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晓莉
【摘 要】本文以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为论述要点,从提升学生读后续写方法角度出发,围绕语言知识、技能运用、读续连贯、环节优化等角度阐述相关方法。读后续写是提升学生英语表达信息输出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活化学生认知思维起到不可替代作用。探讨读后续写的路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续写;路径;思维;语意
英语读后续写作为近来高考考查题型,较好地整合了读与写的语言技能,既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和理解语篇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语言思维与书面表达运用能力。该种题型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理念。在达成的目标上,该种题型能让英语阅读与表达形成有机融合,改变了传统阅读理解在答题上可以靠蒙的弊端。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对语篇素材开展深入解读,帮助学生在聚焦信息要点的基础上能主动串联,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表达运用途径。借助阅读引导学生关注语篇,能使得学生在切实转变学习思维和方法中产生深刻印象,满足其探究需要。
一、关注语言知识,夯实应用基础
读后续写考查的是学生阅读理解转化运用技能,要求学生在阅读已有语篇的基础上能归纳提炼相关信息,要求学生在整理和梳理相应词汇中形成有效认知。语言知识是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而获得的认知。这种认知是指导学生开展读后续写的基础,也是提高读后续写能力和水平的起点。从读后续写的要求来看,结合表达的内容多引导学生在归纳整理中提取有价值信息,为建构续写语篇提供载体框架。
根据读后续写的要求,教师可在日常训练中从语篇表达主题以及价值意义出发,引导学生开展多维解读的模式。这些解读应在紧扣词汇、语法、句型等知识的前提下,多给学生拓展延伸的机会,引导学生从词法、词性、词义、词块等方面去深入了解与单词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宽认知视野。在语法上,要求学生能在紧扣语篇表达特征的基础上,能主动从中摘录和筛选出运用规则以及特殊之处,像时态的变化、虚拟语气等等。在句型上,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句型外,更应该要求学生针对语篇的构成,能从倒装句、强调句型等方面表达与原文相关的内容。像在第一册Unit 4 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的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能在阅读中就关注读后续写,可从语言知识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关注。结合“Teen faints after skipping meals”表达主题,可要求学生摘录“lose weight”“plastic surgery”“healthy lifestyle”等关键词汇,并围绕“What are there in health?”找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相关证据。特别是针对当前较为流行的做操健身活动,可引导学生就“The healthy ways of losing weight”查找搜集相应资料,帮助他们开阔视野眼界,积淀语言知识。
从语篇的语言知识点出发,教师多要求学生针对其中的內容深入组合,引导他们根据已掌握的内容予以整合,建构大体模块。在学生建构大体模块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针对其中的知识要点予以组合,帮助学生在灵活运用中形成正确的思维导向。
二、重视技能运用,掌握语用技能
语言知识是学生英语读后续写的“资本”,而语言技能则是核心,掌握良好语言技能是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读后续写考量学生两个方面的技能:阅读理解技能和书面表达技能。从近来的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的量看,一般都会要求学生能写出150个词左右的记叙文,难度略低于阅读理解的语篇。这种表达涉及原来语篇的环境、人物、情节、细节等,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与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切合原文意义。
围绕学生的语言技能运用,重视语篇前言后语的连贯,引导学生在梳理中厘清内部逻辑关系。以2021年八省联考的一篇读后续写为例,讲述了在过去的一年里,作者的车出了三次故障。每次这种事情发生时,作者都对大多数人不愿意帮忙的态度感到厌烦。“Each time these things happened, I was sick of the way most people hadnt bothered to help”可谓是全文的表达核心。在第一段,作者提出了“ NEED A JACK (千斤顶),and offered money”希望有人来帮忙修理。果不其然,作者在第二段提出了“有一个墨西哥家庭的人来到了作者的车跟前,并且与作者一起忙着修理”,车子修好后,作者“tried to put a $20 bill in the mans hand, but he wouldnt take it, so instead I went up to the truck and gave it to his wife as quietly as I could.”面对这样的情形,作者接下来会怎么做呢?学生在整体阅读理解语篇表达中,需要紧扣文本中的关键环节,围绕“car trouble”“JACK”“Twenty dollars”等,可引导学生将人物之间的想法、询问午餐等环节,找出彼此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能在融入其中关键环节中捕捉与之相应的有效理解信息。
这些语言技能需要学生以理解为前提,在充分整合语篇主题的基础上找出能与之相匹配的信息要素。这些要素能为学生提供可表达的素材,激活学生思考的动力。这些技能主要包括处理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的能力、运用语言的准确性与丰富性、对语篇结构的把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表达中应在切合原文表达特征的基础上能写出想要的语言,能摘录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三、贯通读续环节,深化表达思维
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年)对读后续写的评分强调“与所给短文及段落开头语的衔接程度;上下文连贯性……”由此可见,学生读后续写的文章应该是能在内容丰富和语法结构准确的前提下,突出衔接合理和上下文连贯。读后续写需要学生在发挥想象思维的前提下突出读(read)—续(continue)—写(write)—表(express)等有机连贯环节。通过连贯的环节来接续短文,既能使得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捕捉有效信息与关键词汇,还能够使得学生边阅读边整理,提升表达思维品质。
贯通阅读与写作的环节,需要融入丰富想象思维。在“阅读”环节,要求学生在弄清文章情节脉络、人物关系和环境背景中思考“为什么”,上文提及的读后续写中,根据“When I was about to say goodbye, the girl asked if Id had lunch”提供的开头,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接受了女孩的邀请后,与墨西哥家人进行畅谈的情形。在“续想”环节中,可根据“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和“What did the author get from a Mexican family?”要求学生多主动表达相应的构思。同时,作者在离开墨西哥那家人后在车上发现了一个纸袋,里面会有什么?可引导学生作深入细致的描述。在“表达”环节,需要学生对自己所写之话进行拔高,需要学生根据表达的内容,围绕人文情怀、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等角度,认真梳理其中的关键信息,帮助他们在理清前后关联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内容。按照这样的环节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让学生在积极构思的过程中迸发出亮点,引领他们在梳理前后环节的过程中形成切合原文的感思,让书面表达更有深度和广度。
通过贯通读续环节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续写,利于学生在主动查漏补缺中催生自我巡检和自我修复的心理,形成连贯的综合表达运用能力。切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不同表达技能,要求他们在理清各个环节中按照“准确理解原文”“高度融合原文”“内容丰富、合理”“表达结构紧凑”环节要求,多深入构思,以此来找出与之相匹配的内容,形成贯通。
四、优化过程步骤,提高续写品质
读后续写以展现学生的阅读理解、认知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为载体,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前提下,接续合理的文章,帮助学生在表达运用中深化认知。按照认知思维由浅入深的原则,通过优化步骤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归纳。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步骤,找出行文发展趋势,并续写相关内容。
在优化过程步骤的时候,要求学生在切合原文的基础上,能分析出故事的线索、人物关系,并据此推理出发展趋势。切合学生的认知,教师可要求学生按照“读出基础信息”“归纳细节”“理出逻辑”“设想推理”“连贯整合”等步骤,剖析其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段落的开头句和关键词,以学习活动的方式,从阅读、剖析、构思、写作、修补等环节出发,能在找出前后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有机融合。在优化步骤的时候,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原文的表達逻辑思维,切合文本的主要意图以及作者的设想,在撰写提纲的前提下能找出与之相应的内容,使得读后续写更能切合文本,使得续写内容更加饱满丰富。当然,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语篇内容,在构思中多想其他的方法,在突出奇思妙想中展现自己的特有语言表达特色。
教师在引导学生按照步骤活化续写时,应突出针对性、多样化和特色性,要能帮助学生在整合资源中找出与之相应的素材。在整理中,可针对步骤予以适时调整,引导学生能在深入研读中找出可灵活运用的方式,为他们形成切合原文的续写文章奠定基础。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是培养学生敏锐语感和灵活表达运用能力的有益尝试与重要载体。以读后续写为载体,多给学生自由尝试的机会,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主动修正完善学习方法,定会使得读后续写更有生机活力。以开放化、多样化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引领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有所发现,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康红兵.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学习路径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1(8):48-50.
[3]林玲玲.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英语广场,2021(21):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