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创伤患者输血前后凝血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3-09-12 01:31洪莉萍杨玉梅彭艳辉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20期
关键词:凝血功能

洪莉萍 杨玉梅 彭艳辉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创伤患者输血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因急诊创伤于东莞市长安医院行输血治疗的160例患者,根据输血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组输注悬浮红细胞,观察组依据失血量输注不同血液制品。对比2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与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变化。结果    输血前、输血72 h后,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PL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8 h、24 h后,观察组PT、TT、APTT长于对照组,FIB、PLT低于对照组,D-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创伤患者施行大量输血治疗效果确切,但会对机体凝血功能与纤溶系统造成一定影响,临床治疗期间需加强凝血功能监测,以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关键词】  急诊创伤; 输血治疗; 凝血功能; 血小板计数; 纤溶系统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20-0108-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0.036

急诊创伤患者病情较为危重,多为大量失血,特别是存在失血性休克者,若未及时施行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因失血过多而亡[1-2]。对于大量出血的患者,现阶段临床多采用输血治疗[3],不仅能够维持患者血容量,调节微循环,还可提供带携氧能力的红细胞,解决急性缺氧状况,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扮演重要角色[4-5]。相关研究表明,大量输血时,患者机体的血小板被稀释,凝血因子减少,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且还会诱发低体温、酸中毒等情况,从而导致预后不良[6]。因此,评估急诊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前后的凝血功能等指标的改变,对指导临床进行更加合理、个体化的输血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因急诊创伤行输血治疗的160例患者,根据输血情况进行分组,分析他们输血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与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因急诊创伤于东莞市长安医院行输血治疗的160例患者情况。纳入标准:创伤性出血,且需输血治疗者;输血前完成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存在全身性感染者;意识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者;存在恶性肿瘤者;存在传染性疾病者;伴有血液系统病症者;近1个月内服用过抗凝或促凝药物者;合并继发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根据输血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组输注悬浮红细胞,观察组依据失血量输注不同血液制品。对照组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8.76±3.59)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1例,坠落伤25例,机械伤25例;体质量指数(BMI)18~26 kg/m2,平均(24.15±0.67)kg/m2。观察组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8.83±3.6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2例,坠落伤27例,机械伤21例,BMI 18~27 kg/m2,平均(24.19±0.71)kg/m2。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吸氧治疗,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常规开放2~3条静脉通路,给予乳酸钠林格液维持血容量;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或者血红蛋白在70 g/L以下的患者,快速输注红细胞4~6 U。如若输血量<1 500 mL,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与浓缩红细胞,保障血红蛋白≥80~100 g/L;若输血量≥1 500 mL,输注冷沉淀8 U与血小板2 U/10 kg,控制中心静脉压维持在12~15 cmH2O(1 cmH2O=0.098 kPa)。2组在输血后按病因施以对症治疗,常规控制感染与原发病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变化与血小板计数(PLT)变化。(1)凝血指标变化:于输血前,输血后8 h、24 h、72 h采集2组患者的静脉血2 mL,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希森美康公司,型号CS-5100)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2)PLT:采集患者输血前,输血后8 h、24 h、72 h的静脉血2 mL,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迈瑞医疗,型号:BC5180)检测PLT。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凝血指标变化对比    输血前、输血72 h后2组PT、TT、APTT、FIB、D-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8 h、24 h后,观察组PT、TT、APTT长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D-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PLT变化对比    输血前、输血72 h后2组PL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8 h、24 h后,观察组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创伤发生后常引起大量失血,需在极短时间内补充血容量,以维持稳定血压及生命体征,故大量输血在临床较为常见[7-8]。输血为治疗急诊创伤的主要手段,能够补充血容量,减少缺氧损伤,而且尽快输血可改善急诊创伤患者血液微循环,取得理想的救治效果[9-10]。然而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常忽视患者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情况,若未能及时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常会导致PLT降低与凝血功能障碍,继而发生低体温、酸中毒等严重状况,影响患者预后。因此,观察急诊创伤患者经大量输血治疗后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于临床制定更合理、安全的输血方案意义重大。

凝血指标PT、TT、APTT、FIB、D-D能够有效反映机体凝血功能,在指导临床输血治疗中意义重大。其中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能力的指标;TT、APTT、FIB与PL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功能;D-D是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产物,可提示血栓生成与高凝状况;当机体凝血因子Ⅰ、Ⅱ、Ⅴ、Ⅹ缺乏时,将会导致PT、APTT延长。本研究结果显示,输血后8 h、24 h,观察组PT、TT、APTT长于对照组,FIB、PLT低于对照组,D-D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机体凝血功能与纤溶功能发生紊乱,血小板急剧降低。其原因为急诊创伤患者出血量较大,输血前血小板、FIB等丢失可能会导致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发生变化。同时,在大量输血后,组织间隙转移至血管中,对血液进行稀释,加之血小板本身固有的趋附性促使其凝聚于出血区域,使得血小板消耗性降低,进而影响凝血功能。大量输注的血液中未含有凝血因子,使得血液被稀释,导致FIB与PLT降低,从而进一步加剧机体凝血功能紊乱。另外,未经过加温的血液快速输注还会导致体温降低,极易引发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稀释等状况,进而造成凝血功能异常,甚至会诱发血管内弥散性溶血等并发症。持续低血压和低灌注会导致组织严重缺氧和酸中毒,致使凝血系统被激活,过量的凝血因子与血小板被损耗,最终造成人体的凝血功能与纤溶系统失衡,不利于患者预后。在输血72 h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分析原因是出血症状被完全控制。因此,对于大量输血的急诊创伤患者需不间断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如若发生血小板数量偏低情况,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补充血小板,以降低或避免因血小板与凝血功能异常而诱发的出血,增强输血治疗功效,改善患者预后[11-12]。还需注意的是,本研究还存在纳入样本量较少等不足,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后续临床还需不断完善试验设计,继续扩大样本量的纳入,以此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进一步探究急诊创伤患者经大量输血治疗后的凝血功能转变情况,为急诊创伤患者临床救治提供有效依据。

综上所述,急诊创伤患者经大量输血治疗,虽可有效恢复血容量,但会引起不同程度凝血功能、纤溶系统紊乱,临床在大量输血时需动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并适量补充血小板或血浆,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与纤溶系统功能,增强救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DELANEY P G,EISNER Z J,THULLAH A H,et al.Evaluating a novel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auma care assessment tool (PETCAT) for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in sierra leone[J].World journal of surgery,2021,45(8):2370-2377.

[2]    BATTLE C,O'NEILL C,NEWEY M L,et al.A survey of current practice in UK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blunt chest wall trauma not requiring admission to hospital[J].Injury,2021,52(9):2565-2570.

[3]    马巧玲,邓文松,张晓云,等.不同比例悬浮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对创伤大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2):3311-3314.

[4]    薛乐,闫晓琴,王秋艳.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10):1343-1346.

[5]    姚超峰,李会广.大量输血方案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纤溶功能及血栓弹力图监测结果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6):992-994.

[6]    王莹,李志静,殷翔.大量输血对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和电解质平衡的影响[J].中国医药,2020,15(12):1887-1891.

[7]    REHN M,WEAVER A,BROHI K,et al.Effect of prehospital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on mortality and time of death in civilian trauma patients[J].Shock (Augusta,Ga),2019,51(3):284-288.

[8]  BOUZAT P,BOSSON J L,DAVID J S,et al.Four-factor 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 to reduce allogenic blood product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major trauma,the PROCOAG trial: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superiority study[J].Trials,2021,22(1):634.

[9]    张普山,叶汉深,李军,等.血栓彈力图检测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其指导术后成分输血的意义[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5):465-467.

[10]    于桂芬,翁文浩,李汉华,等.不同成分输血比例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指标止血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0,26(3):518-522.

[11]    李晓荣,项汉城,詹晓燕,等.急性失血患者中早期输注冷沉淀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22):4249-4252.

[12]    代思源,谷兰.TEG指导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的应用评价[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9):1361-1363,1367.

(收稿日期:2023-04-12)

猜你喜欢
凝血功能
益肾活血汤辅助西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
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