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特点和药学监护要点

2023-09-12 17:34朱瑜潘惠平吴文雄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23期
关键词:丙戊酸钠药学监护不良反应

朱瑜 潘惠平 吴文雄

【摘要】  目的    探究丙戊酸钠(VPA)在精神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特点和药学监护要点。方法    选取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94例精神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在维持其余药物不变的基础上,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加用VPA联合治疗,分析VPA临床应用特点和药学监护要点。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冲动危险行为指标评分和不良病症表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研究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丙戊酸钠的药物治疗方案在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危险行为,在药学监护下根据药物应用特点选择合适剂量的用药能够在不引起较大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效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同,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丙戊酸钠;精神病;危险行为;药学监护;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23-0142-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3.046

精神病指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引起的大脑功能失调,具体表现为患者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障碍。该疾病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会给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1]。目前,国内主要依靠常规用药和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虽便捷安全,但由于对药物应用特点的了解不够充分,且缺乏系统的药学监护,使得治疗效果不够全面,也难以做到对患者的危险冲动行为有效控制。鉴于此,有学者提出了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的联合治疗方案[2]。VPA作为传统的广谱抗癫痫药,对大脑皮质运动区有着高度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在肾上腺功能紊乱、运动障碍和癫痫的临床治疗中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3]。目前国内关于VPA在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用药方案研究较少,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对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94例精神病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并分析其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94例精神病患者。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关于精神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及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既往有严重躯体疾病、酒精和药物滥用史;(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等;(3)具有VPA药物过敏史;(4)不配合研究,态度极差或研究过程中退出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28~41岁,平均年龄(34.50±6.50)岁。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龄30~44岁,平均年龄(37.00±7.00)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实用版)》[4]中的相关标准:(1)性格突变冷淡孤僻,并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2)情绪控制能力减弱,时常莫名大笑或嚎哭,脾气愈发暴躁;(3)行为诡异,敏感多疑,难以与常人交流,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幻觉等现象;(4)出现思维障碍、记忆紊乱、智能下降等症状。

1.3    方法

1.3.1    用药期间护理    用药期间给予患者集中的相关环境护理和健康教育,主要从以下2方面入手。(1)制定相应的运动和饮食计划,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如组织打球、唱歌、朗诵等文娱活动,加强患者与他人交流,提高其正向情绪。(2)组织患者进行社会技能训练,指导他们工作和学习,同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对其思维、日常生活等进行指导。

1.3.2    药物应用    研究期间,2组均保持原有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口服VPA(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95,规格500 mg/粒)进行治疗,1粒/次,2次/d,同时伴随患者对VPA药物适应程度的提高,酌情将用药剂量调整为3粒/次,2次/d。2组服药期间需保持适当运动量,并禁食燥辣油腻、生冷海鲜等食品,2组治疗周期均为6周。

1.3.3    药学监护    在研究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着重做好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护。(1)分别记录研究组用药3 d、7 d、21 d、42 d内的不良反应表现,包括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而出现的头晕乏力、嗜睡烦躁等现象;不良反应累及消化系统而出现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现象;不良反应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而出现的脱发、皮疹等现象;不良反应累及血液及其他系统或器官而出现的贫血、内分泌失调、器官功能障碍等现象。(2)根据药学监护下不同的不良反应表现,由医护人员针对药物影响部位进行专业的药物应用特点分析,采取适当的VPA用药剂量增减措施,以此监测药物用量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1.4    观察指标    (1)选用引进并修订的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5]对患者的危险冲动行为进行评定。该量表将危险性攻击行为分为言词性攻击、对财物的攻击、对自身的攻击和对他人躯体的攻击四项,量表单项分5级评分,单项得分越低表明危险行为风险越低,即表明危险行为控制程度越高。(2)选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6]对比记录2组用药后的症状改善情况。量表包括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越性和敌对情绪5项,量表单项分7级评分,单项得分越低表明症状改善越好。(3)对比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血液及其他系统或器官等症状。

1.5    疗效评定标准    经治疗,1周内患者不再出现危险性行为,且情绪控制能力明显好转,思维逻辑清晰则为显效;3周内,患者情绪控制与思维障碍现象均有所改善,且危险性行为发生情况减少则为有效;治疗周期结束,患者攻击危险性仍旧很强,且暴躁情绪与思维障碍并无改善甚至加重,则为无效[7]。

1.6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结果,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治疗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危险行为控制程度比较    治疗结束,研究组言词性攻击、对财物的攻击、对自身的攻击、对他人躯体的攻击等指标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结束,研究组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越性、敌对情绪等指标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3。

2.4    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受先天遗传、体质因素、个性特征和社会性环境因素等影响,我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患病后不仅会给患者及其家属的正常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沉重负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安全。目前,国内仍是将药物治疗作为精神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案,然而有研究表明,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患者不得不选择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来缓解症状,但这会使患者产生抗药性,进而延长治疗周期。因此,为达到全面高效缓解精神病患者病症的预期,明确药物应用特点和药学监护要点,并将之妥善应用于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8]。

现代医学认为,精神疾病的发生大多是受心理及环境因素影响而表现出的情绪排斥和行为能力难以控制,所以其治疗重心是控制患者的情绪问题,为患者调节心理问题,从而使患者的依从性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和训练患者的生活能力,其中包括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语言识别能力、学习社会技能、提升自我认知能力等,同时使用药物治疗,进而稳定地引导患者病症向良性发展[9]。在过往的精神疾病临床治疗中,VPA常作为情绪稳定剂而被用以缓解精神病患者的急性躁狂、缺乏激情与活力等负面表现,在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因此,VPA被认为是稳定患者情绪,提高其生活激情的良好药物选择[10]。张超[11]曾在研究中发现,VPA可以通过调节患者单个细胞水平的生物电活动来治疗精神疾病,尤其是能够增加患者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r-氨基丁酸的浓度,使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受到控制,进而达到提高内心激情的目的。喻建[12]在研究后表示,VPA虽然可以在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起到较好的效果,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反应并累及患者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等。与此同时,李健等[13]在研究中强调,VPA可以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影响环磷酸腺苷的合成,使环磷酸腺苷大量堆积在锥体外系或皮质层,从而引发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同时,在抑制过程中还会对皮肤自身的新陈代谢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患者出现脱发、皮疹等现象。因此,在精神疾病的临床药物治疗中使用VPA时应密切监护药物用量对患者带来的影响,尽可能地通过人为控制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治疗结束时,研究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其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越性、敌对情绪等指标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通过对VPA药物用量的监护和调整,在降低其药物毒副作用与达到最佳药物疗效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也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药物的可接受度。与此同时,在本次研究中还发现,VPA的良好使用改善了患者对于危险性行为的控制能力,治疗总有效率达89.36%,而这也正与李坤等[1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VPA的临床应用在稳定患者情绪的同时,还能够缓解其思维、意志和行为障碍。李坤等[14]在研究中指出,精神病患者出现危险性行为一般都是由于其病态思维和异常感知所致,在心理、意识、本能等多因素的作用下,患者极易在短时间内增强内心的冲动性和激越性,从而表现出各样的危险行为,而VPA可以有效降低或消除这种思维和感知障碍,从根本上对其精神症状做出改善。由此可见,VPA在精神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妥善应用,不仅可以在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其毒副反应,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内心的正向情绪,稳定内心冲动和外在危险行为,充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15]。由于本次关于VPA用药方案的研究样本数量较小,且有关药物应用特点和药学监护要点的研究角度不够全面,后续仍需深入探索VPA临床用药效果及相关理论,以进一步完善精神疾病临床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在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常规用药加用丙戊酸钠的用药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其对于行为和意识的控制程度,并且适量用药可以在保证治疗效率的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海翔,杜建艳,吴志江.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3):151-152.

[2] 喻东山.丙戊酸钠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J].医药导报,2003,22(10):671-672.

[3] 康玉兰.丙戊酸钠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8):17385.

[4] 江开达,马弘.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实用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27-42.

[5] COCCARO E F.The overt aggression scale modified(OAS-M) for clinical trials targeting impulsive aggression and intermittent explosive disorder:validity,reliability,and correlates[J].J Psychiatr Res,2020,124(8):50-57.

[6] ANDERSEN J,LARSEN J K,SCHULTZ V,et al.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J].Psychopathology,2010,22(2/3):168-176.

[7] 謝焕山,黄毅,陈宏镇,等.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共识指南要点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10):1374-1376.

[8] 张翠欣,梁丽革,田海静.丙戊酸钠的合理使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1):97-98.

[9] 王苏景,符丹萍.心理护理在恢复期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C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3):121,128.

[10] 龙俊荣,陆丽珍,梁容梅,等.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6):963-965.

[11] 张超.丙戊酸钠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4):63,68.

[12] 喻建.丙戊酸钠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7):8-9.

[13] 李健,陈黎升,陈伟,等.丙戊酸钠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4):292-294.

[14] 李坤,陈天灵,熊伟,等.丙戊酸钠辅助治疗感染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伴攻击行为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7):112-115.

[15] 陈晓兰.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首发和复发治疗增效作用差异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7):31-33.

(收稿日期:2023-05-26)

猜你喜欢
丙戊酸钠药学监护不良反应
28例确诊原发小儿癫痫症临床分析
舒心通脉组方治疗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与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对糖尿病患者提供临床药学监护的效果
分析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患者运用利培酮单药与结合丙戊酸钠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临床药师在朱砂外用致汞中毒诊治中的作用
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和丙戊酸钠治疗伴焦虑抑郁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