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思宏
〔内容提要〕人文精神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能够直接影响城市的外在形象。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人文”一词的概念内涵,以及世界范围内对“人文城市”的解析与实践,总结“人文城市”的基本要义。结合大连“人文化”进程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人文大连”建设的前提条件和现有不足,进而对大连进行文化意义上的城市定位,并对“人文大连”的建设实践提出具体策略,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升大连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人文精神;大连;角色定位;软实力
注:本文受大连市社科院2021年度调研课题“人文大连的文化角色定位与建设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1dlsky098)资助。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易·贲挂》:“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人文”所指称的,就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精神生活轨迹。城市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载体,是创新的策源地,是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家园。人文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明的核心,以人文的角度观察城市发展,可以延伸为城市的人文景观、人文环境等。从人文城市建设的目标入手,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
基于先天的地理环境优势,大连在2000年左右成为了东北地区一张靓丽的名片,位于同级别城市的发展前列。然而,大连城市内在的人文素养未能被有效挖掘,缺乏独树一帜的文化角色定位,更没有深层次探讨“人文大连”的建设路径,限制了大连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因此,本课题以“人文大连”的内涵和外延为切入点,全面探析大连的城市文化角色定位,为“人文大连”的建设实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本课题以刘易斯·芒福德、叶辛、蒯大申的城市文化理论为基础,结合大连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在人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确定大连的文化角色定位,为“人文大连”的建设提出具体的建议和策略。
一、人文城市理念的解读与要义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载体,是创新的策源地,是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家园。人文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明的核心,从人文的角度观察和解读城市发展,可以延伸为城市的人文景观、人文环境、人文素养、人文关怀等。从人文城市建设的目标入手,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
(一)人文城市理念的基本点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易·贲挂》:“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人文”一词的内涵指向较为明确,即“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以及“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人文”清晰地涵盖了人类、民族、人群所共有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以“人文”的概念为核心,可以看出“人文”精神的凝结更多体现在文化、艺术、哲学等学科内部,通过文学等艺术形式对人们进行教化,这与中国传统的“诗教观”相呼应,并以此对文化的深层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形成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城市文化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延续,承载着历代先辈对于居住地的建设智慧,同时接受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不断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格和人文风貌。在西方的城市化实践中,其极具价值的人文观念、人文形态和人文特征,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于城市文化中,对西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导向性作用,这对于中国的城市人文精神概括具有借鉴意义。中国的城市文化历史悠久,其中蕴藏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关怀,是值得我们珍视的重要宝藏,对于形成区域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连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城市,其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背依中国东北腹地,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大连地区的人类社会至少有17000年的历史,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近代史时期曾遭受沙皇俄国、日本帝国主义等列强长达近50年的殖民统治,因此形成了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
(二)人文城市理念的要义
时至今日,中国的城市发展已发生了显著变化,除政治地位、经济总量、人口数字等硬性指标外,同样需要认识城市内在质量的软性实力。通过近年来国内新一线城市的发展前景来看,对文化角色的挖掘已经成为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方向,需要更加清晰地关注地域的文化要素,并在城市的未来规划中对其进行有效激活,使之成为城市的识别性特征,成为一座城市最为明晰的精神感召力。
1.人文聚集
“所谓人文聚集效应,即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城市借助所在的特定区位优势而形成的文化吸纳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从而使它能够不断地吸纳和集聚相当范围内的人才、文化、资金等,并对所吸纳的文化成果和经验不断地实施收藏、保护和加工功能,由此产生‘文化增值现象,形成文化示范效应和文化辐射效应。这就称之为城市人文集聚效应。”城市的发展可以包括规划、建设与管理三个部分,目前中国城市在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区分度不大,但对于城市的人文规划问題重视不够,因此导致了部分二、三线城市并未凸显出人文集聚的特点。东北地区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在城市区位建设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但由于规划思路模糊、观念落后等问题,在城市的竞争力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因此,充分挖掘大连的人文底蕴,明确大连城市的文化定位,不仅是人文城市建设的客观需要,同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明确方向。除经济、人口的客观增长外,更要完成城市文化的整体观念更新,形成独树一帜的人文集聚效应。
2.文化品牌
正如芒福德所揭示:“城市不只是建筑物的群集,它更是各种密切相关并经常相互影响的各种功能的复合体,——它不单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极。”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特征是历史的沉淀与积累,城市的文化品牌则是当代城市发展的名片和主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环境下,城市间的比较与竞争无可避免地产生,特别是在区位环境、历史文化相近的城市间,如何能够打造专属的城市品牌,是城市吸引人才、资金的重要风向标。
大连的城市历史较为短暂,没有底蕴深厚的名胜古迹和名山大川,但在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规划中,利用了自身的区位、气候、环境等优势,打造“城市环境品牌”战略:以经营城市为切入点,以不求最大、只求最好的原则,规划、建设和美化城市环境,创建理想的投资氛围和居住环境,全力打造环境优美的国际化都市,首开我国环境竞争先河。在城市建设方面,大连集中精力建设独树一帜的特色景致,建筑风格兼有欧式与现代,植被覆盖面积逐年递增,“大连国际服装节”“大连国际啤酒节”等节庆的固定召开,成为了大连的城市符号,实现了由重工业城市向现代城市的转变。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大连既有的文化品牌被同类城市所复制,未能成功寻求到城市发展的转型方向,特别是疫情的不断反复,极大限制了大连旅游行业的发展,因此塑造大连的人文城市文化品牌显得尤为重要。
3.城市品质
人文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建设环境优美、生活充实、秩序良好、社会和谐的新型人居聚落形态。在中国城市的横向比较中,除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一线城市外,一、二线城市间的比较往往以城市的品质为核心,这对于建设人文大连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人文城市的构成质量,往往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有直接的关系,能够使城市居民更好地提升幸福指数,对于人文城市的打造有重要作用。如果只注重经济指标等外在数据,忽略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那么城市将成为令人窒息的生产空间,这与人类追求的文明生活大相径庭。例如,成都就以其宜居的城市属性,多次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排行榜。
首先,成都的历史文化悠久,城市人文底蕴丰厚,是中国的十大古都之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2300多年来从未改变名称和城址。其次,成都与上海、北京、杭州合为“中国四大时尚之都”,城市的物质和人文景观中无不透露出鲜活灵动的生命力。更为重要的是,相较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成都却以悠闲著称,茶馆和麻将馆随处可见。如果要问哪座城市最会享受生活,成都要是排第二,估计就没有城市敢排第一。另外,成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美食之都,各种特色美食数不胜数,是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美食之都”称号的亚洲城市。此外,成都又是首屈一指的网红城市,既有武侯祠、杜甫草堂等众多名胜古迹,又有青城山、都江堰、西岭雪山等自然景观,美好风景比比皆是,无形中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4.人文教化
中国自古就有“文教观”的传承,教育不仅要依赖传统的授课形式,更要充分利用城市的人文积淀和文化底蕴,使其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特别是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青年群体中。有赖于交通和通讯的快速进步,文化的传播形式愈加多样,而城市的教化和传播功能也愈发突出。对于建设人文城市而言,有效挖掘蕴藏在历史中的浮光掠影,以直观生动地表现形式将其具象化,并使之深刻烙印在下一代的脑海中,将城市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对于建设人文城市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价值。
大连的城市发展与近代历史密切相关,尤其是旅顺口区被称为“拥有半部近代史”。旅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称为“大连的后花园”,是大连最集中的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国家级重点的风景区。旅顺作为重要的军事港口和战略要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旅顺博物馆、军港游园、“203”高地、旅顺火车站、关东军司令部旧址、肃亲王府、日俄监狱旧址,无不向人们诉说着近代史上发生过的一幕幕史诗。此外,太阳沟风景区的静谧风光,随处可见的建筑遗存和古老植物,无不渗透着令人沉醉的文艺气息。
二、大连人文环境的发展现状分析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令人向往的海洋文化,为“人文大连”的构建提供了前提。然而,大连现有的人文环境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定位模糊、模式僵化、意识落后等问题制约了大连的“人文化”进程。
(一)人文大连建设的先天优势
1.自然环境
(1)优越的自然条件
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5℃。这种冬暖夏凉的气候条件,使大连成为东北地区的特殊存在,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聚集,宜居的自然环境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吸引力。
大连特殊的地理位置沟通了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并与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和韩国有着紧密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作为东北的交往的窗口城市,大连的经济发展始终占据东北的龙头地位,国际间的贸易合作关系也在逐年深入,这些地缘优势使大连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能够汲取日韩的先进经验,并在相互的合作中达到互惠共赢的效果。
(2)美丽的海洋风光
海洋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曲金良教授在《海洋文化概论》中对其的定义为:“(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和海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民间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大连是一个依海而建的城市,优美的海洋风光和独特的海洋文化共同构成了大連的城市城市形象。岛屿、沙滩、海水等景致,成为了大连的城市名片,并衍生出了房地产、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利用毗邻海洋的优势,大连在上世纪90年代就率先发展海洋区域文化,例如,星海广场周边的建设,充分融合了海洋、城市、人文等多方面要素。无论是曲折蜿蜒的滨海路,还是圣亚海洋世界的开放,都展现出了大连发展海洋文化的前瞻性眼光。此外,棒棰岛、长兴岛、燕窝岭等周边岛屿的旅游开发,都极大提升了大连的经济发展水平。
2.人文积淀
受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历史影响,大连这个曾被日、俄等国争夺的城市留下了多元的文化烙印,现存的建筑遗存和人文风貌,都是历史赋予大连的独特价值。大连属于一个较为典型的迁徙城市,以山东人为主的胶东半岛移民是大连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上兼有齐鲁文化和东北文化的特点。在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大连逐渐形成了区别于东北传统的文化形态,本地居民的性格往往具有儒家的深厚内敛,有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影响着大连地区的文化特质。
在城市建設方面,大连集中精力建设独树一帜的特色景致,建筑风格兼有欧式与现代,植被覆盖面积逐年递增,“大连国际服装节”“大连国际啤酒节”等节庆的固定召开,成为了大连的城市符号,实现了由重工业向现代城市的转型。
此外,大连的城市发展与近代历史密切相关,尤其是旅顺口区被称为“拥有半部近代史”,是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露天博物馆”。旅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称为“大连的后花园”,是大连最集中的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国家级重点的风景区。旅顺作为重要的军事港口和战略要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旅顺博物馆、军港游园、“203”高地、旅顺火车站、关东军司令部旧址、肃亲王府、日俄监狱旧址,无不向人们诉说着近代史上发生过的一幕幕史诗。此外,太阳沟风景区的静谧风光,随处可见的建筑遗存和古老植物,无不渗透着令人沉醉的文艺气息。
(二)人文大连建设的现存问题
人文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建设,业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对人文建设投入了较多的关注,并在客观上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口,进而使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然而,相较于同级别城市的不断突破,以旅游为传统产业的大连,正面临进退维谷的发展现状。特别是疫情爆发以来,大连的旅游产业优势明显下降,加之人才流失的不断加剧,这都要求我们深入大连的文化角色定位和实践探索之路。
1.文化个性不足
以目前大连城市发展的现状来看,缺少能够引领城市发展的文化特质,除了传统的基础设施、城市景观外,还需要适应当前全球化形式的需要,发挥大连作为港口城市的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大连虽有“东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但近年来缺乏崭新的文化景观和要素,没有充分发挥出大连独特的民俗风情,致使城市建设中的文化特质模糊。尽管大连打造了如冰山慧谷、十五库等创意文化园区,以及东关街、东市等特色街区,但仍缺少真正的大连文化个性。
2.历史文脉缺失
大连是东北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特别是近代战争以来,大连因其关键性的战略区位而被日、俄关注,因此在城市发展史中明显带有异国气息,这些都是大连文化角色定位的核心要素。然而,近年来大连市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不尽如人意,很多极具价值的历史建筑、工业遗址、传统工艺的保存恢复工作进展缓慢,也未能将其与城市人文建设相结合,使之成为城市教化功能的部分。同时,大连市的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也存在不足,如庄河剪纸、复州皮影、复州大鼓的宣传和继承后继无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文化被片面地理解为现代化、国际化,但对于二、三线城市而言,如何捕捉到自身的文化特色,确定自身的文化定位,才是城市灵魂延续的重中之重。
3.文化政策薄弱
由于对人文城市概念实践探索不足,当前大连的人文城市建设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政策指引的层面也没有明确的指导性意见。相较于长沙、杭州、青岛、成都等城市,大连的文化宣传力度较弱,对城市品牌的利用率较低,文化政策对于文化产业的推动力仍有待提升。在70后到00后的主要消费群体中,对于物质享受的重视程度有所减弱,而更加重视对精神富足的追求,以往自上而下的宣传模式应当适时作出改变,以多元化的文化政策为核心,充分利用各个社交平台,形成独具人文情怀的大连城市文化。
三、大连的城市文化角色定位
对于城市文化的定位问题,叶辛等学者更多结合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认为城市文化应包括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事业、文化创意、文化体制、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合力。陈宇飞先生则从更加详尽的角度对城市文化要素进行了归纳,下文将参考其观点,借鉴中国“新一线”城市的发展定位,结合大连的城市文化特质,从文化存续力、文化传播力、文化涵养力、文化创新力等四个方面,确立大连在全国城市中的文化定位。
(一)文化存续力
文化存续力,并非是某一种具体的能力,而是基于文化自觉的完整认识和行动能力的高度总结。对于具体城市而言,主要是指承接文化、学习文化、保存文化的能力。刘易斯·芒福德把城市比喻为“文化的容器”,这里既包括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质,还包括外来文化的有效滋养,兼收并蓄才能够保证城市文化得以延续生存。
大连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兼具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特质,在文化形态上呈现出了明显的包容性。以大连的建筑遗存为例,在1898年,沙俄将青泥洼一带命名为“达里尼”,意为“遥远的”地方。1905年日本战胜沙俄,将“青泥洼”改称为古代中国标称大连湾所用的“大连”二字,一则用海域的名字指称港口,二则也兼取近似俄文“达里尼”音之意。因此,大连地区的建筑遗存带有鲜明的异域风情,比如中山广场、南山风情街、俄罗斯风情街等建筑的风格,仍然镌刻着历史的印记。除此之外,例如,“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则彰显出大连本土的建筑特点。东关街被称为是“老大连人最早也是现存的最后一块生活的聚集地”,是大连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孙科、胡适等人曾经到此进行过参观和讲学,保存着红色遗迹益记笔店、最早的慈善机构宏济善堂等,对研究大连本土的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二)文化传播力
对于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文化传播能力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二线城市的激烈竞争中,能够在传播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关注,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样态,创造了极具特色的区域城市文化。基于中国“百城百色”的特点,可以从中充分挖掘内在的精神内涵,将城市中的生活情趣和文化意蕴进行高度概括,形成城市的内在发展动因,并将其进行广泛传播。
在当前的融媒体背景下,大连的文化宣传亟需新媒体手段的介入,搭建一种多层次的传播结构,以传统媒体的城市宣传模式为基础,真正做到传播模式的立体化。特别是充分运用抖音、火山、微信等平台,制作普通游客喜闻乐见的视频信息,传递大连的城市风光和人文情怀,并结合文创产品的制作,使大连能够突破以往单一刻板的旅游城市形象,促进大连文化发展的进程。此外,对于大连的建筑遗存和城市街区,可以充分利用VR的全景技术来进行展示,集合老旧建筑、自然景观、网红景点等要素,彰显大连的城市文化。
(三)文化涵养力
文化涵养力同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着城市的文化传习功能、文化教化能力和文化生长能力。文化涵养力的基本要义,在于培养民众的文化兴趣,提高群众的鉴赏水平,不断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改善文化氛围。
大连的公共文化设施具有比较良好的基础,市内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影剧院、展览馆等文化场馆为提升大连的城市文化涵养力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大连的影视文化产业,始终是大连文化品牌建设的重点。影视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与体验的融合,区别于传统的城市的宣传片,可以将观众带入到城市的真实景观内来感受城市魅力。这种内在的文化涵养力,对于确定大连的城市文化定位有积极作用,可以通过影视作品的视觉享受促进观众的旅游热情。此外,大连地区充分吸收融合了胶东半岛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情怀,并深刻影响了大连地区的影视文化创作。
例如,大连本地编剧高满堂的代表作品《篱笆、女人和狗》《错爱》《常回家看看》等作品,均是以家庭生活和社会现实为描写对象,表现普通人在历史浪潮中的喜怒哀乐。以大连为取景地的影视作品,大多呈现出了浑厚、大气的风格特点。这种兼具豪迈和细腻的文学情感呈现,向我们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真谛的深刻认知,而这种世界观的形成正是源自大连深厚的文化积淀。
(四)文化创新力
文化创新力集中体现为对文化资源的高度整合能力,也体现在有效地完成资源向文化资产的转换后,能够使之与市场化紧密相连,并且善于将文化资产与现代城市生活更好地融合,融入到推进城市更好更快发展的所有活动之中,使文化力量更广、更深地全面融入城市生活。
文化的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由于近些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增速不足,人才引进政策相对薄弱,导致人才流失的情况较为严重,因此利用产学研融合的模式,推动大连文化创新能力提升至关重要。产学研模式,是将生产、教育、研究的内容进行紧密结合,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创新能力提升。大连有三十余所高校,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但城市与高校融合的情况不甚理想。产学研模式加大了大学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有助于大学生直接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在凝结城市归属感的前提下,助力大连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人文大连的建设实践策略
提升城市的人文关怀,是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城市的人文精神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城市的发展进程。“人文城市”的建设,首先要能够激发出城市内在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凸显出城市的文化向心力;其次,城市的人文精神能够从多个侧面反映出城市的现实情况,肩负着展示城市人文精神内涵的作用;再次,人文城市能够昭示城市未来的发展脉络,通过独树一帜的人文精神,创造出一座崭新的城市之魂。复旦大学教授俞吾金认为:“城市精神似乎不具备自身发展的客观逻辑,而是无条件地服从任何打造者施加在它身上的逻辑。显然,不同的打造者有着不同的思路,于是就可以为这样的‘打造设想无数个方向和无数种可能性。”“人文大连”的落实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着手,在整体把握城市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升城市文化的软实力,加强城市文化特色建设,提炼城市人文精神内涵,全面落实“人文大连”的城市发展理念。
(一)延续城市发展文脉
作为城市历史与底蕴的见证,大连的历史文脉作用意义重大,包含着大连的城市历史和文化记忆,承载着大连城市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大连是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重要战场,曾经在近代史上两次遭难,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沦为俄、日的殖民地,这些历史积淀为大连的城市发展文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连中山广场的日俄建筑群等遗址,映射着大连在历史上的耀眼光芒,传续了大连的传统文化精神。因此,对于城市内的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不仅要进行有效保护,更要重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例如,在挖掘史料资源和文化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系列衍生品的产品链搭建,拓展历史遗存的产业发展空间,培育新型的文化产业形态。此外,使用VR等科学技术打造城市景观的在线体验,使历史的保护与开发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循环,融合城市的传统型和现代化,积极推大连传统文化的创造转换。
(二)重视城市文化规划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划不再是对建筑、道路、工程等基建领域的设想与规划,更重要的是将“文化”这一要素纳入城市规划的范围中。从历史的经验上来看,城市规划曾经更加注重物质规划,但近年来城市间的对比更多体现在文化规划的层面上,寄望以“文化”作为切入点,探究城市建设发展的崭新路径。首先,要在制度上确定文化规划的重要地位,真正实现土地、空间、产业、文化等规划的城市内全覆盖。其次,充分发掘“人”作为文化规划的重要性,关注文化创造者的主体身份特点,以城市的普通居民作为广阔的人才资源,挖掘普通人在文化规划过程中的价值,才能使城市发展具有坚实的文化创造力。此外,组建一支专门人才队伍,针对文化规划进行研讨,实现城市规划的全方位覆盖。正如刘道兴所说:“每一座城市都应制定文化艺术总体规划,配备主要负责城市文化艺术建设的总规划师,城市规划部门都应增设环境与建筑艺术科室,大力扶持建筑艺术产业,培养建筑和环境艺术人才。”
(三)挖掘城市人文资源
当前,中国城市建设的突出问题就是同质化严重,现代化进程致使城市的面貌基本相似,在城市规模上一味追求向外延伸,城市风格明显西化,缺乏独树一帜的城市风格。因此,在文化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城市各类人文资源,如小珠山遗址、营城子汉墓等历史遗存,东鸡冠山北堡垒、二龙山堡垒等战争遗址,都应该成为人文城市发展的主要抓手。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大连形成了区别于东北文化的区域特色,无论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令人向往的海洋文化,还是深受胶东半岛影响的人文环境,都是构成大连地域文化的重要因子。此外,大连在近代史上的意义非凡,可以充分挖掘城市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的城市文化品牌,并与大连的海洋风光进行有效结合,从多个方面推动城市的人文化进程,使大连成为集人文、智慧、绿色为一体的新型城市。
(四)提炼城市精神内涵
城市精神是城市生命力构建的关键因素,能够呈现城市内在的精神风貌,是城市内在力量的集合。城市精神可以通过内外两个方面进行表现,外在呈现以文化仪式、节庆活动为主,内在特质则是通过市民素养、审美旨趣等方面表现出来。
城市的文化活动,是一座城市对外展示的重要方面,能够展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特别是大型文化活动是城市成熟的重要标签。大连在文化活动方面有较为成熟的基础,大连国际服装节、国际啤酒节、国际徒步大会等活动已经成为代表性的城市活动。例如,大连国际啤酒节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国家级啤酒节,首次创办于1999年,自2002年从北京迁移至大连后,成为大连固定的文化活动品牌,参与人数每年都可达到百万人以上,同时衍生出了各种竞饮、摄影、知识竞赛等活动。依托以上大型活动的举办,大连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对外交往名片,不断激发出城市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取向。然而,近年来大连文化活动的举办形式较为单一,影响范围也有了明显下降,因此亟需对现有文化活动形式进行有效更新。
城市居民的精神素质是城市精神的隐性呈现,特别是大连这样的旅游城市,正是通过城市居民的素养传递城市文化。市民阶层集合了各种利益群体,在社会阶层、学历水平、文化素养等各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建设现代城市的进程中,必须通过共同的价值取向将其进行有机整合,放置于城市的主体中来。对于居民而言,城市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安居乐业的场所,城市精神更是在不经意间镌刻于人们的脑海之中,因此,提高城市居民的精神素养、审美旨趣、价值取向等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精神内涵的重要前提,直接决定了未来的城市形象和生命力。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新聞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