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敏敏,潘盈盈,张伟
(1.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浙江 温州 325000;3.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科教部,浙江 杭州 310000)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和护理教育的改革,男护士社会地位日益增高。但与西医院校相比,中医院校男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职业体验感却并不理想,表现为压力水平高、担心中医院校毕业不利于就业、反复考虑职业是否适合自己等[1]。调查显示,中医院校男大学生的聪慧性、敏感性和忧虑性水平高于全国常模[2],中医院校男护生作为中医背景下特殊群体,临床实习阶段是其由学生角色转换为护士角色的关键时期。社会角色理论[3]提出角色扮演是当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承担和再现角色的过程,包括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3 个阶段;其中当角色扮演遇到矛盾、障碍时称为角色失调,包括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4 种类型。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旨在探索中医院校男护生临床实习阶段角色扮演的过程性真实体验,有利于获得其深层次观点和情感反应,挖掘和梳理角色扮演过程中隐藏的关键性问题和心理发展规律,以期为中医院校男护生教育培养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 年9 月10—18 日,选取浙江省某所中医院校男护生作为访谈对象。纳入标准:(1)完成临床实习的17 级全日制本科男护生;(2)愿意并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者。排除标准: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访谈人数以不再出现新的主题为标准,最终确定14 名男护生,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编号N1 N2 N3 N4 N5 N6 N7年龄(周岁)21 21 21 22 21 20 21民族汉族汉族藏族汉族汉族汉族回族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无无佛教无无无无籍贯浙江省江苏省西藏自治区贵州省浙江省湖北省浙江省编号N8 N9 N10 N11 N12 N13 N14年龄(周岁)21 21 22 21 21 21 21民族汉族汉族汉族汉族汉族藏族汉族无无无无无无无籍贯湖南省浙江省浙江省浙江省甘肃省云南省浙江省
1.2 研究方法
1.2.1 确定访谈提纲 结合研究目的,以社会角色理论为依据,在征求护理教育、临床护理、社会心理专家意见后拟定访谈提纲,预访谈5 名男护生后进行修改,形成正式访谈提纲,详见表2。
序号理论依据1234567角色扮演三阶段角色失调四类型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访谈问题你认为与女护士相比,当今社会对男护士这一角色有怎样的期望和要求?经过临床实习,你对男护士这个岗位的理解有产生变化吗? 如有,具体是怎样的变化?请分享一下你是如何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从而塑造自己男护士的角色。实习期间,你曾因从事护理工作而产生过焦虑、抑郁和愤怒等消极情绪吗? 为什么?在你由学生角色转换为护士角色的过程中,你经历过哪些适应的困难或矛盾心理?原因是什么?实习期间,你周围是否有同学无法适应男护士岗位而中途放弃的? 如有,原因是什么?实习期满后,你或你周围同学有从事除护士以外工作的吗? 如有,原因是什么?
1.2.2 访谈实施 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受访者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前与受访者约定访谈时间、地点并说明访谈目的,承诺访谈结果仅用于本研究,在访谈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与受访者就微信视频进行调试,确保正式访谈中能全面捕捉到受访者语言和非语言动作的音效和画面。访谈时选择安静、私密、网络良好的房间作为访谈地点。以访谈提纲为指导,鼓励受访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注意记录受访者的非语言手势如表情、肢体动作等信息,对有疑问处追问、复述、澄清。访谈全程录像,确保最大程度保留受访者信息,每次访谈时长为30~50 min。
1.2.3 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后24 h 内由2 名研究者采用Colaizzi 7 步分析法[4]独立地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意见分歧处由课题组共同讨论后确定:(1)仔细阅读全部访谈资料;(2)提取对研究问题有意义的陈述;(3)对提取出的陈述编码;(4)将编码后的观点聚类;(5)将聚类的观点写成详细、无遗漏的描述;(6)提炼主题;(7)结果返回受访者核实。
1.2.4 质量控制 课题组由5 名研究者组成,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中3 名硕士,1名在读博士,2 名副高职称。1 名研究者总负责访谈实施,其余课题组成员1 名访谈,1 名记录,在正式访谈前阅读大量角色理论相关文献,访谈中能够根据访谈情况酌情延长访谈时间、调整提问方式和顺序,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访谈结束后立即由课题组另外2 名研究者独立反复观看录像,并将其转为文本资料,返回受访者处核实后交由课题组其余成员共同讨论,提高资料分析的可信度。
2.1 消极的行为体验
2.1.1 偏离社会角色期待产生负性情绪 当中医院校男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开始承担护士角色时,首先遇到的是他人与社会对其角色的要求,即角色期待。访谈结果显示,此阶段中医院校男护生常因行为偏离角色期待遭遇尴尬、郁闷、委屈、害怕、气愤等消极体验。N4:“相比女护士,男护士需要应对更多临床危急和突发事件,因此实习初期压力非常大。”N5:“我曾因穿刺失败遭到患者辱骂,当时感到非常委屈和气愤。”N6:“患者对男护士操作失误的宽容度较低,这可能与男生行事风格不如女生细致和亲切有关。”N10:“中医院校的教育背景更受患者关注,经常需要解答患者各种提问如人体穴位的功效、祖传中医偏方、铁皮石斛的服务方法等,会有一些紧张和焦虑。”
2.1.2 角色领悟尚不充分导致定位不清 访谈结果显示,10 名研究对象会在消极体验中开始反思与理解自身护士角色,并通过不断调节行为来迎合患者及其家属、医院管理者的期待,即角色领悟。但是其通常将调整的方向放在发挥自身体力、耐力和抗压力方面,对护士角色塑造的其他方面缺乏思考。N1:“跟女护士相比,男护士体力好,可以长时间工作。”N11:“较强的耐力和抗压力是男护士的显著优势。”N12:“突发状况时需要男护士挺身而出,发挥体力上的优势。”由此可见,尽管作出调整,但中医院校男护生对自身角色的领悟并不充分,未能清晰定位护士角色。
2.1.3 多样化的角色失调引发矛盾心理 访谈结果显示,8 名研究对象在角色实践过程中产生过矛盾、障碍的消极体验,如不满足感、焦虑感,表现为多样化的角色失调。(1)角色冲突,分为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表现为男护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儿子角色、学生角色与护士角色间的关系。N13:“作为独生子我担负着为父母养老的责任,但护士工作的薪酬和时长令我较为担忧,特别是中医院的工作收入更低于西医院。”N14:“考虑到中医院校毕业生在当前西医为主流的医疗环境中优势不明显,选择考研可以提升自身竞争力。然而繁忙的临床工作令我完全没时间备考,这使我非常焦虑。”角色内冲突表现为男护生对护士角色期望的矛盾心理。N5:“测血压、量体温等基础护理工作既单调又繁琐,希望参与更多挑战性工作以获得成就感。例如参与抢救、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操作复杂的仪器设备等。但我又排斥熬夜加班,不希望工作压力太大,也比较矛盾。”N7:“希望在临床上发挥自身中医技术的专长,但这意味着需要牺牲大量个人时间,毕竟中医博大精深在校期间也只学了皮毛(面带羞愧)。”(2)角色不清,表现为男护生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N3:“男护士和女护士的工作应该是一样的吧(摊开双手,面露迟疑)。”N6:“轮转到中医科时才知道原来针灸不属于护士执业范畴。”(3)角色中断。研究对象表示因无法适应男护士岗位而在实习中途放弃的情况较少见。N5:“周围同学都完成了临床实习。”N10:“疫情最严重的一段时间有个别同学因为害怕感染请假暂停了实习。”(4)角色失败,即男护生在实习结束后没有从事护理工作。N7:“会有一些同学转行,比如入伍当兵。”N9:“我目前在一家银行上班了。”
2.1.4 多重顾虑造成角色实践结局不佳 访谈结果显示,尽管13 名研究对象在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护士岗位,但职业规划并不乐观,5 名研究对象持保留,甚至否定态度。N2:“比较幸运地入职了一家中医院,现阶段还是认可自身男护士身份的,期待能在中医护理领域有所造诣,未来要看具体情况。”N4:“我就职于一家西医综合性医院,最大的顾虑是担心所学的中医护理技术缺乏施展空间,对未来职业升迁感到迷茫。”N7:“未来应该也会转行吧,主要是男护士社会认可度不高,工作强度大,工资也不高。”N9:“我目前在一家银行上班。”N10:“既来之则安之,之后可能会转行,毕竟临床上转行的男护士挺多的。”提示中医院校男护生在完成临床实习后未能形成稳定的角色认同,角色实践结局不佳。
2.2 积极的行为体验
2.2.1 内心认可男护士未来发展的潜力 访谈结果显示,尽管存在消极体验,9 名研究对象依然认可护士角色的发展潜力。N7:“男护士相对女护士更好就业,收入也比较稳定。”N8:“男护士比女护士拥有更多转型的机会和途径。”N11:“随着男护士队伍日益壮大,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在不断提升。加上中医护理优势,相信未来各个方面都会越来越好。”N14:“男护士在一些特殊科室更受患者欢迎,比如为男患者导尿,男患者也更愿意与我们交流想法。”
2.2.2 感恩、乐观、榜样应对角色失调 5 名研究对象在遭遇角色失调后会作出积极改变,并坚持下来。N1:“相比女生,带教老师会更加关注和关心男生,这令我们备受鼓舞。”N2:“下班后我会主动向科室护士长和医生请教,改进操作方法。”N3:“非常感恩在中医科实习的那段经历,使我对中医护理有了全新的认识。”N5:“除了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保持乐观的心态以适应工作压力非常重要。”N8:“学长给了我很好的榜样激励,使我有信心在未来做得和他一样好。”
3.1 医校合作构建中医院校男护生角色扮演教育培训方案 孙雪琴等[5]提出应帮助男护生正确认识自身护士角色以更好地适应环境。虽然我国护理教育课程体系已设置《护理学导论》课程介绍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以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但对社会角色理论、护士角色扮演及角色失调问题缺乏系统阐述。访谈结果显示,社会偏见是引起中医院校男护生在角色扮演阶段遭遇障碍的重要原因。不同于秦颖等[6]提出的性别偏见,对男护士职业角色定位的误解已成为新的偏见,如男护士业务能力应优于女护士,男护士应能胜任危急和突发状况的处置,男护士职业行为风格应与女护士一样亲切、温柔等,这与Christensen 等[7]发现男护生并未感受到性别角色冲突的结果一致。对男护士职业角色的偏见是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的自然现象,但显然中医院校男护生并未做好充分准备。构建中医院校男护士角色扮演教育培训方案是积极应对偏见新衍变,提升角色领悟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中医院校男护生不仅要学习西医护理知识,还要掌握中医护理知识,因此构建教育培训方案前首先应厘清中医院校男护士职业角色定位与优势,突出中医男护士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将角色失调的原因与对策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引导中医院校男护生用客观积极的态度面对角色扮演可能出现的矛盾、挫折和失败,妥善处理好自身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强调医校共同参与,及时关注“护理事故”“护患冲突”“不正当对待”“公开羞辱”“个人生活变故”等负性事件,改善临床实习微环境,帮助中医院校男护生正确反思并作出积极的调整[8]。
3.2 营造与深化中医院校男护生课程思政教育培训的氛围 访谈结果显示,角色冲突和角色不清是中医院校男护生临床实习阶段最常见的角色失调。如担心无法平衡自身多种角色而产生内心冲突,这与Smith[9]提出男护士很难在家庭、学校和工作之间取得平衡的结果一致; 因不能同时满足实现成就感和减轻工作压力2 个期望而产生矛盾心理,这与Prosen[10]与Banakhar 等[11]提出男护生的职业愿景为从事领导管理和护理技术工作,但是拒绝12 h 高强度轮班制的结果一致。深入分析上述内心冲突的原因,主要与男护生不满意中医院校薪资水平、对中医护理前景信心不足、喜欢安逸害怕拼搏的心态有关。这些现象均提示中医院校应强化男护生课程思政教育培训,帮助其明确中医护理职业发展前景和国家扶持中医事业的宏观政策导向,消除男护生不必要的心理顾虑和对职业发展的误解。鼓励男护生勇敢面对挑战、承担自我发展的责任,尤其在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新政策调整背景下,积极探索第二课堂等多种途径锤炼男护生精神品格、意志信念、价值追求[12],将抗疫战士的精神融入中医院校男护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信念的锤炼,培养其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救死扶伤、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护理专业课蜻蜓点水式地融入思政元素不一定能引起护生关注[13],因此,结合临床实际环境和工作需要,深化思政教育培训至关重要。
3.3 调动心理资本强化积极行为体验,改善消极行为体验 访谈结果显示,中医院校男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角色扮演往往经历着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为积极和消极行为体验共存。梁亚红等[14]指出通过提升护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可以持续强化个人工作状态,包括信念、乐观、希望,这与本研究发现感恩、乐观、榜样激励可以帮助男护生应对角色失调的结果一致。因此,高校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可在临床实习阶段推出积极举措,例如给予男护生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创建和谐的科室氛围和同事关系帮助其树立信心;组织经验交流会,邀请有建树的中医科男护士或毕业于中医院校的优秀男护士分享成功经验,帮助中医院校男护生悦纳自我;以培养中西医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为目标特色制定完善的实习计划,制定合理比例的中西医不同科室实习轮转安排,使男护生在西医科室实习时亦能激发良好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鼓励男护生合理发泄情绪,充分表达焦虑、抑郁、尴尬、委屈、害怕、气愤等真实感受,借助中医松弛、冥想、情志疗法等所学知识缓解自身压力和控制负性情绪,改善消极行为体验。