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积极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2023-09-12 07:56王静
国际公关 2023年13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回归分析大学生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积极人格特质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积极人格特质的相关关系。以洛阳师范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用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实测,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大学生人际交往在与同父母的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人际交往在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子女上没有显著差异。(2)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以及积极人格总分与交谈、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与异性交往以及人际交往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在逐步回归分析中,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以及积极人格特质总分对人际关系有直接的预测作用,预测率为31%。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积极人格特质;回归分析

大学生人际交往可以说是学生与同学、家人、老师、朋友之间相互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一项活动。[1]从国内研究的角度来看,主要重点是调查和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影响他们人际交往的因素以及如何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逐步深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其他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综观国外的研究现状,主要关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以及培养其人际交往技能的策略,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国外的关注比较早,并且各方面的研究也相对来说较深入,尤其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等方面的研究值得参考和借鉴。Hillson和Marie区分了积极和消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人格特质有两个维度:第一,与他人的积极关系;第二,积极的利己主义特质。[2]积极人格的基本理论假设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自我引导、自我管理和适应性强的整体。积极人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决、积极自卫和乐观等方面。[3]拥有较多的积极人格品质,尤其是乐观的积极人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4]

目前,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及相关因素的研究颇为丰富,但是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相对较少。魏颖 (2007)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的相关研究表明:人格中的10个人格因子直接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16种人格因素中,除了实验中不相关的人际因素外,其他15个人格因素与人际交往各维度的总分或得分显著相关。人际交往的整体状态与稳定、坚持、大胆、兴奋、成熟、自律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独立、聪明和紧张怀疑性有显著的负相关。[5]刘星光研究发现神经质与宿舍人际交往各维度及总分呈负相关,说明在宿舍中情绪反应明显、易发脾气、比较敏感脆弱的学生体验到的宿舍人际交往较差。外向性、宜人性以及责任意识与宿舍人际交往各维度及总分成正相关。[6]陈钰煌 (2015)认为宿舍人际交往的满意度与人格特质中的开放性、严谨性以及神经质存在显著相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帮助大学生发展积极的人格。

综上所述,从国内和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方面,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特点、现状分析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相对较多,但从积极人格的角度来探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将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积极人格特质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积极人格特质的关系进行探讨,为高校大学生培养优良人格品质以及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测验抽取了洛阳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286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四个年级,发放问卷286份,回收280份,回收率为97.90%,经整理后,获得有效问卷252份,有效回收率为88.11%。

(二)研究工具

大学生人际交往和积极人格特质的调查,分别采用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交往综合诊断量表和张阔 (2010)等人编制的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

(三)研究结果

1.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结果

(1)人际交往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将人际交往困扰得分在0—8分、9—14分、15分以上分别对应无、轻度、严重三个等级,分别赋值1、2、3。大学生在沟通和交友方面有严重困难的比例较高,占总数的5.8%;在与异性交往方面有严重困难的比例为3.9%;在交谈方面有严重困难的比例为1.9%。在待人接物上的困扰最少。这表明所调查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上处于良好的水平。在交际与交友方面,存在的困扰多。

(2)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专业差异分析

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各维度及总分的差异状况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详见表1。文科生和理科生在人际交往的各个维度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总分上差异显著,文科生的均值要略低于理科生。

(3)大学生人際交往状况与同父母关系的差异分析

对与父母关系不同的大学生人际状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详见表2。在总分上,不同父母关系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差异显著,与父母关系一般的大学生得分要高于与父母关系很好的大学生得分。在各项因子得分上,不同父母关系的大学生在交谈、交际与交友、与异性交往等方面差异显著且与同父母关系一般的大学生得分要高于与父母关系很好的大学生得分。在待人接物方面,不同父母关系的大学生得分无显著差异。

2.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结果

用Pearson积差相关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积极人格特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得分以及各维度得分与人际交往以及各维度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可以看出大学生交谈、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与异性交往以及人际交往的得分与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以及积极人格特质的得分有显著差异。

3.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的回归分析

以人际交往为因变量,乐观、希望、韧性以及自我效能分别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在逐步回归分析中,从表3中可以看出:自我效能首先进入回归模型,说明自我效能与人交往的关系最密切,韧性、乐观依次进入回归模型,决定系数显示出良好的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上述人格特征对人际交往具有直接预测作用,对人际交往的综合预测率为31%。

二、讨论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特点分析

在254名被试者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调查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总分及各维度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赵海霞 (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性别变量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总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本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在与异性交往方面,女生比男生表现要好,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不太一致,原因可能是男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异性正确互动。有时,与异性互动可能会让人感到快乐,但有时这也可能是一种负担,使与异性的互动变得不自然,难以恰当。[7](2)大学生人际交往在专业上的差异分析,文科与理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各维度等方面,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赵海霞 (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在专业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与本文的研究结果是相一致的。而魏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人际交往整体水平上,文理科大学生没有呈现显著差异,但在交际与交友方面,文理科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从与人交谈的平均得分可以看出,文科生比理科生经历的痛苦程度更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文理学生接受的知识性质不同,而理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达成共识,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在考虑问题时出现专业思维特征。文科学生比理科学生考虑更多的问题,并且在同样的解决问题能力下,文科学生更容易在人际沟通中造成困难。(3)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在与父母关系好坏上的差异显著。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父母关系好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得相对较强,与父母关系一般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会存在一定的困扰。与父母关系一般的大学生在对话、与异性的互动以及社交和社会互动中会经历一定程度的痛苦,究其原因,应该和家庭的和谐以及父母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不和谐以及对孩子的教养方法不对,会造成孩子的厌烦心理,进而直接导致孩子的人际交往困扰。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积极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

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到,大学生人际交往得分与积极人格特质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这与原假设相一致。积极人格的四个维度 (自我效能、乐观、韧性以及希望)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总分,这可以证明,积极人格四个维度的不同表现水平对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有显著影响。[8]积极的人格特质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值得关注。培养大学生优秀的人格特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改善他们的人际交往状况。[9]在人际交往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我们都有体会,在交往的过程中真诚、乐观、韧性、自我效能、热情等个性品质是很受欢迎的,优化积极的人格特质对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从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的回归分析来看,以人际交往作为因变量,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作为预测变量,建立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模式。结果显示,自我效能、乐观、韧性进入回归模型,三个变量均能够预测人际交往状况,建立的回归模型有效,三个变量的联合解释率为31%,这说明大学生积极人格中自我效能、韧性、乐观与人际交往的关系十分密切。

三、结束语

第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在性别、年级、专业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大学生人际交往在与父母关系之间差异显著。

第二,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总分与人际交往以及积极人格的各个维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第三,大学生积极人格以及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人际交往状况。

参考文献:

[1] 王雨珩,储淑娴,肖良.群体大小和人格类型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9(18):60-62.

[2] 于骞,柳德玉.心理资本视角下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的對策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32(02):148-151.

[3] 于骞.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3.

[4] 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8(01):58-64.

[5] 陈钰煌.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5.

[6] 赵海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人格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7] 张晓茜.流动儿童积极人格特质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7.

[8] 汪礼玉.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因素[J].公关世界,

2022(17):81-82.

[9] 陈超.人格特质对留守经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 王静,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回归分析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与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