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炜花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科学课堂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生活经验、科学认知的主要阵地。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如何将文字化的教材表述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常识是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考虑到孩子们的自然兴趣点、生理特点,本文将引入活动化教学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凭借多元且颇具真实情境的探索活动,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
【关键词】活动化教学;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从活动化教学的应用前提来看,教师拟定具体活动任务的最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自己的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活动都包含知识、技能、情感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探讨活动化教学的拟定策略。
一、挖掘教学资源,设立活动点
(一)结合实际生活,拟定活动点
活动点的拟定旨在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目标。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教材内容作为唯一的活动点。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虽然教材编排尽可能地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心理诉求,但社会在不断地发展。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化,小学生往往会产生新的疑惑。因此,单纯依靠教材内容并不能引导孩子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确基本的教学目标。凭借具体且明晰的目标,教师一边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寻找教材内容与活动设计的契合点,一边加入新的生活现象。以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为例,在预学阶段,教师拟定了一个观察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需要观察:生活中的哪些设备可以制造热空气?哪些设备可以制造冷空气?从任务的难度来看,由于孩子们每天接触各式的家具,所以,从中找到可以制造冷、热空气的设备并不难。考虑到观察的逻辑性,教师提前发布了一张表格。在表格中,学生需要通过回想、观察学习场景以及生活场景,填写符合要求的答案。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首先搜集学生的答案。通过了解,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空调可以制造冷空气与暖空气,冰箱、电风扇可以制造冷空气,正在使用的暖气可以制造热空气。针对上述回答,教师从肯定的态度出发,逐步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冷空气与暖空气。
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作为一门颇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科,小学科学中的许多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还要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身心发展特点。凭借前期的了解,教师能够拟定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积极调动自己的感官理解科学,感受生活。
(二)结合教学进度,解释抽象内容
教材中的部分知识点较为抽象,所以,教师仅是引入新媒体等新颖的教学技术也无法让学生凭借观察完成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因此,在寻找活动点时,教育者要及时跟进课堂节奏。一般来说,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往往是学优生已经能够实现知识点的迁移,而学困生却无法理解其中的内涵,基于以上的种种现象,教师可以凭借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对教材中未涉及的活动安排设计具体的学习项目以及活动内容。以小学科学《声音的传播》为例,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节课的诸多内容均配有实验和例图,然而,在“认识耳朵的结构”这一部分的讲解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予以适当的扩充。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将“敲小鼓”这一实验进行拓展。根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用橡皮泥、宣纸、橡皮筋、泡沫塑料小球等材料制作耳朵结构的模型。其中,橡皮泥可以塑造成外耳道、听小骨等组织,宣纸与泡沫塑料小球分别代表耳膜与传入耳朵内的声音。接下来,教师让孩子们朝着“耳朵”吹气。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塑料小球发生摆动连带着代表耳膜的宣纸也发出细微的声音。跟随教师的脚步,孩子们了解声音传入耳朵后引发的诸多结构上的转变。
小学科学教材作为科学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囊括了大量的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书本中的活动。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一边阅读教材中的文字,一边结合实验效果加深理解。然而,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匹配以实验活动,所以,教师从具体学情出发,通过提前了解学生们的疑惑点设计生活化、有趣化、便捷化的活动内容。
二、结合活动需求,优化活动方法
(一)贴合学情,设计小游戏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习积极性对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如果教师仅凭借语言拟定教学情境并不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小学生获取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为游戏和实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生动、有趣的小游戏总能提升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当他们产生兴趣的同時就会不自觉地理解知识的内涵。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因此,适当创新活动方法,引入小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还能让他们感受到科学活动的魅力。以小学科学《给动物分类》为例,当讲解过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后,教师拟定了一个简单的小游戏:猜猜它是谁。根据游戏要求,教师将随机挑选一名学生站在台前,背靠大屏幕。随后,教师将利用PPT展示一个动物的图片。“它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是脊椎动物吗?它有毛发吗?”在此过程中,猜词者要凭借10个以内的问题猜出动物的种类。通过一系列的生生互动,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区分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在游戏的最后,教师对每一名参与者都予以肯定和鼓励。
游戏既能让小学生乐于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又能让他们从中获取重要的知识点,实现信息的理解、应用与迁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往往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
(二)贴合教学内容,拟定探究活动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开展科学实验中都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实验只需要教师动手即可,在此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分析实验现象。在新课改背景下,科学课堂讲求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产生“要学习”“想学习”的理念,教师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与此同时,考虑到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的连贯性,教师还可以拟定家庭实验,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在独立实验中感受科学的乐趣。以小学科学《七色光》为例,为了提升课堂效率,教师在预学阶段就拟定了一个思考问题,即,如何用纸板、水、镜子制作彩虹?在此过程中,学生被有序地划分为6个学习小组。通过教材内容的预习以及互联网资料的查询,各学习小组首先在家中尝试性地制定实验方案。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重新打乱座位并让同学习小组的孩子根据此前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索。在后续的巡视中,教师发现,由于教材中有该实验的实验步骤,所以,部分学习小组按照教材中的描述一步一步地制造彩虹。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小组并未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展开操作。他们围绕实验要求准备空白CD、一张白纸、手电筒、剪刀、胶带以及一支铅笔。接下来,教师及时用手机记录并在后续的点评中邀请他们结合视频内容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
可见,教师应重视科学探究以及实验活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这一角色。当孩子们的内心产生形形色色的问题时,教师及时予以倾听和反馈。
三、优化评价体系,加强师生互动
(一)重构评价理念,扩充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偏重知识的输出而忽视了自己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因此,学生经常无法从教师评价中听到自己想要的。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推进活动进程,优化活动化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重构教学理念,将教师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通过形成式的评价方式,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以小学科学《斜坡的启示》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拟定了一个实验,即,研究拉小车的力与斜面坡度大小的关系。考虑到师生互动的效率,教师提前说明实验所需的材料并将学生有序地划分为6个学习小组。随后,各学习小组依托教材内容搭建实验装置,先测直接提升小车需要的力,再测沿斜面拉小车的力。接下来,学生们一边改变斜面坡度,一边测量在不同坡度下,拉小车的力发生了哪些变化。虽然,大部分的学生明晰具体的实验步骤,但是在后续的巡视中,教师发现,有一组的孩子并未完成7次实验,而是随意填写实验数据。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及时制止并予以纠正。
基于活动化教学的教师评价需要兼顾引导与纠正。一方面,针对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态度、合作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另一方面,根据学生们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疑惑,教师要做好正向的引导。即,以鼓励与肯定为主,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依托合理引导,改变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与学习倾向的集合。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是教师授课方式的缩影。一直以来,教师偏重于某一具体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科的体系化建设,这就导致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仅重视书本中的文字描述而无法实现应用与迁移。随着活动化教学的引入,上述局面被打破。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实践活动处于盲目的探索阶段,这就使得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活动的重要性,仍旧采用机械性的学习方式。为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注重后期引导,全面了解学情。以小学科学《有趣的食物链》为例,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首先邀请几名同学上前抽取一张名片,该名片不仅写明了动物的名称,还列出了它喜欢吃的食物。根据上述提示,学生们纷纷按照捕食者——被捕食者的关系排列成食物链。随后,教师随机让几名学生回到座位,这样一来,整条食物链都断掉了。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食物链的重要性。在后续的课程讲解阶段,教师依托教材内容逐步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考慮到知识的连贯性,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生产者、消费者的概念拼凑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由于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在后期的巡视中发现,当学优生可以自己设计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时,学困生还在纠结消费者、分解者的搭配。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及时介入并鼓励同学习小组内的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生物链的设计。
当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后,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不再是知识输出者与被动接受者,而是民主且平等的合作关系。在此过程中,学生一边探索书本中的知识,一边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有来有往的师生、生生互动,孩子们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总之,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活动化教学不仅能优化知识的输出,还能让学生在多元的活动中实现知识点的应用与迁移。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依托课本内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具体学情逐步构建起一个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
【参考文献】
[1]徐健.“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2022,646(38):22-23.
[2]蔡冒娟.聚焦项目教学,使科学课堂绽放精彩魅力[J].求知导刊,2022,336(32):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