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炎彬
数学教学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为了在学科教学中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需以合适的教学问题来引发学生对学科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调。可见,问题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造良好的条件,将问题导学法运用于教学中,以多样化的提问形式和问题内容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问题导学法概述
所谓问题导学法,其本质是以一些简单的问题作为引路石,并通过情境创设或其他教学手段实现对问题的延展,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科知识内容进行发掘,探索课程知识内容与教学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发挥问题导学法点明课程主题和活跃學生思维的作用。教师需以具有“导学性”的问题为挖掘学生探究欲望的媒介,实现学生思维的有效发散,并构建系统性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关于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其主要是以问题导学形式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搭建教育平台。
二、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消除传统教学弊端
高中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需合理运用问题导学法,转变以往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必要的指导,以期通过问题导学的作用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由此可见,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行解决和改善,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度和灵活性。
(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在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这种学习氛围作为引导学生积极展开问题讨论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从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由于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教学氛围死板、单一,学生难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而运用问题导学法,教师可立足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多样化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探索欲望,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调。
(三)提高学科教学效率
由于高中数学学科的知识难度较大,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效率会有所下降。而有的教师为追赶教学进度,一味地提高教学效率,却忽视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课程知识内容。学科教学效率的提升应建立在学生达到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上。为此,将问题导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问题的驱动和引导,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明确的方向性,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在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中增强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也显著提升学科教学效率。
(四)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在教育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学工作的首要目标。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通过创新设计问题和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对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流程进行全面优化,使其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高中数学中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原则
(一)探究性
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应体现探究性原则,即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当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以问题为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这一角度来看,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莫大的关系,教师需在问题设计过程中予以重视,应基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为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提供有效媒介。
(二)启发性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是紧密相连的两部分,在学科教学中也应注重引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入思考,如此方能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保证学习效果。为此,在运用问题导学法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应遵循启发性原则,突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的作用,以期发挥问题设计在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具有启发性的教学问题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能够引导其高效完成学习目标。
(三)适应性
为保证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保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以便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即问题导学法应用中的适应性原则。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设计难度适宜的教学问题,在帮助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掌握和应用的同时,也能够树立更高的学习自信心,避免因超纲问题而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
四、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对策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核心问题
无论在任何教学模式下开展学科教学工作,课前备课工作都是教师必经的一项准备环节,这关系到整体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和知识内容讲解方式的选择。在备课活动中,教师需梳理知识内容,明确课程教学重点难点,规划教学目标。而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应以教师的备课为基础,围绕课程的重点难点知识内容,设计核心问题,以问题为引,促使学生快速切入课程主题,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为例,本节课程内容是在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函数知识内容进行深化和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增减性等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更深层次的函数知识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为此,教师应在课前做好课程知识内容的梳理,并综合知识内容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即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证明和判断增减函数,并通过对函数图像的观察来研究函数的性质。而在课程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直击课程核心内容,教师应给出学生对应的函数图像,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并提出教学问题:“这些函数的图像特点?分别反映了对应函数具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随后要求学生通过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研究和学习,对各个函数图像的增减性和单调性展开思考,总结函数增减性和单调性的概念,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二)分析学生需求,设计趣味问题
为了有效发挥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价值,教师应以学生能够对教学问题感兴趣作为前提条件。高中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若教师在结合课程知识内容设计问题时缺少变通和创意设计,则晦涩难懂的问题也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不利于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在问题的设计中融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使其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出其“导学”作用。
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基本立体图形”教学为例,考虑到本节课程知识内容属于空间几何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为了引导学生能够对课程知识产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教师应在设计导学问题时应转变固有思路,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究问题的形式发现和认识空间立体几何的魅力,培养其学习兴趣。结合本节课程中“认识棱柱、棱台和棱锥的构造特点”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引入大量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提升其数形结合的能力,为实现数学建模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棱柱、棱台和棱锥的几何模型,使其能够初步感知这些空间立体几何的特点,随后开始为学生展示棱柱、棱台和棱锥在生活中的体现形式,从简单物体逐渐过渡到复杂物体,并鼓励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的构造形式,都由哪些立体几何图形组成,各个部分对应的又是哪个立体几何图形等,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提高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兴趣。
(三)培养应用意识,设计生活问题
多数学生对数学学科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并未意识到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应用价值,因受到“所学无用”思想的影响而导致数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也造成了直接影响。数学与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各種各样的生活问题需要依靠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教师应在梳理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挖掘其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生活化问题,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形成深刻认识,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
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频率与概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实际生活场景来创设数学情境,并利用问题导学法设计有关于生活中的概率问题,让学生在试验中尝试估算一些复杂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并强化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借助扑克牌的概率,以学生平时娱乐活动中常玩的“比大小”游戏为例,设计“每次随机抽取两张牌”规则,并提出数学问题“抽到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2的概率有多大?牌面和为3或4呢?”要求学生利用扑克牌进行数学实验活动。各组学生通过合作,进行反复试验。教师应将各组试验结果进行汇总并比较,对各组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价,并结合学生的试验结果来讲解如何进行概率的推算,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反推本次“扑克牌试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四)关注学生差异,设计分层问题
高中的学生在经过小学和初中的成长阶段后,个体之间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差距更为明显,秉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原则,教师应在运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以因材施教的方法来进行差异化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设计分层问题,在满足各个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均能以符合自身思维水平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有效发挥问题导学法服务数学教学的作用。
以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一“曲线与方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难度不同的导学问题,引出概念、归纳概念和巩固概念,并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和解答不同难度问题,实现对各个层次学生探究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困生回答“方程是直线方程吗?如不是,请找出该方程第一和第三象限角平分线的方程?”以此问题对直线方程的知识进行复习,并引出圆的方程的相关知识;中等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问题“探究曲线方程与二元方程实数解的关系”,从而对曲线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定义概念进行归纳;学优生则需要在课程知识内容讲解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点A(2,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方程是=2吗?为什么?”根据学优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本节课程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问题导学法,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也实现显著提升。
(五)提升综合素养,设计探究问题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应注重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创造增强探究意识和提升探究能力的机会,构建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理念要求的教学环境。为此,教师应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角度出发,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加强对课程知识内容的掌握和应用,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培育要求。
以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二“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综合课程知识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探究学习活动。教师可通过设计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本次探究学习的具体目标,如“如何用导数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如何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等问题,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以合作形式对课程知识内容展开探究式学习,为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作为教育改革时期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在改善学科教学环境和构建高效教学模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实现对学科知识内容的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教师需设计合适的教学问题,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增强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意识。教师应认识到问题导学法在提高学科教学效率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需结合高中学段学科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能力特点,把握问题设计的关键点,保证问题导学法实质性作用得以发挥,以问题构建“高效”课堂,以问题打造“精彩”教学,提升高中数学学科教学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