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认证背景下化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09-12 12:38向东李水清童金强吴爱斌潘露萍
科教导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

向东 李水清 童金强 吴爱斌 潘露萍

摘要 全面落實师范专业认证,能够充分贯彻执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提升教师人才质量的极其重要的政策方针。文章以长江大学化学师范专业为例,剖析已毕业及现有的人才培养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训、赛”协同的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全面试行“双导师制”。积极探索卓越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便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卓越化学教育专业人才。

关键词 师范认证;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4.012

为贯彻实施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育高素质教师人才,扎实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先后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明确提出施行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筑行动,开启师范专业认证,将认证结果当作师范类专业的准入条件,是质量评价和教师资格评定的主要依据,并向社会正式发布。随着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进行,长江大学化学系正在积极准备化学师范专业认证的材料。

为了符合“师范认证”的要求,先要解读师范专业认证的标准、内涵与特点。《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的8方面(一级指标)及38个二级指标指出专业建设和认证考查,应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按照“说、做、证”的一致性要求,综合评判各高校各指标的达成度。长江大学化学师范专业为了全面落实《办法》《计划》和《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建议,积极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前期准备,为了完善长江大学化学师范类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师范专业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师范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政府、行业和学校有机结合的工作评价机制,提升师范教育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师范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长江大学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

1.1师德核心价值养成教育薄弱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建议推进改革教师评价,应当把师德当作教师的师资认证、年终考核、职称提升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觉悟的考查,竭力破解重科研工作轻教学活动、重教书轻育人的乱象,助推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态化及长效化。不过,从现阶段的教育实践来看,大学的师德建设牵涉哲理模糊及维度含糊的认知困窘、不易撼动或牵引力不足的体制窘境、粗放管理或无序管理的组织困局[1]。教师本身也面临工作负担较重,教学和科研的压力以及自身生活需求与经济的压力。高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合理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应关注教师的自我价值体现以及增加教师的社会认同感[2]。在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师范生的师德师风培育仍隐含众多缺陷。虽然设置了相应的专业课程,但课程理论知识向师德的转换需要从业者的自我意识的转换。怎样将师德养成教育深入从业者的内心,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3]。

1.2课程教学模式有待优化

竭力培育大国良师,就得扎实推进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师范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大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用人单位满意的拔尖师范人才,全方位确保师范类专业人才的培育品质。但是从实际来看,没有完全利用青年博士的先进科研思维和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及全面性;在本科教学中不仅要“教得好”,而且学生要“学得好”[4];除此之外,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没能获得精准培训;关于教学类的专业比赛,虽然化学专业已经取得了一些优异的成绩,如化学系李梦佳同学荣获第十届湖北省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初中化学组一等奖,但是教学比赛的赛事相对于化工类的比赛还是比较缺乏,学生缺少实战的机会。从而导致学生对于师范生的一些专业技能仍掌握不精进。因而,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增加教师日常培训的参与度,还要回归“学生中心”的“教、学、训、赛”[5]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而能为国家培育专业素养优良、卓越的师范人才。

1.3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对照师范认证的条件发现,非常适合新时代教师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仍未真正构建。即便绝大部分高等院校都重视与地方教育职能部门及中、小学校的协作,但根本性的通力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并且院校与实习基地的主管人员直接参与师范生的培育过程较少,师范生走上讲台、独立完成授课过程的教学技能训练不够。对师范生参加工作后,往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满意度的座谈和问卷调查仍不够完善,对师范类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的全方位、各个环节的跟踪和评价也欠缺,构成的“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评价体系仍不完善。故而,在实验―实践教学操作过程中要时刻完备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稳步改良培育模式和实验―实践教学,促进师范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2师范认证前提下化学卓越人才培育模式的构筑和变革

2.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满意度的座谈和问卷调查,改进以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以反馈效果为导向,指导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对师范类专业的教学过程进行多维度、多环节的跟踪和评价,并且用评价结果促进教学环节的优化,最终催生“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评价体系。

邀请各中小学校长及教学名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促进产、学、研融合,形成符合中小学发展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师德师风、能站稳讲台的师范人才及用人学校需要的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不断强化化学学科建设与化学专业建设的通融发展,“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学科、课程、专业之间一体化关系的组织化、具体化与操作化的根本依托与核心落脚点”[6]。因而,化学师范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需要站在化学师范认证与化学学科发展的高度统一下进行科学论证,调研考查,合理构建。

2.2优化课程教学模式

提高青年博士生导师对学生教学的参与度,例如:①更有效地执行导师制,更进一步全面落实全员、各环节及多维度育人的现代化教育理念,更进一步地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导师制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导学”关系,鉴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②引导更多的学生进博士、教授的课题组,提前学习做科研的方法、掌握科研理念,形成科研思维,进而能更形象、深入地了解化学的专业知识,在导师的指导下,将科研精神和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以便走上教师岗位后能更精准地向学生展示什么是化学以及化学学习的精髓。③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创新成果报告会,让平时科研做得扎实并且取得一定成果(如挑战杯、互联网+、实验技能竞赛或者教学技能竞赛得奖,或者发表SCI论文等)的学生向同学们汇报他的心得体会,以便同学们知道榜樣在身边,只要努力,自己也能成为榜样,更好地激励学生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拓宽化学师范生在日常生活实际、实践及与其他课程有联系的化学知识面,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常识导入专业知识,借由现象探索事物本质;更进一步地归纳、总结化学知识点间的逻辑联系,继而让学生能充分掌握化学知识点,增进学生研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建立“化学是什么”的思考意识[7]。

在师范生专业课程中多创设教学情境[8]。在“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指导下,多设置师范生参与的教学情境,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化学课程知识的探究,使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研判新课标、教程及学生的类型,不断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独立教学的技能。

2.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验与实践是化学专业的生命线,重视实验实践教学有利于提升化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科研素养[9],有助于化学师范生对化学专业知识的认知与掌握。有助于化学师范生课堂实验教学的生动、形象,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有助于化学师范生熟练掌握化学用语、规范的化学书写及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

尽可能多地组织师范生参加师范专业技能竞赛。参加师范技能大赛可以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深入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区别与联系,早日与讲台密切接触,进而培育和提升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用意[10]。为了达到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的评价标准,师范生不仅会主动探索教学规律,而且会主动把握课堂教学的实战学习机会。可见,教学技能竞赛不仅能培养、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而且是检验师范生专业能力及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实习中心挑选出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业务骨干、年级主任作为教育实践的兼职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即一位中学教师和一名大学教师共同指导几名师范生实习,同时该大学化学教师应该有足够的中学教学实际经历,并且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以便双导师能随时指导学生在课堂实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化学实验教学环节容易出现的卡壳问题,有效规避师范实习生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增强学生从事师范行业的信心。

3结语

“师范认证”是培育高素质的教师人才,积极完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政策方针。为了达到“师范认证”的标准,长江大学化学师范专业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模式、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化学师范专业的内涵建设,增强学生的化学专业理论水平及教学实践水平,提升化学师范生的化学专业技能及课堂教学技能,提高学生从事化学教学的信心,进而使化学师范毕业生能够满足基础教育的发展需求。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21270)

参考文献

[1]韩国海.大学师德建设的内涵价值、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21(12):80-86.

[2]刘虹.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6):118-120.

[3]蔡俊.“一核四维”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1):86-88.

[4]徐晶.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1):136-138.

[5]郭辉,李雅琼.综合教学能力导向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模式实践探索——以首届福建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为例[J].科技视界,2015(22):55,123.

[6]张春歌.专业认证视域下中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8):32-35.

[7]许雯静,仝雯月,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基于融通课程教学模式优化中学化学教学的研究[J].云南化工,2022,49(4):161-163.

[8]杨玉琴,吕荣冠,王彦卿.师范类专业认证视域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以化学教学论课程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0):84-89.

[9]龚良玉,王杰,杜丰玉,等.“一中心二支柱三维管理”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3,38(3):46-52.

[10]郑春华.“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0):252.

猜你喜欢
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
园校一体,知行合 一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视阈下高等几何课程的作用研究
构建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探索
地方高师院校中小学“卓越教师”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