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2023-09-14 10:44:02张学智
学周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法治道德

张学智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存在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教学容量小等教学问题,难以满足目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制观念等核心素养的要求。微课作为一种整合学科知识、建构学习体系的高质量教学资源,具有弥补传统教学缺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教师应认识到微课的教学优势,同时将其合理应用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当中,为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奠定教学基础。

一、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不足分析

(一)教师教学认知不充分

微课是使用信息技术呈现碎片化教学内容的一种数字化资源,可用于辅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突破学习疑难点。但是,部分教师对微课的认识不够充分,并未根据微课的具体教学特征采取相应教学手段,导致微课的促学、强学作用无法被充分发挥[1]。比如,部分教师只将微课作为一种灌输式教学资源,应用微课进行注入教学;部分教师用微课代替课上教学讲解,导致师生互动不够等等。这种错误的认知为道德与法治课的微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微课教学资源不充足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将教科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缺乏收集、整理、应用课外教学资源的意识。课外教学资源具有补充教学的作用,缺乏课外资源难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片面、微课内涵浅薄的问题。制作微课并非简单地录制讲学视频,还需要教师在微课中设计PPT、穿插教学案例。但是,教师的教学视野狭窄影响了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不能在微课中呈现较多教学内容,导致微课无法发挥其教学作用。

(三)微课应用模式较单一

微课是一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体量小、时间短、内容丰富的特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常应用微课讲解具体的理论、概念,将其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教学资料,并未主动开发微课的其他功能,这就造成了微课应用模式单一的问题。除此之外,部分教师主要将微课应用于课上教学,忽略了微课的课前导学和课后复习教学功能,微课的应用路径过于单一,自然不能起到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知识构建思维的教学作用。

二、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提升专业认知,奠定微课应用基础

如果教师对微课教学的认知不够,在应用微课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模糊重点,混淆教学主体,则很难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作用[2]。为避免上述教学问题发生,教师有必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认知水平,理解微课的内涵,把握微课的教学特征,明确微课的教学目标,为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应用奠定基础。一方面,教师应提高对微课教学的认识,认识到应用微课的必要性,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微课教学这一项工作。比如,教师应当认识到微课对于建设翻转教学课堂的积极作用,认识到微课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极作用等等。通过提升认识,能使教师主动将微课用于导学、讲学、练习等教学环节,从而促进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充分融合。另一方面,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微课应用能力,包括对微课的理解能力、微课的制作与开发能力、微课的合理应用能力、微课的优化调整能力等等。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能为微课的教学应用奠定良好基础。对此,教师应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微课的制作、应用方法,如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观看微课的制作视频、通过参与校内教研活动学习微课的制作技巧等等,提升自身的微课应用能力。

(二)整合多种资料,丰富微课教学资源

1.整合理论知识教学材料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理论教学将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较为传统,知识点内容也缺乏创新,无法给予学生新颖的学习体验。部分教师在应用微课时,只是简单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录入微课视频当中,并未对知识点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与补充,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并不明显[3]。针对这一问题,教师有必要对传统的微课教学资源进行补充、优化与调整。基于课程教学需求,教师应先整理教科书、教辅书、配套练习册等教学材料,从中提取关键教学内容,并对此进行精简处理,在微课中简明扼要地概述理论知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师可以将有助于知识教学的拓展教学材料引入微课,如与理论知识相关的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生活案例等等,丰富微课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广度。在整合教学材料时,教师应考虑初中学生对拓展教学材料的接受情况,避免选择超出学生认知的拓展教学材料,以免造成学生的畏难学习心理,影响学生的微课学习态度。

2.整合练习应用教学材料

练习是巩固学生记忆、增强学生理解、锻炼学生迁移应用能力的主要教学方式。然而,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练习教学内容匮乏、练习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学生难以在低质、重复性的练习中获得提高。对此,教师必须优化练习材料,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教师应减轻对传统课上练习的依赖,创新练习教学平台,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特点选择合适的线上教学软件,如超星学习通、钉钉等等,并开发其“线上练习+线上批阅”功能,在呈现习题、自动批改习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习题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预想,教师必须做好练习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纳工作。比如,根据课程教学主题精选相关习题,并补充习题答案、习题分析思路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在答错题后得到精细讲解,以此弥补学习不足;教师还可以对微课习题进行分类,按照题目难度将其分为基础题、能力提升题、拓展题等多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合理选择练习题,达到针对性练习教学的目的。

(三)丰富微课应用路径,培养综合学习能力

1.课前“微”导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的应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教学资源。将微课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前导学过程中,有益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意义[4]。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并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学习基础、对新课的领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疑难问题等。在得到分析结果后,教师再列出导学提纲,明确学生自主预习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具体学习需求制作微课,并将微课发布在线上教学平台上,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提前对教学内容形成认知。但是,受时间、空间的影响,教师无法全程管理学生的预习学习情况,个别学生容易出现敷衍预习的问题,以致微课预习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可在微课视频中布置导学任务,并在正式教学前检查。教师可通过明确下达任务、检查微课观看情况等方法强化对学生的预习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能力。

2.课中“微”教学,培养深度学习能力

微课的应用有益于建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翻转课堂,实现对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翻转课堂是针对传统教学课堂而言的一种新型课堂,以师生教学地位翻转为内核,主张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浅层学为深度学,从而增强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效。微课对建设道德与法治课翻转课堂的作用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丰富及师生主体地位的颠覆。其中,教学模式创新是指应用了微课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再是传统的注入式、灌输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学习主动权,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观看教师制作或网上存在的微课视频,不需教师讲解即可达到记忆、理解的学习水平。教学内容的丰富使学生的学习广度拓宽,学生不必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在阅读学习、练习学习、应用学习时可以选择更多的学习素材,久而久之提升了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师生地位的颠覆使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看待课程教学内容,从而解决学生僵化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迁移应用能力。微课的体量虽然“微”,但其课堂教学作用巨大,将其合理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3.课后“微”复习,培养复习建构能力

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与巩固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必不可缺的教学环节[5]。然而,传统的复习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仅通过教师板书、罗列知识清单让学生机械记忆,很难使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复习效果并不理想。微课是一种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应用微课中的数字化建构工具引领学生回顾旧知,使学生在回顾、联想、反思的过程中将碎片化的知识点勾连起来,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学习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使用WPS、X-mind 软件绘制阶段性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通过呈现重要知识点的关键词、短句等引领学生联想相关内容,加强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记忆;借助直线、框图、文本等工具将不同知识点的包涵、被包涵等关系直观呈现出来,从而减轻学生的知识梳理负担,提升其复习建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使用微课呈现复习问题链,通过链式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复习所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过去知识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其复习学习需求也各不相同。教师有必要明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并针对性地开发理论知识、方法应用等复习微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复习的学习需求。

(四)创新微课应用方法,提高微课教学效率

1.借助微课呈现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认知理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以道德知识、法治知识为主,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枯燥性。若教师将传统方法沿用到微课教学当中,很难引发学生对微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继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对此,应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微课兼具播放文字资料、播放影视资料、播放音频资料的功能,可同时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其在短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微课的这一教学优势,在课上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微课播放新闻片段,在新闻情境下与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辩论的过程中产生深刻的想法,从而引出课程教学主题,达到强化教学主旨的教学目的。再如,教师可以使用微课播放生活视频,借助此类视频创设生活情境,并就情境中存在的道德或法治问题与学生展开对话,使学生在对话时反思生活情境内容,深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情境只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调剂品,主要应用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教师应注意合理把控微课情境的教学时长,并保证情境内容贴合课程教学主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2.应用微课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将微课这一信息化教学资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为了更好地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知识建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不仅要使用微课讲解知识内容,更应使用微课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生活参与意识。同时,考虑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师也应开发多样化的微课教学视频用于活动教学,以满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制作动画短视频,以动画的形式展现活动主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讨论,使其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在教学法律法规、政策条例等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制作科普视频,并组织“社区扫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区进行普法宣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治思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应用微课视频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思考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在应用微课资源时仍存在较多不足。为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作用,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教师有必要深入分析微课应用不足的原因,并结合问题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确保微课资源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