建筑及环境改造活化的必要性分析
1.现实的需要
我国研究老建筑相关问题是出于实际需要。现代化社会是一个追求发展的新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追求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和建筑更新成为一个难以逃避的问题。因此,乡村建设的年轻生产力大多流向城市中,同时,乡村建筑也趋于现代化、潮流化以及城市化。我国推行城镇化建设中,为了整体的规划布局,“拆旧建新”的方式迅速走红,各城镇和乡村都纷纷效仿。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的速度,但与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相违背,并且会严重破坏老旧建筑,让老旧建筑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逐渐消失,使得老旧建筑特别是乡村传统老旧建筑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危机。为了挽救乡村传统老旧建筑及环境带来的文化传承价值,老旧建筑改造与空间活化进入人们的视野中,这种方式非常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观。因此,对于老旧建筑进行再利用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且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2.解决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乡村传统老旧建筑在传承历史文化上本身就有高度的继承,是历史文化的标记。乡村传统老旧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资源,在建筑材料和文化传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老旧建筑改造活化再利用可以让乡村建筑能适应客观环境的同时,还能做到保留历史文化遗产的能力,让传统文化有新的活力。
四、目前我国乡村传统老旧建筑
及环境改造活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传统老旧建筑普遍存在改造难度大的问题
建筑在建造之初就有寿命的规划设计,乡村传统老旧建筑普遍存在寿命问题。一方面是旧建筑的存在与新时代的发展规划之间相矛盾,一部分没有到达使用年限的建筑将会被强行拆除建设新建筑。另一部分建筑则是年久失修,不仅满足不了人们对于建筑居住的需求,还占用土地资源,使用年限也即将或已经到了。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再利用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尤其在保护老旧建筑上,破损程度过高会使设计改造成本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东西南北跨度非常大,各个地区的乡村传统建筑在色彩上、布局上、建筑形式上装饰风格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还有一些乡村传统建筑,由于保护不当,过度开发,受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当地人们缺乏保护意识和改造开发意识,造成了乡村传统建筑资源比较明显的破坏和浪费,进一步加剧了传统建筑保护与改造的难度[3]。
(二)对乡村传统建筑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导致文化特征逐渐消失
早期城乡之间的不协调发展,造成我国大量乡村地区空心化问题严重,人口的流失让很多乡村传统民居无人使用,直至慢慢地衰败荒废。近年来,乡村振兴政策让农村人口出现回潮,同时乡村经济出现了发展的迹象。集体产业经济的发展需求,村民居住环境提升的需求,都要求乡村原有用地及传统建筑有所改变[4]。一些地区只会盲目地对旧建筑进行过度保护,不能发挥旧建筑的价值,还有一些地区则对乡村传统老旧建筑进行过度的设计与改造,让传统旧建筑的特征毫无保留或保留甚少,失去了原有的传统文化特征。在对乡村传统老旧建筑进行改造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传统建筑代表的村落文化特征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从而导致在当时施工技术水平不高、建筑材料缺乏等条件下,让改造后的老旧建筑缺乏乡村本土元素。各种风格样式的新老建筑在乡村环境中并存,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新建筑不断增加而传统建筑则是走向消失,乡村的风俗风貌逐渐弱化,更有甚者直接消失,形成目前建筑风格杂乱的乡村建筑面貌。作为乡村的聚落形态最重要的部分——传统建筑,需要系统地梳理研究,并加以合理地保护与改造,延续乡村的完整性[5]。
(三)大量性乡村传统老旧建筑不适合大型性保护的手段
我国乡村传统民居的建筑普遍呈现“大量性”的特点,需要被大家开发保护以及改造的建筑数量繁多且级别低。一些建筑学者和文学家十分认可乡村传统老旧民居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但是却反对现在的改造活化手段,试图以大型性保护建筑的方式去细致地保护每一个传统民居建筑,但是这种保护方式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还忽视了老旧民居改造后使用者对其各项功能的需求,也没有意识到乡村民居“宅因人得存”的特征。在乡村传统老旧建筑的改造活化上,只有选择适合的手段去开发其附带的经济价值,才能有效地保护改造这些建筑。
五、我国乡村传统老旧建筑
及环境改造活化的策略性建议
(一)结合本地乡村产业资源进行改造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以“新农村”的精神风貌重新焕发新精神。将乡村传统老旧建筑的改造活化融入本地乡村经济中,作为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建筑载体,有机结合本地特色的资源带动乡村经济向前发展。乡村产业想要发展必须有一定的建筑使用空间作为载体,而改造后的老旧建筑恰好符合乡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将乡村传统老旧民居的改造活化工作融合到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中是时代发展的必要选择。例如,各地逐渐兴起的地方民宿,结合了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的老旧建筑在改造活化后明显更适合作为民宿场所,可以带给游客不同的体验。在不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路线上,融合乡村传统老旧建筑改造,让村落建筑文化特色与乡村经济都能得到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既可以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又能以切实的利益促进人们合理保护和改造乡村传统建筑。
(二)提升乡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
乡村传统老旧建筑改造活化涉及的数量多、规模大且等级相对较低,若想取得较好的改造保护效果需要多方进行参与。当地政府部门要积极进行宣传,强化宣传效果,让广大群众意识到乡村传统民居保护改造工作的意义,同时做好重点市政项目的规划,基于本地乡村传统老旧建筑保护和改造的现状及时更新相关规划草案,并由专人负责。除此之外,村民也要发挥主人翁精神,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在改造过程中不断总结相关的保护、改造、修缮的措施,更新学习新的保护理念,在此前提条件下探索适合本地的乡村传统老旧建筑改造方式,参与到乡村传统建筑改造保护的工作中,组建并培养本村的乡村管理建设队伍,并逐步在改造老旧建筑的实践过程中培养乡村居民成为合格的管理者,形成长久有效的传统建筑长期保护管理模式,从而大幅度提高村民在本地乡村建设中的参与度,培养村民自觉维护传统建筑的意识。
(三)注重乡村传统建筑的风格样式并延续传统乡村生活
我国幅员辽阔的地域促使不同地区的乡村村落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色,我们要保护的传统老旧建筑正是因为其特色鲜明、能体现地方特色才被我们纳入到改造活化的研究中。现存的乡村老旧建筑中,有许多的建筑可能已经存在上百年,甚至是上千年,从这些各具特色的传统建筑中就可以清晰地感知到祖先们无与伦比的智慧与高超精湛的技艺。因此,在对乡村传统老旧建筑进行保护改造时,必须要注重其本来的建筑风格样式和呈现出来的面貌,不能因改造就丢失了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同时,还要将当地的风俗和地域建筑特点作为设计改造的主要参考,在保障改造后依然能保留原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发展下的各种需求,真正做到既能很好地保護乡村传统老旧建筑,又能推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精准把握本地建筑材料与各类新型建筑材料的性能,可以帮助设计者快速掌握传统建造技艺与现代化建造技艺之间微妙的平衡点。村落建筑的原始风貌需要继承和延续,乡村的新活力也需要注入。设计者可以通过测绘、走访、视频、照片等各种一手资料去总结村落保护、改造、活化以及再利用等不同方面建筑改造的方式。以在建筑风貌上延续乡村传统生活日常,保留其原有建筑特色和生活方式,突出当地的特色作为基本前提。通过对传统建筑的改造活化,让乡村聚集生活的形态得以延续,通过对传统民居建筑的改造活化,为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载体,从而让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具体的表现形式,让悠久的乡村历史文化特征得以延续。
六、结束语
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背景之下,将乡村传统老旧建筑的改造活化工作融入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中无疑是双赢的选择,以建筑为载体深入挖掘探索乡村地方特色文化,以新型施工建造工艺和新型建筑材料等为手段,为复原和保留传统乡村建筑的工作注入新活力。乡村老旧建筑的改造与活化工作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改造方式和活化手段,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将乡村村民放在改造管理传统建筑的重要位置上,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为形成乡村经济良性发展和乡村传统建筑改造活化以及长期保护管理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何奇.关于乡村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改造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0):85-86.
[2]史逸.旧建筑物适应性再利用研究与策略[D].北京:清华大学,2002.
[3]徐小东,沈宇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传统建筑更新策略与技术途径[J].景观设计学,2018,6(06):24-35.
[4]王兴彬.探究传统建筑的可持续性保护改造研究理论[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3):21-22.
[5]李辉政.我国传统建筑修缮与改造的木作技艺传承研究[J].重庆建筑,2018,17(5):41-44.
作者简介:
陈华钢(1968.11-),男,汉族,广东兴宁人,硕士,教授,广东白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