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深度学习途径研究

2023-09-14 10:44:02张雪基
学周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教师应深度教学内容

张雪基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对于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进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仍存在着学生深度学习意识薄弱、教学内容过于片面等问题,导致学生仍停留在浅层学习状态,无法发展核心素养。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立足发展,积极将新理念、新方法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发展。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强调教师作为引导者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然而,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了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并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弱、自主学习能力差,无法主动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并总结学习成果,自然难以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1]。

(二)学生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通往高效学习、深度学习的捷径,然而部分学生并未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常靠抄写、模仿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并不能有效建构数学知识点的内在关联,导致学生陷入无效学习的境况,最终会扑灭学生的深度学习热情。

(三)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不全面

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仍以书面教学为重点,教师紧紧围绕教科书呈现的知识点展开理论教学、习题教学、纠错教学,并未对教科书之外的有关内容展开讲解。这样的教学活动最终演变为“说教材”,课堂教学广度、教学宽度不够,最终影响学生的逻辑推理、几何直观、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建模应用等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四)课堂教学评价反馈不及时

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只注重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对学生的点评指导,导致教学与评价发展不平衡,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最终造成深度学习效果差、核心素养培养程度不足等教学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少数教师只指出了学生的学习不足,未对其不足给出针对性的指导,导致教学评价的指导功能得不到体现,影响了学生的进一步提高。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深度学习途径分析

(一)立足生本教学观念,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1.设立层次化教学目标,奠定自主发展基础。高中学生在理性思维发展程度、数学学习基础、数学学习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若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案,势必会忽略部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阻碍学生的深度发展[2]。基于此,教师要立足学生个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学生对数学学习发展的看法设计分层化的教学目标,以不同的目标驱动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发展。一方面,教师应结合深度学习的相关理念对数学教科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教科书涉及的知识点与核心素养的联系,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角度出发探究教学目标设计方向,确保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教师应留心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学习情况,做好教学诊断、教学测评工作,通过多种手段掌握学生真实的数学学习水平,并将其分为不同的三类。分类后,教师应统整三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特征,并根据具体特征设计理论、计算、应用、分析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指明方向。通过设立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个体发展,为学生的个人求索奠定教学基础。

2.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深度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学习倾向,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以使其产生深度探究、深度钻研的学习意识,加速学生由浅层学习状态向深度学习状态转变。针对目前高中学生存在的深度学习意识薄弱、数学探究兴趣不足的问题,教师应挖掘高中数学课程的趣味教学元素,并通过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做好铺垫。比如,教师可提取教科书中的趣味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课件将其呈现出来,并辅以趣味、生动的话语加以讲解,由此完成对话情境的创设,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再如,教师可就教学内容提出启发性的教学问题,并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新知学习、新问题的探究中。但是,部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存在情境时长过长、情境内容过多的问题,挤占了其他教学环节的时间,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这一问题,尽量将情境教学时长控制在5 分钟以内,保证情境的导学、促学功能得到体现即可。

3.组织课堂交流讨论,发展深度探究思维。学生的深度学习层次不够,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思维水平不够。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认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教师有必要在课上组织课堂交流讨论教学活动[3]。一方面,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参与到对话学习当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具有讨论意义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探究思维,使其在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回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数学分析、数学计算、数学解题能力,在提升学习高度的同时发展核心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掌握讨论学习、交流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深度探究思维。比如,教师可以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综合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现实生活经验对具体问题产生疑问,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教师还可以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数学问题,以此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

(二)传授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深度学习能力

1.传授预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深度学习的前提在于学生具备深入挖掘、深入求索、深入感知的能力。然而,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往往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深度学习意识不足。对于这个问题,教师需提高对预习教学的重视程度,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根据,合理设计导学案、微课视频、导学课件,确保导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引发学生对新知识、新问题的求索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出示预习小贴士、预习小技巧,使学生掌握读重点、画重点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新问题,促使他们从新的视角探索数学问题,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较为复杂,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有疏漏,这时教师不应求全责备,而要以积极的心态肯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情感,为深度教学的落实奠定情感教学基础。

2.传授听讲方法,提高深度学习能力。高中数学课堂囊括了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技巧等教学内容,因此提高学生课堂听讲的质量与效率对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有着积极意义。但是,部分学生的有效听讲能力不足,无法将陌生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课堂听讲效率低下。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教师有必要为学生传授科学的听讲方法。第一,要让学生在听课时跟随教师的思路思考,比如根据教师的设问去思考并获得解题途径、根据教师的指导思考明确解题思路等等,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数学知识,达到初步深度学习的状态,并生成逻辑分析、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第二,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根据自己的见解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能够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达到深度学习的中度状态,并形成数学抽象、建模应用等素养;第三,要引导学生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分析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诀窍,并能够将相关方法迁移到解决其他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终极状态。除此之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促使他们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挖掘新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3.传授复习方法,提高总结建构能力。复习是对学习过程的复盘。通过复习,学生可以巩固对新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加强知识内化吸收的效果。部分高中学生对复习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复习就是从头到尾阅读所学内容,导致复习效率低下,继而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基于此,教师要为学生讲解有效的复习方法:一方面,要让学生关注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数量,总结不同知识点的要点内容,并分析新知与过去所学内容的关联,将新课教学内容串联在知识结构当中;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回顾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题,并分析问题的成因与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掌握突破学习难点的关键。

(三)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加速核心素养生成

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关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此背景下,教师不应仅着眼于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而应开阔教学视野,将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内涵,为增强学生的深度学习成效、加速学生的核心素养生成提供助力[4]。

第一,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高中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如函数知识可被应用于求工厂的产值增长率、数列知识可被应用于求贷款利息、几何知识可被应用于解决工程建设问题等等。将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引入数学课堂,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见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对此,教师要挖掘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应用案例的具体关联,并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通过呈现生活难题引发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抽象分析,使其在深度学习、深度探究的过程中搭建数学模型并通过运算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第二,引入数学变式练习题。目前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思维模式僵化的问题,并不能达到灵活迁移、应用知识的深度学习状态,间接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教师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转换角度思考数学问题,达到发散学生学习思维、提升学生迁移应用水平的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应将拓展练习资源引入课堂:一方面,将典型例题与变式例题组引入课堂,通过典型例题教学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呈现条件变式、问题变式、类型变式题目引发学生的迁移思考,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另一方面,将一题多解数学问题引入课堂,并在解题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使其能够在综合分析、综合讨论的过程中创新解题思路,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变式习题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并非增加习题量,因此教师应精选习题,控制问题数量,以免习题过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深度学习效率。

(四)优化评价反馈机制,强化综合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贯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始终,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5]。针对目前存在的教学评价反馈不及时的教学问题,教师有必要对传统评价机制进行优化。第一,要应用过程性的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发生、学习发展的过程,发现学生在学习新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中的不足,使学生在正确评价语的指导下自觉改正不足。第二,要丰富数学教学评价的标准。将数学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总结、数学直观想象、数学问题运算、数学建模应用等素养的培养要求编入教学评价标准当中,通过完善评价指标增强评价的全面性,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综合能力还存在哪些不足,并及时改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高中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只能重复地背诵、练习,无法充分内化、吸收数学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认识到高中数学教学的转变需求,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身心发展规律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管理下形成深度学习思维,提升预习、听讲、复习等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教师应深度教学内容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