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技能课课程思政现状调查及研究对策分析

2023-09-14 09:05莫菲菲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育人思政

闭 静,莫菲菲,林 琳

(梧州市卫生学校,广西 梧州 543002)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三全育人”,促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强化协同育人效果,是当前专业课程改革提升的重要环节。2019 年国务院印发的“职教20 条”中的第十九条要求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的“三全育人”工作,实现专业课程教学融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2022 年国家颁布的《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校要构建更为完善的育人体系,加大力度促进课程思政目标的顺利实施,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完善教材的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将其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实现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高度统一[1]。可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因此,中职类卫生学校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和育人要求开展课程思政,在突出自身专业办学特色与优势的同时,将专业中所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为深入了解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基本情况,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从学生角度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的认知和护理专业技能课程思政教学现状等方面探索学生更喜欢、更易接受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提升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效果,最终以专业技能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为中职护理专业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1 对象、内容及方法

1.1 对象

抽取我校护理专业2021 级417 名学生开展调研,其中男生48 人,占11.51%,女生369 人,占88.49%,年龄在15~18 岁之间。

1.2 内容和方法

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所在年级、性别、年龄;第二部分包括学生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知情况调查、学生对护理专业技能课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调查、学生对护理专业技能课课程思政的期望及建议。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417 份,收回有效问卷417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学生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知情况调查(见表1)

表1 学生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知情况调查Table 1 Survey of students' 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由表1 可知,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专业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适时地开展思政教育对专业学习有帮助,护理专业课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对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说明学生认可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2.2 学生对护理专业技能课课程思政认知情况调查(见表2)

表2 学生对护理专业技能课课程思政认知情况调查Table 2 Investigation on students' cognition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kills course of nursing major

由表2 可知,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积极性较高,能将爱国主义、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及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学生更喜欢教师以案例资料讲述的形式实施课程思政,但是从调查中发现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护理专业技能课程中应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其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到切入点将专业知识点与课程思政内容融合到一起,重新对护理专业技能相关课程进行探索与实践,使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发挥育人作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技双馨的人才。

2.3 学生对护理专业技能课课程思政的期望及建议(见表3)

表3 学生对护理专业技能课课程思政的期望及建议Table 3 Students' expec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kills course of nursing major

由表3 可知,部分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只是班主任的职责,说明学生还不了解其他岗位教师也有思政教育的责任,同时也说明专业课程教学不能只单纯传授知识,要自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加强课程思政设计并对课程思政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使中职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调查显示,学生更喜欢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这提示专业课教师应将护理专业技能课中所蕴含的与职业素养相关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体谅、关心和照护患者,同时也能提升教学质量。

3 讨论

3.1 教学设计模式创新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首要环节

3.1.1 构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提升师生思政素养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喜欢在专业技能课程中引入思政内容,教师在融入课程思政时能引用优秀事迹、临床案例、短视频、动画等,希望能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呈现。这说明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还需要善于挖掘技能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选择或制作优秀的教学资源,并使用合适的信息化手段来呈现。依托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探索“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从课程分析、前端设计、过程设计、内容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选择和考核评价设计等6 个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对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整体设计。依据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平台,通过课前线上任务导学、熟悉技能,课中线下师生互动、模拟训练、技能形成,课后线上线下技能拓展、强化技能的教学模式,形成护理专业技能课程思政新思路,使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发挥育人作用。

3.1.2 探索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护理专业技能课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此类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更好地让学生熟悉临床环境,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为临床实习做准备。结合学科与专业特色,将思政内涵和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讲授过程,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弘扬工匠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2]。课前,通过学习通发布任务,导入临床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疾病临床表现等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在课前就深切感受到医护人员肩负着“照护生命、维护健康”的责任,带着使命感进入课堂学习当中。课中,教师以亲切的态度进行示教,以身教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示教后进行分组练习,模拟临床情景,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护士的学生此时面对的不再是不会说话、没有感受的模型,在和患者对话的过程中学会关心和爱护患者。扮演患者的学生此时能够换位思考,体会到患者的心情以及希望医护人员给予什么样的帮助。课后,教师采用学习通平台布置作业,发布相关视频,完成临床思维拓展任务,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寓专业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当中,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情怀、有温度的护士。

3.2 开发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库是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

3.2.1 充分发掘时政热点抗疫与临床案例资源,增强职业认同感 泰勒作为界定课程资源概念的第一人,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广泛的资源基础,任何对教学活动有利的资源都应该充分应用起来[3]。将抗疫事迹转化为思政素材,这种开发方式一方面活跃了护理技能课堂的氛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增强职业认同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丰富学生见闻。通过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感悟和思考,由此来领会学习技能的含义。临床案例资源与课程思政教学相结合,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将价值塑造、知识传递、能力培养融入教学,达到专业提升、能力培养、素质并重的育人目标,实现医学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教师在开发资源时,应分析整体学情,要制定难度适中的学习目标,深入临床一线收集和筛选蕴含丰富医学知识且学生能理解的案例,要注意对敏感词汇进行删减、隐藏,注意保护素材内所涉及的患者的隐私权,涉及真实姓名应使用化名,可以适当改编情节,但应注意保留主体内容。同时,在制作和加工素材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出发,结合信息化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的形式呈现,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共鸣、触动心灵。

3.2.2 建立课程思政网络教学资源库,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模式或者学习资源,以构建情境、增加互动或者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世界中修正以往的观念,获得新的知识[4]。中职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有了自己的学习经验、态度和认知观点。因此,在开发课程思政资源时,应充分挖掘护理专业技能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结合中职学生已有的经验认知,利用信息技术来扩充和设计教学资源,以此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呈现形式,使思政元素更好地在课程教学中发挥育人的功能。

“关怀”是护理的核心和精髓,护理专业的学科内涵蕴含着社会责任、关怀品质等要素,与立德树人的思政理念相契合。护理学作为医学专业分支,《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强调护理教育不仅注重专业技能和医学基础理论,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价值观等思政意识。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教学需求,以“德技相长、德才兼备”为目标,依托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构建“主体课程、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社会实践”四大教学模块,充分挖掘护理专业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阅读新闻报道及文献等收集并积累具有德育价值的案例,与企业共建开发思政互动动画、微课等,建立职业素养资源库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的职业体验。

3.3 融合信息技术是打造课程思政“金课”的重要途径

3.3.1 精准对接学习习惯,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中职基本上都是“00 后”的学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00 后”拥有手机的比例达64.6%,这个数据约为“90 后”青少年时期的8 倍[5]。所以融合信息技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课余碎片化时间开展专业技能课课程思政资源的学习,这一方式是非常符合“网络一代”学习习惯的。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发布相关新闻热点链接,及时完善和更新专业技能精品课程,学生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随时随地学习,了解企业的要求,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利用互联网的即时交互性,师生间可以通过QQ、微信交流讨论如典型临床案例、护理先进人物事迹,使学习模式变为自主探究的形式,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3.2 有效拓展教学空间,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网络教育学习生态 中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只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效果是不太理想的。因此,应发挥网络育人优势,将互联网融入课程思政日常具体教学工作中,营造良好的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网络教育学习生态。比如,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选取带有专业特色的思政元素相关案例作为任务发布,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做好预习工作。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展示出层次化的教学知识,使得课程内涵得以拓展。可以结合在线精品课程资源,选取优秀的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案例,分享给学生学习,同时利用学习通、职教云等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线上线下教学,有效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政教育和熏陶,这对于构建网络课程思政体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构建良好的课程思政网络教育生态,让新时代的专业技能课注入新动力、焕发新活力、呈现新气象。

3.3.3 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增强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围绕学生生活的背景和认知特点,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信息化会让专业技能课的思政内容更加接近临床工作,拥有身临其境的情景体验,使得思政元素入耳入脑更入心,达到立德树人的终极教学目标。例如利用3Dbody 解剖软件投屏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该软件,学生可以运用电脑3D 模拟技术对人体进行数字解剖,将人体的各个部位、肌肉、血管、骨头等通过软件真实呈现,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人体,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加深对操作技能流程和注意事项的理解及记忆。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