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梅
图形谱是利用点、线、图等符号将音乐中的旋律、力度、节奏等抽象要素具象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实现了对音乐要素生动化、形象化的处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图形谱教学将直观形象的视觉与抽象的听觉联系起来,借助形状、点线、色彩等视觉元素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使音乐教学更具趣味性与指向性,有效地弥补了抽象音乐艺术当中语言性、视觉性不足的缺陷。但在认识到图形谱教学的重要意义基础上,还需在课堂教学环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音乐核心素养为导向保证图形谱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本文对图形谱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探究。
一、图形谱分类
图形谱类型多样,目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格子图形谱
格子图形谱以呈现音乐节奏特点为主要特征,通过具有“走”“跑”“跳”等特征的图形将音符时值的长短表达出来,配合教师的理论讲解,可以避免语言上的空洞,也使音乐节奏特点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来,方便学生准确把握音乐旋律。
(二)點线图形谱
点线图形谱以呈现旋律走向为主要特征,利用点线图形表示音乐旋律。其中旋律的强度可以以点线的粗细不同表示,高低可以以长度不同表示,再配合不同方向,方便学生辨别高低音,直观地感受音区变化。
(三)色块图形谱
色块图形谱以呈现情绪变化为主要特征。颜色是直观表达情绪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不同颜色时的感官感受不同,情绪也随之发生变化,如看到红色内心激动、看到白色内心平静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色块图形谱进行情绪表达,使学生对音乐传递的情感与音乐风格有更深刻的感知,借助视觉冲突引导学生在听觉上做出正确判断,使学生学会理解音乐中的情绪以及利用音乐表达自身情绪。
(四)形象图形谱
形象图形谱以呈现音乐形象为主要特征,以建立音乐与形象之间的联系来引导学生深层次感知音乐。
(五)实物图形谱
实物图形谱的特征是呈现乐器特征,简易地呈现出乐器实物形象或将实物等比例缩小,对乐器的特点、功能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乐器演奏特色,容易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使其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类型乐器的音色。
(六)结构图形谱
结构图形谱的特征是把握作品结构,直观地帮助学生梳理音乐作品结构,了解整体框架以及局部层次,避免作品本身繁琐的曲式影响学生判断,继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主体、乐句、乐段,深刻感知音乐层次、情绪以及节奏。
二、小学音乐核心素养下图形谱教学价值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的最新要求,音乐教学应注重感知体验,积极创建开放、轻松的学习情境,并善于利用多种媒体与材料,将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但曲谱、乐理等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不利于学生理解,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理解与掌握难度大幅提高。而展开图形谱教学,以点线、符号、色彩等呈现曲谱、节奏,将音乐要素可视化,对学生感受音乐旋律、曲式结构、音调等均有直接的帮助,从而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习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以图形谱作为音乐教学媒介,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并借助图形谱表达音乐,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小学音乐核心素养下图形谱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情境教学,以图形谱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俗话说:“知识来源生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追溯音乐的起源可以发现,其出现早于语言,一直在人类劳动发展中发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功能。因此,教学中也需要从生活视角引入,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创作,理解音乐的内涵,体会音乐传递的情感,从而不再认为音乐是虚无缥缈的存在形式,降低对音乐学习的排斥感。因此,教师应通过图形谱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深入了解音乐的兴趣,实现高效教学。
利用图形谱创设生活情境的基础理论也是情境教学。因此,创设情境应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实现教学目的为目标,且情境应符合学生认知能力、逻辑思维、年龄特点,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特征,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基于此,教师需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情境,赋予图形谱生活性、形象性,助力学生理解、感知音乐文化。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美丽的黄昏》教学时,这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以三拍子旋律实现抒情效果。歌曲音域仅有六度,其中仅有开始的4小节是歌曲的主要素材,通过“do、re、mi、fa”四个音表达,5、6小节均在重复3、4小节。第二乐句为第一乐句的三度模进,第三乐句六次重复大调主音“do”,从而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下描绘黄昏、教堂、钟声等景色,让人感受到雅致、悠闲的意境,沉浸在美景之中。但乐理知识复杂,后续学习中难度越来越高,尤其是轮唱时应实现三度叠置的和声效果,要求极为严格。因此,教师必须在前期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其中的情境与旋律对应,带领学生沉浸其中。根据以上目标,图形谱教学可以以图片搭配旋律的形式呈现,借助图片创建情境,让学生感受其中意境以及音准、节奏,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图形谱见(图1)所示。
图1 《美丽的黄昏》图形谱示意图
将音乐作品中描绘的场景与旋律结合,为学生呈现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情境,避免学生因复杂的乐理知识而丧失学习信心,使其产生更强烈的探究兴趣。同时,带有直观情境的图形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之初便能感受到歌曲意境,准确把握歌曲情感,均有利于后续学习。
(二)直观教学,以图形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图形谱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乐理知识,教师可以设计直观性较强的图形谱。基于音乐美学理论分析视觉空间感与听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共有三种联觉关系,即高低——纵向空间、远近——深度空间、延展——平行空间。以上联觉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节奏、音调、韵律、速度等抽象的音乐要素。而在图形谱中通过色彩、形状等视觉要素的变化,能够与音乐要素产生联觉对应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学时,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抒情歌曲,也体现出三拍子韵律感,节奏明快、曲调优美、旋律平稳、朗朗上口,适合低年段学生学习。但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入响板与碰铃两种乐器,使整体演奏时更具有层次感,也使学生接触与熟悉不同的乐器,激发其对乐器研究、演奏的兴趣。一年级学生音乐素养处于初始发展阶段,难以把控乐器,影响整体演奏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性较强的图形谱,将音乐要素直观地展示出来,以契合低年段学生的思维模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一组同学使用碰铃,一组学生使用响板,两组学生为歌曲伴奏,另外一组学生演唱歌曲。为降低配合难度,教师可以直接出示图形谱,谱上以碰铃与响板形状清晰地标注出需要演奏的地方,帮助学生把握歌曲节奏,在歌曲整体演奏中通过律动感受其中的感情、情绪。图形谱见(图2)所示。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谱则可以理解要求与意图,并主动调动自身感官,快速地与歌曲中的音乐元素产生联觉对应效果。
图2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图形谱示意图
可见,直观性较强的图形谱对学生的视觉感官有更强的冲击力。有助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节奏、旋律、情绪等要素,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审美感知等素养,使其能够理解、感悟、把握音乐的听觉特性、表现要素、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在演奏过程中收获一段独特的审美体验。
(三)趣味教学,以图形谱培养音乐思维能力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形成利用线条、图形、色彩等元素进行音乐感受表达的能力,先形成艺术表现素养发展的基础,进而能够利用乐谱记录音乐,发展音乐创编能力。”基于此,教师应将音乐思维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音乐是与听觉有着密切关系的艺术,但音乐艺术表现与呈现过程有很大一部分需要用眼睛來看,单纯地听无法领悟其中深刻的含义与情感。从音乐素养发展过程来看,音乐训练以及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使学生产生“内心听觉”,在面对不同节奏、韵律时内心自动产生相应的感受。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应在图形谱教学中增加趣味性元素,调整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感官融入其中,激活学生乐感,有效培养思维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时,本节课为欣赏课,作品为三部曲式A、B、A管弦乐作品,具有代表性。分析作品结构是本节课锻炼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的重点。为此,教师可以开展趣味学习活动,赋予学生自主权,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师生一同构建图形谱。比如,某学生以绘画形式进行勾勒,先聆听A段旋律,发现旋律起伏小,但抒情优美,从而以平缓的曲线进行表示;进入B段后旋律瞬间变得活泼欢快,仿佛一只欢快的小猫进入舞池中开心地跳起舞来,从而以圆圈、圆点等形式进行表示;最后听A段,学生发现与A段旋律相同,无须重复勾画。按照上部步骤,学生获得一次快乐的画图谱体验,并在活动结束后基于直观的图谱,准确总结作品为ABA三段体结构。学生勾画成果见(图3)所示。
图3 学生勾画图谱作品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以学生拥有足够自由的趣味活动引导其自主勾画图谱,归纳总结音乐作品结构,感受作品结构分析的思维逻辑,发展相应的思维能力,使其收获一次独特的学习体验,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大幅提升,对音乐的魅力有了更深层次的感知。
(四)综合教学,以图形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理解与准确分析音乐要素是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但还需考虑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的特殊性,同时,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也明确提出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因此,教学更为关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即审美能力,从而形成更强的艺术情感感悟力。
教学活动是一个综合且系统的过程,为了从不同视角讲解知识,通常自动建立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辅助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综合性教学为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多途径,教师可以将音乐知识与美术、舞蹈、戏曲、书法、科学等诸多学科或领域内容综合在一起,选择多样元素构建具象的图形谱,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直观地表现出来,如将书法领域起笔、运笔、收笔知识融入图形谱,帮助学生感受乐曲音调以及节奏上的变化。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赛马》教学时,该曲目为二胡作品,以简单的民族乐器与多种演奏技巧表现出赛马时万马奔腾、策马扬鞭的壮观场景。聆听第一段时,节奏宽紧相间,利用基础的十六分音符演奏赛马开始时热闹、欢腾、群马飞奔的场景。因此,教师可以在图形谱中加入书法的起笔元素,如逆锋起笔,从行笔相反的方向发笔,表现其沉实浑劲。第二段通过拨奏技巧模仿马蹄声,进入细节表达,使旋律悠扬、舒展,此时图形谱中也可以融入书法元素,逆锋起笔奠定感情基调,后续通过运笔中勾、提、调等完善细节,让人感受到力度,体现其层次与变化。
基于此,在图形谱教学时可以综合书法相关知识,呈现作品中节奏与旋律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与欣赏其中的律动之美。在形成图形谱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动态呈现图形谱的变化,使学生以可视化形式欣赏作品,有效激发学生联想力与想象力,使其从不同视角感受其中的美。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图形谱是助力小学音乐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工具,无论直接呈现图形谱展开教学,还是与学生一同构建图形谱分析、鉴赏音乐作品,均能够发挥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善于利用图形谱,发挥其直观、具象、生动等优势,不断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与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审美感知素养、艺术表现素养、文化理解素养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