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社会新闻中的语法隐喻对比研究

2023-09-15 04:59:13夏子涵郭欣
新楚文化 2023年8期
关键词:语法隐喻系统功能语法

夏子涵 郭欣

【摘要】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英汉社会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试图探讨语法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异同。本文选取CNN和央视新闻社会新闻语篇为研究语料,通过对所选语篇的定性分析,发现英汉社会新闻中语法隐喻共有的作用为增大信息密度、维持新闻客观性、隐藏作者主观性;不同点在于对于明确客观的情态隐喻,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评述成分通常以主位出现,而汉语新闻语篇的评述成分以述位出现。期望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弥补以往语法隐喻研究忽视社会新闻语篇的不足。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语法隐喻;社会新闻语篇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8-0076-05

【基金项目】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X2021065)。

一、引言

隐喻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对于修辞学的研究。两千多年來,隐喻现象的兴趣和研究,通过无数哲学家、文学家、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流传至今。

作为一种修辞方式,隐喻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之更丰富、更生动、更形象、更优美,并能从朴素中体现出深刻而幽默的寓意,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其次,隐喻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文化的内容,还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文化的许多内容都是通过隐喻代代相传的,且隐喻是一种普遍而又十分特殊的语言形式,因此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隐喻不仅为人类产生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想象世界,而且还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存在于人类有意识的语言活动中,并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话语表达手段。

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哲学家、心理学家、符号学家甚至精神分析学家都开始关注语言学的研究。隐喻现象也成为跨学科的研究对象,国际学术界出现了研究隐喻的热潮。

二、文献综述

Halliday(1985)在阐述系统功能语法时,提出了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的区别。语法隐喻的提出,意味着隐喻不仅是词汇层面的语言现象,也是发生在词汇语法层面的变化。之后,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不同语篇中的语法隐喻进行了研究。

汤丽娜(2003)分析了新闻语篇中语法隐喻,分析得出新闻语篇中语法隐喻的六大功能,分别为指称或命名功能、扩充功能、凝聚功能、上下文的承接功能、意识形态建构功能和语篇优化功能。

于守刚和田苗(2015)对比了英汉政治新闻中的语法隐喻使用情况,研究表明英文新闻中的语法隐喻现象要远多于中文新闻;语法隐喻的使用增加了新闻的权威性和客观性、压缩信息功能以及连贯性功能四大功能。

郭明周、董杰和程福干(2010)探讨了科技新闻中的语法隐喻,他们认为名词化为语法隐喻的最普遍表现形式,但也有其他形式;在客观性的科技语篇中也存在少量降低客观性的人际隐喻。

董瑞芳(2013)分析了新闻报纸评论中民生问题的语法隐喻使用,研究表明英文报纸中概念隐喻现象多于中文报纸;中文报纸人际隐喻现象多于英文报纸。

上述学者分析了政治、科技等类型的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然而,已有研究缺乏对语法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使用异同的比较,本文从语法隐喻的视角切入,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社会新闻语篇中语法隐喻的使用现象。

三、理论框架

(一)语法隐喻

Halliday(1985)认为,在外在世界和内在经验中的所有经验都可分为六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每一种过程都由与之对应的参与者,例如动作者、目标、感知者、现象等。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这六种过程归于语义层的范畴,需要依靠词汇语法层来实现。在表达概念的过程中,需涉及以下三个步骤:

(1)选择过程类别,如物质过程;

(2)选择过程功能的配置,如动作者、目标;

(3)选择与配置相对应的成分,如动词词组、名词词组。

当使用这个框架作为从意义到措辞的体现途径时,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之间存在相对应的关系,即任何一种给定的语义配置,总是在词汇语法层中存在某一种体现方式,这种方式可被看作是一致式(congruence),例如用动词来表示过程,用名词来表示参与者。

但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会存在其他的体现方式,有些方面是被转移了的,即过程的转变,例如动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小句转化为词组。这种非一致式被称为隐喻式(metaphor),实现非一致表达的方式被称为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Halliday(1985)提出语言的意义可分为三大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语篇意义,在系统功能语法中被称为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Halliday(1985)认为语法隐喻主要存在于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

(二)概念语法隐喻

对于概念语法隐喻,Halliday(1985)认为英文中存在十三种隐喻形式:

形容词、动词、介词、连词 → 名词

动词、副词或介词、连接词、名词 → 形容词

介词、连接成分 → 动词

连词 → 介词

零形式 → 名词、动词

鉴于名词和形容词隐喻式在新闻语篇中的显著特征,本文将着重分析名词和形容词隐喻式。

(三)人际语法隐喻

Halliday(1985)将人际隐喻分为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语气隐喻多存在于口头交流中,本文将主要分析社会新闻语篇中的情态隐喻。在情态意义的表达上同样会出现隐喻体现形式。Halliday(1994)指出决定每一种情态意义如何体现的是情态的取向系统。情态取向可分为四种:明确主观、非明确主观、明确客观和非明确客观。情态取向不同的各类型就会出现不同的隐喻体现形式。

四、英汉社会新闻对比分析

本文的研究语料为CNN和央视新闻网站中选取的社会主题下的五篇新闻语篇,时间跨度为2022年3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因中美对于新闻报道材料的选择有差异,笔者选择的语篇报道内容为当时的热点新闻,以此来分析了英语和汉语社会新闻语篇中语法隐喻的功能,因此,所选语篇也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及时性。

(一)社会新闻语篇中的概念语法隐喻

根据Halliday(1985)提出的概念语法隐喻在英文中存在十三种隐喻形式。以下是对于社会新闻中概念语法隐喻的作用和意义的探讨。

(1)a.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windling water supply along the Colorado cannot be overstated.

b.Although that water supply along the Colorado dwindles is significant, it cannot be overstated.

(2)a.There was no indication Schaffer was involved in act of shooting itself.

b.There was nothing which indicated that Schaffer had taken part in the shooting accident.

新闻语篇要求语言文字精炼而重点突出,名词化的使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比如,例(1)和例(2)中a句为非一致式表达,b句为改写的a句的一致式表达。例(1)中a句将属性隐喻化为参与者,在改写句b中,significant作为关系过程中归属式的属性成分,隐喻为significance后变为物质过程中的参与者。从级阶上来看,由两个句变为一个小句,实则是为级阶的降低。例(2)a句中,过程隱喻化为参与者,在改写句b中,indicated作为物质过程中的过程成分,分别隐喻为indication后变为关系过程中识别式的被识别成分,从而使语言更加精炼。

在例(1)中,a句的词项密度①为6.00,b句的词项密度为3.00;例(2)中a句的词项密度为5.00,b句为3.00。名词化的表达方式以更精练的语言提高了语篇的词项密度,从而增大了信息密度,避免了过多繁冗的表达。

(3)部分平台对账户的管理存在漏洞。淘宝上有不少网店专门有偿提供代客户在网络招聘平台上发布信息的服务。

(4)“虽然相关部门对类似行为不断加强监管,但App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仍然具有一定隐蔽性。”

同样的,对于汉语社会新闻语篇而言,概念语法隐喻的主要方式是动词到名词的转化。例(3)和例(4)中,画线部分非一致式的表达方式将过程看作事物,例句中的“管理”“服务”“监管”均被视为事物而不是动作来表达,即参与者。

(5)a.In a Lowe's parking lot in Carson City, Nevada, last week, two suspects drilled into the gas tank of a parked minivan.

b. Last week, in a Lowe's parking lot in Carson City, Nevada, two suspects drilled into the gas tank of a minivan that was parked there.

(6)a. Meantime, Texas officials are setting up shelters for displaced families as they try to assess the full scope of Monday's damage.

b. Meantime,… for families that were displaced as ….

同样的,在例(5)中,画线部分为名词转化而成的修饰词。形容词化的发生赋予原先名词以形容词性质,用来修饰后面出现的名词。该表达方式明确了前后关系。在例(6)中,画线部分displaced为过程性动词转化而成的形容词性质的分词,其本身所含有的动作意义在这一过程中被削弱,更加偏重于其结果性的状态。这样的表达方式使句子更加直白简洁、通俗易懂,语义更加清晰明确,结构更加紧凑,内容更加客观,同时句子所含的信息密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7)部分平台对账户的管理存在漏洞。

(8)消费者则要充分认识自身在接受餐饮服务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倒逼餐饮单位合规经营。

在汉语社会新闻语篇中,“通过小句及物性过程的变化和级阶的转移,实义动词和名词可以转换为形容词”[7]。

在例(7)中,“账户”为名词。在一致式中,它不可能表达事物的属性,但通过语法隐喻,将过程隐喻化为属性,做形容词修饰名词“管理”。

同样的,在例(8)中,“享有”在汉语中是动词,作为表达过程的成分出现。但此处将“享有”作为形容词,修饰“权利”。同样起到了语言精练,增大词汇密度的作用。

(二)社会新闻语篇中的人际语法隐喻

1.维持新闻客观性

在下列例(9)到例(12)中,情态意义是通过命题的形式来表达的,即通过将情态意义隐喻化为一个小句。“体现情态的小句的效果是使说话者明确对判断或断言负责。”

新闻报道的特点之一是力求真实、客观,但也无法避免反映作者的主观态度。在新闻报道中,作者的主观态度通常体现在作者对他人观点或看法的介绍上,以直接引语表达,为明确主观的情态隐喻。而材料的选择权在作者手中,所以所选材料也代表了作者的主观倾向。由于直接引语通常出自权威专家,所以它们又赋予新闻客观性和可信性。

下列例句中画线部分“认为”“宣称”“are hoping”“believe”为明确主观的情态隐喻。

(9)左晓栋等多位专家认为,一些App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有通过晦涩难懂的文字浑水摸鱼的嫌疑,呼吁通过清单制简洁明了地列出消费者需要了解的内容,降低阅读门槛。

(10)BOSS直聘宣称可以“和老板谈”“与牛人直接开聊”,其实对接求职者的还是招聘专员。稍有规模的企业里,少有高管或老板直接面对求职者。

(11)"We're hoping that there will be justice."

(12)"I believe that our policy actions and those to come will help bring inflation down near 2% over the next three years."

2.隐藏作者主观性

在下列例(13)至例(16)中,画线部分是明确客观的情态隐喻,为作者对于某一事件做出评论。

(13)It is vitally important we have the best-available scientific information like this report to provid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water availability in Lake Powell as we plan for the future.

(14)It is hard to know which center is issuing which bulletin and which applies to where.

(15)部分App展示商品、视频时完全没必要过度索取个人信息,那些不同意便不能用的行为是不合适的。

(16)送外卖作为兼职,应该是更稳妥的安排。

以上通过比较,发现了语法隐喻在英汉社会新闻语篇的共同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英汉社会新闻中的语法隐喻也存在一定不同。而这些不同,主要體现在明确客观的情态隐喻中。“It is true that it took five years to do so”这样的结构被称为主位化评述 (thematized comment)结构,为主位化手段之一,说话人可以运用主位化手段对所要传递的信息内容进行重新编码,选择不同的内容作为信息的出发点。在英语语篇中,作者通过采用主位化评述化结构,隐藏了看法的发出者。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但采用了非一致式来使自己的主观评价客观化,因此隐藏了作者的主观倾向。

“话语发出者必须选择一个起点,这个起点继而会影响听者或读者对于话语的理解。”在英文新闻报道例(13)、例(14)中,作为作者的评价词汇出现在主位,而汉语新闻报道例(15)、例(16)中则相反,出现在述位。英文语篇作者通过将评述词汇主位化,能够更好地将其主观态度传达给读者,影响读者对于事实的看法;而中文语篇中,作者的主观态度位于述位,其影响作用降低,利于读者进行思考。

五、结语

本文主要以Halliday提出的语法隐喻主要观点为理论框架,以英汉社会新闻为语料,从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种语法隐喻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以探究不同类型语法隐喻在英汉新闻语篇中的功能。

前人研究发现语法隐喻在英语和汉语中具有普遍性且多以名词化形式出现,且英文以概念隐喻为主,中文则以人际隐喻为主。本文在前人着眼于语法隐喻不同表现形式的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几种主要语法隐喻在英汉新闻语篇中发挥的功能,结果发现语法隐喻在具体社会新闻语篇中具有增大信息密度、隐藏作者观点、维持新闻语篇客观性的功能。

由于语法隐喻现已成为媒体语言的一个普遍特征,不停留于语法隐喻的表面表现形式,而着眼于研究不同语法隐喻类型在具体语篇中发挥的具体功能,对语法隐喻在媒体新闻中的准确运用具有重要的工具性意义。

注释:

①词项密度=词汇项/小句数

参考文献:

[1]Gillian Brown,George Yule.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1985.

[3]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M].London:Arnold,1994.

[4]Thompson 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M].London:Arnold,2004.

[5]常晨光.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07):6-8.

[6]董瑞芳.英汉新闻报纸评论专栏中语法隐喻现象对比分析——以民生问题的评论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7]方义桂.语法隐喻的形容词化类型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7(02):34-37.

[8]郭明周,董杰,程福干.英汉科技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J].科技信息,2010(20):402-403.

[9]汤丽娜.英汉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对比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3.

[10]于守刚,田苗.概念语法隐喻视角下中美政治性新闻的对比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30(02):130-135.

[11]龚星芸.浅析英文报刊中的语法隐喻——时政新闻与社会新闻对比[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12]高明强.新闻报导中语法隐喻的系统认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

[13]黄燕.从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翻译理论看英语时政新闻中语法隐喻的汉译[D].南宁:广西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夏子涵,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语料库与话语分析。

郭欣,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语法隐喻系统功能语法
《西游记》余国藩译本的及物性系统分析
刑事辩护词中的概念语法隐喻
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财经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23:49:11
师生互通英文电子邮件的情态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08:14
科技英语翻译去动词化语法隐喻探究
科技视界(2016年24期)2016-10-11 00:58:50
从系统功能框架下的语篇分析到其经济性初探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20:19:48
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英文香水广告语篇的人际意义分析
语法隐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考试周刊(2016年34期)2016-05-28 14:36:08
名词化隐喻在学术写作摘要中的功能
科技视界(2016年12期)2016-05-25 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