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钰华,吕梅军,赵 雪,崔亚敏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
母婴护理已成为当今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作为延续产科整体护理的一部分[1],母婴护理对母婴身心健康的影响深远[2]。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6 年全球产后1 个月夭折的婴儿约有260万人。在实现全民健康的过程中,母婴健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规范发展母婴护理服务,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
家庭母婴护理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水平[4],目前主要的研究是对家庭母婴护理员的职业现状进行的,而以促进母婴护理行业发展为目标、满足家庭和社会对母婴护理服务的需求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次主要针对家庭母婴护理员的职业现状,采用量性与质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家庭母婴护理员职业现状的成因,为促进母婴护理行业的发展、提高母婴护理服务水平提出对策与建议[5]。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山东省10 所家政公司的221 名家庭母婴护理员及3 名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家庭母婴护理员纳入标准:有意向从事该项工作。管理人员的纳入标准:具有自行读写能力。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加。
1.2.1 研究工具(1)量性调查工具。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包括:①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婚姻状况、生育状况、家庭居住地、文化程度等。②职业现状调查表。包括是否具有母婴护理等级证书、是否满意自己的职业现状、是否对所从事的职业有认同感、是否参加过母婴护理相关培训。
(2)质性研究工具。包括具有人际沟通能力、能与调查对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调查团队;访谈提纲2 份、中性笔若干、A4纸若干、有录音功能的笔记本电脑一台、录音笔一支。
(3)信效度评定。使用调查表及本次访谈内容对10 名母婴护理专家、7 名母婴护理培训教师及20 名家庭母婴护理员进行预实验。结果显示,调查表及访谈内容的信效度较好,信效度系数为0.89。
1.2.2 资料收集方法(1)调查问卷回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调查对象,采用便民抽样法抽样。填写问卷前向调查对象讲清楚研究目的,告知其不记名原则和保密原则,获取调查对象同意后方可发放、回收问卷。本次共发放221 份家庭母婴护理员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6 份,有效回收率为93.2%。
(2)质性研究资料收集形式是半结构式访谈。本次访谈对象为15 名家庭母婴护理员和2 名家政公司管理人员,其中家庭母婴护理员以a1、a2……a15 表示,家政公司管理人员以b1、b2 描述。在正式访谈前,告知访谈对象访谈流程、材料收集方式等,并承诺保密原则。访谈过程中由研究者全程录音并记笔记,同时观察受访者的表情和说话语气,确保收集内容的完整性。访谈结束后,留下访谈对象的联系方式,便于访谈内容在后期处理过程中的补充和确认,同时询问访谈对象本次访谈感受,并送上一份小礼品以表谢意。
1.3.1 量性调查资料 双人核对数据并录入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s)描述,计数数据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
1.3.2 质性研究资料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6]:首先,由两位研究者单独对每份访谈资料反复聆听,大致掌握访谈内容,进行初步总结;其次,对数据模块进行编码,将文本分为一个个有意义的单位,并对语句内容进行浓缩和命名,大致了解文本;最后,将编码后相似的经历、情感和观点进行整理提取和归纳,最终形成主题[7]。
2.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的年龄21~57 岁,平均(40.57±9.05)岁;已婚177 人(85.92%),未婚18 人(8.74%),离异7 人(3.40%),丧偶4 人(1.94%);161 人(78.16%)有生育经历,45 人(21.84%)无生育经历;城镇150 人(72.82%),农村56 人(27.18%);初中47 人(22.82%),高中/中专85 人(41.26%),大专及以上74 人(35.92%)。
2.1.2 家庭母婴护理员职业现状 家庭母婴护理员无健康证26人(12.62%),有健康证180 人(87.38%);接私单19 人(9.22%),依靠中介41 人(19.90%),公司员工146 人(70.87%);对职业非常满意41 人(19.90%),比较满意96 人(46.60%),一般满意60人(29.13%),较不满意7 人(3.40%),非常不满意2 人(0.97%);具有较高职业认同感的168 人(81.55%),职业认同感一般的38人(18.45%);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护理专业问题时,调查对象的求助途径依次为(多项选择):求助专业人士(85.71%),求助有经验的同行(75.00%),查阅书籍(62.14%),上网查找资料(55.00%),根据以往的经验(32.86%),查找文件和办事指南(24.29%);调查对象中200 人(97.09%)认为有必要进行定期培训,6 人(2.91%)认为没有必要;调查对象中无母婴护理等级证书的44 人(21.36%),有母婴护理等级证书的162 人(78.64%)。家庭母婴护理员等级证书发放机构见图1,家庭母婴护理员培训情况、培训形式及分层培训意愿见表1、2。
表1 家庭母婴护理员培训情况(n=206)Table 1 Training of family maternal-infant nurses(n=206)
表2 家庭母婴护理员培训形式及分层培训意愿(n=200)Table 2 Training forms and layered training intention of family maternalinfant nurses(n=200)
图1 家庭母婴护理员等级证书发放机构(n=162)Figure 1 Institution for issuing level certificates of family maternal-infant nurses(n=162)
(1)家庭母婴护理员文化程度低、培训时间短,导致对培训内容特别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系统理解和掌握。a1:“培训就是形式,这么短时间,怎么可能学会那么多专业的东西。”a5:“培训就是走形式,能学到的东西不多。”
(2)需要统一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评定体系。目前,虽然出台了母婴护理服务规范,但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及评定标准是由企业自己制定的,缺乏公平性和合理性。b1:“因为缺乏统一的考核及评定标准,导致同一等级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
(3)有待政府层面出台规范的管理制度。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应的家庭母婴护理员规范管理政策,导致行业规则和行业秩序不规范。b1:“接私单的情况挺多的,一点办法都没有,相关的政策都没有。”b2:“目前,市场管理不规范,好多客户自己通过亲友或网络等途径私下聘请家庭母婴护理员。”
本研究中家庭母婴护理员年龄为21~57 岁,平均(40.57±9.05)岁,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高中/中专及以下,母婴护理专业相关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只有74 人(35.92%),整体素质水平偏低[8],年龄偏大。家庭母婴护理员又称“月嫂”,由于社会的刻板印象,认为家庭母婴护理员的业务范畴属于家政行业,学生的报考意愿较低,护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也较低,最终导致家庭母婴护理员学历水平偏低。
本研究中只有68.18%的家庭母婴护理员的等级证书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放的,有29.13%的家庭母婴护理员入户工作时流程不正规,而是通过中介、私下接单等方式直接入户。长此以往,行业规则会被破坏、市场秩序会被打乱,服务双方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同时,由于家庭母婴护理员是一个起步较晚的新型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母婴护理行业标准和技能标准,导致家庭母婴护理员行业秩序不规范。
本研究中有16.50%的家庭母婴护理员未参加过相关培训,有21.36%的家庭母婴护理员未获得母婴护理等级证书,有20.87%的家庭母婴护理员未获得母婴护理相关证书,调查对象在工作中遇到专业问题时,多数会求助专业人士(85.71%)或有经验的同行(75.00%),但仍有部分家庭母婴护理员自行上网查找资料(55.00%)或根据个人以往的经验解决(32.86%),年龄越大的家庭母婴护理员越缺乏新知识、新技术,可能造成无法识别产妇及新生儿异常情况、无法及时送医等问题。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各培训机构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及专门针对母婴护理的核心教材,导致家庭母婴护理员缺乏系统的专业课程培训。2019 年教育部开始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母婴护理(初、中、高)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试点工作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这一证书能得到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及推广,对提升当前家庭母婴护理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是非常有利的。
基于分层培训意愿及形式视角,对认为定期培训是有必要的200 名调查对象进行调研发现,大部分家庭母婴护理员希望通过专题知识讲座(79.50%)、网络远程教育(56.00%)、经验分享座谈会(75.50%)的方式完成母婴护理的培训,有122 人(61.00%)希望按照职业等级分层培训,有78 人(39.00%)希望按照文化程度分层培训,有93 人(46.50%)希望按照入行年限分层培训。由此可见,家庭母婴护理员的定期培训是十分必要的,而且需要结合从业人员的个人需求,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本次研究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以提升家庭母婴护理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母婴护理行业的发展。
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布了《关于公布婴幼儿照护等103 项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的通知》,其中就包括母婴生活护理。文件明确规定,母婴护理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系统培训,并取得考试专项能力证书[9]。建议相关部门从从业监管入手,建立正规网络平台、接单流程,设立监管及评价机制;加强母婴护理从业人员法律知识培训,自觉遵守合理的雇佣流程,签订有效合同并约定相关义务和工作范围,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制定定期的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制度,实施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满足家庭母婴护理员的培训意愿,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降低产妇和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预防疾病,出现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应做好院校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创新母婴护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进行母婴护理实践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企业文化教育培训等,同时完成正常的教学活动。创新后的母婴护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产学合作范式,将实习变成学生一年级时就与未来就业挂钩的持续实习过程,让职业学习更具现实意义。加大“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培养力度,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教师“双师”培养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要求专业教师真正到临床一线实践、交流、学习,打造一支母婴护理“双师型”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加强在校学生上岗技能培训,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培养初、中、高级专业化母婴护理人才梯队,依据岗位需求,实施一对一实践技能培养,使得人才培养不脱离实际需求。落实与企业无缝对接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为高校毕业生在家庭母婴护理员行业中就业或创业提供保障。
政府应鼓励企业通过校地合作、工学交替方式,构建企业新型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企业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开展的一种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定向培养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校地合作分层分级企业新型学徒制需要发挥企业培养主体作用,推行企业实训基地与院校实训基地“双基地”、企业导师与院校导师“双导师”培养模式的培养与评价“双结合”。校地合作分层分级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优势在于,学校拥有具有多年母婴护理教学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他们参与其中可加大母婴护理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及考核力度,促进母婴护理行业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培养,不断发展壮大家庭母婴护理员队伍。在校地合作分层分级企业新型学徒制中,学校优秀教师与地方的母婴护理行业专家组成教学团队,按照母婴护理从业人员的工作年限、技术等级实行一对一分层分级学徒制培养。以“1+X”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为依托,对行业、企业母婴护理从业人员进行分层分级培训,使之更加专业化、标准化、行业化,提高母婴护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规范化培训意识,促进企业实现母婴护理人才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根据时代特点和自己的职业倾向,在衡量、分析、总结、研究一个人职业生涯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权衡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验和不足,确定自己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一对一分层次的分级学徒制,师傅有责任结合自己的特点帮助徒弟做好职业规划,家庭母婴护理员在正确评估自己的基础上确定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目标的制定需要结合职业需求和自身特点,切记对自己不能过高要求;要劳逸结合,培养业余爱好,持之以恒参与体育锻炼;要树立自信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提升自我价值感,并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目的;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及面对挑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学会向亲朋好友倾诉,并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学会宣泄不良情绪;要提升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坚持守正创新、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坚持稳中求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良好的心态及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激发家庭母婴护理员的自我发展动机,使母婴护理队伍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