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梅
(甘肃省金塔县第四中学,甘肃金塔 735300)
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给语文教学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那就是教师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实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能够用口头语言进行沟通和交往,能够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文从字顺、具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听课是否专注,还要给学生提供在课堂交流、表达、锻炼的机会。而多元复述教学法则为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和锻炼提供了机会。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复述教学在初中语文课文教学中应用较多,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对所学课文内容或者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分析,并且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复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复述教学法能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这不仅发挥了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全符合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根据课堂教学的需求,复述教学法主要包括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创造性复述和综合性复述这几种形式,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是简要复述和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对学生来说相对简单,其一般是参照教师讲解或者课文呈现内容进行保持性或者机械性的复述,学生只要在课堂上专注地听基本上就能够完成这一任务;而详细复述则需要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加工和创造,需要学生在吃透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完成。这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要求较高,对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而多元复述法则是融合了各复述法的优势,根据教学需要引入多元方法,通过多种渠道或者不同的复述策略,使学生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更加契合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规律,也体现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但是长期以来,因为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关注的是学生的做题、得分能力,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导致一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还是以相对低效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为主。此外,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自己独立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欠缺。而应用多元复述法开展教学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展示、锻炼自己的机会,特别是需要学生去主动地参与课堂,这样就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其基础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结合语文学习的特点,我们知道写作和口语表达就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应用多元复述法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口语表达的机会。这也就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课堂是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师生角色,特别是要凸显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元复述法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课上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进行复述,或者针对课文进行深度挖掘。这样,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到学生在课上的听课状况以及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甚至可以顺势把教学内容由课内延展到课外。这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也实现了教学相长的良好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师在应用多元复述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为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打好基础。复述教学法一般在记叙文教学中应用较多,因此教师要结合记叙文教学的特点在备课环节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帮助学生厘清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把需要复述的课文内容从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所涉及的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清晰地呈现出来。其次,要理出复述的主线,这是学生进行复述的“脉络”。根据所学文章的特点,其主线也是多样的,如人物、时间、事件或者地点的变化等。例如,《背影》这一课的主线就是“父亲的背影”。再次,要引导学生结合个人喜好来灵活选择复述的叙事手法,如正叙也就是顺序,还是选择倒叙或者插叙,一定要逻辑明晰,这样才更有条理性。最后,要尽量处理好细节。为了使学生的复述质量更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细节上的准备,如人称的一致性,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与过渡等,引导学生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元复述教学法需要学生做得更多,这对于已经习惯了教师讲授法教学方式的学生来说难免会在参与课堂时产生畏难情绪。因此,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特别是要针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全面的引导与提升。
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学生虽然站了起来,但是因为性格内向或者内心紧张出现了一言不发或者唯唯诺诺的情况。这实际上是学生的心理障碍。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注意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放下内心的“包袱”;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能行,进而积极自主地参与其中。
其次,要注意给学生创造情境。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途径主要来自日常交际,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表达交流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的现象是学生书面表达往往比口语交流更精准,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口语运用方式的关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注意放慢语速,同时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语言的组织,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品质。
最后,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语言素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针对学生在口语表达中语言匮乏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内和课外阅读中,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朗读,这不仅会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够使学生积累语言运用的策略,锤炼学生的语感,逐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元化的复述教学,应该本着由易到难的步骤来逐步锻炼学生,这更契合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也能够减轻学生的畏难心理。对于初中生来说,简要复述相对简单,其关键是学生能否在听课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找到关键信息。这需要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及时做好笔记或者标注,并且通过整合优化最终用相对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这课内容时,这课内容是单元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亲情”,这也是与初中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文章。在第一节课初学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分析记叙文的六要素以“散步”为主线来提炼关键信息进行复述,其基本信息为:(1)时间:初春;(2)地点:南方的田野;(3)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4)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路;(5)经过:散步过程中发生分歧,母亲想走大路,儿子想走小路;(6)结果:互敬互让,“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不仅要概括主要内容,同时也要注意其渗透的思想情感。学生在简单复述时就呈现了这样的梗概:作者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作者的母亲与儿子出现了分歧,作者解决了这一分歧并与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一起走在小路上。这篇课文使学生既感受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也感受到了作者和妻子所肩负的责任。这样,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感受到了“散步”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就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死板地“教教材”,而是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因此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拓展,进而开展详细复述和综合性复述,全方位培养学生,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例如,在对《散步》这篇文章进行第二课时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补充相关内容,继续探究“散步”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其景物美、语言美和人性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提炼文章主旨:母亲年老—时日不多—善待生命;人到中年—承前启后—肩负责任;妻慈子孝—言传身教—传承美德。这样,学生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散步”,以“永恒的美德、不朽的生命”为主题开展群文阅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背着幸福上楼》《带眼的贝壳》《牵着蜗牛的手散步》这三篇文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详细复述或者综合性复述的尝试。在此基础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使得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并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这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学生对复述存在的畏难心理,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求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课前,教师可以开展“三分钟演讲”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课上学习、课下复习或者课外阅读所了解的文章,尝试用精简的语言进行创造性复述。这样的活动因为有时间限制,学生会想方设法地压缩内容、精练语言,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轮流展示对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很大帮助。
在课上,可以开展课本剧展演活动。教师利用初中生精力充沛且喜欢展示自己的特点,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且也能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个别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创意,还额外地添加了服装、肢体动作、表情等,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也减少了单纯的复述使学生产生的枯燥感。
在课下,可以把复述教学法进行延伸。教师可以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多元复述能力的作业。例如,在学习完《散步》这课内容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生活中还有类似于散步这样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只要用心观察也能够看到其蕴含的波澜,可以给学生推荐写作训练题目《晚饭》来写200 字左右的短文,这样就把复述与写作结合起来。这对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元复述教学法契合新课改的新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中灵活地应用复述教学来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力争打造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