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兰
【摘要】 目的 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宜春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检查和常规超声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并分析HR-MRI与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效能,对比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HR-MRI灵敏度为95.45%,特异度为83.33%,准确率为94.00%,阳性预测值为97.67%,阴性预测值为71.43%;超声灵敏度为85.23%,特异度为58.33%,准确率为82.00%,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35.00%; HR-MRI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以及阴性预测值高于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MRI的阳性预测值虽然高于超声,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弥补临床传统检查的缺陷,减少漏诊情况,具有推广价值。但受制于其价格相对高昂且成像时间更长影响,应结合患者及医院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17-0103-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7.034
頸动脉粥样硬化是高发于中年与老年群体,以头晕、思维模糊和记忆力下降为典型症状的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其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的表现[1]。由于颈动脉生理结构的特殊性,一旦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内膜-中层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血管狭窄等症状均会影响大脑的血供,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据2020年的一项全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3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以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分别是27.6%和21.1%,相当于全球约有8~10亿人口患有该症。吸烟、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生活习惯不良等均是其危险因素[2]。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潜在的严重不良后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等急性事件),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3]。临床常采取较为廉价且无创的血管超声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测量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大小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等;但由于其检查精确度相对一般,成像稳定性较为依赖机器与操作者个人技术,且患者体型、颈动脉形变和钙化病变均可影响其成像效果,故其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时存在一定的漏诊的可能。近年来,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HR-MRI)由于对人体组织具有更为灵敏的分辨能力,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可以有效减少漏诊误诊等情况,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更优的实际价值[4]。本研究旨在探讨HR-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现报告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宜春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1.32±2.81)岁。纳入标准:(1)患者为初次就诊;(2)行HR-MRI检查和常规超声检查;(3)认知功能正常且配合检查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慢性疾病;(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3)有磁共振禁忌证者;(4)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检查方法 HR-MRI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Brivo MR355 1.5T新光纤超导磁共振仪进行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固定头部以防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动作导致检查中断,可适当放置软垫帮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叮嘱其减少吞咽与移动避免出现运动伪影。使用8通道颈部表面相控阵线圈覆盖颈部,扫描颈动脉血管横断面,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双翻转恢复T1WI、T2WI及梯度回波3DTOF,注射5 mL钆喷酸葡胺作为对比剂,5~10 min后行增强T1W扫描,扫描约35 min,均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减少血管周围脂肪干扰。
超声检查:采用西门子股份公司生产的ACUSON X6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进行检查。指导患者取平卧位,探头频率5~13 MHz,探查距颈总动脉分叉1~2 cm处的颈内外动脉,检测收缩期峰值及舒张期末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根据回声强度判断斑块为低回声、强回声或混合回声斑块。
1.3 观察指标 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评价检查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血管壁偏心性增厚≥1.5 mm则视为斑块,评价HR-MRI检查和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效能,医师之间若存在不同意见,则商讨取得一致结果。符合《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3]中关于磁共振、超声诊断确诊标准的病例定义为阳性,否则定义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展开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DSA检查结果显示,确诊阳性88例、阴性12例。HR-MRI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以及阴性预测值高于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年龄增长和血脂异常等多种危险因素导致,为无明显症状的血管粥样硬化性疾病[5]。流行病学显示,该病虽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男性居多,但近年来受到社会节奏加快,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明显呈现年轻化趋势。由于颈动脉紧邻脑血管,其负责了大脑80%以上的血液供给,且颈动脉属人体大动脉中距皮肤表面最浅的,此处发生的病变易对脑血管造成重大影响[6]。一旦颈动脉因狭窄或斑块脱落产生血栓导致颈动脉闭塞,引起脑供血不足,可导致脑卒中等危急情况发生[7]。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有降低脑卒中风险和对症治疗两个方面,而在治疗前需要根据准确的诊断结果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现阶段,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有血管超声、CT及MRI。但血管超声及CT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血管超声对较为轻度的颈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较为不足,且有易受到皮肤、血管钙化、呼吸运动、操作人员水平影响和难以完全显示颈动脉的远近两端等缺点;CT虽然对钙化斑块诊断敏感,但非钙化斑块难以检出,空间分辨率、容积效应均会影响CT对血管壁病变的观察效果。MRI技术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对于斑块的组织学成分、形态特征均可以准确显示,有效评估斑块易损性,且该方法重复性高,是应用价值最高的影像学技术。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HR-MRI逐渐在各级医院普及开来,其对软组织极好的分辨率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诊断。HR-MRI是基于断层成像原理,利用磁共振获取人体电磁信号,并将其图像化的检测技术[8]。HR-MRI通过黑血序列与白血序列两种技术进行检测,不仅用于动脉壁成像,也用于循环管腔的成像,可以更为方便地对比动脉壁与管腔。其中,白血序列即时间飞跃序列,动脉管腔呈高信号强度;该序列可完整观察斑块情况及钙化情况、纤维帽厚度;黑血序列是T1WI、T2WI或质子密度加权像,取决于参数的调整,该序列可取消循环血信号,强化动脉壁与管腔的对比度,显示更为细微的结构。相关文献指出,HR-MRI技术较普通磁共振技术更为清晰,微观信息更为丰富,相较于超声可更广泛地显示管腔,同时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颈动脉壁和其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情况。通过HR-MRI检查,能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自颈动脉远端至近端进行全方位的扫查,观察颈动脉的状态,确认其是否有病理改变,识别是否有内膜破裂或斑块内出血等高危斑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HR-MRI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以及阴性预测值均比超声更高(P<0.05)。由此可见,相对于血管超声,使用HR-MRI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具体、更全面的信息。分析其原因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其病理改变主要有动脉管壁增厚、内膜-中层增厚以及斑块沉积,而本文所探讨的两种检测方式,各自的医学影像诊断原理对该症病变的扫查匹配程度不同[9]。其中,超声检查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人体组织对声波不同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率进行扫查,相较于HR-MRI通过外磁场使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共振吸收一定频率辐射,以探查人体组织结构形态的方式,其对人体组织细微的密度结构等区别的灵敏度相对较差。而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中,HR-MRI能够很好地显示血管壁结构,尤其对超声等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无法显现的动脉管壁变化敏感,可以帮助医师更准确地判斷患者血管是否发生闭塞,及判断闭塞的原因。同时,HR-MRI可以更加准确清晰地区别血液、血栓、钙化等组织,有助于医师对斑块鉴别和分析管腔狭窄程度,减少因超声对某些组织识别能力不足导致的误诊和漏诊。最后,HR-MRI可以对炎性浸润和纤维帽完整性等病理结构改变进行相对准确的反映,在临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刘一江等[10]的研究中,HR-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低于超声检查,导致一定程度的漏诊情况发生,其原因可能是该研究中患者数量少或医师操作水平、检查仪器等,需进一步研究判断。值得注意的是,超声作为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其价格相对更低,成像时间更短,操作便捷且重复性好也是其相对于HR-MRI的优势,在检查时间不充裕和患者对检查费用敏感等情况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但超声检查结果容易受到操作医师熟练程度的影响,且其精确度相对较低。因此,临床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建议初诊用超声检查,确认有病灶后再采用HR-MRI检查,以此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提高诊断效能[11-12]。
综上所述,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弥补临床传统检查的缺陷,减少漏诊,且该方法对于鉴定和定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复性强,可用于追踪疾病发生、发展与消退,改善治疗管理。但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价格相对高昂且成像时间更长,应充分考虑患者医疗负担及医院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1] 马琳,魏铭,任贺成,等.术前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作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36(3):274-277.
[2] 张伊,付其昌,任翠萍,等.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显示的动脉瘤壁增强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0,28(4):271-276.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J/CD].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9(3):169-175.
[4] 赵义,金灿,王礼同,等.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及形态学特征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724-731.
[5] 赵义,金灿,王礼同,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斑块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强化特征与卒中发生时间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12):1047-1053.
[6] LAN,GU X L,YANG H K,et al.Application value analysis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surgery[J].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2020,8(23):66-73.
[7] 李树强,赵继泉,杨侃荣,等.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进展[J].海南医学,2019,30(12):1596-1599.
[8] 江培榕,薛蕴菁,赵锡海,等.高分辨率MRI评估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双侧颈动脉分叉几何形态差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0,36(12):1799-1803.
[9] 李文玲,马丽,王志涛,等.高分辨率MRI评价颈动脉血管重构与脑血管事件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29(5):444-448.
[10] 刘一江,张雪峰,彭昌勇,等.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核心类型高分辨率MRI的价值[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1,44(2):355-358.
[11] XU L,WANG R,LIU H,et al.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s of Ultrasound,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 in a Rabbit Carotid Vulnerable Plaque Atherosclerosis Model[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20,39(11):102-105.
[12] 王琳,王晶,申園,等.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角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关系的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9,14(7):671-677.
(收稿日期:202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