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健康”理念融入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

2023-09-14 09:05陈海英黎明星黄德伦石云良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18期
关键词:基模寄生虫病寄生虫

李 健,陈海英,黎明星,钟 静,黄德伦,石云良,尹 倩*

(1.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在大型流行疾病频繁发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多重社会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切实有效地保证生物安全是保障人民生活、延续人类文明、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健康”(One Health)理念在国内的兴起与发展[1],为治理疾病提供了系统性思维与理论框架。该理念是将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三者整合为一个健康整体,强调从“人类—动物—环境”健康的整体视角,通过跨学科、多机构、多层次、跨地域协同合作,解决各种复杂性健康问题,最终实现系统层面的“大健康”[2]。系统科学指从系统的角度来观察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系统科学方法论开启了现代医学时代,并促进了“全健康”理念的形成[3]。“全健康”理念在发展与实践中已经在全球人兽共患传染病控制中获得了显著成效[4],并已经具备了政治性、科学性和技术性的条件。我国“全健康”理论与研究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尽早、加速、加强引入该理念[5],培养新时代医科人才的生态文明意识与健康素养[1-2]。目前已经有多家高校开展了基于“全健康”理念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教学改革研究[6-8]。2021 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寄生虫学分会教育学组和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承德医学院和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承办了“基于全健康(One Health)理念的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与学科建设研讨会”[9],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推动了人体寄生虫学在新形势下的学科建设。人体寄生虫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本质上仍属于系统科学的范畴。本文尝试在人体寄生虫学总论与各论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中融入“全健康”理念,重构课程教学,契合新时代医科人才培养需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 当下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其中人体寄生虫学无论是理论课时还是实验课时均被大幅度压缩,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共性问题。首先,由于课时量减少不得不将相关内容进行压缩,这往往会导致教学内容与当下的健康理念契合度不够,无法保证对前沿技术进行深入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进入情境。其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看似多元化,但仍以理论知识讲授的方式为主,虽然近年来引入了新的多媒体工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模式,但在缺乏优秀案例素材的情况下,引入过程突兀,无法高效融入,教学效果难达预期。最后,现有的课程考核方式还是过于依赖期末理论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系统性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为更好地提高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急需优化顶层设计。 将“全健康”理念融入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从理论架构上增加更高层面的方法论视角,另一方面可以更为系统地发掘与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 “全健康”理念融入课程内容

2.1 “全健康”理念融入总论内容

总论部分是整个课程内容的核心,涵盖了大量概念性知识点、理论性强的总结以及经验性的规律。该部分是教学过程的开篇,学生往往会认为新概念过于晦涩,从而无法真正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总论内容的认识不足,会导致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缺乏系统性视角,整体学习效率降低。“生物学—疾病学—疾病防控”这一总论中的逻辑关系,非常适合引入“全健康”理念。同时,该理念为总论的学习提供了更系统的理论框架,也便于搭建概念与概念之间、规律与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正如前文所述,“全健康”理念根植于系统科学,使课程开篇“寄生与寄生关系”的内容可用于搭建该课程最简单也最核心的系统。该系统由寄生虫与宿主组成,两者间呈一方收益而另一方受害的连接联系(见图1)。其中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被称为生活史,根据其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区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从系统视角来看,寄生虫的生活史便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将这套系统进行拆解还原后,可引入“全健康”理念中的要素进行融合转换。一方面在没有中间宿主的发育类型中,“环境”作为要素;另一方面在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类型中,“动物”成为中间宿主作为要素,加之人体寄生虫中大部分终宿主是“人类”,这便将课程中最重要的生物学知识点融入转换为“全健康”三元要素(见图2),使寄生虫生物学基础核心知识点构建了新的顶层理论框架。

图1 寄生虫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Figure 1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parasites and hosts

图2 基于“全健康”理念生活史的系统基模转换Figure 2 System primitive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ne Health" in life history

通常来说,寄生虫病在一个地区流行必须具备3 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这3 个条件通常称为寄生虫病流行的3 个环节。有且仅当这3 个环节在某一地区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便会形成寄生虫病的流行。该部分内容也非常适合融入“全健康”三要素,即易感者往往对应于“人类”,传染源可以对应于“动物”,传播途径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应于“环境”。另外,在“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内容中,强调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防控寄生虫病的流行,该措施本质上就是对上述3 个环节的控制,分别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与保护易感人群。依据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可以得到3 个独立的“系统基模”,该基模的存量分别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事实上就是对3 个系统中的存量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防控寄生虫病流行的目的。考虑到每个系统均存在调节回路,并存在两种调节模式:保持平衡回路与不断强化回路。两种类型调节模式正对应着综合防治措施的控制策略。因此,将3个系统基模作为子系统整合(见图3),在更高阶的系统视角下可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协作,从而获得两种回路的目的性干预,最终提出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策略。

图3 基于“全健康”理念的寄生虫病流行基本环节与综合防治措施的系统基模升级Figure 3 The basic links of parasitic disease epidemic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ne Health" and the upgrading of the system model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2.2 “全健康”理念融入各论内容

“全健康”理念在总论中的融入,一方面为讲授各论提供了统一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则需要授课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恰当的重构。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教材内容逻辑关系大多为虫种简介、形态学、生活史(生物学核心内容)、致病机理与临床表现、诊断、流行与防控。正如上文所述,将生活史的内容转换为“全健康”理念中的“人类—动物—环境”三元要素,重新设计幻灯片或者板书形成高阶系统。在讲授诊断、流行与防控的过程中再次利用这个高阶系统,可以重构各论知识点,让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更为清晰。课程中每个虫种的内容都各有特点,各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非常适合融入“全健康”理念[10]。本文将肥胖带绦虫(Taenia saginata,俗称牛带绦虫)教学内容进行“全健康”理念指导的重构作为教学范式,以期抛砖引玉。牛带绦虫是一种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若吃到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牛囊尾蚴的牛肉就会被感染。由“人类—动物(牛)—环境(粪便污染牧场、水源和地面)”组成高阶系统,在该系统中人类作为终宿主,牛作为中间宿主;污染环境经口传播至牛,感染牛肉经口传播至人。系统中3 个要素之间存在以下的逻辑连接:流行区内环境中孕节和虫卵的数量与分布直接决定了牛的感染风险,而牛肉中携带的牛囊尾蚴数量也直接决定了人类的感染风险,另外牛带绦虫患者的数量又决定了污染环境的范围。据此,可以得到一个“全健康”框架下的系统基模,即“环境→动物→人类→环境”。该基模可以还原为3 个单存量系统,当后者作为存量时,前者就成了流量(见图4)。降低各要素的流量就能获得整体存量的降低,也就是通过采用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牛带绦虫病,这也是“全健康”理念下跨学科、多机构、多层次协作解决办法的关键。需要疾控人员对流行区范围内人群进行普查;医疗人员对患者进行驱虫治疗;环卫、宣传等部门协调监督无害化处理人群粪便;兽医、动物疫控人员加强肉类检疫;宣传、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进行卫生健康教育,要杜绝食生肉、生熟砧板分开使用等。至此,通过“全健康”理念将该章节内容进行了重构,并囊括了所有的关键知识点。

图4 基于“全健康”理念的牛带绦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系统基模Figure 4 System model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Taenia saginata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ne Health"

3 “全健康”理念融入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团队目前已经将所有的课程内容完成BOPPPS 教学模式的设计,该模式包含以下6 个要素: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以及总结(Summary)。BOPPPS是以目标为导向,通过对本课堂教学环节的科学规划和设计,进而达到实现课堂知识的高效输出,已被广泛运用于医学课堂教学改革[11]。在课程设计中,正在尝试将“全健康”理念融入教学模式的多个阶段,例如:(1)在旋毛虫病教学中,“后测”问题是——“如果今天到学校食堂买一块生肉来吃,会不会患上旋毛虫病?”通过交互式学习引导学生答题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普及兽医检疫部门执行的《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并补充《旋毛虫病暴发处理技术规范》(WS 470-2015)等兽医学领域知识,强调动物疫控、动物检疫等部门的协作,最后融入“人病兽防,关口前移”的思政元素。(2)在华支睾吸虫病章节中,安排学生对“如何解决鱼生文化产业与肝吸虫病防治之间的矛盾,并给出应对策略”进行不少于300 字的文字作答,从旅游、财政、医疗、水产以及环保等多个角度出发来思考,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尝试解决复杂性的健康问题,这一过程又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在包虫病章节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法(Flipped Classroom),让学生提前一周准备,以幻灯片为展示形式,分别对“基于‘全健康’理念指导下如何进行细粒棘球绦虫病的防治”与“基于‘全健康’理念指导下如何进行多房棘球绦虫病的防治”进行阐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强调问题的核心在于终宿主的物种差异,进而引入不同生态环境下疫源地的防控差异。(4)在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设计“全健康”理念相关的选择题,将“雨课堂”等在线工具引入课堂教学中,将师生问答转变为全员限时在线答题,师生能随时获取答题记录,把教学评价贯穿课程学习全过程,并把每一个考核点的成绩均计入期终考评,有效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4 结语

在教学中引入“全健康”教学理念,实现了理论框架升级,为有效解决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提供了方法,其本质也诠释着持续性发展理念的具体落实。鉴于该理念逐步体现在国内外相关部门的行动准则和规划中,因此在多学科的教学培养体系中引入“全健康”理念势在必行。在人体寄生虫学原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总论、各论以及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中融入“全健康”理念的实践尝试,以强化“全健康”内涵,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与健康素养,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全健康”理念人才。

猜你喜欢
基模寄生虫病寄生虫
寄生虫与狼的行为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从基模理论谈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媒介素养的提高
“基模导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鸭体内三种寄生虫病及诊治
革新实验室:一种新的工作场所学习方法的基模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寄生虫病
初创企业组织共享基模的形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